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你真的讀懂了嗎?

莊子 養生 老子 道德經 音樂 讀書 小播讀書 2019-06-17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莊子》,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莊子·養生主》。這是《莊子》內篇的第三篇,在這篇內容中,莊子闡釋了對於人生的態度,用四個字概況就是:順其自然。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實則不然,讓我們詳細來聊聊,你或許會讓你恍然大悟。

01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你真的讀懂了嗎?


這裡說的順其自然,並不是無所作為的意思,而是尊重自然規律,不刻意為之。那你可能會問,不刻意為之和無所作為有什麼根本的差別嗎?當然有!而且還不小。

我們可以從莊子的《養生主》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庖丁解牛”這個故事來了解。這個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它就是來自莊子的《養生主》這篇內容。這個故事具體講的什麼內容呢?

這個故事講的是庖丁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莊子說:“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 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意思是說,庖丁為文惠君宰牛,手觸肩頂、足踩膝抵等各種動作,牛的骨肉分離所發出的砉砉響聲,還有進刀解牛時嘩啦啦的聲音,都無不符合音樂的節奏,與《桑林》舞的節拍,《經首》曲的韻律相和諧。

文惠君問庖丁,你解牛的技藝如此高超,是怎麼做到的呢?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你真的讀懂了嗎?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說:“我所愛好的是道,已經超出了技術的範圍。開始我宰牛時,見到的都是整體的牛,三年之後,就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我宰牛時全憑心領神會,而不需要用眼睛看。視覺的作用停止了,而心神還在運行。按照牛的生理結構,把刀劈進筋骨相連的大縫隙,再在骨節的空隙處引刀而入。因為完全依照牛體的本來結構用刀,即便是經絡相連、筋骨交錯的地方都不會碰到,何況那大骨頭呢!好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割肉;一般的廚師一個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是用刀砍骨頭。我的刀用到如今已經19年了,宰過的牛也有幾千頭,可是刀刃還像剛開口的時候一樣完好無缺。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你真的讀懂了嗎?


牛的骨節間有縫隙,刀刃卻薄得沒有厚度,用沒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縫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刀刃的活動肯定有足夠的餘地。所以這把刀用了19年還像剛開口時一樣。雖然如此,每碰到筋骨盤結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難下手,依然惶懼警惕,目光盯住此處,動作放慢。動刀雖然很輕,整條牛卻嘩啦一聲立刻解體了,就像泥土被堆積在地上一般。我提刀站起,環顧四周,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然後把刀擦乾淨收藏起來。”

文惠君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懂得養生的道理了。”

02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你真的讀懂了嗎?


這就是“庖丁解牛”的故事,有人認為莊子的思想是一種消極的、無所作為的思想,而中這個故事中,我們其實可以明顯看出,這種順其自然,是在懂得“道”之後,在技藝出神入化之後,才能做到的,而並不是很多人眼中的無所作為。而不刻意為之的意思是,已經懂得了如何做,然後才能做到順勢而為,就像庖丁一樣,如果不是長時間的訓練和學習,他的技藝不可能達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

那怎麼才能到達這種境界呢?光靠學習和練習就夠了嗎?當然不夠!

莊子在《莊子·養生主》的另外一句同樣著名的語句中可以得到體現。莊子說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 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你真的讀懂了嗎?


意思說,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就只能疲憊不堪了。養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聲,也不做壞事而觸犯刑律,把順著自然規律去做,做為處事的法則,就可以保護生命,保全天性,可以養護精神,享盡天倫。

其中,第一句話是被引用最多的,當然很多人對這句話都有誤解,認為莊子是反對學習,不求上進。但其實恰恰相反!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解讀莊子的這句話,至少有三個層次。

03

首先,如果莊子反對學習的話,他為什麼還要寫十餘萬字的《莊子》呢?白居易有一首詩:“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語吾聞於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意思是說,既然不說話是大智能,老子自己又為何寫了五千多字的《道德經》呢?所以,我們不要上莊子和老子的當。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你真的讀懂了嗎?


其次,這一篇是《養生主》,其實用大白話說,就是如何活得長壽,活得自在。我們都知道,學識越高,痛苦越深,學問越多,煩惱越大的道理。當然莊子也懂得這個道理,所以,莊子說不追求名聲,不觸犯法律,順著自然天性去做事,才可以養護精神,享盡天倫。

最後,那為了少煩惱,不痛苦就不學習了嗎?當然不是,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達到自然而然的狀態,就像庖丁解牛一樣,當我們將知識和思想融入到我們的潛意識中,我們的智慧就會自然流露出來,就像庖丁解牛一樣,根本感覺不到自己是在解牛,這才是最終的狀態。這種狀態和我們常說的“心流”是類似的。

綜合起來,我們其實可以看出,莊子並不是反對學習,而是說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不要讀死書,而要順其自然,能學多少學多少。就像我們常開玩笑說“不要這麼拼命,錢是賺不完的”,意思是不要一味鑽到錢眼裡面去了,以追求金錢為目的,這樣反而失去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一味苦讀詩書,日思夜想,當然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但是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你的人生少了很多樂趣,也會增加很多痛苦和煩惱,而為了少煩惱,我們應該將所學的知識融入到我們的潛意識中,讓它可以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而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這樣反而違背了我們的出發點,不是順應自然。

04

在《養生主》中,莊子除了闡釋自己的順其自然的人生觀以外,還有我們“接受”或者說“尊重”自然。莊子說: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意思是,水澤區的雞,雖然走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一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它們並不希望自己被樣在籠子裡。養在籠子裡的雞,雖然神奇旺盛,但是它們並不快樂,因為這並不是它們自然的狀態。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其實也對學習也有精彩論述,《道德經》第四十八章說: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這裡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很多人也有誤解,以為老子反對學習,學習是對道的損害。其實這樣理解就大錯特錯了。那應該如何理解呢?

05

這兩句話,其實應該是連起來理解。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你真的讀懂了嗎?

首先“為學日益”的意思是說:學習和做學問的人,他們每天都能從認識或者學到的知識中有所收穫。那麼日積月累,他們的學識素養也就越來越高。

然後“為道日損”的意思是說:按“道”來行事的人,他們每天會從學到的知識中,減損並改正那些的錯誤言行和思想,剔除自身的錯誤意識。不斷減損之後,最後留下來的,都是保留在潛意識裡面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讓我們做事的時候可以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這種境界其實也可以用“庖丁解牛”的狀態來理解。

一開始學習解牛,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中,必然有一些是錯誤的行為,是需要糾正和摒棄的,隨著你的技藝不斷增加,你錯誤行為也就會不斷減少。最後,解牛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就像自己根本感覺不到在解牛一樣,這也就是老子說的“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也就是莊子說的“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像庖丁解牛一樣遊刃有餘的境界。

06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你真的讀懂了嗎?

其實,不管是養生,還是學習,老子和莊子的態度都是一樣的,他們並不反對學習,而是要懂得和尊重自然規律,在不斷學習中,摒棄那些不必要的、錯誤的東西,不要為了讀書而去讀書,不要去刻意為之,最後才能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這是道家思想的一大特點。

好了,今天我們通過《莊子·養生主》這一篇的內容,分析了莊子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對於學習、養生,以及“無為”的理解。其中我們重點通過“庖丁解牛”的故事,來闡釋了莊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以及老子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其中都體現了“無為而無所不為”的境界,這也就是道家思想中“道”的深刻內涵。

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