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十分信任自己的太子朱標,為何康熙卻非常提防太子胤礽'

"

朱元璋和康熙皇帝都是很早就確立了太子。而且,他們都非常愛自己的太子。但是,讓人不解的是,兩人此後在對太子的培養,以及處理太子的問題上,卻是截然相反的。

"

朱元璋和康熙皇帝都是很早就確立了太子。而且,他們都非常愛自己的太子。但是,讓人不解的是,兩人此後在對太子的培養,以及處理太子的問題上,卻是截然相反的。

朱元璋十分信任自己的太子朱標,為何康熙卻非常提防太子胤礽

(朱元璋)

朱元璋幾乎把滿朝文武大臣,都選為東宮太子的老師,讓他們輔佐太子。並且朱元璋還多次放手讓太子處理政事,還直接對大臣們說,你們有事情,先向太子上奏。上奏以後,太子能解決就解決,太子不能解決再告訴我。

康熙皇帝則不一樣。康熙皇帝雖然也讓兒子們參與處理政務,但是他對兒子們很不放心。他之所以兩次立胤礽為太子,又兩次把他給廢掉,就是覺得太子有奪取他權力的圖謀。在第一次廢太子後,他讓大臣們推薦候選人。大臣們都推薦八皇子胤禩。也正是這個推薦,讓他一下看到胤禩身後的力量。而這個力量,和胤礽身後的力量竟然一模一樣。這意味著,康熙的皇位,不是被胤礽給奪去,就會被胤禩給奪去。所以,康熙才會大罵胤禩,並給予胤禩沉重的打擊。

朱元璋完全放權給太子,康熙卻非常警惕太子對權力的染指,同樣是皇帝,他們兩人的做法,為什麼這麼不同呢?

這件事看起來奇怪,其實也並不奇怪。為什麼說也不奇怪呢?

因為我認為,朱元璋之所以放心朱標使用權力,是因為他認為,朱標不會奪去他的權力。而康熙皇帝之所以不放心胤礽、胤禩等人,是因為他認為,胤礽、胤禩是很有可能奪去他的權力的。而且我還想說的是,無論是朱元璋,還是康熙皇帝,他們的判斷都是正確的。

"

朱元璋和康熙皇帝都是很早就確立了太子。而且,他們都非常愛自己的太子。但是,讓人不解的是,兩人此後在對太子的培養,以及處理太子的問題上,卻是截然相反的。

朱元璋十分信任自己的太子朱標,為何康熙卻非常提防太子胤礽

(朱元璋)

朱元璋幾乎把滿朝文武大臣,都選為東宮太子的老師,讓他們輔佐太子。並且朱元璋還多次放手讓太子處理政事,還直接對大臣們說,你們有事情,先向太子上奏。上奏以後,太子能解決就解決,太子不能解決再告訴我。

康熙皇帝則不一樣。康熙皇帝雖然也讓兒子們參與處理政務,但是他對兒子們很不放心。他之所以兩次立胤礽為太子,又兩次把他給廢掉,就是覺得太子有奪取他權力的圖謀。在第一次廢太子後,他讓大臣們推薦候選人。大臣們都推薦八皇子胤禩。也正是這個推薦,讓他一下看到胤禩身後的力量。而這個力量,和胤礽身後的力量竟然一模一樣。這意味著,康熙的皇位,不是被胤礽給奪去,就會被胤禩給奪去。所以,康熙才會大罵胤禩,並給予胤禩沉重的打擊。

朱元璋完全放權給太子,康熙卻非常警惕太子對權力的染指,同樣是皇帝,他們兩人的做法,為什麼這麼不同呢?

這件事看起來奇怪,其實也並不奇怪。為什麼說也不奇怪呢?

因為我認為,朱元璋之所以放心朱標使用權力,是因為他認為,朱標不會奪去他的權力。而康熙皇帝之所以不放心胤礽、胤禩等人,是因為他認為,胤礽、胤禩是很有可能奪去他的權力的。而且我還想說的是,無論是朱元璋,還是康熙皇帝,他們的判斷都是正確的。

朱元璋十分信任自己的太子朱標,為何康熙卻非常提防太子胤礽

(康熙)

朱元璋雖然奪取的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不過,他的皇權文化傳統,是從宋朝繼承來的,是從漢唐繼承來的。作為漢人的皇權文化傳統,開國皇帝最擔心的,不是太子會提早奪位,而是開國功臣,或者說權臣們奪位。

朱元璋正是擔心開國功臣們奪位,所以他才會提早讓朱標樹立威信。他讓大臣們給朱標當老師,讓朱標處理朝廷中的事務,有兩個目的。一是讓朱標和大臣們保持一種親善的關係,二是讓朱標能夠鎮住大臣們。只有這樣,朱元璋才覺得,他去世以後,朱標能夠平穩地掌控朝廷。

後來朱標提早去世後,朱元璋的希望全落空了。當他決定立朱允炆為繼承人的時候,他知道,不能採用培養朱標的辦法。因為朱允炆太小,要讓朱允炆像朱標那樣,具有處理政務的能力,以及在大臣們面前樹立威信,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朱元璋那時候才大開殺戒,把那些位高權重的功臣們以及權臣們一一殺掉,把“刺”拔光,從而讓朱允炆舒舒服服地繼位當皇帝。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不擔心當初朱標會奪了他的皇位呢?因為朱標太弱,奪不了他的皇位。也不可能有大臣擁戴朱標奪位。大臣們與其那樣,還不如自己奪位當皇帝呢。

"

朱元璋和康熙皇帝都是很早就確立了太子。而且,他們都非常愛自己的太子。但是,讓人不解的是,兩人此後在對太子的培養,以及處理太子的問題上,卻是截然相反的。

朱元璋十分信任自己的太子朱標,為何康熙卻非常提防太子胤礽

(朱元璋)

朱元璋幾乎把滿朝文武大臣,都選為東宮太子的老師,讓他們輔佐太子。並且朱元璋還多次放手讓太子處理政事,還直接對大臣們說,你們有事情,先向太子上奏。上奏以後,太子能解決就解決,太子不能解決再告訴我。

康熙皇帝則不一樣。康熙皇帝雖然也讓兒子們參與處理政務,但是他對兒子們很不放心。他之所以兩次立胤礽為太子,又兩次把他給廢掉,就是覺得太子有奪取他權力的圖謀。在第一次廢太子後,他讓大臣們推薦候選人。大臣們都推薦八皇子胤禩。也正是這個推薦,讓他一下看到胤禩身後的力量。而這個力量,和胤礽身後的力量竟然一模一樣。這意味著,康熙的皇位,不是被胤礽給奪去,就會被胤禩給奪去。所以,康熙才會大罵胤禩,並給予胤禩沉重的打擊。

朱元璋完全放權給太子,康熙卻非常警惕太子對權力的染指,同樣是皇帝,他們兩人的做法,為什麼這麼不同呢?

這件事看起來奇怪,其實也並不奇怪。為什麼說也不奇怪呢?

因為我認為,朱元璋之所以放心朱標使用權力,是因為他認為,朱標不會奪去他的權力。而康熙皇帝之所以不放心胤礽、胤禩等人,是因為他認為,胤礽、胤禩是很有可能奪去他的權力的。而且我還想說的是,無論是朱元璋,還是康熙皇帝,他們的判斷都是正確的。

朱元璋十分信任自己的太子朱標,為何康熙卻非常提防太子胤礽

(康熙)

朱元璋雖然奪取的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不過,他的皇權文化傳統,是從宋朝繼承來的,是從漢唐繼承來的。作為漢人的皇權文化傳統,開國皇帝最擔心的,不是太子會提早奪位,而是開國功臣,或者說權臣們奪位。

朱元璋正是擔心開國功臣們奪位,所以他才會提早讓朱標樹立威信。他讓大臣們給朱標當老師,讓朱標處理朝廷中的事務,有兩個目的。一是讓朱標和大臣們保持一種親善的關係,二是讓朱標能夠鎮住大臣們。只有這樣,朱元璋才覺得,他去世以後,朱標能夠平穩地掌控朝廷。

後來朱標提早去世後,朱元璋的希望全落空了。當他決定立朱允炆為繼承人的時候,他知道,不能採用培養朱標的辦法。因為朱允炆太小,要讓朱允炆像朱標那樣,具有處理政務的能力,以及在大臣們面前樹立威信,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朱元璋那時候才大開殺戒,把那些位高權重的功臣們以及權臣們一一殺掉,把“刺”拔光,從而讓朱允炆舒舒服服地繼位當皇帝。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不擔心當初朱標會奪了他的皇位呢?因為朱標太弱,奪不了他的皇位。也不可能有大臣擁戴朱標奪位。大臣們與其那樣,還不如自己奪位當皇帝呢。

朱元璋十分信任自己的太子朱標,為何康熙卻非常提防太子胤礽

(多爾袞)

康熙皇帝就不一樣了。滿清傳統的權力文化,並不是皇權文化,而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文化。在康熙之前,整個滿清一直採用的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這種制度,在多爾袞執政的時候,達到了高峰。

不過從順治開始,就有意地否決攝政王的存在。他不相信皇室,而選擇相信大臣。這有點接近於漢人的皇權制度了。當康熙皇帝上臺後,他更是下大力氣否決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大力提倡皇權制度。而他早早地立太子,就是提倡皇權制度的一個表現。

滿清因為有這樣的文化背景,因此,實際上,康熙其實並不是警惕胤礽,並不是警惕胤禩,而是警惕胤礽和胤禩背後的那些大臣們,警惕他們會利用胤礽、胤禩,把國家體制,重新拉回議政王政治的軌道。

也就是說,這些大臣們不用像朱元璋的那些大臣們那樣通過篡奪皇位,也能夠掌權。而且,這樣做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

康熙皇帝正是考慮這一點,才會不斷撤換太子,同時打擊索額圖這樣想要覬覦皇位的權臣們。

(參考資料:《明史》《清史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