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季裡,北宋眾位宰執吵得不亦樂乎,司馬光半路下場跑去救人,王安石也吟誦一首《諸葛武侯》而深藏功與名。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在王安石身後,留下的卻是諸葛武侯的背影,沒想到眾位粉絲開始大規模刷屏,前方高能預警……

房謀杜斷

第一波刷屏粉來自大唐……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1.唐憲宗“元和中興”的宰相裴度,曾在成都武侯祠外,親筆撰寫《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認為史上能兼具事君之節、開國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術者,唯諸葛亮。

2.李靖在《李衛公兵法》(注意不是疑似偽書的《唐李問對》)裡寫到:“廉頗之拒白起,守而不戰;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進,是也。”將諸葛亮比作白起。

3.唐太宗李世民在繼位前,曾任尚書令。他把任用杜如晦,比作蜀漢專任諸葛亮。李世民還在《晉書·宣帝紀》的贊中,指出“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認為司馬懿不敢出戰,是因為諸葛亮兵勢太強。

4.魏徵為著名諫臣,這個大家都熟悉。根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50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11件,一生諫諍200餘事,多達數十餘萬言。

5.房玄齡和杜如晦為唐太宗貞觀時期名相。房玄齡善於出謀劃策,杜如晦善於做決斷,故有“房謀杜斷”之稱。

臥龍粉絲

當然,大多數的宰相們對於李世民退不退群沒興趣,他們還在繼續刷屏……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1.張華是西晉武帝的宰相。他早年曾上疏,建議讓陳壽編篡諸葛亮生前文章著作,作《諸葛亮故事》二十四篇。

2.東晉桓溫西征成漢,路過三峽峽口,看到八陣圖遺蹟,遂作詩《八陣圖》:“望古識其真,臨源愛往跡。恐君遺事節,聊下南山石。”並勒石為銘。

3.前秦天王苻堅,曾將自己與王猛比作劉備和諸葛亮。

4.晚清左宗棠有個綽號叫“今亮”,即當代諸葛亮。

5.北宋王安石認為孔明“屢以弱攻強,孤出照一方”,每作詩以自況。

6.東晉諸葛恢是諸葛亮族弟、曹魏大將諸葛誕之孫。

7.“書聖”王羲之的堂伯父是東晉丞相王導。王羲之認為諸葛亮“經國達治無間然,處事而無玷累,獲全名於數代”,是“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者。”他曾臨摹諸葛亮的《遠涉帖》。

8.寫過《通典》的杜佑其實是唐代宰相,晚唐詩人杜牧(“小李杜”)是杜佑的孫子。杜佑據說是西晉名將、名士杜預之後,杜甫(常被稱為“老杜”)也是杜預之後。杜甫為諸葛亮作詩,今存十二首。杜牧將諸葛亮列入從西周至唐末的古今二十名將之列。

9.北宋蘇軾讚歎諸葛亮為“兩漢三國三代王者之佐”,“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10.南宋陸游將鬱郁不得志、閒居鄉間的自己比為隆中臥龍。他為諸葛亮作詩,今存十四首。

11.南宋辛棄疾自負文韜武略,作《賀新郎》《滿江紅》,以諸葛亮自詡。

12.相傳南宋岳飛拜謁武侯祠時落淚,書《前後出師表》以抒胸臆,雲“讀《出師表》而不泣,則其人必不忠也。”不過此事真偽一直有爭議。

13.南宋理學家朱熹將諸葛亮的品德,與顏回、孟子相提並論。

14.南宋文天祥在《正氣歌》中,稱頌《出師表》是“鬼神泣壯烈”,又作詩詠懷諸葛亮。

15.明代宋濂雲“三代以下人物之傑然者,諸葛孔明數人而已”。

16.明代方孝孺認為諸葛亮可與伊尹、呂尚相比。

17.明代劉伯溫作《吊諸葛武侯賦》,感慨“覽出師之遺表兮,涕淫淫其如雨。悲逝者之不回兮,逸英風於萬古”。

18.明代王夫之《讀通鑑論》感慨諸葛亮《誡子書》遺言,“可以質鬼神,可以信君父,可以對僚友,可以示百姓”。

19.羅貫中不解釋了,“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20.唐代的元稹、李白、白居易、劉禹錫,明代的李東陽、楊慎、顧炎武都寫過關於諸葛亮的詩文。

21.後蜀通政使、知樞密院事王昭遠自稱“小諸葛”,手中常拿一把鐵如意。但是打仗奇差,北宋滅後蜀時,王昭遠被打得潰不成軍。

22.北魏宰相崔浩認為,諸葛亮輔佐劉備不能與曹操爭天下,只能僣號蜀中,而且志大才疏。崔浩後來因為修史被殺,但其真是死因眾說紛紜。

23.諸葛亮事必躬親,第五次北伐時,連軍中打二十軍棍這種瑣事都要親自過問。

24.“死諸葛走生仲達”:諸葛亮去世後,蜀軍撤退,司馬懿追擊遭遇蜀軍,司馬懿急令撤軍,以為有詐。遂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之說。

25.“死姚崇猶能算生張說”:據《明皇雜錄》,唐代宰相姚崇與張說不和,姚崇怕死後家人遭到張說打擊報復,便在臨終前給兒子留下遺策:趁著張說前來弔喪之際,賺張說來寫碑文,然後迅速呈報皇帝。一旦張說後悔,就說碑文已經得到皇帝審閱通過。後來果如姚崇所料。張說感慨:“死姚崇猶能算生張說。”

26.吳起在楚國變法,得罪了貴族。楚悼王去世後,貴族群起而攻之,將吳起射傷,吳起自知必死,便將箭插入悼王屍體。貴族射殺吳起時,也射到了悼王屍體。因傷害楚王屍體是重罪,這些貴族後來都被新繼位的楚肅王處死。

此水太涼

上一季前去救人的司馬溫公終於回來了,然而……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1.司馬光砸缸的梗兒大家很熟了。

2.錢謙益是明末東林黨領袖。清軍兵臨南明國都南京,側室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說:“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奮身欲沉池水中”,被錢謙益硬托住了。錢謙益遂降清。

3.明崇禎年間,擔任過內閣內閣首輔的溫體仁與周延儒是政敵,但兩人曾一起排擠過錢謙益。溫體仁揭發錢謙益隱私,周延儒暗中協助,導致錢謙益罷官。

4.葉向高是明萬曆、天啟年間首輔,曾獨立對抗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因葉向高保護東林黨人,遂被閹黨點名為東林黨黨魁。

5.戰國時期,楚國屈原眼見朝政日非,不忍看到國破家亡,遂投汨羅江自盡。

6.南宋末,宋軍最後的力量在崖山海戰中敗給元軍,宰相陸秀夫遂揹著宋末帝趙昺投海殉國。

7.北宋司馬光和王安石都有變法的意圖,區別在於司馬光希望漸進改革,而王安石希望徹底改革。兩人觀點上的差異越來越大,以致最後徹底決裂。

裱糊工匠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1.長期操辦洋務的李鴻章自稱是晚清“破屋”的“裱糊匠”。

2.太平天囯的洪仁玕總理朝政時,曾設想通過自己與西方的關係和在西方輿論界的聲望,購買西方的輪船,退可以防守江南,進可以爭奪天下。但是西方因不看好太平天囯,始終不肯向其出售。反倒是隨著清政府的逐漸開放,西方最終將輪船賣給了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率軍乘輪船至上海,太平天囯從此腹背受敵。

3.李鴻章與光緒帝的師傅翁同龢不和,“合肥宰相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其實只是當時相互揶揄。

斬將封神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1.曹操好色的梗兒後面再說。清代的紀昀就是著名的紀曉嵐、“紀大學士”、“紀大煙袋”,嚴格來說,紀昀的協辦大學士是“副大學士”,且未入軍機處,其實不是真宰相。據清人筆記《嘯亭雜錄》載,紀昀年八十而“好色不衰”;《蟲鳴漫錄》更稱他“日御數女”(但此書似小說家言)。

2.周成王時,紂王之子武庚煽動東方諸侯叛變,周公、召公平叛後,開始第二輪“大封建”,及冊封諸侯。

3.[惡搞]《封神演義》裡的姜子牙封神應該算婦孺皆知了。魏徵的梗兒源自《西遊記》裡魏徵夢中斬涇河龍王。

4.嚴嵩靠寫青詞(道教舉行齋醮時獻給上天的奏章祝文)獲得明代嘉靖帝青睞,人稱“青詞宰相”。嚴嵩晚年將政務都交給其子嚴世蕃,離了嚴世蕃就玩兒不轉。而徐階搬到嚴嵩,也是從嚴世蕃入手。

5.有學者認為,小說《金瓶梅》的主角西門慶,就是影射嚴世蕃。

6.太平天囯的官制和洪秀全一樣喜歡跳大神兒,其前期的兩任“宰相”東王楊秀清、翼王石達開先後被封為“聖神風”“聖神電”。特別是楊秀清還可以“天父附體”,這比姜子牙斬將封神可“神”多了。

焚書坑儒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1.李斯是由秦國相邦呂不韋推薦提拔的。

2.一字千金:呂不韋曾主持編撰《呂氏春秋》,書成後,呂不韋將之公佈,廣邀遊士賓客評閱,號稱能改動一個字,即賞金一千。

3.李斯曾慫恿秦始皇“焚書坑儒”。

4.鑄刑于鼎:春秋時,鄭國執政子產將法律鑄於鼎上,這是中國史上第一次正式公佈成文法。

5.徙木立信:秦孝公時,商鞅變法,為了獲得百姓信任,在國都市場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夠搬到北門的就賞給十鎰黃金;後將獎賞增加至五十鎰,終於有人搬木杆到北門。商鞅立即賞給他五十鎰黃金,表明沒有欺詐,以此來樹立法律的威信。

6.商鞅有“燔《詩》《書》而明法令”的思想。

7.子產執政寬猛相濟,孔子認為子產做到了“仁”。此外,孔子主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魯國大夫少正卯與孔子都開辦私學。少正卯能言善辯,多次把孔子的學生吸引走。孔子認為少正卯是小人,他擔任代理宰相7日,就殺掉了少正卯。

太監當國

群裡突然來了一位大咖,這位大咖的姿勢比較特別……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1.趙高在法律和書法上有相當造詣。他是宦官,但史載他有女婿閻樂,當有女兒無疑。雖然明代《七修類稿》認為這是養女,然而此書晚出,故不足信。從東漢開始,宦官才全部使用閹人。

2.曹操之父曹嵩,曾認宦官曹騰做養父。

3.唐肅宗時,宦官李輔國掌握兵權。後唐代宗尊李輔國為尚父,封中書令,名義上李輔國成為宰相,兵權卻被代宗暗中架空。

4.南漢後主劉鋹時,官員全部用閹人。內太師龔澄樞等宦官成為宰相。【請注意龔澄樞的頭像哈哈】

5.北宋宦官童貫與蔡京勾結,做到領樞密院事(屬於執政),時人稱蔡京為“公相”,童貫為“媼相”。童貫雖然是閹人,但體貌魁梧,腮下有鬍鬚。曾率兵破西夏、滅方臘;繼而伐遼,賄賂金人代為“收復”燕京。宋徽宗遵神宗遺訓,封童貫為王。

6.嫪毐是戰國末期,呂不韋送給秦王政(秦始皇)之母的男寵,偽裝成宦官,有賓客數千,封長信侯。嫪毐並非宰相,但權勢一度大到可以制衡呂不韋。後發動叛亂失敗被殺。

7.曹操雖然出自宦官集團,但是對宦官集團毫無好感,曾參與何進、袁紹誅殺宦官的謀議。

8.[惡搞]慕容恪是前燕宰相、名將。這個燕國,就是《天龍八部》裡慕容復念念不忘要復國的“大燕”。後面時不時會用慕容恪穿插一些武俠的梗兒……

9.明朝內閣只有票擬權(提出方案),而批紅權(批准方案)歸司禮監,故司禮監掌印太監有“內相”之稱。

10.明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專權,被封為“九千九百歲”。

11.曹魏建立以後,曹嵩的養父、曹操養祖父曹騰被追尊為高皇帝,成為唯一一個有皇帝稱號的閹人。

12.曹操曾以中風矇騙叔父。

退位讓賢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1.費禕是蜀漢諸葛亮的第二位接班人。諸葛亮死後,名將魏延與重臣楊儀不和,而費禕屢次告密,導致二人敗亡。

2.謝安是東晉名相。前秦87萬大軍進攻東晉,晉軍8萬與秦軍先頭部隊戰於淝水,謝安在做好部署後,便與客人淡定下圍棋。

3.三國魏將曹爽率軍伐蜀,當時漢中兵力空虛,費禕率主力部隊入援,路遇來敏並與之安然對弈,隨即率軍趕赴前線擊退敵軍。

4.商鞅本姓公孫,因封為商君,故稱商鞅。秦孝公死後,秦君下令抓捕商鞅。商鞅逃亡期間想住在客棧,而客棧老闆稱商君之法,如果客棧收留沒有通行證的人,客棧老闆要連坐。商鞅感慨:“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後兵敗被車裂。

5.蜀漢宰相費禕被刺客刺殺而亡。

6.協助唐憲宗對付藩鎮的宰相武元衡被刺客刺殺而亡,當時尚未當宰相的裴度也受了重傷。

7.[惡搞]“神探狄仁傑”和“元芳”的梗兒不解釋了。

8.戰國時,燕國宰相子之忽悠燕王噲禪位,導致燕國大亂,險些被齊國乘機滅掉。

9.西漢末,王莽通過權術操作和自發輿論,以禪讓取代漢朝,建立新朝。

10.秦始皇死後,李斯與趙高勾結,擁立秦二世胡亥。後趙高利用胡亥殺掉了李斯。

11.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而稱魏帝后,說“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12.桓溫想逼東晉孝武帝賜九錫、進而行禪讓,但當時已經病重,最後被謝安、王坦之以賜九錫的公文不好為由命作者修改,生生把桓溫拖死了。

13.曹操打下基業,由其子曹丕代漢建魏;桓溫之子桓玄後來也代晉建楚,只不過桓楚政權的壽命極短。

狀元宰相

本群突然開啟了學霸模式。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1.相傳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不過此乃宋代文人所編。

2.《論語》雖然記錄了孔子與弟子的言論,但作者卻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當代的出版商為了書好賣,經常把《論語》的作者寫成“孔子”本人。

3.孔光是孔子十四世孫,西漢末年宰相,雖然是一代名儒,但當時王莽專權,孔光選擇明哲保身。

4.孔緯是孔子四十世孫,唐代宰相;他與北宋呂蒙正,南宋趙汝愚、文天祥,明代解縉、李春芳、申時行、周延儒,南明黃仕俊,清代翁同龢,都是狀元出身的宰輔之臣。(狀元宰相還有其他人,這裡只羅列幾個)。

5.後周、北宋的宰相範質,本來也有機會得狀元。當時的主考官是後唐的和凝,他看中了範質,因自己考了第13名,於是也給範質定為第13名,時人稱為“傳衣缽”。

6.北宋執政王嗣宗當初科考時,與趙昌言進入最後的環節殿試。二人旗鼓相當難分伯仲,最後趙匡胤決定讓二人打架來定勝負。由於趙昌言頭髮禿,王嗣宗一拳打掉了趙昌言的帽子。於是王嗣宗成為了狀元。

7.唐代郭子儀早年參加武舉,成績為“異等”。世傳郭子儀為武狀元。

8.北宋章惇首次參加科舉考試,本已考中進士,但因其族侄章衡考中狀元,章惇以為恥,遂拒絕敕書而去。兩年後章惇再度參加考試,名列一甲第五名,開封府試第一名。

唯才是舉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1.明代首輔張居正“重用循吏,慎用清流”。

2.民間流傳南宋秦檜及其養子秦熺、孫秦壎均為狀元,實際上三人都不是。秦壎倒是中過探花。

3.南宋張浚力主抗金,與主和的秦檜不和。張浚曾說“近與(秦檜)共事,始知其暗”。不過張浚是著名的“大炮”,志大才疏。

4.曹操在漢末下過三道“求賢令”,強調唯才是舉,若德才不可兼備,則重點在才幹。

5.司馬懿、袁世凱都是能力出眾之人,司馬氏篡奪了曹魏江山,袁世凱則脅迫清室退位。

6.南明弘光朝首任首輔史可法品德高尚,但能力欠缺;第二任首輔馬士英有手腕但是品德欠缺。

7.晚清張之洞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人稱“香帥”。他本屬於清流,而加入了洋務派。不過張之洞的實幹能力遠遜於李鴻章等人,他嘔心瀝血興辦的漢陽鐵廠賠得一塌糊塗。

8.按清朝慣例,同時進入軍機處和內閣者才是“宰相”。李鴻章、曾國藩雖然大權在握(尤其李鴻章,是中外公認的“宰相”),但從這一慣例來看,兩人其實都不是清代約定俗成的“宰相”。

9.曾國藩是一個比較笨的人。他崇尚“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10.太平天囯石達開被洪秀全逼走後,輾轉進入四川,被河水暴漲的大渡河攔住。石達開被迫投降,條件是不殺自己的部眾。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後,清軍背信棄義,石達開的部眾絕大多數均被殺害。

11.這是《北華捷報》譯載的洪仁玕的詩,轉譯為中文如下:“臨終有一語,言之心欣慰;我國雖消逝,他日必復生。”

12.剛毅是晚清保守派,反對戊戌變法,盲目排斥西方,主張招撫義和團,希望能利用義和團的“仙術”達到“扶清滅洋”的效果。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死於逃亡途中。

13.雞鳴狗盜:田文,即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孟嘗君。齊孟嘗君出使秦國,被秦昭王扣留。他的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走孟嘗君。一行人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嘗君得以逃回齊。

14.聞雞起舞:晉代的劉琨和祖逖是好友,年少時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他們發憤圖強,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起床練劍。這個故事經常被用來說倆人胸懷大志有報國之心,實際上則是心懷野心唯恐天下不亂。不過後來天下大亂,祖逖去南方率軍北伐,劉琨留在北方與各路胡族周旋,都做到了以死報國。

15.西漢武帝左丞相劉屈氂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子。劉勝生了120多個孩子,子孫枝繁葉茂。漢昭烈帝劉備(蜀漢先主)、東晉司空劉琨、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都是他的後代。

不問出身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1.唐玄宗的宰相李林甫主持考試,為了拍馬屁,導演“野無遺賢”的鬧劇,參考士子全部落榜,杜甫就是其中之一。後來杜甫因其他機會,文章受到唐玄宗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等待分配,結果又因李林甫做手腳未能獲得官職。

2.晚清肅順是咸豐帝顧命八大臣之一,曾嚴厲打擊官場腐敗,果斷處理戊午科場案,斬一品大員。

3.山公啟事:西晉武帝時,山濤曾任吏部尚書,凡選用人才,親作評論,然後公奏,時稱“山公啟事”。

4.北宋張元屢試不中,恰逢西夏李元昊建國,張元遂投奔西夏,受到李元昊重視,封為宰相。

5.洪秀全也是屢試不中,卻選擇造反,所以這個梗兒裡楊秀清讓學洪秀權;而後來天京事變,韋昌輝奉洪秀全命除楊秀清;石達開又奉洪秀全命除韋昌輝。

6.唐代名相李德裕出自趙郡李氏,以門蔭入仕,牛李黨爭中,李黨也多是士族出身。

7.汝南袁氏是東漢大族,在連續五代人裡出了六個宰相。袁紹、袁術均出自此族。

8.弘農楊氏也是兩漢大族,西漢時即出了丞相;東漢時也連續四代人出了四個宰相。楊震是一代名儒,因鍼砭時弊得罪漢安帝,最後服毒而死。漢末的楊修亦出自此族。

9.崔湜以美貌得寵。他出自博陵崔氏,博陵崔氏由清河崔氏分出。兩個崔氏都是名門望族,前面提到的崔浩出自清河崔氏。

10.河東裴氏是世家大族裡最強盛者,自漢至唐經久不衰。

11.裴樞是唐末宰相。朱溫在白馬驛將裴樞等望族士人全部殺死,屍體投入黃河,是為“白馬之變”。士族徹底衰敗。

12.唐代劉禹錫《烏衣巷》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3.商代的傅說本來是個築城的奴隸,商高宗武丁因夢得聖人,醒來後便讓畫工依照夢中的印象畫人像,並按此找到了傅說,起用為相。

14.春秋時,百里奚被晉國充作奴隸,陪嫁到秦國。百里奚在途中逃至楚國,秦穆公聽說百里奚有才能,便用五張羊皮將他贖回。世稱“五羖大夫”。

以貌取人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1.史稱獨孤信“美容儀”。

2.唐代崔湜因“美姿儀”,而獲得韋皇后、上官婉兒等人寵信,位列宰相。

3.文天祥“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個子高,皮膚白,濃眉大眼,長得帥。

4.鈕鈷祿·和珅長相英俊,更有野史傳聞和珅與乾隆逝去的愛妃長相相似。和珅因在一次機遇在乾隆帝面前展現才學,逐漸得到重用。

5.紀昀“貌寢”“短視”,長得不好看,還是個近視眼。

6.民間俗稱的“宰相劉羅鍋”,其實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劉墉雖然入閣為大學士,但是並未入軍機處。此外劉墉也不羅鍋。

7.西漢末年,董賢長得很漂亮,為漢哀帝所喜,遂有“斷袖之癖”。

8.北齊名將高長恭容貌清秀,作戰時只能頭戴面具,來增加威嚴。

9.北魏元懌“美姿貌”,是孝明帝叔叔。當時,孝明帝之母胡太后主政,把元懌“潛規則”了。

10.唐代盧杞長相奇醜無比,心胸狹窄。一次,盧杞去探望郭子儀,郭子儀怕家人嘲笑他的長相,遭到盧杞報復而滅族,因此讓家人全部退下。楊炎則因為盧杞醜陋,恥於與盧杞同朝,最終被盧杞陷害致死。

11.《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大家都應該熟悉,戰國時期鄒忌用容貌進諫齊威王。

12.[惡搞]民間有云:包公白天審人,夜裡審鬼。

13.曹操長得矮小。南匈奴派使者見曹操,曹操讓長相英俊的崔琰假扮自己,自己則充當侍衛。匈奴使者認為侍衛才是真英雄。曹操知道後,趕緊派人殺掉了匈奴使者。這個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屬於小說家言不能當真。但是曹操確實扣留了南匈奴單于,分其為五部,以南匈奴右賢王去卑監國。

鳴琴而治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1.孔子曾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2.唐代奸相李林甫不學無術,但是精通音律。

3.唐代宰相張九齡曾提醒唐玄宗:“宰相系國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異日為廟社之憂。”

4.孔子主張“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反對鄭衛之音。

5.據北宋歐陽修《三琴記》雲,歐陽修家中藏有三張琴,他從小就不喜歡鄭衛之音,只喜歡琴,尤其是《小流水曲》。

6.魏末,嵇康遭到鍾會(鍾繇之子)陷害,被司馬昭處死。臨終前,嵇康演奏《廣陵散》,成為千古絕響。現在聽到的《廣陵散》是隋代宮中所藏版本,其是否為嵇康的版本一直有爭議。

7.南宋文天祥也是古琴名家,晚清譚嗣同收藏的蕉雨琴,相傳是他生前所用。

8.“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曾特意與鍾會接近,但是他與嵇康是莫逆之交。嵇康死後,嵇康之子嵇紹一直託山濤照顧。

9.北宋范仲淹一生只彈奏一首曲子,即西周人伯奇所作《履霜操》。

10.三國東吳顧雍,在漢末曾拜蔡邕為師,學習琴和書法。蔡邕是著名琴家,還著有《琴操》一書。蔡邕曾見鄰居燒火,聽出木材適合做琴,於是從火中救木,才而成琴。但是木材已經燒焦了一部分,故稱“焦尾”。

11.孔子聽《韶樂》,認為《韶樂》“盡善盡美”,以至於讓人聽了“三月不知肉味”。

12.戰國時期,鄒忌曾通過彈琴來進諫齊威王,齊威王不但接受了建議,還拜其為相。

13.相堂聽琴:百里奚在秦國當上大夫後,一名女傭為其撫琴演奏一曲,百里奚才發現是自己的結髮妻子杜氏來找他了。夫妻二人抱頭痛哭。

14.劉琨善吹鬍笳。時數萬胡兵圍困晉陽,劉琨命會吹卷葉胡笳的軍士朝敵營合吹《胡笳五弄》,曲子哀傷悽婉,胡兵聽後軍心騷動。入夜,曲聲又起,胡兵懷念家鄉,皆泣淚而回。

15.[惡搞]《碧海潮生曲》不需多言。

16.唐朝以來,節度使加宰相銜,被稱為“使相”,是武官的頂級榮譽。北宋趙光義在太祖朝,曾被封為開封府尹、兼中書令,形同使相。趙匡胤任命趙普為宰相時,按制度應由宰相在公文上署名,當時宰相皆已罷免,遂令趙光義以使相名義署名。

17.隋代賀若弼曾作十小調子,其中第七為《清夜吟》。趙光義十分喜愛十小調子。

18.北宋趙光義善下棋,曾自創“獨飛天鵝勢”“對面千里勢”和“大海取明珠勢”;又善書法,尤善小草、飛白。

19.趙光義稱帝后北伐遼國佔據的幽州被擊潰,遼國耶律沙是主要戰將之一。

20.范仲淹為北宋著名諫臣。另外宋人稱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為“祖宗”。

—— THE END ——

宰相吐槽大會第二季就到這裡了,查看第一季請點擊這裡

下一季更精彩,先睹為快:

有“宰相詩詞大會”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也有“奇葩說”,不過這位嘉賓……希望他買了保險吧……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當然老司機依然停不下來……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實在太汙染了……算了……還是跟他學學新技術吧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和珅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司馬光

宰相吐槽大會第2季,歷代宰相在一個群裡,學霸和死太監巔峰對決

裴樞

敬請關注【宰相吐槽大會】第三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