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想寫出讓別人極羨慕的好文章,這三條一定要會

朱光潛:想寫出讓別人極羨慕的好文章,這三條一定要會

朱光潛,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安徽桐城人。少年時以“恆、恬、誠、勇”為座右銘激勵自己。他精通英、法、德等國語言,翻譯了300多萬字的作品。其中黑格爾的鉅著《美學》,為他贏得了崇高的聲譽。他八十多歲時仍然筆耕不輟創作了《談美書簡》《美學拾穗集》等作品。

朱光潛:想寫出讓別人極羨慕的好文章,這三條一定要會

朱光潛


朱光潛先生一生筆耕不輟。談到作文,他給中學生做了下面的建議:

01

有一個公開的祕密——“改”

朱光潛認為在一切藝術裡,天資和人力都不可偏廢。但是古往今來第一流的作品大多是“刻苦的推敲揣摩”修改的結果。他舉例說福樓拜三個月煉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十年辛苦的稿本,因不滿意竟然付之一炬,從頭再來。托爾斯泰改稿期間口頭禪就變成了“還有一處要再看一下”。甚至稿子發出,想到幾個字要改,專門發電報去報館要求替他修改。

朱光潛:想寫出讓別人極羨慕的好文章,這三條一定要會


朱光潛先生強調修改,強調到“咬文嚼字”的程度。在短文《咬文嚼字》中舉例道:

郭沫若先生的劇本里嬋娟罵宋玉說:“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上演時他自己在臺下聽,嫌這話不夠味,想在“沒有骨氣的”下面加“無恥的”三個字。一位演員提醒他把“是”改為“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就夠味了。他覺得這字改得很恰當。他研究這兩種語法的強弱不同,“你是什麼”只是單純的敘述語,沒有更多的意義,有時或許竟會“不是”;“你這什麼”便是堅決的判斷,而且還必須有附帶語省略去了。

文末朱光潛說:

無論是閱讀或寫作都“不能懶不能粗心”。“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文的精煉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所以讓我們放棄“倚馬千言”的妄想,像甘地那樣虔誠地對待作文(甘地每逢作文必齋戒沉思一日後動筆),咬文嚼字,認真修改

朱光潛:想寫出讓別人極羨慕的好文章,這三條一定要會


02

有一條必經的路徑——“仿”

朱光潛認為“學文如學畫,學畫可臨帖”

字典解釋“臨帖”就是將字帖置於案前,觀察字的形態、結構、筆劃,領會其精神,然後下筆仿寫。

朱光潛:想寫出讓別人極羨慕的好文章,這三條一定要會

朱光潛所謂“學文如學畫,學畫可臨帖”是指很多人包括一流的作家作文起初都是經過“摹仿的階段”。

朱先生說以前中國讀書人“總須讀幾百篇或幾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誦”,方可下筆。

外國人也一樣。莎士比亞起初模仿英國舊戲劇作者。布朗寧起初模仿雪萊。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許多俄國小說家都模仿雨果。

模仿就是仿照現成或真實的樣子做。所以學寫作文首先要讀書。但這裡的讀書不是也不能全憑興趣的閱讀,而是一種研究性閱讀,是為自己下筆創作尋求可借鑑的方法語言等的過程。

03

有一道必攻的關隘——“寫故事”

朱光潛說:“讀書只是一步預備的工夫,真正學作文,還要特別注意寫生。”

他強調寫生,須勤做“描寫文和記敘文”

“描寫文”這個詞現在不用了。但從朱先生的例子——莫泊桑初請教於福樓拜,福樓拜叫他描寫一百個不同的面孔——來看類似於現在所謂“寫景”“狀物”“寫人”等的寫作訓練。這樣看來“描寫文”也應該類似或者隸屬於我們所說的記敘文。

朱光潛反對中學生入手寫“議論文”。認為強調入手就寫議論文是“沒有脫去科舉時代的陋習”,容易使中學生走到“空疏俗濫的路上去。”

綜上述,朱光潛說的“寫生”就是建議中學生多寫現代語境中的“記敘文”。

“讀者新語文”的平臺上,始終堅持小學生和初中生作文訓練重在“講故事”。其實兩者異曲同工。故事按表達方式來分類屬於“記敘文”。

但日常學習中一提到記敘文,學生往往看重其“親歷”性。所以很多學生又“無話可說”了。

而寫故事學生一般認為可以天馬行空。沒有思想壓力倒更能訓練“記敘文”的能力。

朱光潛:想寫出讓別人極羨慕的好文章,這三條一定要會


所以我們不妨大膽認為朱光潛所說的“寫生”,一定程度上是指中學生寫作文有一道也許第一道關就是“講故事”。

朱光潛說“極羨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每讀到一種好作品,看見自己所久想說出而說不出的話,被他人輕輕易易地說出來了”。這也許是我們很多人讀到好文章的感受。“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讓我們也按照以上的建議開始作文,寫出讓別人羨慕的好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