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自比管仲不比蕭何?

管仲和蕭何都是名相,諸葛亮為何自比管仲不比蕭何?這裡面說道有很多,雖然都是名相,但名相和名相也有不同,再就是諸葛亮所處的時代也不允許諸葛亮自比蕭何。

諸葛亮為何自比管仲不比蕭何?

諸葛亮為何自比管仲不比蕭何?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

裡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從這首《梁父吟》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的志向,他想成為的丞相是像管仲那樣的手握大權的丞相,而不是蕭何那種被限制了權利的丞相。

曹魏篡漢之前,天下還是漢家天下,自比蕭何身份上存在問題

管仲所處的時代是分封制的時代,在周天子之下,各個諸侯國是合法存在的。雖說周已經式微,但各個諸侯國還是承認周天子的,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改分封制為郡縣制,已經過度到了中央集權統治的時代,雖說西漢,東漢都還有分封的諸侯,但到東漢末的時候,諸侯王已經不存在了,也就沒有了相國。諸侯王的後代有的甚至已經沒落,就像劉備,雖說是中山靖王之後,但說到底就是一個賣草鞋的,哪還有諸侯王的威風?

諸葛亮為何自比管仲不比蕭何?

諸葛亮為何自比管仲不比蕭何?

如果諸葛亮自比蕭何,那就是相當於諸葛亮是漢王朝的丞相,可是當時的漢王朝丞相是曹操,雖說漢獻帝是傀儡,可是那也是東漢王朝的皇帝,曹操就是東漢名正言順的丞相。作為一生隨劉備為匡扶漢室大業而奮鬥的諸葛亮來說,不承認曹操,就是不承認漢室的存在,那麼劉備的身份豈不是很尷尬?匡扶漢室的口號豈不是成了空口白話?所以諸葛亮在當時的情況下不能自比蕭何。

蕭何那樣的丞相不是諸葛亮所追求的目標

丞相和丞相的權利是有區別的。春秋時代,管仲作為齊國的丞相,權利是很大的,而且關中還是一個文武兼備的丞相。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是戰國時代丞相的標誌,也就是說,在戰國時代,只要成為了丞相,那真的是大權在握,除了管不到王,其他的事情都可以管。

我們來看看管仲作為齊國的丞相到底權利有多大。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授權讓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組織軍事編制。可以說齊桓公就是一個甩手掌櫃,政治軍事外交管仲是一手抓,政治上行政改革、人事任用都是管仲說了算,齊桓公只是蓋個章,點個頭的作用。軍事上除了發動戰爭的命令外,就是作戰也是管仲的事。

諸葛亮為何自比管仲不比蕭何?

諸葛亮為何自比管仲不比蕭何?

再來看蕭何,蕭何追隨劉邦以來,權利是有,但都是內政方面的事物,軍事上蕭何從來不插手,可以說,蕭何在劉邦稱帝前,就是劉邦的"糧倉",運輸大隊長,稱帝后就是內務大管家。諸侯分封完畢,議論上朝排位次序的時候,劉邦心屬蕭何第一,為什麼?就像關內侯鄂君說的:"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所以劉邦說:"善。"於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就是因為蕭何這運輸大隊長做的合格。功勞大。因此劉邦對蕭何的評價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說的都是蕭何內政方面的才能。

諸葛亮為何自比管仲不比蕭何?

諸葛亮為何自比管仲不比蕭何?

諸葛亮輔佐劉備,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夠像管仲那樣得到劉備的信任,政治軍事一把抓,以此來實現自己的抱負,而不是像蕭何那樣只做一個管理內政的丞相。

東漢末年和戰國時代情況相似,諸葛亮希望能像管仲那樣輔佐劉備強大

諸葛亮為何自比管仲不比蕭何?

諸葛亮為何自比管仲不比蕭何?

春秋戰國時代是諸侯紛爭的時代,齊國在管仲的輔佐下,成為了諸侯國公認的霸主。可以說齊國之所以能夠成為諸侯霸主,最大的功臣不是齊桓公,而是管仲。東漢末年也是戰亂不休,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情況很類似,諸葛亮也想像管仲那樣輔佐劉備,使蜀漢最終強盛起來,先成為三國霸主,然後再一統全國,實現自己匡扶漢室的夢想。要想完成這個夢想,就需要像管仲那樣擁有絕對的權利,不管是內政還是軍事大權都要掌握在手中,這樣才可以得心應手的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實施而沒有摯肘。如果成為蕭何那樣的相國,只是作為一個內政大管家,是實現不了自己的設想的,所以,諸葛亮要自比管仲而不是蕭何,就是為了希望能夠像管仲那樣能夠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實現蜀國的強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