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雖然都推重《莊子》,但是對《莊子》的理解和體會是有差異的

莊子 竹林七賢 山濤 嵇康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2017-08-26

竹林七賢雖然都推重《莊子》,但是對《莊子》的理解和體會是有差異的

文/張波

竹林七賢的分化,不僅是由各自不同的性格、人生志向等原因所致,也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傾向不同,其中對《莊子》理解和體會的不同尤為重要。雖然他們都推重《莊子》,但是對《莊子》的理解和體會是有差異的。

山濤、王戎等人看到的是一個現世逍遙的莊子,追求隱身自晦,在眾樂同,和光同塵,諳於世俗又不滯於世俗,隨著時勢的變化選擇自己的出處。就像後來山濤勸誡嵇康的兒子嵇紹所說:人生若“天地四時,猶有消息”。人世像自然界一樣更替,理應順應社會的變化,不要停滯於一朝一代,而是要尋找時機,因時、因事而動,同時又不妄動。這種思想也繼承了正始玄學名教與自然調和的思想,並且將二者圓融統一。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正始政治哲學與人生處世哲學的融合發展。

而嵇康、阮籍看到的是一個憤世嫉俗的莊子,追求率真的本性與心靈的超脫,寄任自然,通順物情,把精神的自由提到至上的高度。也因為對精神自由的崇尚,他們面對政治的權勢偽詐、鉤心鬥角能作出犀利的批判,成為代表社會良知的“勇士”。但是,他們又往往找不到自己的出路:

一方面,他們陶醉於自己構建的虛幻理想世界之中,追求高尚的人格。

另一方面,他們又撕破了現實世界的虛偽與罪惡,否定現實的不合理之處,把內心的肯定追求與外在的否定批判結合在一起。

因此,在他們玩世不恭、放浪形骸的表象之下,掩藏的卻是一所痛苦的心靈煉獄!

竹林七賢雖然都推重《莊子》,但是對《莊子》的理解和體會是有差異的

從表面上看,竹林名士們平時多陶醉於隱逸怡情之中,但是實際上,他們又無時不密切關注著政局的變化。對時局的憂慮與恐懼以及個人未來的出處問題也無時不煎熬著他們彷徨的心靈。

劉伶的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阮咸的縱情越禮,與豬共飲……無論他們如何縱酒昏酣,也很難真正地遺落世事,忘記政治環境的險惡和世事的齷齪。尤其是,對他們中的一些人來說,歸隱不過是找到堅定的人生抉擇前的權宜之策。

如何滋潤安撫悸動的心靈?

竹林名士們開始反思,並嘗試擺脫何晏、王弼等正始玄學家通過對《老子》的詮釋來引導社會及其個體精神與行為的成規,從而進一步發現了《莊子》,企圖以其追求心靈的無窮開放,“與天地精神往來”,自由自適、現世逍遙等思想,給他們苦澀的心靈帶來一絲安慰。

竹林七賢雖然都推重《莊子》,但是對《莊子》的理解和體會是有差異的

嵇康,三國時著名玄學家、音樂家,“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他為人剛腸疾惡、曠邁不群,崇尚老莊,追求個性自由解放,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本書結合嵇康生平,解讀其作品與思想,重點分析了嵇康最終遭構陷而死的原因、與山濤絕交的緣由等,既突出了嵇康形象的豐富性與立體感,又揭示了其思想的嬗變歷程。

作者簡介

張波,寶雞文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史、中國書法思想史。著有《張載年譜》《關學學術編年》等,在《哲學動態》《西北大學學報》《宋史研究論叢》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