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為什麼必須死?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諸葛亮 馬謖 劉備 魏延 魚羊祕史 魚羊祕史 2017-08-28

馬謖為什麼必須死?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圖)連環畫《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董福章(繪)

建興六年,諸葛亮出軍祁山,開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當時蜀漢節節勝利,面對曹魏的瘋狂反撲,論者皆言以為帳下宿將魏延、吳壹等,宜令先鋒,而亮違眾拔謖,致使街亭大敗。蜀軍進無所據,退還漢中。之後,就上演了那出千古名劇——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雖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但管子有言:“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當我們撥開歷史的雲霧,穿越一千多年的時光,就會知道,諸葛亮到底該不該殺馬謖,他最終狠心下刀的原因和用意到底是什麼了。

當時蔣琬就對諸葛亮說過,“昔楚殺得臣,然後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哉?”我們看臥龍先生是怎麼回答的,亮流涕曰:“孫武所能制勝者,用法明也。是以楊幹亂法,魏絳戮之。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復廢法,何用討賊耶?”很明顯,是把死的紀律看得比活的人才更重要了。話說的很漂亮,鐵打的部隊當然要有鐵打的紀律;事做的更漂亮,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就幹掉了馬謖,使得眾人無不動容。

這下大家都知道了,原來平時溫文爾雅、一副書生意氣的諸葛丞相,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一隻披著儒家外衣卻內行法家的殺破狼!從此,但凡軍令一出,蜀漢上下莫敢不從。

站在諸葛亮的角度講,馬謖是必須殺的。先主劉備臨死之前,那麼多領導誰都不提,唯獨提了小小的馬謖,他跟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就是因為劉備看出來了,諸葛亮要把馬謖當成接班人來培養!這還得了?所以拼著最後一口氣,使勁敲打諸葛亮。

結果諸葛亮當時應承下來,實際上卻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尤其在他征伐南蠻之際,馬謖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十六字方針之後,更讓他覺得先主真是老糊塗了,明明一個棟樑之才,怎麼就不堪大用了呢?在後來的日子裡,馬謖日夜與諸葛亮談論軍計,使得他從一個小小的荊州從事逐步成為綿竹成都令、越希太守。臥龍先生已經被忽悠的一愣一愣了。

馬謖為什麼必須死?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圖)央視版《三國演義》劇照,揮淚斬馬謖

真正決定蜀漢國運的北伐戰爭最終於建興六年正式敲響。諸葛亮在否決魏延的子午谷戰略之後,毅然將本來佔據主動的閃電戰,變為了有利於曹魏的持久戰,白白喪失了好幾個月的戰略時間,使得曹魏集團能夠逐一調兵遣將。如此一來,要道街亭就萬不可失。

按理來說,事關全局的重鎮,非能征慣戰之將不能守,魏延應當是不二人選。若劉備在世,必然也會選他。當年眾人都以為漢中太守非張飛莫屬,結果卻提拔魏延做了漢中太守。劉備問他將何以守備。魏延霸氣迴應:“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臣請為大王擋之;若偏將率十萬之師而來,臣請為大王吞之。”事實也正如他所言,在劉備夷陵兵敗、蜀漢元氣大傷之後,若非魏延守住漢中,恐怕江山早已落敗!

如今二人剛為出兵方向吵過一架,以諸葛心性,斷然不會再重用魏延。所以守衛街亭的重任就落到了馬謖身上。他要向天下人證明,甚至是死去的劉備證明:馬謖可堪大用!臨行前還在諄諄教導,真是煞費苦心,可惜事與願違,馬謖在街亭大敗,北伐最終功敗垂成!

怎麼辦?朝廷上下要問責。諸葛亮自己是不能死的,那就只能馬謖去死了。既然要死,那就死的有價值,死得其所。怎麼死?為“法勢術”而死!法就是規章制度,是披著羊皮的狼。之所以披著羊皮,是需要溫情的面紗;之所以是狼,是必須要有鐵血的手腕來為萬世立制。也就是"外儒內法"。法是用來懲罰和捕食羊群中不思進取、鬆弛懈怠的"懶羊羊",是用來保存和激活羊群中全力拼搏、奮勇向前的"喜羊羊"。所以馬謖必須殺,因為規章制度擺在那裡;也必須揮淚,殺的所有人感動和震撼!

勢就是能夠調動一切因素來促進實現組織目標的態勢,不但包括權勢,也有個人的魅力和品質。通過權勢霸道服其身、仁義品質服其心,讓所有人擰成一股繩,朝著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去努力。

術就是滿足和激發人們各個需求層次的管理方法。滿足需求,是為了保證基礎;激發需求,是為了創造更大的價值。如何滿足需求,完成任務做到及時獎勵;如何激發需求,做成事業之後繼續設定目標。

正是在“法勢術”的影響下,諸葛亮最終舉起了屠刀,揮淚斬馬謖。

*作者:江東子弟,魚羊祕史特邀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