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之下的丞相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元狩五年,劉徹三十九歲,距離太皇太后竇氏去世,武帝親政已經過去了十七年。在這十七年中,漢朝在劉徹的手中實現了空前的鼎盛。在軍事上,幾乎將匈奴的有生力量全殲;在經濟上,鹽鐵專賣、改革幣制讓擁有更多財力支撐;政治上,推恩令、求賢令即讓中央政府權威大增,也保證了人才儲備的完整。而這一切,都讓原本活在竇氏陰影下的劉徹愈加自信起來。但是,即便再自信也無法忽視死亡的到來,漢景帝四十六歲撒手人寰,將皇位傳給了年紀尚幼的劉徹,現在已經年近不惑的劉徹也必須為繼任者鋪路。所以選擇丞相時,幾乎都以太子屬官為標準,那麼這些丞相表現的如何呢?

一、爭權奪名,傾軋構陷——武強侯莊青翟

任期:元狩五年二月——元鼎二年 共計兩年零八個月

第一次在歷史書中注意到莊青翟的名字,是竇太后插手漢武帝改革時。當時,因為劉徹任用儒生趙綰等人進行改革,觸犯到以守舊貴族集團的利益,同時也因為政治理念與竇太后產生摩擦。因而竇氏以強勁手腕,將趙綰等人下獄,竇嬰田蚡等支持改革的官員罷官免職。換上了堅持“黃老思想”治國的一眾官員。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丞相許昌以及太尉莊青翟。這兩人一人主政,一人主軍,事實上只是竇氏推向前臺的傀儡,方便竇氏抓穩軍政大權。

竇氏去世後,以“坐喪事不辦”為名,將許昌和莊青翟攆出中央權力中心。就這樣,許昌從此銷聲匿跡,但是莊青翟卻不知過了多久再一次爬上來御史大夫的高位。作為高祖時期功勳之後,親朋故舊或許能為莊青翟提供晉身階梯,但是值得玩味的是,莊青翟的政治理念應該和劉徹是相沖突的,但是卻能再一次得到劉徹的賞識。其中究竟有怎樣的故事與變化,筆者卻不曾找到。但是能夠肯定的是,能夠從貶官困境中一步步走向權力中心,甚至在漢武帝時期能夠成為太子少傅,莊青翟的能力和情商必然有其果然之處。

太子少傅這個官職就是為了教習太子而設定的,因此莊青翟從太子少傅登上丞相寶座,可以說是漢武帝對太子劉據的變向扶持。但是漢武帝的考量卻並未讓張湯理解,李蔡自殺之後,身為御史大夫的張湯滿心歡喜的準備接任丞相一職。畢竟無論是前任李蔡,還是再前任公孫弘都是從御史大夫這樣一個副丞相的位置升上去的。只是可惜現實卻並不如張湯預想的那樣,因為突然冒出一個莊青翟半路截胡,讓原本唾手可得的位子再次遠離。

這下,張湯不願意了。身為酷吏,張湯最多的就是構陷人的手段。最讓人不齒的是因為大司農顏異反對漢武帝用“白鹿皮幣”掠奪諸侯財力,便無所不用其極的構陷顏異,因為顏異品行端正,並無不法之事,張湯便藉口顏異手下有人對新法略有微詞,而顏異卻沒有上報,這就是“腹誹”。漢武帝也以此為罪名處死顏異。從這個例子來看,張湯手段之狠辣令人髮指。

恰在此時,漢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錢幣被人盜取。在以孝治國的漢代,這立馬引起了劉徹皇位的穩定。因此丞相和御史大夫這兩位朝政大員自然第一時間要被問責,按照莊青翟和張湯的約定也應該是由兩人一同請罪。但是張湯卻背信棄義,打算以丞相有責任四時巡視陵園,但是卻隱瞞不報來構陷莊青翟。

事情如果真的像張湯預想的那樣,莊青翟毫無疑問的要身首異處,丞相之位也會落在張湯的身上。但可惜的是,張湯雖然密謀謹慎,卻仍舊洩露了機密。莊青翟知道張湯的計劃之後不願意坐以待斃,立馬開始反擊。由於多年的酷吏生涯,讓張湯得罪了不少人。在有心人的運作之下,立馬就有張湯與商人勾結囤積居奇,從中牟利的罪名被編織出來。而且證據確鑿,加上張湯性格強硬,不願意就此辯駁,因此引得漢武帝動怒。最後張湯在趙禹的勸解之下,為了保全家人自殺而死。

事件並沒有隨張湯之死而終結。漢武帝聽聞張湯自殺,心中後悔。又看見張湯遺書指責為莊青翟等人的構陷,加之為官多年的張湯死後竟然只有不到五百金的家產,這一切都讓漢武帝心中更加惋惜痛心。而這也就讓構陷張湯的丞相府三長史一起抵罪,盡數處死。丞相莊青翟也無法獨善其身,被關進監獄之後服毒自殺。

莊青翟就這樣在無盡的相互傾軋中走完了自己短暫的丞相生涯,而他的精力似乎也耗費在了無窮無盡政治鬥爭中,在屈辱中結束了自己的一身。

二、籍籍無名,下獄自殺——高陵侯趙周

任期:元鼎二年二月——元鼎五年九月 共計三年零七個月

如果說莊青翟尚有些許雜事記錄下來,那麼對於丞相趙周的記錄就只能說是少之又少。趙周的父親趙夷吾擔任楚國國相時,堅決反對楚王劉戊發動的“七國之亂”,因而為楚王所殺。漢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趙周因父親的功勞被封為高陵侯。到了漢武帝時期,擔任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莊青翟自殺之後,丞相之位空缺,便以趙周繼任為丞相。此時的漢朝,或者說是劉徹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而是在權力道路上漸漸迷失,建柏梁臺,用銅鑄造承露盤等等,面對國庫的日益豐盈,漢武帝再也無法保持理智,奢靡之風漸漸如脫韁之馬肆意狂奔。

趙周在這種氛圍之內只能是勉強應付,但是最終也步了前任的後塵,在獄中自殺。事情發生在元鼎五年九月份,因為要祭祀宗廟,列侯都要奉獻黃金。少府負責檢查黃金,凡是重量不足或者是成色不好的,都以不敬之罪彈劾。於是有一百零六人被剝奪了爵位。九月初六,趙周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獻黃金不足卻不上報,被捕下獄,隨即便自殺身亡。

寫到這裡,開始讓人疑惑了,為何但凡被捕下獄的丞相便會自殺?其原因還在於酷吏作祟。下獄之後,每位丞相所面臨的結局都是要接受酷吏的盤問,為了謀求更多功勞,盤問的人往往習慣將事情不斷擴大,甚至不惜網羅罪名,以求攀扯更多,牽連更廣。所以不管是否有冤屈,但凡是被關進監獄的丞相往往都選擇一死了之,免得禍及妻兒。

三、文深審謹,無他大略——牧丘侯石慶。

任期:元鼎五年——太初二年 共計九年

再介紹石慶這個人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萬石軍石奮。作為老牌皇親國戚,姐姐是劉邦妃子,自己也因為謹慎謙恭而受到劉邦、劉恆兩代帝王的喜愛。石奮育有四子,因家風樸實純孝,四個兒子盡皆成才。石慶就是石奮的幼子。相比於幾位兄長,石慶的才華和謹慎都遠遠不及,但仍舊為人所稱道。正因如此,石慶才被選為太子太傅,又從太子太傅升為御史大夫。

元鼎五年,丞相趙周下獄自殺,漢武帝便任命石慶為丞相。正是因為他聲望極高的家世背景和歷來忠誠的名聲,讓石慶毫無意外的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但是,這個新的工作不僅沒有給石慶發光發熱的機會,反而讓石慶的評價陡然直降。從原本謹慎純孝的賢者,徹底淪為一個尸位素餐的無能之輩。

元封四年,關東地區遭災,出現了兩百萬的流民,其中沒有戶籍的人就有四十萬。公卿大臣們私下議論此事,打算請求天子把這些流民遷徙到邊疆地區,以示懲戒。石慶很慚愧,認為自己不能勝任職守,便上書說:“臣有幸位居丞相,但才能低下,沒有辦法來輔佐天子治理國家,致使國庫空虛,百姓流離失所。臣的罪過滔天,理應被處死,而天子不忍心懲罰我。因此,臣上書告老還鄉,以便為賢能之人讓出道路。”天子看過奏章以後,回覆說:“糧倉已經空虛,貧苦的百姓已經流散,而丞相卻想請求朝廷遷移他們,給國家造成動搖、危害之後,丞相再辭去職位,你想要把國家的危難推給誰呢?”石慶反而受到天子的責備,他十分慚愧,又重新開始處理政事。找到理由想要辭去丞相之位,卻被漢武帝罵了回來,沒有辦法,為了家族考慮,如果此時硬要辭職,無異於與劉徹鬧翻,這樣一來恐怕又會向前幾任一樣,下獄自殺。

所以石慶只能繼續戰戰兢兢的當個無能的橡皮圖章,但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氣。面對咄咄逼人的酷吏,石慶也終於忍耐不住,拿出來丞相該有的擔當,請求漢武帝嚴懲親近的大臣所忠和鹹宣兩人,因為這二人在辦案時喜歡牽連無辜,枉殺好人。但是丞相的權威似乎不足以撼動酷吏的地位,石慶非但沒有伸張正義,反而因此獲罪,不得已出錢贖罪。

就這樣,一代賢良在皇權的威嚴之下,帶著滿心苦悶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其實,對比這三人來看,無疑是漢武帝加強君權時所推出來的擺設,漢武帝以有過太子屬官經歷的官員擔任丞相,這確實是為了扶植太子劉據,但是作為一個權力慾極強的皇帝,是絕對不會容忍有人和他分享權力的。丞相的權力之大,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太子本身就代表著對皇權的威脅。正因如此,劉徹一方面釋放積極培養太子、為太子鋪路的信號,但是另一方面又在限制丞相的權力,以及太子對政務的影響。

這一點從《史記》中有關石慶的一段記載可以看見“是時漢方南誅兩越,東擊朝鮮,北逐匈奴,西伐大宛,中國多事。天子巡狩海內,修上古神祠,封禪,興禮樂。公家用少,桑弘羊等致利,王溫舒之屬峻法,兒寬等推文學至九卿,更進用事,事不關決於丞相,丞相醇謹而已。”。漢朝事務繁雜,無論是軍事、政治、經濟各項事務千頭萬緒,而皇帝也忙於封禪巡視,桑弘羊等人掌管財稅,王溫舒等人主管嚴刑峻法,兒寬等人推行文學,每個人都忙的焦頭爛額。但是身為丞相的石慶,卻清閒異常,只是做個擺設罷了。

石慶去世時漢武帝五十四歲,疑心漸重,權欲更盛,這也為後來的巫蠱之禍埋下了種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