"

朱元璋

為何要改衢州路為龍遊府

慧一文

龍遊歷史

龍遊的歷史,內涵極為豐富。唐武德四年至八年,龍遊曾是榖州州治所在地。而在元末明初,還有一段改衢州路為龍遊府的歷史。

古代地方行政區劃,元代學遼制,將府置於州之上,即省、路、府、州、縣五級。但一般只有三級,即省—路(府)—(州)縣。

《元史·地理志》記載:“元至元十三年,平江南改衢州為衢州路。”元時,衢州為路。

而明代學宋制,分省、府、縣三級,將最高一級的地方權力分在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手中,將布政使司作為第一級地方行政區劃的名稱。

《太祖實錄》記載:“明龍鳳五年己亥,取衢州路,改龍遊府。”1359年,改衢州路為龍遊府。

在改龍遊府的時間上

明萬曆萬壽堂刊《一統志·建置沿革》記載:“本朝改龍遊府,尋改為衢州府鄰縣五。”

在改龍遊府的時間上,《一統志》、趙鏜《府志》及龍遊兩舊志的記載俱作至正二十二年壬寅歲(1362年),如明萬曆壬子年《龍遊縣志》記載:“皇明太祖高皇帝壬寅歲改衢州府為龍遊府,縣隸之,丁未尋復為衢州,縣仍舊。”比《太祖實錄》中遲3年。

"

朱元璋

為何要改衢州路為龍遊府

慧一文

龍遊歷史

龍遊的歷史,內涵極為豐富。唐武德四年至八年,龍遊曾是榖州州治所在地。而在元末明初,還有一段改衢州路為龍遊府的歷史。

古代地方行政區劃,元代學遼制,將府置於州之上,即省、路、府、州、縣五級。但一般只有三級,即省—路(府)—(州)縣。

《元史·地理志》記載:“元至元十三年,平江南改衢州為衢州路。”元時,衢州為路。

而明代學宋制,分省、府、縣三級,將最高一級的地方權力分在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手中,將布政使司作為第一級地方行政區劃的名稱。

《太祖實錄》記載:“明龍鳳五年己亥,取衢州路,改龍遊府。”1359年,改衢州路為龍遊府。

在改龍遊府的時間上

明萬曆萬壽堂刊《一統志·建置沿革》記載:“本朝改龍遊府,尋改為衢州府鄰縣五。”

在改龍遊府的時間上,《一統志》、趙鏜《府志》及龍遊兩舊志的記載俱作至正二十二年壬寅歲(1362年),如明萬曆壬子年《龍遊縣志》記載:“皇明太祖高皇帝壬寅歲改衢州府為龍遊府,縣隸之,丁未尋復為衢州,縣仍舊。”比《太祖實錄》中遲3年。

朱元璋為何要改衢州路為龍遊府

而民國《龍遊縣志》則延用《太祖實錄》的記載:“元明之際,龍鳳五年,改縣為府,仍置縣。吳元年,龍遊府廢,縣如故。”

在廢龍遊府的時間上,不同的文獻記載也有差異。民國《龍遊縣志》是吳元年丁未(1366年)。而《一統志》、趙鏜《府志》《江山縣誌》俱作癸卯歲(1363年)。但在魯貞《開化縣治記》中,甲辰歲(1364年)尚為龍遊府。

衢州路改為龍遊府

我們暫且不論改廢時間,先探討一下,朱元璋為何要改衢州路為龍遊府?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朱元璋攻下金華,然衢州遲遲不能攻克,便將圍攻衢州的主帥陸仲亨撤下,換上大將常遇春。《明史·常遇春列傳》記載:“從取婺州,轉同僉樞密院事,守婺。移兵圍衢州,以奇兵突入南門甕城,毀其戰具,急攻之,遂下,得甲士萬人,進僉樞密院事。”

常遇春自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歸附朱元璋後,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常遇春接令後,率部由東至西一路殺來,先奪龍遊城。期間,他寫下

摘 錄

策蹇龍遊道,西風妒旅袍。

紅添秋樹血,綠長旱池毛。

比屋豪華歇,平原殺氣高。

越山青入眼,回首鬢須搔。

——《龍遊道中》

常遇春征戰四方,三十九而卒,其詩殊少概見,留下此詩,可見常遇春對龍遊印象之深。

但常遇春圍攻衢城時,卻遇上大麻煩。衢城壁壘森嚴、固若金湯。衢城守將伯顏不花的斤是名門之後,才華超眾,且詩書畫音無所不精,還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常遇春想盡辦法,又造呂公車、仙人橋、長木梯、懶龍爪等攻城軍械,將衢州六座城門團團圍住。但伯顏不花的斤總能一一化解,“以束葦灌油燒呂公車,駕千斤秤鉤懶龍爪,用長斧砍木梯,築夾城防穴道”,常遇春久攻不克,心急如焚。

圍攻二月,常遇春見衢州南門有疏,便以奇兵突入南門甕城,毀掉戰具。衢城內的元樞密院判張斌自知守城無望,遣使密約投降,裡應外合。常遇春才勉強拿下衢州,並俘虜伯顏不花的斤及院判朵粘等。

"

朱元璋

為何要改衢州路為龍遊府

慧一文

龍遊歷史

龍遊的歷史,內涵極為豐富。唐武德四年至八年,龍遊曾是榖州州治所在地。而在元末明初,還有一段改衢州路為龍遊府的歷史。

古代地方行政區劃,元代學遼制,將府置於州之上,即省、路、府、州、縣五級。但一般只有三級,即省—路(府)—(州)縣。

《元史·地理志》記載:“元至元十三年,平江南改衢州為衢州路。”元時,衢州為路。

而明代學宋制,分省、府、縣三級,將最高一級的地方權力分在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手中,將布政使司作為第一級地方行政區劃的名稱。

《太祖實錄》記載:“明龍鳳五年己亥,取衢州路,改龍遊府。”1359年,改衢州路為龍遊府。

在改龍遊府的時間上

明萬曆萬壽堂刊《一統志·建置沿革》記載:“本朝改龍遊府,尋改為衢州府鄰縣五。”

在改龍遊府的時間上,《一統志》、趙鏜《府志》及龍遊兩舊志的記載俱作至正二十二年壬寅歲(1362年),如明萬曆壬子年《龍遊縣志》記載:“皇明太祖高皇帝壬寅歲改衢州府為龍遊府,縣隸之,丁未尋復為衢州,縣仍舊。”比《太祖實錄》中遲3年。

朱元璋為何要改衢州路為龍遊府

而民國《龍遊縣志》則延用《太祖實錄》的記載:“元明之際,龍鳳五年,改縣為府,仍置縣。吳元年,龍遊府廢,縣如故。”

在廢龍遊府的時間上,不同的文獻記載也有差異。民國《龍遊縣志》是吳元年丁未(1366年)。而《一統志》、趙鏜《府志》《江山縣誌》俱作癸卯歲(1363年)。但在魯貞《開化縣治記》中,甲辰歲(1364年)尚為龍遊府。

衢州路改為龍遊府

我們暫且不論改廢時間,先探討一下,朱元璋為何要改衢州路為龍遊府?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朱元璋攻下金華,然衢州遲遲不能攻克,便將圍攻衢州的主帥陸仲亨撤下,換上大將常遇春。《明史·常遇春列傳》記載:“從取婺州,轉同僉樞密院事,守婺。移兵圍衢州,以奇兵突入南門甕城,毀其戰具,急攻之,遂下,得甲士萬人,進僉樞密院事。”

常遇春自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歸附朱元璋後,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常遇春接令後,率部由東至西一路殺來,先奪龍遊城。期間,他寫下

摘 錄

策蹇龍遊道,西風妒旅袍。

紅添秋樹血,綠長旱池毛。

比屋豪華歇,平原殺氣高。

越山青入眼,回首鬢須搔。

——《龍遊道中》

常遇春征戰四方,三十九而卒,其詩殊少概見,留下此詩,可見常遇春對龍遊印象之深。

但常遇春圍攻衢城時,卻遇上大麻煩。衢城壁壘森嚴、固若金湯。衢城守將伯顏不花的斤是名門之後,才華超眾,且詩書畫音無所不精,還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常遇春想盡辦法,又造呂公車、仙人橋、長木梯、懶龍爪等攻城軍械,將衢州六座城門團團圍住。但伯顏不花的斤總能一一化解,“以束葦灌油燒呂公車,駕千斤秤鉤懶龍爪,用長斧砍木梯,築夾城防穴道”,常遇春久攻不克,心急如焚。

圍攻二月,常遇春見衢州南門有疏,便以奇兵突入南門甕城,毀掉戰具。衢城內的元樞密院判張斌自知守城無望,遣使密約投降,裡應外合。常遇春才勉強拿下衢州,並俘虜伯顏不花的斤及院判朵粘等。

朱元璋為何要改衢州路為龍遊府

或許正是因衢州戰事艱鉅,攻城時間久,雙方損耗重,常遇春有了一股怨氣,報朱元璋準後,便將衢州改名為龍遊府,以武義知縣楊苟兒知府事,當然府治還在衢城。並立“金斗翼元帥府”,以唐君用為元帥,夏義為副元帥,朱亮祖為樞密分院判官,甯越分省都事王愷兼理軍儲,常遇春還甯越。

衢州改名為龍遊府之因

將衢州改名為龍遊府之因,或許還與另外幾個人物有關,一個劉基,字伯溫。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劉基曾多次經過龍遊,並留有

摘 錄

微飆獻清涼,客子中夜發。

秋原曠天際,馬首掛高月。

草蟲自宮商,葉露光可掇。

狹徑非我由,周行直如發。

揚鞭望南天,晴霞絢閩越。

——《發龍遊》

劉基還寫過一首《贈司玄夏官章濬》。在《明史研究》(第12輯)

《劉基交遊考》記載:“章濬,字季明,龍遊人。學於朱暉,為趙緣督再傳弟子。精天文。洪武初任欽天監司玄夏官。刊趙緣督《革象新書》,宋濂為之序。”

此章濬極有可能是月庭和尚。明代鄭曉《今言·一九六》記載:“越國公守蘭溪。獲月庭和尚,檢囊中有天文地理書,越國公留之帳下。上徵婺州,越公與月庭見上,並上其書。”明劉辰《國初事蹟記錄》:“太祖克婺州,立觀星樓於省東,夜與月庭登樓,仰觀天象至更,深得其指授。”

越國公即胡大海,檢囊中的“天文地理書”應該是指《革象新書》,當時,朱元璋極為重視天象,而章濬正是朱元璋早期的天文師。至正十九年(1359年),天下還未定。陳友諒、張士誠幾股勢力極為強大,朱元璋不敢託大。或許正是聽了章濬、劉基兩位天文師之言,朱元璋才將衢州改名為龍遊府,含蓄勢待發,日後龍遊天下之意。

那麼,後來為何又要廢龍遊府呢?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受封吳國公,但用的仍是龍鳳年號。而到了吳元年(1366年),韓林兒死,陳友諒滅,張士誠也被包圍,此時朱元璋的勢力已今非昔比,大局已定,因此改為吳元年,為自己登上帝位做鋪墊。自唐武德四年,衢州城便為州治所在地。且從地理位置上,衢州城易守難攻,而龍遊城處於兩江交匯平原開闊地,更容易被突防,這在後來的明清交替,特別是鹹同兵燹時,也多次得到了驗證。朱元璋當時並無遷治意願,故廢龍遊府,復衢州府也就順理成章。太祖龍鳳十年,即吳元年,章溢知衢州府。

有些歷史,刻骨銘心;有些歷史,風清雲淡。但不管如何,都將成為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