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我對電影永遠都有一種情懷,但周迅會把這種情懷放得更大

周迅 陳可辛 電影節 攝影 藝術 文匯網 2018-12-13
陳可辛:我對電影永遠都有一種情懷,但周迅會把這種情懷放得更大

攝影師Wenjei Cheng鏡頭下的周迅

全書分為“生活的周迅”和“演員的周迅”兩部分,內含六位攝影師姜成皓、Wenjei Cheng(鄭文絜)、高原、葉錦添、斯特凡·塞德那歐(Stephane Sednaoui)和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珍貴的攝影作品,近300張攝影師私藏照片獨家曝光;圈中20多位師友共同發聲;導演陳國富作序,著名攝影師、設計師夏永康操刀設計。

這彷彿是一部回憶錄,又不僅僅是一部回憶錄。總之,藉助這本書誕生的過程,她又彷彿重新活過一遍。

經出版方授權,本文選摘書中陳可辛談周迅的章節。

陳可辛:我對電影永遠都有一種情懷,但周迅會把這種情懷放得更大

她很真實,但不夠狠

陳可辛

我是在香港的電影節上看到的《蘇州河》。

當時,內地的許多女演員還會有一些地方色彩的感覺,第五代第六代的電影也比較鄉土,但《蘇州河》很不一樣,周迅給我的感覺是她能夠被放在任何一個城市,巴黎,倫敦,紐約,都可以。

在《如果·愛》裡,她和幾個香港演員搭戲,絲毫沒有違和感。

陳可辛:我對電影永遠都有一種情懷,但周迅會把這種情懷放得更大

攝影師高原鏡頭下的周迅

這是因為她的個性吧。當時我問了一些人,都覺得周迅跟當時的內地演員很不一樣:很多事情她都不太care(在乎),很像現在我們對90後的感覺。但你認識了她之後,發現並不是這樣。她只是對於工作機會、對功利的東西,不太care,不會刻意地去討好導演,沒有那麼著急的感覺。

我不是因為聲音選中的周迅,但我很喜歡聽她唱歌,雖然不是專業的,卻唱得很有感覺,就和她演戲一樣。

拍攝間隙,她很喜歡聊天。她還是比較文藝青年,比較天真。像我年輕時候拍戲的感覺。我對電影永遠都有一種情懷,但周迅會把這種情懷放得更大,對拍戲、殺青這些,都很在意。《如果·愛》可能是周迅第一部比較大的商業片,所以生活會因此改變。她一直很抗拒明星這個東西,但我關機的時候就提醒過她:你是沒法避免去當明星的,會有當明星的利益,也會有當明星的麻煩,這不是你說了算的事情,你自己要好好去準備,要知道後面會怎麼樣。

並不是說我預料這個戲會大賣,而是我知道無論賣或不賣,它都是一個明星的作品。她抗拒它,但我們也看到她後面還是一步一步往明星這條路走了,這不是個人的意願可以操控的。

內地電影的氛圍,可能因為很多人是科班出來,覺得電影是藝術。但這個電影藝術之外,它也是一個商業、一個工業。今天,這裡其實是全世界最商業的地方,但大家永遠都在說我們是藝術。

這麼多年,她還是堅持把自己放在一個很天真的狀態。但我覺得,生活不是這樣的。你只是逃避而已。你要面對現實,不可能獨善其身。

陳可辛:我對電影永遠都有一種情懷,但周迅會把這種情懷放得更大

攝影師姜成皓鏡頭下的周迅

這次合作《你好,之華》,我覺得周迅很放鬆,不會在一些東西上特別較勁,能接受意見了。我知道她一開始是有一些顧慮的,有一些關鍵的東西,她不是很同意或者很理解。我懂她的焦慮,所以準備好了給她多一點意見。我跟她說,如果你有什麼問題,就給我打電話。結果她一直沒有打。導演說的東西,她都拍下來了。

《你好,之華》這個戲,我的角色是比較退後一步的。巖井俊二導演有他的風格。我是去溝通一些價值觀上的東西,跟周迅、杜江去聊夫妻關係、愛情和婚姻的區別,其實跟表演無關。而且,因為是一個日本導演,有一套他的價值觀,我就需要在中間去幫他們平衡那些不一樣的東西。去幫助演員理解,幫助他們放開自己。

我來內地已經算是晚的。香港電影大部分都是類型片,是抽離的,所以那些導演可以用內地的場景拍武俠片,或用這個市場拍警匪片。但我是拍人文電影的,愛情片也好,喜劇片也好,拍這些都需要接地氣。不接地氣我的電影就沒有靈魂了,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做那些別人沒做的事情。

拍《如果·愛》時,我還沒覺得在接地氣上需要很大努力,編劇是香港的,要寫內地的感覺也沒有很忐忑。反而這幾年很辛苦,更難了。以前不同年代的人價值觀的分歧沒有那麼大,現在90後和更年輕一代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等等,很多東西,太不一樣了。

所有東西變得年輕化是全世界的趨勢,到處都缺少成熟的角色。好萊塢都沒什麼愛情片了,全是超級英雄戲,很多大明星也只是在裡面演一些怪物、反派。

陳可辛:我對電影永遠都有一種情懷,但周迅會把這種情懷放得更大

攝影師Wenjei Cheng鏡頭下的周迅

作者:陳可辛

編輯:範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