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成功的一條妙計,諸葛亮用來絕處逢生,趙雲卻用來絕地反殺

諸葛亮 趙雲 三國演義 黃忠 三國志 圖說三國 2018-12-05

(圖說三國·歷史故事·第17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三國最成功的一條妙計,諸葛亮用來絕處逢生,趙雲卻用來絕地反殺

熟讀《三國演義》,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果然是一個足智多謀之輩,他不僅能夠料事如神,還能應付很多突發狀況,化險為夷,甚至反捉弄對手一把。例如,他病逝五丈原之後,蜀漢陷入了巨大的危機,畢竟對面是他的老對手司馬懿,智計不遜色他多少,而蜀漢除了諸葛亮自己之外,根本沒人能夠與其抗衡。可是諸葛亮卻在臨終之前,留下一條妙計,即讓人雕刻了自己的木象,從而留下了死諸葛驚走活仲達的笑談。

三國最成功的一條妙計,諸葛亮用來絕處逢生,趙雲卻用來絕地反殺

除此之外,他與司馬懿的另一次交鋒,更加令人津津樂道,那就是“空城計”。此事發生在第一次北伐之時。因為馬謖意外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所在的西城,成了一座孤城,而且手中僅有兩千五百士兵。這個時候,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來攻。這種情況下,無論怎麼看,諸葛亮都凶多吉少。可是,他卻大開城門,並親自登上城樓,面色淡然的談琴作樂。司馬懿害怕城中有伏兵,不僅沒敢攻城,反而嚇得狼狽逃竄,於是諸葛亮僥倖逃過了一劫。

三國最成功的一條妙計,諸葛亮用來絕處逢生,趙雲卻用來絕地反殺

這一典故雖然是演義中虛構的,卻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畢竟這樣絕處逢生的事蹟,太過令人驚心動魄。然而,這一虛構的情節家喻戶曉,在真實歷史上,運用過此計,並取得了更大成就的人,卻少有人瞭解他的這一功績。這個人是誰呢?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三國最成功的一條妙計,諸葛亮用來絕處逢生,趙雲卻用來絕地反殺

其實,三國曆史上,真正用“空城計”的人,大家都不陌生,原而耳熟能詳——他不是別人,正是三國最受歡迎的名將,趙雲。漢水之戰的時候,剛剛陣斬夏侯淵的黃忠,心急想要再立大功,於是提出了劫曹軍糧草的想法。趙雲將兵馬拔給他之後,他卻逾期未回。當時趙雲手中的兵馬也不多了,只能率十餘騎前去查看情況。發現黃忠遇伏之後,他率領這少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士卒,衝動亂軍之中,救出了黃忠,發現部將張著還在陣內時,又一次折返,在數萬曹軍中,殺了個兩進兩出。

三國最成功的一條妙計,諸葛亮用來絕處逢生,趙雲卻用來絕地反殺

然而,這還不算完——他救完人之後,打算回營寨,卻被曹軍追到了寨門口。這個時候,後來成來一代名將的張翼,提議關閉寨門,在追兵阻拒在外,趙雲卻大開營門,“偃旗息鼓”,讓對方懷疑自己營中有追兵,從而主動撤退。這個時候,趙雲並沒有鬆一口氣,反而安排營中僅剩的士卒,對敵軍進行追殺,嚇得曹軍狼狽逃竄,不少人死在了漢水之中,或者同伴的馬蹄之下。

三國最成功的一條妙計,諸葛亮用來絕處逢生,趙雲卻用來絕地反殺

《三國志》注引《雲別傳》記載:“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偪,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三國最成功的一條妙計,諸葛亮用來絕處逢生,趙雲卻用來絕地反殺

也就是說,同樣的“空城計”,或許說趙雲的應該叫“空營計”,諸葛亮僅是做到了自保,而且還是完全虛構的,卻被世人津津樂道。趙雲不僅救出了同僚,保住了營寨,還做到了絕地反殺,這些都是真實的歷史事蹟。另外他還獨創了“偃旗息鼓”這一成語,可是他這一成就,卻鮮為人知,甚至如今還有很多人質疑他的能力。這樣的發展,實在令人無言以對。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註》《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