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到底比諸葛亮差在哪兒?為什麼流芳百世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與司馬懿,分別是蜀漢與魏國的兩大智者,為什麼諸葛亮流芳百世成為智慧的化身,司馬懿卻遺臭萬年成為陰謀家的代名詞呢?他們為人處事,又有什麼差異呢?

司馬懿到底比諸葛亮差在哪兒?為什麼流芳百世的是諸葛亮?

諸葛安民,司馬屠民

諸葛亮之前北伐多次退兵都是因為糧草不繼,所以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設計出了木牛流馬運輸糧草,另一方面分兵在渭濱屯田,做好與司馬懿長期對峙的準備。諸葛亮與司馬懿這一次對峙了接近四個月,直到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北伐軍才退兵。而在這長達四個月的對峙之中,渭濱居民的生活耕種居然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北伐軍和魏國百姓一起耕田居然秋毫無犯。三國志中用了九個字記載北伐軍與魏國平民和諧相處的情景:“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諸葛亮雖然多次北伐,但是蜀漢百姓生活並沒有收到影響。史稱諸葛亮治理蜀漢“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司馬懿到底比諸葛亮差在哪兒?為什麼流芳百世的是諸葛亮?

可是司馬懿呢?無法拒敵於國門之外,看著諸葛亮在魏國的渭濱屯田而不願應戰,直接導致魏國為此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史稱魏國“關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

與諸葛亮對待魏國百姓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司馬懿對待百姓可是很殘忍的,遼東之戰,公孫淵宣佈投降司馬懿,司馬懿本可兵不血刃奪取遼東,可是司馬懿居然拒絕了公孫淵的投降,逼的公孫淵自殺,公孫淵自殺本來是想保全遼東百姓,可是他沒想到司馬懿居然如此的殘忍,史稱司馬懿攻破襄平以後“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餘人皆殺之,以為京觀。偽公卿已下皆伏誅,戮其將軍畢盛等二千餘人。”

司馬懿到底比諸葛亮差在哪兒?為什麼流芳百世的是諸葛亮?

諸葛謀事,司馬謀身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以“隆中對”為顛沛流離的劉備指出一條明路,受任於敗軍之即,身使東吳,連吳抗曹。又為劉備推薦了龐統、蔣宛、劉巴等人才,白帝託孤之後臨危受命,輔佐後主劉禪。南平孟獲以後多次北伐,雖然未能克復中原,但是歷次北伐除了第一次北伐因為街亭失守而失敗的其他幾次北伐退兵並不是因為兵敗。諸葛亮在兵力、後勤遠遠比不上魏國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斬王雙,取二郡,退曹真,敗郭淮,破司馬,已經很了不起了,諸葛亮最後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為蜀漢嘔心瀝血,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反觀司馬懿,有人說司馬懿不能在正面戰場打敗諸葛亮,只知道固守不戰的原因,是因為“養寇自重”,如果司馬懿打敗了諸葛亮,那麼他也離死期不遠了。可是假如司馬懿真的是“養寇自重”,不正說明了司馬懿做事情只考慮自己生命的保全而不考慮國家的利益麼?諸葛亮如果不北伐,他不失為一代賢相,也不會面臨功高蓋主的嫌疑。可是諸葛亮忘記不了白帝託孤,忘記不了先帝“漢、賊不兩立”的遺訓,這不正說明了諸葛亮做事情只考慮國家的利益不考慮自身的安危麼?

司馬懿到底比諸葛亮差在哪兒?為什麼流芳百世的是諸葛亮?

諸葛殉國,司馬竊國

武侯滿門皆忠烈:諸葛亮北伐魏國,病逝五丈原。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以身殉國。諸葛亮徒弟姜維直到蜀漢滅亡依然“一計害三賢”,事情暴露覆國失敗,姜維兵敗自刎。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之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將同為託孤大臣的曹爽滿門抄斬,又清剿諸曹諸夏勢力,夏侯霸逃難到蜀漢,夏侯玄被司馬師殺害,夷滅三族。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廢魏帝曹芳,又指示成濟殺害魏帝曹髦,司馬懿之孫司馬炎逼迫魏帝曹奐退位,建立晉國。

可見,諸葛亮教育自己的子女、徒弟,都是教育他們忠君愛國,可是司馬懿教育自己的子女,卻是教育他們如何竊取權力。《荀子·勸學》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一個殉國,一個竊國,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忠奸還不明顯麼?

參考文獻:

《三國志》

《晉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