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
"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科舉考試

自從公元605年隋煬帝開設進士科起,此後一千多年科舉考試一直都是皇帝選拔人才、籠絡人心的主要手段。特別是科舉制走向成熟、鼎盛的明清時期,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更是牽扯國本、舉國關注的大事,出一點差錯都是朝綱動盪。

“十年寒窗苦,一卷定終身”,科舉作為大多數讀書人改變命運、走上官場的唯一途徑,各種舞弊行為層出不窮,賄賂考官、作弊抄襲、請人代考等等,即使朝廷使用嚴刑峻法懲治也難以斷絕弊案發生,每一次都是殺的人頭滾滾。而1397年卻發生了一起蹊蹺的科舉大案,沒有任何舞弊行為存在仍然鬧得朝野沸騰,數十位官員無辜慘死,史稱“南北榜糊塗案”。

"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科舉考試

自從公元605年隋煬帝開設進士科起,此後一千多年科舉考試一直都是皇帝選拔人才、籠絡人心的主要手段。特別是科舉制走向成熟、鼎盛的明清時期,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更是牽扯國本、舉國關注的大事,出一點差錯都是朝綱動盪。

“十年寒窗苦,一卷定終身”,科舉作為大多數讀書人改變命運、走上官場的唯一途徑,各種舞弊行為層出不窮,賄賂考官、作弊抄襲、請人代考等等,即使朝廷使用嚴刑峻法懲治也難以斷絕弊案發生,每一次都是殺的人頭滾滾。而1397年卻發生了一起蹊蹺的科舉大案,沒有任何舞弊行為存在仍然鬧得朝野沸騰,數十位官員無辜慘死,史稱“南北榜糊塗案”。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朱元璋劇照

公元1397年,明朝迎來三年一次的科舉會試,天下英才雲集南京。對於這次考試,明太祖朱元璋寄予厚望,有著多重政治考量。

第一,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攻破元大都結束元朝統治,但是整個明朝統一戰爭一直打到1389年;另外元朝畢竟統治中原98年,部分士大夫階層受元朝恩遇,對於新生的明朝並不認可,特別是在後收復的北部地區,這是不利於明朝統治的。

第二,1380年朱元璋以“謀逆”的罪名殺宰相胡惟庸,同時誅殺了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人;1390年朱元璋又頒佈《昭示奸黨錄》,以胡惟庸同黨的罪名又殺了韓國公李善長等一大批人;此後又稱胡惟庸勾結倭寇、北元,追查黨羽,案子一直到1392年才宣告結束,前後殺了三萬多人。

"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科舉考試

自從公元605年隋煬帝開設進士科起,此後一千多年科舉考試一直都是皇帝選拔人才、籠絡人心的主要手段。特別是科舉制走向成熟、鼎盛的明清時期,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更是牽扯國本、舉國關注的大事,出一點差錯都是朝綱動盪。

“十年寒窗苦,一卷定終身”,科舉作為大多數讀書人改變命運、走上官場的唯一途徑,各種舞弊行為層出不窮,賄賂考官、作弊抄襲、請人代考等等,即使朝廷使用嚴刑峻法懲治也難以斷絕弊案發生,每一次都是殺的人頭滾滾。而1397年卻發生了一起蹊蹺的科舉大案,沒有任何舞弊行為存在仍然鬧得朝野沸騰,數十位官員無辜慘死,史稱“南北榜糊塗案”。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朱元璋劇照

公元1397年,明朝迎來三年一次的科舉會試,天下英才雲集南京。對於這次考試,明太祖朱元璋寄予厚望,有著多重政治考量。

第一,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攻破元大都結束元朝統治,但是整個明朝統一戰爭一直打到1389年;另外元朝畢竟統治中原98年,部分士大夫階層受元朝恩遇,對於新生的明朝並不認可,特別是在後收復的北部地區,這是不利於明朝統治的。

第二,1380年朱元璋以“謀逆”的罪名殺宰相胡惟庸,同時誅殺了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人;1390年朱元璋又頒佈《昭示奸黨錄》,以胡惟庸同黨的罪名又殺了韓國公李善長等一大批人;此後又稱胡惟庸勾結倭寇、北元,追查黨羽,案子一直到1392年才宣告結束,前後殺了三萬多人。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朱元璋劇照

第三,1392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明朝爆發立儲之爭,最終朱元璋在燕王朱棣和皇孫朱允炆之間,選了朱允炆當繼承人。1393年,已經66歲高齡、身患重病的朱元璋害怕自己死後朱允炆壓不住朝堂老臣,又弄出了“藍玉案”,殺了1.5萬人。

因此對於1397年這次科舉,朱元璋是想達到籠絡北方士人、擴大明朝統治基礎,利用科舉盛會緩和因大肆殺戮造成的緊張氛圍,為朱允炆將來執政選拔人才等幾個目的。而朱元璋為了這次科舉還精挑細選了一位主考官,已經78歲高齡的劉三吾。

"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科舉考試

自從公元605年隋煬帝開設進士科起,此後一千多年科舉考試一直都是皇帝選拔人才、籠絡人心的主要手段。特別是科舉制走向成熟、鼎盛的明清時期,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更是牽扯國本、舉國關注的大事,出一點差錯都是朝綱動盪。

“十年寒窗苦,一卷定終身”,科舉作為大多數讀書人改變命運、走上官場的唯一途徑,各種舞弊行為層出不窮,賄賂考官、作弊抄襲、請人代考等等,即使朝廷使用嚴刑峻法懲治也難以斷絕弊案發生,每一次都是殺的人頭滾滾。而1397年卻發生了一起蹊蹺的科舉大案,沒有任何舞弊行為存在仍然鬧得朝野沸騰,數十位官員無辜慘死,史稱“南北榜糊塗案”。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朱元璋劇照

公元1397年,明朝迎來三年一次的科舉會試,天下英才雲集南京。對於這次考試,明太祖朱元璋寄予厚望,有著多重政治考量。

第一,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攻破元大都結束元朝統治,但是整個明朝統一戰爭一直打到1389年;另外元朝畢竟統治中原98年,部分士大夫階層受元朝恩遇,對於新生的明朝並不認可,特別是在後收復的北部地區,這是不利於明朝統治的。

第二,1380年朱元璋以“謀逆”的罪名殺宰相胡惟庸,同時誅殺了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人;1390年朱元璋又頒佈《昭示奸黨錄》,以胡惟庸同黨的罪名又殺了韓國公李善長等一大批人;此後又稱胡惟庸勾結倭寇、北元,追查黨羽,案子一直到1392年才宣告結束,前後殺了三萬多人。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朱元璋劇照

第三,1392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明朝爆發立儲之爭,最終朱元璋在燕王朱棣和皇孫朱允炆之間,選了朱允炆當繼承人。1393年,已經66歲高齡、身患重病的朱元璋害怕自己死後朱允炆壓不住朝堂老臣,又弄出了“藍玉案”,殺了1.5萬人。

因此對於1397年這次科舉,朱元璋是想達到籠絡北方士人、擴大明朝統治基礎,利用科舉盛會緩和因大肆殺戮造成的緊張氛圍,為朱允炆將來執政選拔人才等幾個目的。而朱元璋為了這次科舉還精挑細選了一位主考官,已經78歲高齡的劉三吾。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大儒劉三吾

劉三吾有多重身份,可以說是最能代表朱元璋政治意圖的。首先劉三吾是士林領袖,全國知名的大儒,就連明朝科舉制度條例都是他制定的,身份地位絕對能當主考官;

其次劉三吾是元朝舊臣,在明軍攻克廣西之後歸隱田園,直到1385年才應朱元璋徵召再次出仕,受到朱元璋禮遇重用,被尊為“三老”之一,身份轉變極具代表性;

最後劉三吾支持皇孫朱允炆繼位,1392年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召集群臣議立太子說“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當時燕王朱棣已經是聞名天下、實力最雄厚的藩王,百官都不敢得罪他,劉三吾卻挺身而出明確反對稱“皇孫年富,世嫡之子,子歿孫承,適統禮也。即立燕王,置秦晉二王何地?”朱元璋聽後大哭,後來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科舉考試

自從公元605年隋煬帝開設進士科起,此後一千多年科舉考試一直都是皇帝選拔人才、籠絡人心的主要手段。特別是科舉制走向成熟、鼎盛的明清時期,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更是牽扯國本、舉國關注的大事,出一點差錯都是朝綱動盪。

“十年寒窗苦,一卷定終身”,科舉作為大多數讀書人改變命運、走上官場的唯一途徑,各種舞弊行為層出不窮,賄賂考官、作弊抄襲、請人代考等等,即使朝廷使用嚴刑峻法懲治也難以斷絕弊案發生,每一次都是殺的人頭滾滾。而1397年卻發生了一起蹊蹺的科舉大案,沒有任何舞弊行為存在仍然鬧得朝野沸騰,數十位官員無辜慘死,史稱“南北榜糊塗案”。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朱元璋劇照

公元1397年,明朝迎來三年一次的科舉會試,天下英才雲集南京。對於這次考試,明太祖朱元璋寄予厚望,有著多重政治考量。

第一,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攻破元大都結束元朝統治,但是整個明朝統一戰爭一直打到1389年;另外元朝畢竟統治中原98年,部分士大夫階層受元朝恩遇,對於新生的明朝並不認可,特別是在後收復的北部地區,這是不利於明朝統治的。

第二,1380年朱元璋以“謀逆”的罪名殺宰相胡惟庸,同時誅殺了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人;1390年朱元璋又頒佈《昭示奸黨錄》,以胡惟庸同黨的罪名又殺了韓國公李善長等一大批人;此後又稱胡惟庸勾結倭寇、北元,追查黨羽,案子一直到1392年才宣告結束,前後殺了三萬多人。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朱元璋劇照

第三,1392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明朝爆發立儲之爭,最終朱元璋在燕王朱棣和皇孫朱允炆之間,選了朱允炆當繼承人。1393年,已經66歲高齡、身患重病的朱元璋害怕自己死後朱允炆壓不住朝堂老臣,又弄出了“藍玉案”,殺了1.5萬人。

因此對於1397年這次科舉,朱元璋是想達到籠絡北方士人、擴大明朝統治基礎,利用科舉盛會緩和因大肆殺戮造成的緊張氛圍,為朱允炆將來執政選拔人才等幾個目的。而朱元璋為了這次科舉還精挑細選了一位主考官,已經78歲高齡的劉三吾。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大儒劉三吾

劉三吾有多重身份,可以說是最能代表朱元璋政治意圖的。首先劉三吾是士林領袖,全國知名的大儒,就連明朝科舉制度條例都是他制定的,身份地位絕對能當主考官;

其次劉三吾是元朝舊臣,在明軍攻克廣西之後歸隱田園,直到1385年才應朱元璋徵召再次出仕,受到朱元璋禮遇重用,被尊為“三老”之一,身份轉變極具代表性;

最後劉三吾支持皇孫朱允炆繼位,1392年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召集群臣議立太子說“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當時燕王朱棣已經是聞名天下、實力最雄厚的藩王,百官都不敢得罪他,劉三吾卻挺身而出明確反對稱“皇孫年富,世嫡之子,子歿孫承,適統禮也。即立燕王,置秦晉二王何地?”朱元璋聽後大哭,後來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南北榜案

可惜劉三吾是一個合適的考官,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明史》中評價其“為人慷慨,不設城府。”說白了就是沒有政治智慧。劉三吾完全沒有領會朱元璋的政治意圖,在1397年這次會試中真是隻以成績論輸贏,上榜的51個人全是南方人,榜單一公佈就造成軒然大波。

落榜的北方讀書人相互串聯,聯名上書到禮部鳴冤告狀、在南京街頭攔住官員轎子喊冤,稱考官劉三吾﹑白信蹈等人偏向南方人,瞬間輿論譁然,“考官收錢”、“營私舞弊”各種傳言滿天飛,朱元璋震怒下旨嚴查。為了以示公正,成立了12人的“調查小組”,但是這個調查小組裡面的成員侍讀張信等人也都是很正直的官員,不會去作假迎合朱元璋,給出的調查結果是此次考試確實公正,所有錄取的讀書人都是憑真本事考中的。

"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科舉考試

自從公元605年隋煬帝開設進士科起,此後一千多年科舉考試一直都是皇帝選拔人才、籠絡人心的主要手段。特別是科舉制走向成熟、鼎盛的明清時期,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更是牽扯國本、舉國關注的大事,出一點差錯都是朝綱動盪。

“十年寒窗苦,一卷定終身”,科舉作為大多數讀書人改變命運、走上官場的唯一途徑,各種舞弊行為層出不窮,賄賂考官、作弊抄襲、請人代考等等,即使朝廷使用嚴刑峻法懲治也難以斷絕弊案發生,每一次都是殺的人頭滾滾。而1397年卻發生了一起蹊蹺的科舉大案,沒有任何舞弊行為存在仍然鬧得朝野沸騰,數十位官員無辜慘死,史稱“南北榜糊塗案”。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朱元璋劇照

公元1397年,明朝迎來三年一次的科舉會試,天下英才雲集南京。對於這次考試,明太祖朱元璋寄予厚望,有著多重政治考量。

第一,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攻破元大都結束元朝統治,但是整個明朝統一戰爭一直打到1389年;另外元朝畢竟統治中原98年,部分士大夫階層受元朝恩遇,對於新生的明朝並不認可,特別是在後收復的北部地區,這是不利於明朝統治的。

第二,1380年朱元璋以“謀逆”的罪名殺宰相胡惟庸,同時誅殺了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人;1390年朱元璋又頒佈《昭示奸黨錄》,以胡惟庸同黨的罪名又殺了韓國公李善長等一大批人;此後又稱胡惟庸勾結倭寇、北元,追查黨羽,案子一直到1392年才宣告結束,前後殺了三萬多人。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朱元璋劇照

第三,1392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明朝爆發立儲之爭,最終朱元璋在燕王朱棣和皇孫朱允炆之間,選了朱允炆當繼承人。1393年,已經66歲高齡、身患重病的朱元璋害怕自己死後朱允炆壓不住朝堂老臣,又弄出了“藍玉案”,殺了1.5萬人。

因此對於1397年這次科舉,朱元璋是想達到籠絡北方士人、擴大明朝統治基礎,利用科舉盛會緩和因大肆殺戮造成的緊張氛圍,為朱允炆將來執政選拔人才等幾個目的。而朱元璋為了這次科舉還精挑細選了一位主考官,已經78歲高齡的劉三吾。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大儒劉三吾

劉三吾有多重身份,可以說是最能代表朱元璋政治意圖的。首先劉三吾是士林領袖,全國知名的大儒,就連明朝科舉制度條例都是他制定的,身份地位絕對能當主考官;

其次劉三吾是元朝舊臣,在明軍攻克廣西之後歸隱田園,直到1385年才應朱元璋徵召再次出仕,受到朱元璋禮遇重用,被尊為“三老”之一,身份轉變極具代表性;

最後劉三吾支持皇孫朱允炆繼位,1392年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召集群臣議立太子說“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當時燕王朱棣已經是聞名天下、實力最雄厚的藩王,百官都不敢得罪他,劉三吾卻挺身而出明確反對稱“皇孫年富,世嫡之子,子歿孫承,適統禮也。即立燕王,置秦晉二王何地?”朱元璋聽後大哭,後來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南北榜案

可惜劉三吾是一個合適的考官,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明史》中評價其“為人慷慨,不設城府。”說白了就是沒有政治智慧。劉三吾完全沒有領會朱元璋的政治意圖,在1397年這次會試中真是隻以成績論輸贏,上榜的51個人全是南方人,榜單一公佈就造成軒然大波。

落榜的北方讀書人相互串聯,聯名上書到禮部鳴冤告狀、在南京街頭攔住官員轎子喊冤,稱考官劉三吾﹑白信蹈等人偏向南方人,瞬間輿論譁然,“考官收錢”、“營私舞弊”各種傳言滿天飛,朱元璋震怒下旨嚴查。為了以示公正,成立了12人的“調查小組”,但是這個調查小組裡面的成員侍讀張信等人也都是很正直的官員,不會去作假迎合朱元璋,給出的調查結果是此次考試確實公正,所有錄取的讀書人都是憑真本事考中的。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科舉放榜

調查小組給出的結果更讓落榜的北方士子們不滿了,繼續鬧;朝中北方出身的官員也聯名上書抨擊,要求再派人對考卷進行審核,嚴查所有涉案官員;還有人上告說主考劉三吾勾結調查小組聯手欺瞞朱元璋,故意將考的不好的試卷呈給皇帝看。

那麼1397年的會試到底公不公正?調查小組的結論對麼?實際上考試結果是公正的,確實反映了明朝現實。在南宋之前,文化中心一直在北方,北方的社會文化發展水平高於南方;直到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為躲避戰亂大批人南遷,南方成為新的經濟文化中心。而且不論是金國還是元朝都不重視文教,北方的教育水平自然就被南方拉開了;在加上明朝是八股取士,考的是南宋朱熹程朱理學那套東西,南方士子更佔優勢了。別說明朝初年,就是到了清朝,文化發達的南方地區長期壟斷科舉的情況也沒有太大改善。

"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科舉考試

自從公元605年隋煬帝開設進士科起,此後一千多年科舉考試一直都是皇帝選拔人才、籠絡人心的主要手段。特別是科舉制走向成熟、鼎盛的明清時期,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更是牽扯國本、舉國關注的大事,出一點差錯都是朝綱動盪。

“十年寒窗苦,一卷定終身”,科舉作為大多數讀書人改變命運、走上官場的唯一途徑,各種舞弊行為層出不窮,賄賂考官、作弊抄襲、請人代考等等,即使朝廷使用嚴刑峻法懲治也難以斷絕弊案發生,每一次都是殺的人頭滾滾。而1397年卻發生了一起蹊蹺的科舉大案,沒有任何舞弊行為存在仍然鬧得朝野沸騰,數十位官員無辜慘死,史稱“南北榜糊塗案”。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朱元璋劇照

公元1397年,明朝迎來三年一次的科舉會試,天下英才雲集南京。對於這次考試,明太祖朱元璋寄予厚望,有著多重政治考量。

第一,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攻破元大都結束元朝統治,但是整個明朝統一戰爭一直打到1389年;另外元朝畢竟統治中原98年,部分士大夫階層受元朝恩遇,對於新生的明朝並不認可,特別是在後收復的北部地區,這是不利於明朝統治的。

第二,1380年朱元璋以“謀逆”的罪名殺宰相胡惟庸,同時誅殺了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人;1390年朱元璋又頒佈《昭示奸黨錄》,以胡惟庸同黨的罪名又殺了韓國公李善長等一大批人;此後又稱胡惟庸勾結倭寇、北元,追查黨羽,案子一直到1392年才宣告結束,前後殺了三萬多人。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朱元璋劇照

第三,1392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明朝爆發立儲之爭,最終朱元璋在燕王朱棣和皇孫朱允炆之間,選了朱允炆當繼承人。1393年,已經66歲高齡、身患重病的朱元璋害怕自己死後朱允炆壓不住朝堂老臣,又弄出了“藍玉案”,殺了1.5萬人。

因此對於1397年這次科舉,朱元璋是想達到籠絡北方士人、擴大明朝統治基礎,利用科舉盛會緩和因大肆殺戮造成的緊張氛圍,為朱允炆將來執政選拔人才等幾個目的。而朱元璋為了這次科舉還精挑細選了一位主考官,已經78歲高齡的劉三吾。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大儒劉三吾

劉三吾有多重身份,可以說是最能代表朱元璋政治意圖的。首先劉三吾是士林領袖,全國知名的大儒,就連明朝科舉制度條例都是他制定的,身份地位絕對能當主考官;

其次劉三吾是元朝舊臣,在明軍攻克廣西之後歸隱田園,直到1385年才應朱元璋徵召再次出仕,受到朱元璋禮遇重用,被尊為“三老”之一,身份轉變極具代表性;

最後劉三吾支持皇孫朱允炆繼位,1392年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召集群臣議立太子說“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當時燕王朱棣已經是聞名天下、實力最雄厚的藩王,百官都不敢得罪他,劉三吾卻挺身而出明確反對稱“皇孫年富,世嫡之子,子歿孫承,適統禮也。即立燕王,置秦晉二王何地?”朱元璋聽後大哭,後來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南北榜案

可惜劉三吾是一個合適的考官,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明史》中評價其“為人慷慨,不設城府。”說白了就是沒有政治智慧。劉三吾完全沒有領會朱元璋的政治意圖,在1397年這次會試中真是隻以成績論輸贏,上榜的51個人全是南方人,榜單一公佈就造成軒然大波。

落榜的北方讀書人相互串聯,聯名上書到禮部鳴冤告狀、在南京街頭攔住官員轎子喊冤,稱考官劉三吾﹑白信蹈等人偏向南方人,瞬間輿論譁然,“考官收錢”、“營私舞弊”各種傳言滿天飛,朱元璋震怒下旨嚴查。為了以示公正,成立了12人的“調查小組”,但是這個調查小組裡面的成員侍讀張信等人也都是很正直的官員,不會去作假迎合朱元璋,給出的調查結果是此次考試確實公正,所有錄取的讀書人都是憑真本事考中的。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科舉放榜

調查小組給出的結果更讓落榜的北方士子們不滿了,繼續鬧;朝中北方出身的官員也聯名上書抨擊,要求再派人對考卷進行審核,嚴查所有涉案官員;還有人上告說主考劉三吾勾結調查小組聯手欺瞞朱元璋,故意將考的不好的試卷呈給皇帝看。

那麼1397年的會試到底公不公正?調查小組的結論對麼?實際上考試結果是公正的,確實反映了明朝現實。在南宋之前,文化中心一直在北方,北方的社會文化發展水平高於南方;直到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為躲避戰亂大批人南遷,南方成為新的經濟文化中心。而且不論是金國還是元朝都不重視文教,北方的教育水平自然就被南方拉開了;在加上明朝是八股取士,考的是南宋朱熹程朱理學那套東西,南方士子更佔優勢了。別說明朝初年,就是到了清朝,文化發達的南方地區長期壟斷科舉的情況也沒有太大改善。

明朝最冤枉的一場科舉大案 考官公正閱卷卻被朱元璋當做替罪羊

朱元璋劇照

但是政治上沒有對錯,不符合朱元璋意圖的官員都要嚴懲。1397年5月,朱元璋下召稱主考劉三吾等人是“藍玉餘黨”,劉三吾因為年齡太大隻是發配西北,其餘人全部處死,成了皇帝平息風波的替罪羊;6月,朱元璋親自主持選出了61名北方士子上榜,這場“南北榜案”才算過去。此後明代科舉南北方士子按比例分開錄取成為規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南北方矛盾,維護了國家穩定,對於普及文化教育是有好處的。

但是這種人為劃分“南北榜”的行為,實際上天然將明朝大臣們劃分成了不同陣營,同期科舉入朝為官的人根據籍貫不同拉幫結派,拉開了明朝黨爭的開端。到了明朝萬曆末期,黨派林立,黨爭不斷,浙黨、齊黨、楚黨、昆黨、宣黨都是以官員籍貫劃分的,就是著名的東林黨也是以江南士大夫為主。只能說任何政策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根據時代不同不斷推陳出新才是長久之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