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顯聖救了綿竹縣城'

"

諸葛瞻顯聖救了綿竹縣城

諸葛瞻是丞相諸葛亮的兒子,也是蜀漢的大將。當年,諸葛瞻帶領兒子諸葛尚鎮守綿竹城。父子倆與魏國大將鄧艾在綿竹城外交戰,結果倆爺子都戰死了,屍骨就埋在綿竹城外。綿竹縣城西門外的雙忠祠裡就是兩父子的墳。原先這裡也叫諸葛廟,因廟裡頭有諸葛瞻父子的墳墓而得名。在四川旅遊線路上,這裡也是探尋古蜀三國旅遊線上的重要景點之一。

傳說有一年,諸葛瞻在綿竹城牆上顯聖了,還救過綿竹城和百姓哩。

這是發生在民國那陣的一個奇怪故事!當時的綿竹縣內有兩兄弟,一個叫巫仁元,一個叫巫仁杰,都是綿竹縣最大“冒殼子”大土匪頭子。綿竹人都喊他們綽號“烏雞子!”嗬喲!這兩兄弟好不得了喲,殺起人來眼也不會眨。兩兄弟經常在鄉壩裡打搶,嚇得鄉壩院子裡雞飛狗跳牆,大人娃兒只有呵嗬連天地呼喊救命。晚黑要是小娃兒聽到有人喊“烏雞子來了!”正在哭鬧的小娃娃也會嚇得趕忙把鋪蓋拉過來蒙著腦殼,再也不敢哭出聲了!那陣“烏雞子”這個名字有好大的陣仗喲!

這一年,烏雞子帶著土匪隊伍把綿竹城包圍並佔領了。他們在城裡頭為非作歹,盡幹壞事。綿竹城裡的人們對土匪那是人見人恨,可又拿“烏雞子”兩兄弟沒得辦法。沒得好久,上頭派來了一支軍隊來攻打佔領縣城的“烏雞子”這股土匪,但土匪隊伍卻把綿竹城守得十分穩當,軍隊圍了數天也沒攻打下來。這天擦黑,城外的軍隊攻城又開始了,“烏雞子”的人也很凶,硬是再次頂住了城外政府軍的進攻,綿竹城還是沒攻下來。這個時候,烏仁元又親自調來了一門火炮要架到城牆上,正在找個合適地方安大炮時,但安了好幾個地方都沒安穩當。這時候,忽然就來了個白鬍子老漢,說:“這個地方最適合安大炮。”巫仁元就帶人把炮火搬了過來,果然穩穩當當地安在白鬍子老漢指點的那個地方了。再看白鬍子老漢,卻已經不在了。哪曉得,烏仁元剛安好大炮,正要喊開炮時,攻城的炮彈恰好就落在炮位那兒炸開花了。烏仁元和幾個豆牙子當場全被炸死不說,城牆還被炸開了一個大缺口,垮了一大堵城牆。城外的政府軍趁機衝進城裡來了,把烏雞子的隊伍打得死的死,降的降,只可惜烏仁杰逃脫了。後來,人們傳說那個白鬍子老漢就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在顯聖,他是來救綿竹城的……

諸葛瞻因為是諸葛亮的兒子,又是附馬爺,喜歡書法繪畫,博聞強記。他既沾了父親的光,自己又有點聰明才智,所以倍受尊敬。但諸葛亮早年就曾斷言:“兒子因成熟得太早,恐怕將來難成大器。”諸葛瞻先後做過射身校尉,待中,尚書僕射,加封軍師將軍。每當朝中辦一件善事,即或不是諸葛瞻辦成的,老百姓因懷念諸葛亮而都會說:“這是諸葛候辦的。”從《三國志》這些介紹中,我們知道諸葛瞻生活在一個多麼寬容他的朝庭之中。

改變蜀國和諸葛瞻個人命運的,是魏國鎮西大將軍鄧艾。這位勇猛精進的鎮西大將軍,冒險從陰平小道裹氈滾下山來,不費吹灰之力奪取了江油關。他領軍隊等待再攻下綿竹關就可直取成都,蜀漢政權基本休已。綿竹關守軍卻是對蜀漢政權忠心耿耿的諸葛亮後代諸葛瞻,他當然不是江油關那位貪生怕死的馬邈之流。鄧艾圍困綿竹關,見諸葛瞻堅守不出,便出奇招。他在城外埋伏好軍隊,然後派出使者勸降:“如果你投降,一定舉薦你做琅邪王。”這原本是鄧艾的激將法,但諸葛瞻卻不知是計,竟然大怒斬殺了來使。他不顧左右勸阻,立即披掛出關,與鄧艾決戰。

鄧艾求之不得與諸葛瞻決戰。鄧艾大打出手,大敗蜀漢綿竹關守軍,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同日戰死!鄧艾取得了綿竹關,直往成都進發,還未到達到成都,劉禪已乖乖地出城交出蜀漢政權的大印了。諸葛瞻父子戰死於綿竹關,鄧艾終於結了割據的蜀漢政權。如果諸葛瞻當初聽其左右的勸阻不意氣用事,死守在綿竹關關上不出戰。鄧艾兵寡將少,短期內真的還奈何不得諸葛瞻父子堅守的綿竹關。

歷史自然不可能重複,蜀漢政權從此一去不復返了。但人民卻對諸葛亮子孫這一門忠烈卻無限崇敬!一千多年來,人民都不斷地表達對忠臣孝子深深的敬意。民間故事《諸葛瞻顯聖》也真實地反映了綿竹人民對忠臣這種崇敬之情。發生在民國時期的土匪襲綿竹縣城的真實事件,本來與一千多年前的諸葛瞻戰死綿竹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卻被人民巧妙地編入了這個民間故事裡,一代又一代人民在口口相傳。

這個民間故事雖然短小,但卻具備了“新、奇、巧”的故事要素,能長期在人民中間口口傳承,不僅使人聽後就不會忘記,也令人對忠臣孝子增加了崇敬之情。試想,一千多年後,諸葛瞻竟以神仙的面貌出來保護綿竹城,保衛綿竹老百姓,他對綿竹百姓是多麼的愛戴。人民在感恩之餘,也會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勇做忠臣孝子,永遠為人民做好事,才可能讓人民記住。這種理念經過不斷積累深化,一旦再遇到城市危急或處於艱難時刻,就會有無數勇士挺身而出。他們會不惜流血犧牲,為保衛城市,保衛人民的安危而勇於獻身!因此,民間故事《諸葛瞻顯聖》的文化教化意義巧妙地深藏在“新、奇、巧”的故事中,並深深地埋在人民大眾的心靈深處了。(文\\簡以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