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的神話是怎麼塑造的?周星馳的時代是怎麼變革的?

周星馳 王晶 百變星君 回魂夜 Dreamers電影評論 2017-04-06

周星馳的神話是怎麼塑造的?周星馳的時代是怎麼變革的?

周星馳的神話:

要說周星馳的時代,則不得不回溯一下他的電影作品的觀眾接受史。

周星馳的神話是怎麼塑造的?周星馳的時代是怎麼變革的?

1988年周星馳被李修賢挖掘出來參演電影《霹靂先鋒》,他以獨特的表演方式獲得了當年的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但將周星馳推上時代、神話的“聖壇”的還是在九十年代初,1990年的華語片票房前十名中有三部是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其中冠軍《賭聖》、亞軍《賭俠》,票房都超過了4000萬港元,1991年周星馳主演的《逃學威龍》、《整蠱專家》、《賭俠2上海灘賭聖》的票房都在3000萬港元以上,1992年,票房前五名全部都是周星馳主演的作品,即《審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記》、《武狀元蘇乞兒》及《鹿鼎記2神龍教》,且每一部作品的票房都超過3600萬港元……周星馳在這個時期,成為了一個符號,一個神話,而他那獨特的表演風格,被稱為是“無厘頭文化”。

周星馳的神話是怎麼塑造的?周星馳的時代是怎麼變革的?

1993年、1994年這兩年,周星馳熱稍微的退熱,1995年時周星馳也與劉鎮偉合作了三部用心的作品,即《大話西遊》(上下集)、《回魂夜》,但票房都是不盡如人意,其中《回魂夜》只取得1628萬港元的香港票房。倒是這一年王晶與周星馳粗製的喜劇片《百變星君》,取得3532萬港元的票房成績。當時的香港影評人李焯桃便談到,“須知無論從任何角度看,《百變星君》都是周星馳和王晶的創新低點……但只要觀眾停留在迷信名牌,相信宣傳而不相信自己眼睛(或根本缺乏鑑別製作價值高低的能力)的階段,《百》照樣可以過關。那不僅是周星馳的不幸,也是香港電影的悲哀”。於是,在1996年到1999年的多部作品裡,一方面周星馳響應著市場的需要不斷的主演或者客串喜劇片,但另一方面這些影片裡幾乎找不到可以與他相互角力的對手,除了令人懷念的吳孟達(於是,後來在《少林足球》裡周星馳又與吳孟達合作),於是,《食神》裡直接將周星馳的這個角色塑造為“神”,而《行運一條龍》、《喜劇之王》、《千王之王2000》等作品中他也是處於非常自我的位置。

周星馳的神話是怎麼塑造的?周星馳的時代是怎麼變革的?

王晶請周星馳客串《千王之王2000》時已經傳出不少的不快消息,而2000年沒有周星馳的作品出現,直到2001年時的《少林足球》,以6073萬港元的票房刷新了本土電影的記錄。《少林足球》已經是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講述的依然是草根者如何崛起的故事,但周星馳不再是孤芳自賞的表現他一個人的無厘頭,而是讓位於科技特效,以及眾多演員的集體表現。在此後的《功夫》、《長江七號》裡,周星馳的漸退,日益明顯,只是說,他的這種轉型,不一定是他的影迷們所接受。

周星馳的神話是怎麼塑造的?周星馳的時代是怎麼變革的?

周星馳的時代:

在眾多媒體、觀眾一起塑造周星馳的神話的同時,也是周星馳時代豎立的日子,並伴隨著一定的時代背景所產生。

但時代是逐漸發展變化的,觀眾也是成熟變化的,周星馳也並非永遠的停留在九十年代初的那種無厘頭文化的階段,就如前面所說的,他早在1995年時已經嘗試著通過《大話西遊》等影片來轉型,但觀眾更加接受的是他那部無厘頭喜劇《百變星君》——這也是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差異,而在此後的數年裡,他依然是演著這類喜劇形象。試問一下的是,是周星馳本人不想改變自己來轉型,還是作為觀眾的我們將這些轉型給扼殺掉呢?

周星馳的神話是怎麼塑造的?周星馳的時代是怎麼變革的?

而周星馳的時代,自然也就包括了狹義與廣義兩個方面。狹義的周星馳時代指的是周星馳的那種無厘頭文化的時代,這在九十年代中後開始式微,1999年的《喜劇之王》時已經基本上實現了轉型(但是,轉型後的作品還是依然保持著一些周星馳輝煌時期的影片的模式,即使是《長江七號》裡,貧富對立、身份懸殊還是構造人物關係的基礎,通過小聰明或者意外扭轉乾坤還是貫穿始終的敘事方式。這些也並非是周星馳電影裡的獨特符號,早在許冠文的喜劇作品、成龍的功夫喜劇甚至是後來的《A計劃》等影片裡,何嘗不是如此的一路延續過來呢),也就是說,狹義的周星馳時代在九十年代末已經“結束”,在十年後的今天再談“宣告結束”是不是有些“過時”了呢?

而周星馳的時代,自然也就包括了狹義與廣義兩個方面。狹義的周星馳時代指的是周星馳的那種無厘頭文化的時代,這在九十年代中後開始式微,1999年的《喜劇之王》時已經基本上實現了轉型(但是,轉型後的作品還是依然保持著一些周星馳輝煌時期的影片的模式,即使是《長江七號》裡,貧富對立、身份懸殊還是構造人物關係的基礎,通過小聰明或者意外扭轉乾坤還是貫穿始終的敘事方式。這些也並非是周星馳電影裡的獨特符號,早在許冠文的喜劇作品、成龍的功夫喜劇甚至是後來的《A計劃》等影片裡,何嘗不是如此的一路延續過來呢),也就是說,狹義的周星馳時代在九十年代末已經“結束”,在十年後的今天再談“宣告結束”是不是有些“過時”了呢?

周星馳的神話是怎麼塑造的?周星馳的時代是怎麼變革的?

周星馳的神話是怎麼塑造的?周星馳的時代是怎麼變革的?

廣義上的周星馳的時代,還包括了他出演尤其是主演的電影、市場效應等。至今可以肯定的是,周星馳還會製作電影,票房成績也不一定一下子跌到一兩千萬港元的水平(更何況,如果說一個導演的作品,從以前的超過2000萬、3000萬或者4000萬,下跌到2000萬以下,就是這個導演的“過時”,那麼每年都會有不少的香港導演“過時”了),也還會有不少的擁躉者,他的時代又如何過時呢?即使是從王晶、陳嵐等香港的電影監製或者投資人與周星馳“決裂”這個角度來說,說“宣告結束”也是有些勉強——向華強他們的永盛公司在前些年已經基本上停滯了電影製作,王晶如今也是在內地尋找資金、拍攝電影,香港本土的市場,早就無法滿足這些電影人的影片製作(要不幹嘛文雋還早就跑來了國內),更何況,從《少林足球》到《功夫》再到《長江七號》,其投資資金,不再是限於香港本土,影片中的香港元素,也已經被減弱到微乎其微的地步。周星馳的時代,從神話迴歸到小人物,實質上是周星馳模式的轉型,而這,何嘗不也是香港電影的轉型呢?

(文/阿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