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元哥說歷史

前言【一談到三國,很多人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總覺得東吳沒有多少存在感,也沒有出現幾個了不起的人物,相對於曹魏和蜀漢,實在顯得有點落寞。的確如此,《三國演義》關於東吳方面的事蹟著墨不多,哪怕出現了一些人,大多也都是充當配角,為了襯托劉備集團方面的人物。那麼,歷史上的東吳,真的有那麼不堪麼?其實不然,歷史上東吳是出現了很多厲害的人,比如孫堅、孫策,勇猛無比,都是一代梟雄;比如孫權,那可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再比如周瑜、魯肅、呂蒙,都擔任過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在赤壁之戰,一舉擊敗曹操,那真是瀟灑無比;魯肅為孫權謀劃了“東吳版”的隆中對,還主張聯劉抗曹,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一位深遠謀略的人;呂蒙,為孫權奪取了荊州,為東吳立下了大功那麼,在這三個人中,究竟誰更勝一籌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就來給大家詳細地解答這個問題。】

先說周瑜

"

文/元哥說歷史

前言【一談到三國,很多人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總覺得東吳沒有多少存在感,也沒有出現幾個了不起的人物,相對於曹魏和蜀漢,實在顯得有點落寞。的確如此,《三國演義》關於東吳方面的事蹟著墨不多,哪怕出現了一些人,大多也都是充當配角,為了襯托劉備集團方面的人物。那麼,歷史上的東吳,真的有那麼不堪麼?其實不然,歷史上東吳是出現了很多厲害的人,比如孫堅、孫策,勇猛無比,都是一代梟雄;比如孫權,那可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再比如周瑜、魯肅、呂蒙,都擔任過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在赤壁之戰,一舉擊敗曹操,那真是瀟灑無比;魯肅為孫權謀劃了“東吳版”的隆中對,還主張聯劉抗曹,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一位深遠謀略的人;呂蒙,為孫權奪取了荊州,為東吳立下了大功那麼,在這三個人中,究竟誰更勝一籌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就來給大家詳細地解答這個問題。】

先說周瑜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周瑜劇照

周瑜大家都知道,是孫權在位的第一位大都督,也是江東的名將。但是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說他是被諸葛亮給氣死的。這也不怪,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正史上並沒有這回事,應該說完全是子虛烏有,是羅貫中為了讚美諸葛亮,給杜撰出來的。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一個很讓人尊敬的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的胸襟一點都不小。《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說他是“性度恢廓”,和他同時期的蔣幹說他“器量高致”,劉備說他是“器量廣大”。

事實上,周瑜完全用不著嫉妒諸葛亮。第一,他長得好,陳壽誇他是“長壯有姿貌”,吳郡的人,呼他為“周郎”。“郎”在三國時期,意為“小夥子”,有讚美的意思,“周郎”就是周帥哥。周瑜還和孫策一同娶了橋公的兩個女兒,即小橋和大橋。二橋在當時,那是有名的大美女。第二,周瑜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詞雲: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公瑾指的就是周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男人,手拿羽扇,頭戴冠巾,在戰場上,談笑一揮間,敵軍聞風喪膽,那是怎麼樣的場面?第三,周瑜26歲,就被孫策封為建威中郎將。

這樣的人,為何要嫉妒諸葛亮?

"

文/元哥說歷史

前言【一談到三國,很多人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總覺得東吳沒有多少存在感,也沒有出現幾個了不起的人物,相對於曹魏和蜀漢,實在顯得有點落寞。的確如此,《三國演義》關於東吳方面的事蹟著墨不多,哪怕出現了一些人,大多也都是充當配角,為了襯托劉備集團方面的人物。那麼,歷史上的東吳,真的有那麼不堪麼?其實不然,歷史上東吳是出現了很多厲害的人,比如孫堅、孫策,勇猛無比,都是一代梟雄;比如孫權,那可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再比如周瑜、魯肅、呂蒙,都擔任過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在赤壁之戰,一舉擊敗曹操,那真是瀟灑無比;魯肅為孫權謀劃了“東吳版”的隆中對,還主張聯劉抗曹,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一位深遠謀略的人;呂蒙,為孫權奪取了荊州,為東吳立下了大功那麼,在這三個人中,究竟誰更勝一籌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就來給大家詳細地解答這個問題。】

先說周瑜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周瑜劇照

周瑜大家都知道,是孫權在位的第一位大都督,也是江東的名將。但是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說他是被諸葛亮給氣死的。這也不怪,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正史上並沒有這回事,應該說完全是子虛烏有,是羅貫中為了讚美諸葛亮,給杜撰出來的。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一個很讓人尊敬的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的胸襟一點都不小。《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說他是“性度恢廓”,和他同時期的蔣幹說他“器量高致”,劉備說他是“器量廣大”。

事實上,周瑜完全用不著嫉妒諸葛亮。第一,他長得好,陳壽誇他是“長壯有姿貌”,吳郡的人,呼他為“周郎”。“郎”在三國時期,意為“小夥子”,有讚美的意思,“周郎”就是周帥哥。周瑜還和孫策一同娶了橋公的兩個女兒,即小橋和大橋。二橋在當時,那是有名的大美女。第二,周瑜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詞雲: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公瑾指的就是周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男人,手拿羽扇,頭戴冠巾,在戰場上,談笑一揮間,敵軍聞風喪膽,那是怎麼樣的場面?第三,周瑜26歲,就被孫策封為建威中郎將。

這樣的人,為何要嫉妒諸葛亮?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左周瑜,右小橋(劇照)

易中天先生在談到周瑜的時候,曾這樣說道:

“周瑜這個人,是官場、戰場、情場,場場得意。對於一個男人來說,難道還有比這更讓人羨慕的嗎?這樣一個春風得意的人,怎麼還會嫉妒別人,又怎麼會因為嫉妒別人而被氣死呢?我們嫉妒他還差不多。”

糾正大家對周瑜的這一誤解後,接著談周瑜。

周瑜,跟孫策同年,小他幾個月。他們兩個,是英雄惜英雄,關係非常要好。周瑜跟隨孫策,也是一路過關斬將,立有很大功勞。可是,孫策短命,只活了25歲。臨死前,他將江東託付給了他的弟弟孫權,還立下遺囑: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權繼承江東後,周瑜被任命為東吳大都督。

後來,曹操討伐劉備,孫劉得以聯盟,之後共同在赤壁擊敗了曹操。

可是在此之前,東吳除了寥寥幾個人外,都是勸孫權投降曹操的。

周瑜就是例外,他跟孫權詳細地分析了一下形勢,指出曹操必敗的四大原因。

其一,曹操勞師遠征,於他不利;其二,曹操後方有患,馬超和韓遂盤踞在涼州;其三,曹操的軍隊不習水性,而東吳子弟個個精通水性;其四,氣候寒冷,曹軍必染疾病。

講完後,周瑜就請命,表示自己親率三萬大軍,必定能擊潰曹軍。

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孫權聽到後,當即表示東吳絕不能投降曹操,自己要和曹操一決雌雄:

“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臺,此天以君授孤也。”

再據《三國志·周瑜轉》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孫權聽完後,對周瑜連口稱讚,說他的想法正合他意,表示要和曹賊勢不兩立,現在就是一戰到底的時刻,有誰敢說“投降”二字,殺無赦。

"

文/元哥說歷史

前言【一談到三國,很多人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總覺得東吳沒有多少存在感,也沒有出現幾個了不起的人物,相對於曹魏和蜀漢,實在顯得有點落寞。的確如此,《三國演義》關於東吳方面的事蹟著墨不多,哪怕出現了一些人,大多也都是充當配角,為了襯托劉備集團方面的人物。那麼,歷史上的東吳,真的有那麼不堪麼?其實不然,歷史上東吳是出現了很多厲害的人,比如孫堅、孫策,勇猛無比,都是一代梟雄;比如孫權,那可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再比如周瑜、魯肅、呂蒙,都擔任過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在赤壁之戰,一舉擊敗曹操,那真是瀟灑無比;魯肅為孫權謀劃了“東吳版”的隆中對,還主張聯劉抗曹,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一位深遠謀略的人;呂蒙,為孫權奪取了荊州,為東吳立下了大功那麼,在這三個人中,究竟誰更勝一籌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就來給大家詳細地解答這個問題。】

先說周瑜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周瑜劇照

周瑜大家都知道,是孫權在位的第一位大都督,也是江東的名將。但是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說他是被諸葛亮給氣死的。這也不怪,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正史上並沒有這回事,應該說完全是子虛烏有,是羅貫中為了讚美諸葛亮,給杜撰出來的。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一個很讓人尊敬的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的胸襟一點都不小。《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說他是“性度恢廓”,和他同時期的蔣幹說他“器量高致”,劉備說他是“器量廣大”。

事實上,周瑜完全用不著嫉妒諸葛亮。第一,他長得好,陳壽誇他是“長壯有姿貌”,吳郡的人,呼他為“周郎”。“郎”在三國時期,意為“小夥子”,有讚美的意思,“周郎”就是周帥哥。周瑜還和孫策一同娶了橋公的兩個女兒,即小橋和大橋。二橋在當時,那是有名的大美女。第二,周瑜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詞雲: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公瑾指的就是周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男人,手拿羽扇,頭戴冠巾,在戰場上,談笑一揮間,敵軍聞風喪膽,那是怎麼樣的場面?第三,周瑜26歲,就被孫策封為建威中郎將。

這樣的人,為何要嫉妒諸葛亮?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左周瑜,右小橋(劇照)

易中天先生在談到周瑜的時候,曾這樣說道:

“周瑜這個人,是官場、戰場、情場,場場得意。對於一個男人來說,難道還有比這更讓人羨慕的嗎?這樣一個春風得意的人,怎麼還會嫉妒別人,又怎麼會因為嫉妒別人而被氣死呢?我們嫉妒他還差不多。”

糾正大家對周瑜的這一誤解後,接著談周瑜。

周瑜,跟孫策同年,小他幾個月。他們兩個,是英雄惜英雄,關係非常要好。周瑜跟隨孫策,也是一路過關斬將,立有很大功勞。可是,孫策短命,只活了25歲。臨死前,他將江東託付給了他的弟弟孫權,還立下遺囑: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權繼承江東後,周瑜被任命為東吳大都督。

後來,曹操討伐劉備,孫劉得以聯盟,之後共同在赤壁擊敗了曹操。

可是在此之前,東吳除了寥寥幾個人外,都是勸孫權投降曹操的。

周瑜就是例外,他跟孫權詳細地分析了一下形勢,指出曹操必敗的四大原因。

其一,曹操勞師遠征,於他不利;其二,曹操後方有患,馬超和韓遂盤踞在涼州;其三,曹操的軍隊不習水性,而東吳子弟個個精通水性;其四,氣候寒冷,曹軍必染疾病。

講完後,周瑜就請命,表示自己親率三萬大軍,必定能擊潰曹軍。

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孫權聽到後,當即表示東吳絕不能投降曹操,自己要和曹操一決雌雄:

“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臺,此天以君授孤也。”

再據《三國志·周瑜轉》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孫權聽完後,對周瑜連口稱讚,說他的想法正合他意,表示要和曹賊勢不兩立,現在就是一戰到底的時刻,有誰敢說“投降”二字,殺無赦。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孫權劇照

權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言當迎操耳,於此案同!”

周瑜看人有眼光

  • 袁術那時也是割據一方的大軍閥,他很看重周瑜,想讓他當將軍。但是周瑜認為,袁術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就隨便找了個藉口,溜走了。
  • 周瑜很早就看出了劉備的雄心壯志,認為他是一個能隱忍的“大英雄”。所以,周瑜曾向孫權獻計,趁劉備還在江東,乾脆軟禁他,給他好吃好喝,送給他美女,以此磨滅他的意志。自己則帶著他手下的關羽、張飛,去打打仗。但是孫權認為現在曹操才是江東的大敵,正是應該廣攬英雄的時候,又覺得劉備不是那麼好對付,就未能採用周瑜的諫言。

周瑜是一個音樂才子

周瑜精通音樂、曲律,哪怕酒過三巡後,只要有人彈錯了曲子,他還是能立馬反應過來,回頭一看。所以當時流傳了這樣一句俚語,“曲有誤,周郎顧”,表達了人們對周瑜音樂才華的讚美之情。

軍事音樂無不精,風流倜儻是人才。

赤壁之戰立偉業,天下無人不知曉。

這是我給周瑜寫的一首打油詩,自知文采不佳,還望諸君見諒。

再說魯肅

"

文/元哥說歷史

前言【一談到三國,很多人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總覺得東吳沒有多少存在感,也沒有出現幾個了不起的人物,相對於曹魏和蜀漢,實在顯得有點落寞。的確如此,《三國演義》關於東吳方面的事蹟著墨不多,哪怕出現了一些人,大多也都是充當配角,為了襯托劉備集團方面的人物。那麼,歷史上的東吳,真的有那麼不堪麼?其實不然,歷史上東吳是出現了很多厲害的人,比如孫堅、孫策,勇猛無比,都是一代梟雄;比如孫權,那可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再比如周瑜、魯肅、呂蒙,都擔任過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在赤壁之戰,一舉擊敗曹操,那真是瀟灑無比;魯肅為孫權謀劃了“東吳版”的隆中對,還主張聯劉抗曹,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一位深遠謀略的人;呂蒙,為孫權奪取了荊州,為東吳立下了大功那麼,在這三個人中,究竟誰更勝一籌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就來給大家詳細地解答這個問題。】

先說周瑜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周瑜劇照

周瑜大家都知道,是孫權在位的第一位大都督,也是江東的名將。但是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說他是被諸葛亮給氣死的。這也不怪,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正史上並沒有這回事,應該說完全是子虛烏有,是羅貫中為了讚美諸葛亮,給杜撰出來的。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一個很讓人尊敬的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的胸襟一點都不小。《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說他是“性度恢廓”,和他同時期的蔣幹說他“器量高致”,劉備說他是“器量廣大”。

事實上,周瑜完全用不著嫉妒諸葛亮。第一,他長得好,陳壽誇他是“長壯有姿貌”,吳郡的人,呼他為“周郎”。“郎”在三國時期,意為“小夥子”,有讚美的意思,“周郎”就是周帥哥。周瑜還和孫策一同娶了橋公的兩個女兒,即小橋和大橋。二橋在當時,那是有名的大美女。第二,周瑜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詞雲: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公瑾指的就是周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男人,手拿羽扇,頭戴冠巾,在戰場上,談笑一揮間,敵軍聞風喪膽,那是怎麼樣的場面?第三,周瑜26歲,就被孫策封為建威中郎將。

這樣的人,為何要嫉妒諸葛亮?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左周瑜,右小橋(劇照)

易中天先生在談到周瑜的時候,曾這樣說道:

“周瑜這個人,是官場、戰場、情場,場場得意。對於一個男人來說,難道還有比這更讓人羨慕的嗎?這樣一個春風得意的人,怎麼還會嫉妒別人,又怎麼會因為嫉妒別人而被氣死呢?我們嫉妒他還差不多。”

糾正大家對周瑜的這一誤解後,接著談周瑜。

周瑜,跟孫策同年,小他幾個月。他們兩個,是英雄惜英雄,關係非常要好。周瑜跟隨孫策,也是一路過關斬將,立有很大功勞。可是,孫策短命,只活了25歲。臨死前,他將江東託付給了他的弟弟孫權,還立下遺囑: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權繼承江東後,周瑜被任命為東吳大都督。

後來,曹操討伐劉備,孫劉得以聯盟,之後共同在赤壁擊敗了曹操。

可是在此之前,東吳除了寥寥幾個人外,都是勸孫權投降曹操的。

周瑜就是例外,他跟孫權詳細地分析了一下形勢,指出曹操必敗的四大原因。

其一,曹操勞師遠征,於他不利;其二,曹操後方有患,馬超和韓遂盤踞在涼州;其三,曹操的軍隊不習水性,而東吳子弟個個精通水性;其四,氣候寒冷,曹軍必染疾病。

講完後,周瑜就請命,表示自己親率三萬大軍,必定能擊潰曹軍。

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孫權聽到後,當即表示東吳絕不能投降曹操,自己要和曹操一決雌雄:

“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臺,此天以君授孤也。”

再據《三國志·周瑜轉》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孫權聽完後,對周瑜連口稱讚,說他的想法正合他意,表示要和曹賊勢不兩立,現在就是一戰到底的時刻,有誰敢說“投降”二字,殺無赦。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孫權劇照

權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言當迎操耳,於此案同!”

周瑜看人有眼光

  • 袁術那時也是割據一方的大軍閥,他很看重周瑜,想讓他當將軍。但是周瑜認為,袁術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就隨便找了個藉口,溜走了。
  • 周瑜很早就看出了劉備的雄心壯志,認為他是一個能隱忍的“大英雄”。所以,周瑜曾向孫權獻計,趁劉備還在江東,乾脆軟禁他,給他好吃好喝,送給他美女,以此磨滅他的意志。自己則帶著他手下的關羽、張飛,去打打仗。但是孫權認為現在曹操才是江東的大敵,正是應該廣攬英雄的時候,又覺得劉備不是那麼好對付,就未能採用周瑜的諫言。

周瑜是一個音樂才子

周瑜精通音樂、曲律,哪怕酒過三巡後,只要有人彈錯了曲子,他還是能立馬反應過來,回頭一看。所以當時流傳了這樣一句俚語,“曲有誤,周郎顧”,表達了人們對周瑜音樂才華的讚美之情。

軍事音樂無不精,風流倜儻是人才。

赤壁之戰立偉業,天下無人不知曉。

這是我給周瑜寫的一首打油詩,自知文采不佳,還望諸君見諒。

再說魯肅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魯肅劇照

周瑜死後,魯肅成了東吳的大都督。很多人對魯肅的看法,無非就這幾個字,忠厚老實呀,淳樸善良呀,堅定的聯劉抗曹者呀。好像魯肅除了這些,就沒有做出什麼事似的。

但不是這樣的,魯肅為人豪爽,熱善好施,喜歡結交一些有識之士。周瑜很看重魯肅,認為他是天下奇才,於是跟他結交為朋友。

據《三國志·魯肅傳》裴松之注引《吳書》,魯肅體格偉岸,身材高大,少有大志。他能文能武,文章寫得好,會騎馬、會射箭。因此,他家鄉那邊的人,都說他父親生了這樣一個兒子,乃是魯氏之幸。

當時,魯肅的家鄉戰亂紛飛,民不聊生。魯肅著實有遠見,他認為江東沃野千里,民富兵強,可以趨利避難。於是,他帶著家鄉幾白人等,去了江東,投靠了孫策。

這樣的魯肅,不是很讓人佩服麼?

孫策死後,周瑜將魯肅引薦給了孫權。

孫權見到魯肅後,跟他談話甚歡,很快就被他人格魅力所折服。孫權對魯肅真誠以待,毫不保留地說出來了自己的心事:

“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

魯肅是怎麼回答的呢?

他的回答讓人驚歎:

“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

文/元哥說歷史

前言【一談到三國,很多人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總覺得東吳沒有多少存在感,也沒有出現幾個了不起的人物,相對於曹魏和蜀漢,實在顯得有點落寞。的確如此,《三國演義》關於東吳方面的事蹟著墨不多,哪怕出現了一些人,大多也都是充當配角,為了襯托劉備集團方面的人物。那麼,歷史上的東吳,真的有那麼不堪麼?其實不然,歷史上東吳是出現了很多厲害的人,比如孫堅、孫策,勇猛無比,都是一代梟雄;比如孫權,那可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再比如周瑜、魯肅、呂蒙,都擔任過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在赤壁之戰,一舉擊敗曹操,那真是瀟灑無比;魯肅為孫權謀劃了“東吳版”的隆中對,還主張聯劉抗曹,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一位深遠謀略的人;呂蒙,為孫權奪取了荊州,為東吳立下了大功那麼,在這三個人中,究竟誰更勝一籌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就來給大家詳細地解答這個問題。】

先說周瑜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周瑜劇照

周瑜大家都知道,是孫權在位的第一位大都督,也是江東的名將。但是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說他是被諸葛亮給氣死的。這也不怪,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正史上並沒有這回事,應該說完全是子虛烏有,是羅貫中為了讚美諸葛亮,給杜撰出來的。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一個很讓人尊敬的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的胸襟一點都不小。《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說他是“性度恢廓”,和他同時期的蔣幹說他“器量高致”,劉備說他是“器量廣大”。

事實上,周瑜完全用不著嫉妒諸葛亮。第一,他長得好,陳壽誇他是“長壯有姿貌”,吳郡的人,呼他為“周郎”。“郎”在三國時期,意為“小夥子”,有讚美的意思,“周郎”就是周帥哥。周瑜還和孫策一同娶了橋公的兩個女兒,即小橋和大橋。二橋在當時,那是有名的大美女。第二,周瑜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詞雲: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公瑾指的就是周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男人,手拿羽扇,頭戴冠巾,在戰場上,談笑一揮間,敵軍聞風喪膽,那是怎麼樣的場面?第三,周瑜26歲,就被孫策封為建威中郎將。

這樣的人,為何要嫉妒諸葛亮?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左周瑜,右小橋(劇照)

易中天先生在談到周瑜的時候,曾這樣說道:

“周瑜這個人,是官場、戰場、情場,場場得意。對於一個男人來說,難道還有比這更讓人羨慕的嗎?這樣一個春風得意的人,怎麼還會嫉妒別人,又怎麼會因為嫉妒別人而被氣死呢?我們嫉妒他還差不多。”

糾正大家對周瑜的這一誤解後,接著談周瑜。

周瑜,跟孫策同年,小他幾個月。他們兩個,是英雄惜英雄,關係非常要好。周瑜跟隨孫策,也是一路過關斬將,立有很大功勞。可是,孫策短命,只活了25歲。臨死前,他將江東託付給了他的弟弟孫權,還立下遺囑: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權繼承江東後,周瑜被任命為東吳大都督。

後來,曹操討伐劉備,孫劉得以聯盟,之後共同在赤壁擊敗了曹操。

可是在此之前,東吳除了寥寥幾個人外,都是勸孫權投降曹操的。

周瑜就是例外,他跟孫權詳細地分析了一下形勢,指出曹操必敗的四大原因。

其一,曹操勞師遠征,於他不利;其二,曹操後方有患,馬超和韓遂盤踞在涼州;其三,曹操的軍隊不習水性,而東吳子弟個個精通水性;其四,氣候寒冷,曹軍必染疾病。

講完後,周瑜就請命,表示自己親率三萬大軍,必定能擊潰曹軍。

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孫權聽到後,當即表示東吳絕不能投降曹操,自己要和曹操一決雌雄:

“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臺,此天以君授孤也。”

再據《三國志·周瑜轉》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孫權聽完後,對周瑜連口稱讚,說他的想法正合他意,表示要和曹賊勢不兩立,現在就是一戰到底的時刻,有誰敢說“投降”二字,殺無赦。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孫權劇照

權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言當迎操耳,於此案同!”

周瑜看人有眼光

  • 袁術那時也是割據一方的大軍閥,他很看重周瑜,想讓他當將軍。但是周瑜認為,袁術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就隨便找了個藉口,溜走了。
  • 周瑜很早就看出了劉備的雄心壯志,認為他是一個能隱忍的“大英雄”。所以,周瑜曾向孫權獻計,趁劉備還在江東,乾脆軟禁他,給他好吃好喝,送給他美女,以此磨滅他的意志。自己則帶著他手下的關羽、張飛,去打打仗。但是孫權認為現在曹操才是江東的大敵,正是應該廣攬英雄的時候,又覺得劉備不是那麼好對付,就未能採用周瑜的諫言。

周瑜是一個音樂才子

周瑜精通音樂、曲律,哪怕酒過三巡後,只要有人彈錯了曲子,他還是能立馬反應過來,回頭一看。所以當時流傳了這樣一句俚語,“曲有誤,周郎顧”,表達了人們對周瑜音樂才華的讚美之情。

軍事音樂無不精,風流倜儻是人才。

赤壁之戰立偉業,天下無人不知曉。

這是我給周瑜寫的一首打油詩,自知文采不佳,還望諸君見諒。

再說魯肅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魯肅劇照

周瑜死後,魯肅成了東吳的大都督。很多人對魯肅的看法,無非就這幾個字,忠厚老實呀,淳樸善良呀,堅定的聯劉抗曹者呀。好像魯肅除了這些,就沒有做出什麼事似的。

但不是這樣的,魯肅為人豪爽,熱善好施,喜歡結交一些有識之士。周瑜很看重魯肅,認為他是天下奇才,於是跟他結交為朋友。

據《三國志·魯肅傳》裴松之注引《吳書》,魯肅體格偉岸,身材高大,少有大志。他能文能武,文章寫得好,會騎馬、會射箭。因此,他家鄉那邊的人,都說他父親生了這樣一個兒子,乃是魯氏之幸。

當時,魯肅的家鄉戰亂紛飛,民不聊生。魯肅著實有遠見,他認為江東沃野千里,民富兵強,可以趨利避難。於是,他帶著家鄉幾白人等,去了江東,投靠了孫策。

這樣的魯肅,不是很讓人佩服麼?

孫策死後,周瑜將魯肅引薦給了孫權。

孫權見到魯肅後,跟他談話甚歡,很快就被他人格魅力所折服。孫權對魯肅真誠以待,毫不保留地說出來了自己的心事:

“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

魯肅是怎麼回答的呢?

他的回答讓人驚歎:

“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魯肅劇照

在這段回答裡,魯肅還跟孫權謀劃了一番,告訴他應該怎麼奪取天下,這就是所謂“東吳版”的隆中對。

  • 第一步,不要對抗曹操,立足江東,看他人相鬥。
  • 第二步,剿滅黃祖,討伐劉表,佔據荊州。
  • 第三步,只待局勢有變,然後進攻中原,以圖帝業。

這跟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是時間比諸葛亮早了7年。

呵呵,魯肅不愧是魯肅,真會說話,他仔細給孫權分析了天下大事,認為漢朝已經岌岌可危,不可復興,要當就當天下之主,當什麼齊文公、晉桓公呢?

事實上,魯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為東吳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也開闢了孫劉聯盟之路。

很多人都說,孫劉聯盟是諸葛亮一人的功勞,其實不是這樣的。

據宋代歷史學者裴松之的考證,孫劉聯盟是魯肅的謀略,諸葛亮能夠成功勸說孫權,也是魯肅在前面給孫權做足了思想工作。

比如,曹軍將要進駐夏口的時候,東吳方面幾乎都一片投降聲,魯肅不然。他對孫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他萬萬不可投降曹操,一旦如此,他將沒有安置之所。

我想,正因為周瑜欣賞魯肅的總總表現,才會在臨死前,將大都督之位傳給他吧。

最後說呂蒙

"

文/元哥說歷史

前言【一談到三國,很多人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總覺得東吳沒有多少存在感,也沒有出現幾個了不起的人物,相對於曹魏和蜀漢,實在顯得有點落寞。的確如此,《三國演義》關於東吳方面的事蹟著墨不多,哪怕出現了一些人,大多也都是充當配角,為了襯托劉備集團方面的人物。那麼,歷史上的東吳,真的有那麼不堪麼?其實不然,歷史上東吳是出現了很多厲害的人,比如孫堅、孫策,勇猛無比,都是一代梟雄;比如孫權,那可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再比如周瑜、魯肅、呂蒙,都擔任過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在赤壁之戰,一舉擊敗曹操,那真是瀟灑無比;魯肅為孫權謀劃了“東吳版”的隆中對,還主張聯劉抗曹,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一位深遠謀略的人;呂蒙,為孫權奪取了荊州,為東吳立下了大功那麼,在這三個人中,究竟誰更勝一籌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就來給大家詳細地解答這個問題。】

先說周瑜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周瑜劇照

周瑜大家都知道,是孫權在位的第一位大都督,也是江東的名將。但是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說他是被諸葛亮給氣死的。這也不怪,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正史上並沒有這回事,應該說完全是子虛烏有,是羅貫中為了讚美諸葛亮,給杜撰出來的。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一個很讓人尊敬的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的胸襟一點都不小。《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說他是“性度恢廓”,和他同時期的蔣幹說他“器量高致”,劉備說他是“器量廣大”。

事實上,周瑜完全用不著嫉妒諸葛亮。第一,他長得好,陳壽誇他是“長壯有姿貌”,吳郡的人,呼他為“周郎”。“郎”在三國時期,意為“小夥子”,有讚美的意思,“周郎”就是周帥哥。周瑜還和孫策一同娶了橋公的兩個女兒,即小橋和大橋。二橋在當時,那是有名的大美女。第二,周瑜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詞雲: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公瑾指的就是周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男人,手拿羽扇,頭戴冠巾,在戰場上,談笑一揮間,敵軍聞風喪膽,那是怎麼樣的場面?第三,周瑜26歲,就被孫策封為建威中郎將。

這樣的人,為何要嫉妒諸葛亮?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左周瑜,右小橋(劇照)

易中天先生在談到周瑜的時候,曾這樣說道:

“周瑜這個人,是官場、戰場、情場,場場得意。對於一個男人來說,難道還有比這更讓人羨慕的嗎?這樣一個春風得意的人,怎麼還會嫉妒別人,又怎麼會因為嫉妒別人而被氣死呢?我們嫉妒他還差不多。”

糾正大家對周瑜的這一誤解後,接著談周瑜。

周瑜,跟孫策同年,小他幾個月。他們兩個,是英雄惜英雄,關係非常要好。周瑜跟隨孫策,也是一路過關斬將,立有很大功勞。可是,孫策短命,只活了25歲。臨死前,他將江東託付給了他的弟弟孫權,還立下遺囑: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權繼承江東後,周瑜被任命為東吳大都督。

後來,曹操討伐劉備,孫劉得以聯盟,之後共同在赤壁擊敗了曹操。

可是在此之前,東吳除了寥寥幾個人外,都是勸孫權投降曹操的。

周瑜就是例外,他跟孫權詳細地分析了一下形勢,指出曹操必敗的四大原因。

其一,曹操勞師遠征,於他不利;其二,曹操後方有患,馬超和韓遂盤踞在涼州;其三,曹操的軍隊不習水性,而東吳子弟個個精通水性;其四,氣候寒冷,曹軍必染疾病。

講完後,周瑜就請命,表示自己親率三萬大軍,必定能擊潰曹軍。

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孫權聽到後,當即表示東吳絕不能投降曹操,自己要和曹操一決雌雄:

“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臺,此天以君授孤也。”

再據《三國志·周瑜轉》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孫權聽完後,對周瑜連口稱讚,說他的想法正合他意,表示要和曹賊勢不兩立,現在就是一戰到底的時刻,有誰敢說“投降”二字,殺無赦。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孫權劇照

權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言當迎操耳,於此案同!”

周瑜看人有眼光

  • 袁術那時也是割據一方的大軍閥,他很看重周瑜,想讓他當將軍。但是周瑜認為,袁術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就隨便找了個藉口,溜走了。
  • 周瑜很早就看出了劉備的雄心壯志,認為他是一個能隱忍的“大英雄”。所以,周瑜曾向孫權獻計,趁劉備還在江東,乾脆軟禁他,給他好吃好喝,送給他美女,以此磨滅他的意志。自己則帶著他手下的關羽、張飛,去打打仗。但是孫權認為現在曹操才是江東的大敵,正是應該廣攬英雄的時候,又覺得劉備不是那麼好對付,就未能採用周瑜的諫言。

周瑜是一個音樂才子

周瑜精通音樂、曲律,哪怕酒過三巡後,只要有人彈錯了曲子,他還是能立馬反應過來,回頭一看。所以當時流傳了這樣一句俚語,“曲有誤,周郎顧”,表達了人們對周瑜音樂才華的讚美之情。

軍事音樂無不精,風流倜儻是人才。

赤壁之戰立偉業,天下無人不知曉。

這是我給周瑜寫的一首打油詩,自知文采不佳,還望諸君見諒。

再說魯肅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魯肅劇照

周瑜死後,魯肅成了東吳的大都督。很多人對魯肅的看法,無非就這幾個字,忠厚老實呀,淳樸善良呀,堅定的聯劉抗曹者呀。好像魯肅除了這些,就沒有做出什麼事似的。

但不是這樣的,魯肅為人豪爽,熱善好施,喜歡結交一些有識之士。周瑜很看重魯肅,認為他是天下奇才,於是跟他結交為朋友。

據《三國志·魯肅傳》裴松之注引《吳書》,魯肅體格偉岸,身材高大,少有大志。他能文能武,文章寫得好,會騎馬、會射箭。因此,他家鄉那邊的人,都說他父親生了這樣一個兒子,乃是魯氏之幸。

當時,魯肅的家鄉戰亂紛飛,民不聊生。魯肅著實有遠見,他認為江東沃野千里,民富兵強,可以趨利避難。於是,他帶著家鄉幾白人等,去了江東,投靠了孫策。

這樣的魯肅,不是很讓人佩服麼?

孫策死後,周瑜將魯肅引薦給了孫權。

孫權見到魯肅後,跟他談話甚歡,很快就被他人格魅力所折服。孫權對魯肅真誠以待,毫不保留地說出來了自己的心事:

“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

魯肅是怎麼回答的呢?

他的回答讓人驚歎:

“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魯肅劇照

在這段回答裡,魯肅還跟孫權謀劃了一番,告訴他應該怎麼奪取天下,這就是所謂“東吳版”的隆中對。

  • 第一步,不要對抗曹操,立足江東,看他人相鬥。
  • 第二步,剿滅黃祖,討伐劉表,佔據荊州。
  • 第三步,只待局勢有變,然後進攻中原,以圖帝業。

這跟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是時間比諸葛亮早了7年。

呵呵,魯肅不愧是魯肅,真會說話,他仔細給孫權分析了天下大事,認為漢朝已經岌岌可危,不可復興,要當就當天下之主,當什麼齊文公、晉桓公呢?

事實上,魯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為東吳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也開闢了孫劉聯盟之路。

很多人都說,孫劉聯盟是諸葛亮一人的功勞,其實不是這樣的。

據宋代歷史學者裴松之的考證,孫劉聯盟是魯肅的謀略,諸葛亮能夠成功勸說孫權,也是魯肅在前面給孫權做足了思想工作。

比如,曹軍將要進駐夏口的時候,東吳方面幾乎都一片投降聲,魯肅不然。他對孫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他萬萬不可投降曹操,一旦如此,他將沒有安置之所。

我想,正因為周瑜欣賞魯肅的總總表現,才會在臨死前,將大都督之位傳給他吧。

最後說呂蒙

孫權的三位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呂蒙劇照

成語“吳下阿蒙”,想必大家都聽過,是以東吳大將呂蒙不讀書的故事,藉此諷刺缺少文才者。

但是呂蒙在孫權的勸諫下,最終還是看了很多書。有一次,魯肅去拜訪呂蒙,問他對某件國家大事的看法,呂蒙的回答讓魯肅吃驚。

隨後,魯肅讚美呂蒙道:

“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聽到後,笑得樂了,他說: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成語“刮目先看”,就出自於此。

呂蒙這個人,是很厲害的,他勇猛無比,精通軍事,還常常身先士卒,讓敵軍聞風喪膽,為孫權立下了大功,先後被封為平北都尉、橫野中郎將、偏將軍、左護軍兼虎威將軍、大都督。

更讓人佩服的是,呂蒙有謀略,他為了奪取荊州,一邊迷惑關羽,派人修書給他,表示友好,還說他是當世豪傑,破襄樊指日可待;一邊稱病,請求孫權讓“書生”陸遜接替自己;一邊則派人偷襲荊州,最終兵不血刃地奪取了荊州,這就是所謂“白衣渡江”。呂蒙在這場戰役,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自己的智慧和謀略。

綜上所述,周瑜、魯肅、呂蒙,都是三國時期的豪傑,都為東吳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結語【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周瑜比魯肅、呂蒙要厲害,他若不英年早逝,江東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就難說了。其次,呂蒙比魯肅要厲害。當然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那麼,大家認為周瑜、魯肅、呂蒙,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參考文獻:《三國志》、裴松之的注、易中天《品三國》。

文章原創首發,請勿轉載。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