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和吳國的差距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諸葛亮數次北伐依然無功而返

蜀國和吳國的差距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諸葛亮數次北伐依然無功而返

很多同學認為諸葛亮幾次北伐都無功而返,主要是因為太過謹慎。魏延曾經提出過奇兵制勝的策略,但是被諸葛亮否決了。也有人認為諸葛亮的謹慎沒有錯,魏延孤軍深入即使佔領了長安也會面臨被圍困被絞殺的風險。

其實魏延與諸葛亮的觀點即使針鋒相對也未必一定要論出對錯。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分歧,只因蜀國獨獨缺了一項制勝的因素。

蜀國和吳國的差距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諸葛亮數次北伐依然無功而返

01

魏延計策2.0升級版

暫時撇開諸葛亮與魏延不說,單說若干年後滅掉了蜀國的遠征統帥鍾會。後來他曾試圖造反,其計劃是:帶領士兵殺回洛陽,奪取政權,進而稱帝。最後因起兵未遂而作罷。

那麼鍾會如何殺回洛陽呢?他讓姜維帶領原蜀國兵將從斜谷出,鍾會帶領手下緊隨其後。雙方到達長安之後,騎兵走陸路、步兵乘船齊頭並進。

水路的速度比較快,步兵主力5天就可以到達洛陽北邊的門戶——孟津,稍作修整後與趕來的騎兵一起會師洛陽,之後一戰定天下。

暫且不說這個計劃實施的可行性,我們研究一下鍾會的奇襲之路。他計劃拿下的第一個站點也是長安,好像很多年前某個人也提出過類似的計劃,他就是魏延。

諸葛亮首次北伐之前,魏延曾獻計:自己率領五千兵馬走長度最短的子午谷奇襲長安,佔領這個重要的據點之後等待諸葛亮率領主力從斜谷過來匯合。

蜀國和吳國的差距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諸葛亮數次北伐依然無功而返

那鍾會為什麼不從距離最短的子午谷攻佔長安,而是選擇常規的斜谷呢?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的手下有騎兵部隊。

魏國曆來重視建設騎兵部隊,即使鄧艾、鍾會徵蜀捨棄了大量馬匹,也在進入成都之後進行了補充。如果歷史真的給予鍾會一次機會,那麼斜谷出來的“晉蜀聯軍”會憑藉騎兵的特性來加快進攻速度,而且一直可以保證與步兵主力形成遙相呼應。

所以步兵走水路不必擔心會被截擊於江上,因為有騎兵兄弟在策應陸地的安全。

可是諸葛亮不能這麼做,即使魏延真的攻佔了長安,沒有大型騎兵部隊的蜀國無法進行主力與魏延軍之間的呼應,後者將長時間面臨孤軍奮戰的危險。

那麼問題來了,在“三國”這長期處於戰爭狀態的時間裡,蜀國為什麼不發展騎兵呢?

蜀國和吳國的差距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諸葛亮數次北伐依然無功而返

02

蜀國落後的騎兵建設

蜀國騎兵部隊建設滯後很大程度因為地形多山,騎兵在益州境內可發揮的作用很少,步兵成為了絕對主力。期間蜀國也打造出了無當飛軍和白毦兵這樣的精銳步兵隊伍。

可是仔細想想又不對,北伐是劉備和諸葛亮起家之前就定好的政策,也就是說蜀國必須保持一支進攻型的隊伍,而不是偏安防守的。並且馬超入蜀也帶來了羌族為主力的騎兵部隊,可為什麼蜀國的騎兵還是提不上臺面呢?

這主要怪諸葛亮了,他的軍事指揮風格屬於穩健性,喜歡步步為營。總結他指揮的歷次戰爭,根本看不到長途奔襲的戰例。這樣的戰術思想下,等於扼殺了對騎兵的需求。即使這樣,蜀國每次繞道隴西、千里迂迴的北伐也給曹魏政權在關中的防禦帶來很大麻煩。

其次要怪的就是劉禪。蜀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遊牧部落曾持續為魏、蜀兩個集團輸送騎兵人才,可是人員在兩處的待遇卻天地之別。曹魏麾下的已經馳騁沙場建功立業了;劉禪老闆管理的卻只能困於一方。待遇之差,人才自然會有個取捨。

而與蜀漢不同的是,在水網密佈的東吳,騎兵卻也成為了一支可以依仗的力量。

蜀國和吳國的差距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諸葛亮數次北伐依然無功而返

03

孫氏家族下的騎兵們

如果說蜀地多山、北邊尚且還有產馬地,那麼位於長江下游的東吳壓根就連馬都見不到。可孫氏家族卻從沒有放棄過騎兵,他們通過與蜀漢、曹魏進行貿易來獲得戰馬,甚至直接派船跑到遼東去買馬。

孫氏集團的創始人孫堅出生於杭州、起步於南方,卻在北方作戰中發跡。在平定黃巾軍起義的過程中,孫堅熟悉了騎兵作戰,並且言傳身教給了孫策、孫權。

在討伐黃祖的戰爭中,孫策以親率騎兵突破敵軍陣地而驕傲;孫權甚至在合肥之戰中要親自率輕騎與曹軍貼身肉搏,只不過被手下勸阻才罷休。孫堅、孫策更是在馬背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孫家重視騎兵也就罷了,手下也是一幫騎馬出身的悍將。程普是河北唐山人,精於騎射,曾數次救孫堅於危難。

蜀國和吳國的差距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諸葛亮數次北伐依然無功而返

韓當是遼寧的,最擅長騎兵突破,在孫家於江南地區擴張時,經常是韓當率騎兵正面衝鋒之後,戰鬥就接近尾聲了。

太史慈老家在山東青州卻是在遼東長起來的,他的經歷就更有小說風采了,太史慈首次露面就是與孫策在馬上單挑。

而且東吳還特別注重培養騎兵戰將,比如周泰的兩個兒子從小被養在孫權身邊,每十天就要進行一次騎術訓練。在三國末期,壽春的駐軍投降東吳,吳將丁奉在接應時用騎兵反衝鋒的戰術擋住了追兵。可見東吳的騎兵將領一直貫徹於整個三國時期。

在這樣的風氣影響之下,東吳騎兵部隊的規模雖然遠不如曹魏虎豹騎之類,卻敢於和對方正面對抗。

孫權作為一代雄主,也不似哥哥的評語是個“守成之主”。他曾經想越過淮河,佔領徐州,將曹、吳戰線推到河南、山東一帶。

但在呂蒙的強烈反對下才作罷,可是呂蒙死後孫權重啟了計劃,比較有力的證據就是孫權另外訓練了一支五千人規模的騎兵部隊,因為徐州以北的丘陵、平原地區非常適合騎兵作戰。但還沒等這支部隊訓練成型,孫權就去世了,繼任者取消了這個計劃。

蜀國和吳國的差距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諸葛亮數次北伐依然無功而返

04

對比下的遺憾

與東吳的“勵精圖治”相比,蜀漢的騎兵則顯得一塌糊塗。這也是諸葛亮、姜維北征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騎兵裝備越來越完善,弱蜀的“弱”不僅體現在國力上,更是在軍力和戰略思想上的差距。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李金鍚 編輯:吃硬盤吧、小二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