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一指掩天地,齊物自忘情

莊子 大學 江河 文化 公子曰紅妝 公子曰紅妝 2017-08-27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莊子留給後人的教化文本,深奧且聖潔。對於沉淪在世俗苦海中的人,有醍醐灌頂的功效。莊子傳世的《逍遙遊》、《齊物論》如同始終澎湃、盪漾著的大海,一句就是一個江河的精神,給人無窮的回味。

莊子:一指掩天地,齊物自忘情

在傳統的文化中,順應道法就是對,逆反道法就是錯,但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道法總是適度反向運動,並總是以弱勝強,交錯交替轉變。但因人們還不能認知跟隨道法轉變而轉變,故常有對錯,要減少錯逆,就只有一切順其自然,服從道法支配,大概就是《逍遙遊》了。

《大學》這本書裡先提到了“致知在格物”,而後有說了“物格而後知至”。

莊子:一指掩天地,齊物自忘情

大概的意思是講,一個人如果想知識廣博,認知能有所見地,就要去認識思考世間萬物。萬物的變化雖然無常,功用也不盡相同,有的東西存在著有很大的用處,譬如筆直的樹木可以蓋房子,但是一個頑石能幹什麼呢?存在即有其道理,當你真的能做到理解世間萬物,世間凡事,你就會明白頑石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你的知識和認知,或者說是你的思想層次就會到達到非常的境地,大概那種境地就是格物致知了吧!

事實上,“齊”和“格”是一個意思,“格”的本意是遍及一切、包羅萬象的結構框架,延展開來就是對萬物都有系統的認知和見地。如果有什麼不同,“齊”之一字,更多的體現了一種平等的意識,對待世間萬物,能夠做到一視同仁,不偏不倚,然後置身其中,平等的看待一切。在《齊物論》中,莊子對著一切有經典的論述。

“自忘情”也!任何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對萬物的認知,而後心平,身齊,不惟優等論,終生皆平等,那麼也就不存在好惡哀樂,情之一字以隨見知的擴展而平淡化,虛無化。我的感覺就是,做到“知至”的真的都是無情無義的聖人了,他們也許能忘情,但那樣的人存在又有什麼意義呢?

莊子:一指掩天地,齊物自忘情

不知道莊子是否在修煉成為一個聖人,但我疑問的是聖人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