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藝心理學》給自己五分鐘,跟朱光潛一起進入“美學”大門

美學是什麼?其實理論上大家很容易查到,它就是哲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人與世界審美關係的一門學科。但這樣的概念是比較抽象的,其實也可以這樣進行簡單地理解,美學就是如何使自己有一顆發現美的心靈,這就是我們閱讀美學的最基本目的和意義。

閱讀《文藝心理學》給自己五分鐘,跟朱光潛一起進入“美學”大門

美學既然是哲學的一個分支,我們學習起來就相對來說比較困難,而我們熟悉的美學大師朱光潛,對於他,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

他寫了一本《文藝心理學》,不同的是這本關於美學的書,卻是從心理方面去認識和了解美學。其實不管是從美學的哲學框架內,還是以心理學看美學的角度,兩者殊途同歸,都對於我們如何發現美,提供了一個獲得美學修為的途徑。

1

今天我就帶大家以最快的方式,完成對這本書中所講的美學入門知識進行了解,帶你進入美學的大門。 要了解這本書,要了解美學,我們首先要拋開一些不必要的理論糾纏,先要理解我們人類認識一個事物的方式。

現在大家肯定以為所謂知識,就是你知道一件事物的結構和內在等科學知識。比如我們從科學角度知道天空的概念,我們就算認識天空了。而把沒有科學理論獲得的那種最原始的天空認識,理解為愚昧無知。

比如遠古時候的人,還有剛出生不久的孩童,他們看到天空就是一個穹頂,我們把他們看到的穹頂,理解為他們不認識天空。而我們當今通過天文地理的一些知識。來理解的天空視為真知。但當我們要學習了美學,就知道這種理解其實是片面的。我們要知道這樣一個概念,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說:

知識有兩種,一種是直覺,一種是明理。

朱光潛在這本《文藝心理學》裡總結到,直覺和明理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兩種方式。這樣我們就應該理解為,這兩者不是哪種高級哪種低級的區別,它們只是“知”的方式不同。這一點非常的關鍵,我們學習美學,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無法真正的理解美學,認識美學,也就直接影響到我們之後學習美學,從而使自己無法形成具有發現美的心靈。

如果按照這個理論,我們回到剛才我舉的那個例子,也就是說我們認識的天空概念,和古人或者孩子眼中的穹頂認識,這分別是認識事物的兩種方式。我們在美學的概念裡,不能把後者視為錯誤,視為無知。

閱讀《文藝心理學》給自己五分鐘,跟朱光潛一起進入“美學”大門

接下來,我們要接觸一個美學術語,就是“美感經驗”。美感經驗就是指的我們欣賞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心理活動。也就是說,只有我們分清剛才對“知”的兩種方式,那我們就可以定義這個“美感經驗”。

美感經驗就是來自於這種混沌未開的認識,就是這種直覺的認識。不難看出,沒有一種直覺的認識,我們是無法獲得美感經驗,也就發現不了真正的“美”。比如當一個人拿到一件藝術品,他首先想到的是值多少錢,因為貴所以感覺美,其實這就是一種被偽裝過的“美”的藝術體驗。

老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在這文藝心理學,朱光潛對此做了解釋·,因為我們的“知”,其實會經歷三個過程,通過直覺到知覺,再到概念,對於一個事物的認識,我們從小孩子時,認識它是不知道它有何用處,這時是直覺的認識。

而之後當我們通過學習,是運營了科學和理論進行解構然後定義,最終形成了概念,事物的最初形象就會在我們心裡淡化。因此我們學的越多這樣的理性知識,我們看到一個事物就越難發現其美的特徵,因為當我們看到這個事物的時候,是會不自然的進行與其概念的關聯,以至於原來最初的形象在我們認識中消失。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科學理性與藝術之間的悖論,你知道的越多,其實你就越不關心它的最初形象本身。但美感卻是“無所為而為的觀照它(朱光潛)”,這就是美感的態度。美感的經驗是一種極端的聚精會神的心理狀態。

2

如何才能在平時生活中發現美?這就需要我們擺脫世俗世界裡“實用”的部分,拋開實用的部分,我們才能在內心重新還原這個事物的直覺形象,從而獲得一種單純的意象空間。

比如我們獲得一個古代的花瓶,我們拋開世俗的實用價值,而是進入一種虛幻的意象世界,內心出現一種古代的空間幻想,看到古人如何曾經也欣賞過它;當一個畫家在畫一幅眼前一顆樹的畫作,他看到的是樹的形象本身,而無視它的實用部分,比如樹遮雨、成蔭功能等等。

閱讀《文藝心理學》給自己五分鐘,跟朱光潛一起進入“美學”大門

說道這裡,我們就要提出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覺得活得很累?藝術又是如何改變這種狀態?其實對於很多人,這就是一個類似隔靴搔癢的問題,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多數人是無法真正擺脫的一個問題。叔本華說人生最大的患是有“我的主宰為意志”,人人都是自我意志的奴隸,有意志,於是有追求,有追求就有掙扎,掙扎產生悲苦和煩惱。

但學會對藝術的審美,是可以讓我們在某一時間裡,獲得這種暫時的解脫,朱光潛說,通過藝術審美,實現自己由意志世界轉移到意象的世界,這種意象世界就是一種物我兩忘的世界(筆者按:怎麼有點莊子的味道)。

我們的美感經驗是形象的直覺,就無異於說它是藝術的創造(朱光潛)。

這句話是朱光潛在這本《文藝心理學》第一章最後一頁提到的,那我們就應該可以理解為,藝術就是我們通過直覺所產生的美的或醜的形象和意象,藝術家把這種意象付諸於文字或者是繪畫和音樂,於是就成為了藝術作品。

3

而真正的好的藝術作品,就在於作者是否真正的把世俗的部分去掉,而純粹通過自己直覺的情感來完成的藝術表達。這可以說是適應於所有的藝術作品的價值評斷標準,包括文學作品。很多人不理解我之前對一些作品的評價,可能出現的誤解大多源自於這裡,源自於我們之間對藝術的理解,因為文學也是屬於藝術,我們有必要按藝術的要求去審視它。

閱讀《文藝心理學》給自己五分鐘,跟朱光潛一起進入“美學”大門

以此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我把有些狹隘的“載道”作品看做是一般的作品,而不能視為偉大的作品。載道其本身就是來自於內心一種世俗的層面,試圖通過理性來改變這個世界。

在西方有很多的烏托邦作品,都是在影射這種世俗層面的狹隘,試圖改變這個世界的狹隘特徵。載的這個“道”也許本身就具有一種歷史侷限性,因此在藝術層面,這些往往都是藝術的瑕疵。這也是我曾經提起過,關於“文字具有欺騙性”的理論理解。

這種“載道”往往認為世界只有看到惡,堵絕惡才能改變。而忽視了讓所有人發現美,看到美,從而改變每個自己,來改變這個世界的方式。這也是暴力與藝術來改變外部環境的不同態度。

閱讀《文藝心理學》給自己五分鐘,跟朱光潛一起進入“美學”大門

在這本書中作者舉了一個示例,說一艘客船,在海上遇見大霧,船員、領航員以及氣象人員告訴大家,霧太濃,會影響航行速度,同時也會使人感到心情壓抑,大家要儘量的不要受其影響。於是船上的乘客因為這種世俗理性化的對霧的報道,不由得產生一種心情異樣的低落感。

但是如果有人出來說,乘客門不要擔心,雖然航行的時間加長,但大家可以看看不經常遇見的海上霧景,一幅輕煙似的薄紗籠罩著我們,海面、海鳥和我們就像被罩在一個夢境般的世界裡,伸手彷彿自己在遊走、漂浮….

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聲音,前者是現實的,後者是藝術的,過程相同,感受不同,前者是掙扎,後者卻是坦然。

文:餅子

歡迎關注,和我一起讀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