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6300餘字,閱讀時間約23分鐘。

家喻戶曉的"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中淋漓盡致地演繹了曹魏、孫吳、蜀漢三個政權鼎立時期。發生在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諸葛亮、周瑜等幾代領導人中間鬥智鬥勇的故事和血腥殘酷的戰爭。

尤其是蜀漢政權時期的劉備、諸葛亮和曹魏時代的曹操、司馬懿之間的爭鬥,數十年來攻守防禦,金戈鐵馬而代代不休。

盡人皆知,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盤踞後期。諸葛亮時代,為了鞏固劉備開闢的蜀漢政治局面,諸葛亮通過不斷髮起一輪輪挑戰來消耗曹魏的國力。

蜀漢以被動為主動,一直對曹魏採取以攻為守的態勢來平衡局面的穩定。可是在奸詐的曹操、虛偽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等這老一輩人物先後離世之後。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一個英雄輩出、遐想無限的風雲時代“三國”劇照

三國政權更迭到了一群"官二代"身上。曹操兒女這裡暫且不論,這群“官二代”裡有袁紹的兒子袁尚、袁譚;劉備的兒子劉禪;孫權的兒子孫亮、孫休;劉表的兒子劉琮;諸葛亮的兒子諸葛恪;曹真的兒子曹爽等。

這些人的老子都是歷史上叱吒江湖、顯赫一時的英雄豪傑,而到了這些官二代期間,父輩的事業基本上來說都沒有得以保全,更有甚者將江山丟掉了不說,還將自己的小命也葬送了。

聰明人裝傻,本來就是為了更好地偽裝自己。聰明人的偽裝就是通過裝傻來迷惑他人,讓人看不出本身的真實目的,達到忽略自己的行徑。

從古至今,子承父業本是無可厚非,但是歷史自秦王朝一統中國之後,讓我們看到了父輩們戎馬征戰一生開闢的江山社稷在一個個庸碌無為的官二代手中葬送。比如說:秦始皇的兒子,秦二世"胡亥"僅僅承襲帝位三年就葬送了先秦幾代人努力創造的大秦帝國。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三個政權鼎足而立的“三國”時代劇照

三國教父“曹操”畢生以掃平亂世,統一中國為己任,在晚年清醒時就將大業和權力安全過度到了兒子曹丕手中之後。而多年之後,三國梟雄之一的蜀漢“智能小霸王”劉備也將江山社稷交付於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手上。

還有三國時期的“超長待機王”孫權,先後“耗死”了曹操、劉備、曹丕、諸葛亮後活到了71歲。將年僅十歲的幼主“孫亮”託孤於朝臣諸葛恪、孫峻、呂據、滕胤、孫弘等人身上。

而曹魏政權在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代輔政時期,為了謀求三國統一,也逐漸開始了以反守為攻軍事部署,意欲傾盡全國之力滅掉全國一統的阻礙勢力。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魏、吳、蜀三國領範圍劇照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魏、吳、蜀三國的國土範圍。曹魏直轄的疆域有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徐州、兗州、豫州、司州、雍州、涼州等共計十個州;基本上就是今天的冀、豫、魯、晉、遼、陝、寧、甘等省份;還有蘇、皖、鄂、蒙的一部分區域。

東吳的國土範圍分別是揚州、荊州、交州,可是揚州和荊州與曹魏共同持有。也就是今天的浙、贛、閩、湘、粵、桂等地區,還有江蘇部分地區。

蜀漢的疆域僅有一個州,就是益州,它等於就是今天的渝、川、雲、貴等地區,還有陝西和廣西的一部分區域。從魏、吳、蜀三國的國土直轄情況來看,曹魏疆域第一,東吳第二,蜀國領土最少。

人人都可以是偽裝高手,若沒有偽裝,就沒有進步。所有事情的背面都充溢著真相,因為真相存在地方,就充斥著陰謀,就存在著偽裝。

公元220年,“梟雄機皇”曹操病逝,曹丕承襲魏王爵位。大家都知道曹丕是曹操眾多兒女裡心術最多的一個,若論軍事謀略可能遠不及其父曹操,但是論陰謀心計曹丕可以說是絕對超過其父曹操。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一代梟雄“曹操”劇照

曹丕更是三國鼎立時期誕生的第一個君王,也是魏國的開國皇帝。隨著曹魏政權的建立,也標誌著擁有四百多年曆史的漢朝統治走向了滅亡。

世人皆知,曹操的兒子曹丕心眼最多,也最狡黠凶狠,更是一個胸懷狼子野心之輩。在曹操王位承襲爭鬥中,曹丕在幾位候選人裡並不突出,甚至說是最不醒目的一個。

曹魏黨爭時期,曹昂、曹衝、曹植等人的優勢都遠比曹丕強了很多,但是善於隱忍偽裝的曹丕最後堅持到了勝利。隨後曹丕取代漢獻帝,創造了曹魏政權,並形成了北方地區的基本統一。僅僅在曹丕篡漢稱帝一年後,成都小霸王劉備也稱帝了。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魏、吳、蜀三國人口.兵力數量.劇照

魏國在曹丕治理時期,全國總人口約450萬左右,兵力大約在45萬上下。這一切源於曹操在世時數次從西北地區與烏恆少數民族地區遷入的人口有關。

而當時吳國總人口約200萬上下,兵力大約25萬左右。蜀漢總人口大約在100萬左右,兵力約在10萬上下。通過這組數據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魏國的軍民數量等於兩個吳國,四個半蜀國。

所以;曹丕面對國力正在崛起的孫吳政權,為了尋求戰略上的平衡,沒有選擇進攻蜀國而是在東線戰場上分兵三路伐吳。後因孫權向曹丕納貢臣服,又接受曹丕立其為吳王的稱號,雙方冰釋前嫌、言歸於好。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三國時期,曹魏開國之君魏文帝曹丕三路大軍伐吳,開啟了魏吳江陵之役劇照

大智若愚,是一個聰明人的理智與胸懷。強大的智者會讓自己能屈能伸,會懂得啞忍,會故作姿態後發制人。

公元280年,孫權一手開闢的吳國,最後讓西晉終結了,同時也意味著三國鼎立的歷史正式結束。在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家政權中,雖說曹操一手扶持的魏國,在國力綜合指數上遠遠超過同時期的蜀漢劉備、東吳孫權。但是並不能說明什麼,因為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上以寡擊眾、以弱勝強的戰例屢屢皆是。

因而,依據長江天險的東吳政權來說,是有機會一統天下的。但是由於孫權晚年昏庸,引發了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之間的派系鬥爭。最後孫權選幼子為法定承襲人,但也因此釀成孫吳內部政權矛盾持續惡化。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三國“東吳政權”孫亮、孫休、孫皓劇照

眾人皆知,東吳政權自孫權稱帝后,先後經歷孫權、孫亮、孫休、孫皓等四任君王。不過在孫權之後的"三孫"執政時期和蜀漢劉禪及魏國開國之君曹丕對比來看,三者之間的可比性簡直就是相差甚遠。

盡人皆知;十歲承襲帝位的孫亮,在其十五歲時開始臨朝執政,之後孫亮聯合安平王預謀暗殺孫綝,但是由於洩密,孫亮讓孫綝貶為會稽王。兩年之後或死於自殺或死於他殺。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孫權昏庸的晚年: 縱容兩兒子內鬥致國力大減,二宮並闕劇照

孫權的兒子孫休排行老六,巧合的是孫休在位時間也是六年。孫休執政時期孫綝是丞相,由於孫綝大權獨攬、獨斷專行。所以引發孫休不滿,便和張布、丁奉一起設計誘殺了孫綝和其弟等一黨。"孫休"僅僅執政了六年就死了,此時的蜀漢"劉禪"已經投降於司馬昭執政下的魏國。

至於說;東吳的最後一位君王,也是亡國之君的孫皓,與劉禪對比的話,可以說是二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孫皓承襲帝位之後固執專權、昏庸暴虐、大肆殺戮,而且還長期沉溺於花天酒地。

公元280年東吳兵敗後,孫皓學習"蜀主劉禪"向"西晉司馬炎"乞降,後受封侯爵並定居於洛陽,四年後病逝。而世人皆知的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傻子"劉禪,卻能夠善終,終年64歲。這就是差別,更是大智若愚。

做人做事,善於應用奇妙的曲線,懂得彎曲並敢於彎曲,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境界。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三國諸葛亮劇照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晉書·李密傳》載,李密認為"劉禪"作為一國之君,可與"春秋首霸"齊桓公相比。

劉備還謙虛地說道"審能如此,吾復何憂"。

川蜀小霸王劉備的兒子"劉禪"在三國時期這群官二代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世人皆知的是劉備早些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不說。還屢屢克妻,先後有兩位老婆因他而死,以至於劉備事業有成時,又迎娶了糜夫人。

但不知是患有不孕不育之症,還是什麼原因,一直都未曾生有一兒半女,所以在荊州時劉備過繼"劉封"為養子。後來,劉備在聯合孫吳"火燒赤壁"的那一年,即將步入五旬的劉備,老來得子,這個孩子就是劉禪。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劉備兵敗長阪坡劇照

但劉禪的童年時期,簡直就是一場噩夢。當年,尚在襁褓之中的劉禪,遭遇曹操帳下曹純率領的虎豹騎在長阪坡截殺劉備。

此時的劉備就如當年的漢王劉邦一般,丟下妻兒不顧後,獨自而逃。所幸;劉禪得於趙子龍的護衛,才能夠倖存下來。

因此;劉備晚年得子,對劉禪倍加疼愛。在古代來說,劉備的年齡可以做劉禪的爺爺也綽綽有餘,父子之間年齡相差四十有餘。因而,劉備除了能在閒暇之餘能給予劉禪的僅僅是父親的寵愛。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大智若愚的劉禪劇照

公元219年,劉備立足於成都,自立“川蜀王”時,將兒子"劉禪"立為太子。在劉禪十七歲時,奮鬥了一生的劉備死於白帝城,劉禪承襲父業為蜀國第二任皇帝。

將內憂外患又戰火不斷的江山託付給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手上,不要說劉備,就是換成當下的人們,心裡也未必踏實。

所以,劉備在臨死之前甚是糾結這個問題。劉備彌留之際和諸葛亮有了一番千古對話。劉備言:先生的才智謀略遠遠勝過曹丕百倍,定能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

若是小兒"劉禪"具備帝王潛質,先生可輔政於他;若他不具備君王的能力,先生大可改朝換代。諸葛亮聽後,痛哭流涕地說:我會忠心耿耿地輔佐阿斗,一直到死,永不背叛。

劉備同時又“申飭”劉禪說:必須對諸葛丞相禮敬有加,凡事務必像父親一樣對待。後世對這件事可以說是有著眾多版本的解讀。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站在劉備一方的人,說劉備為人做事坦坦蕩蕩,從始至終都相信諸葛亮,而諸葛亮也以死相報劉備的知遇之恩,此舉顯示出劉備、諸葛亮兩人的臣子關係和高尚的德品。

但站在諸葛亮一方的人則認為劉備為人是髮短心長,他顧慮諸葛亮可能會取而代之,因此死之前用此言暗意諸葛亮。

劉備在託孤於諸葛亮的同時,又任命李嚴全面接管蜀漢的軍事大權,對諸葛亮加以牽制。"李嚴"是蜀漢的元老派和半路空降的諸葛亮在諸多政務上意見不統一,二人是明也不和、暗也不和。此舉也甚是疑點重重!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劉備託孤諸葛亮劇照

但是;還有觀點說,劉備其實沒有那麼刁猾,因為作為父親的劉備擔心兒子"劉禪"難以駕馭智勇雙全的諸葛亮,這種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劉備讓"劉禪"對諸葛亮"事之如父",不單單是口頭上的遺囑,而是形成了具有法律效應的文字,以詔諭的方式留檔備案,劉備此舉或許是為了讓諸葛亮安心,沒有顧慮、莫得後顧之憂。

但無論哪一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或許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將原本單純的事情看得過於複雜了。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或許就是出自於劉備真心話呢?想當年陶謙賢讓徐州給劉備時的態度或許就能夠說明一切。劉備在彌留之際與諸葛亮的肺腑之言也許是真摯樸拙的呢?

畢竟劉備一生流離轉徙、識人無數。老來得子的劉備自然知道自己的兒子有幾斤幾兩,把國步艱難、內外交困的蜀漢基業交給一個未經歷風雨的幼子手中,確實是顧慮重重。

反過來說,讓他將自己為之奮鬥了大半輩子的蜀國基業禪讓給諸葛亮。這種風格,縱觀古往今來,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換做任何一個人也不會甘心。

因此劉備臨終將劉禪託孤於諸葛亮,倘若"劉禪"真的不是這塊料,劉備的言外之意就是說諸葛亮可以改朝換代,取劉禪而代之。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三國梟雄之“劉備”劇照

人所共知,劉禪在出生後的一段時間裡,劉備的地盤也逐漸穩定了下來,三國鼎立的契機也逐漸趨於好轉,劉備自這一刻起就不用在四處飄離、東奔西跑了。

在劉備從劉璋手上接管了益州之後,劉禪的童年生活條件也有了穩步提高。老年得子的劉備,舐犢情深是人之常情,而劉禪自幼喪母,以至於讓大家對劉禪越發寵愛。

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進為皇太子。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領,劉備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學習,又令其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諸葛亮北伐遭遇街亭之戰失敗劇照

劉禪登基稱帝后,將蜀國的大小政權都讓丞相諸葛亮打理,歷史上數次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都是在諸葛亮的主政下執行的。而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吸取了街亭之敗教訓之後,屢屢發動的北伐戰爭都是事必躬親,殫精竭慮,事無鉅細的鞠躬盡瘁。

但是,往往現實卻是很殘酷的。長時間的征戰生活,讓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時積勞成疾,病死在五丈原上,蜀漢統一的大業也就此破滅。

公正地說;魏、吳、蜀三國之中,曹魏的綜合實力基礎當屬第一,蜀國政權無論是在劉備時期還是在劉禪後期都是比較弱小的,魏國統一天下是大勢所趨。

即使"劉禪"集蜀漢全國之力誓死抵抗,最後也是無法改變亡國的結局,還會讓蜀漢百姓遭受戰爭禍亂之痛苦。所以;劉禪穩坐帝位長達四十餘年,雖才智一般,平庸無為。那是因為蜀漢很多大小事務都是由諸葛亮掌權處理,蜀漢的軍國大事"劉禪"幾乎都不用操心。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諸葛亮北伐,病逝五丈原劇照

諸葛亮病逝之後,內外軍政大小事物都是按照諸葛亮生前任命的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人負責掌管,劉禪也無須再想有什麼作為。曹魏滅蜀之戰後,劉禪投降被遷往洛陽,司馬昭將他軟禁了起來。

司馬昭由於不放心他,在一次宴請劉禪吃酒期間,還煞費苦心地為"劉禪"準備了蜀國特色的節目。蜀漢的臣民們觸景生情,淚由心生,越發思念昔日的故土。但是,這位扶不起的阿斗"劉禪"卻依然跟沒事人似的,依舊神色自若、談笑風生,沒有一絲一毫有難過的跡象。

司馬昭於是問道:"阿斗"你難道不想念你的家鄉嗎?劉禪回言:這裡既有歌又有舞,還有美酒美食,我為何要思念蜀國呢!這就是成語"樂不思蜀"的由來,而"扶不起的阿斗"也就成了一個流傳古今的笑話。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扶不起的阿斗“劉禪”是真傻還是大智若愚?

聰明人裝傻,目的就是將內心隱藏起來,通過瞞天過海的偽裝,韜匱藏珠而謀求自保。

千百年來,關於劉禪的評價無非就是說劉禪是一位昏庸皇帝,貪於玩樂,在位四十餘年基本上毫無作為,要是沒有諸葛亮鞠躬盡瘁的輔政,蜀國的基業或許就在劉禪的手上亡國了。

但是;還有人說看問題不能單單隻看一面,從諸葛亮去世之後來看,蜀漢江山還能繼續生存了幾十年,也足以體現了劉禪是有一定能力的,所以,足以說明劉禪並不是一位昏庸之輩。

熟讀歷史,我們能夠發現劉備和劉禪父子二人堪稱是古代歷史上最苦心孤詣的君王。劉備靠裝傻和"偽裝"讓自己的創業團隊在眾多軍閥割據的夾縫中屢次得以絕處逢生,走出困境。

而"劉禪"則完全依賴"大智若愚"的演技和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一種精神。在諸多不利因素的環境下,可以逍遙地安度晚年,壽終正寢。

在歷史上關於阿斗是昏庸還是無能,而議論紛紛,那麼劉禪是真傻還是大智若愚?

可以說"劉禪"是一個精明的人,他不是真傻,不是真笨,也不昏庸,更不是無能。因為他的做法是明智的,他懂得以屈求伸,他將"肅然無聲"這一意境發揮到了巔峰。

大智若愚的“劉禪”為了避免蜀國遭受黎庶塗炭,呈現了一種自我犧牲精神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為了心中那渴望已久的和平理想、而犧牲個人的尊嚴,換取了蜀國百萬黎民免遭戰火塗炭。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扶不起得阿斗“劉禪”劇照

縱觀歷史上擅長隱忍裝作的王者遠不止劉備、劉禪父子二人。比如:處之泰然的李世民就擅長偽裝,通過裝傻而屢屢騙過了他的父親李淵和太子李建成,讓他們難以發覺其謀權篡位的野心,待瓜熟蒂落之時,平地一聲雷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一鳴驚人地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還有擁有隱忍性與韌勁於一身的范雎,通過含垢忍辱成為秦國丞相。更有東漢政權的開國君主,光武帝劉秀通過隱忍不發、吞聲忍淚、以忍為閽後終成千古霸業。

隱忍是一種境界,形勢上的麻痺和怯懦的背後,隱藏著驚人的權詐和智謀。

所以說,劉禪的明哲保身之舉既不昏庸也不愚蠢,他是憑藉其奧斯卡級別的演技矇蔽了司馬昭,通過大智若愚的裝傻和恰到好處的偽裝術讓司馬昭對他放鬆了戒備,避開了滅門之災。

畢竟劉禪若不韜光養晦的話,勢必會牽扯著蜀國降臣和更多族人的宿命。可以說"樂不思蜀"的演技與劉備和曹操當年"煮酒論英雄"時的情況大同小異,甚至後者比前者更精湛更高超。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魯迅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會在沉默中滅亡。面對失敗的時候,或者滅亡,又或者赧顏苟活,阿斗毫無置疑地選擇了後者。回顧古代歷史時期兵敗納降的君王甚多,但劉禪的曳尾塗中為蜀國的臣民贏得了平和安定。

說到這裡,我們或許應該看得出,阿斗確實是一位大智若愚的智者。他擁有海一樣的度量、聰明若愚,他度德量力、隱忍能屈,他審時度勢、顧及蒼生,他中庸至上、逆境自保在敵強我弱的大勢所趨下演繹了震古爍今的歷史壯舉。

因而,亙古亙今,宣揚甚廣的劉禪是"扶不起來的阿斗"的傳聞或許僅僅是一個荒謬的傳言!

剖析曹操、司馬懿、孫權、諸葛亮,看:劉禪大智若愚的為民之道!

趙劉果兒劇照

知識鏈接:劉禪於公元271病逝在洛陽,終年64歲,葬於洛陽邙山。古有"生在蘇杭,葬在邙山"一說,實際上邙山埋葬了兩漢、曹魏、西晉、北魏、後唐等24位皇帝,包括東周時期的8座王墓,5座東漢皇帝陵,1座曹魏皇帝陵,5座西晉皇帝陵,4座北魏皇帝陵,1座五代後唐皇帝陵,是中國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帝王的陵墓,形成了700多平方公里的古代陵墓群,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