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周星馳最愛玩的醜女招式也起了質變。

星迷們絕對忘不了《食神》裡的莫文蔚、《少林足球》裡的趙薇,不管是暴牙或麻臉,那種初見就“驚豔”的感覺,一旦你預期黃聖依也要在《功夫》裡裝醜做怪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後來才知道,醜變成了缺,黃聖依的賣冰淇淋啞女戲路,簡直就是卓別林經典之作《城市之光》裡的那位賣花女了

當然,我最想不到的場景自然要算火雲邪神詐輸,耍陰卻又打不贏,終於在面對著佛光罩頂的星爺陰影前,俯首認輸的那短短的一個畫面,這不就是《俠女》裡面韓英傑終於跪拜在喬宏大師腳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經典畫面嗎。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周星馳最愛玩的醜女招式也起了質變。

星迷們絕對忘不了《食神》裡的莫文蔚、《少林足球》裡的趙薇,不管是暴牙或麻臉,那種初見就“驚豔”的感覺,一旦你預期黃聖依也要在《功夫》裡裝醜做怪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後來才知道,醜變成了缺,黃聖依的賣冰淇淋啞女戲路,簡直就是卓別林經典之作《城市之光》裡的那位賣花女了

當然,我最想不到的場景自然要算火雲邪神詐輸,耍陰卻又打不贏,終於在面對著佛光罩頂的星爺陰影前,俯首認輸的那短短的一個畫面,這不就是《俠女》裡面韓英傑終於跪拜在喬宏大師腳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經典畫面嗎。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配樂的講究

星爺功夫拼貼得不俗,音樂的拼貼也饒富興味。

天馬行空,策馬疾行,卻總能在無厘頭處急轉彎,一直是周星馳最拿手的本事,年少氣盛的他玩什麼都漫無節制,就像飆車少年,讓人直冒冷汗。

邁入成熟高峰後,開始懂得收斂,他自己愛玩的舊把戲,老招式,他一點都不少,唯一的不同是他發覺只要點到為止,笑料就會不時湧爆,不需要一味加油添醋。

例如,拳打腳踢打人打到爛,臉蛋一定打到腫包瘀青不像樣的招牌戲路,也只剩星爺和金絲眼鏡的四眼一場公車恩怨而已;無片不“gay”的傳統,更是收斂到只有裁縫這樣的武林高手,也是不時會扭捏作態的被人罵“老屁眼”。

在另闢天地的心緒下去創作,而音樂就扮演起非常重要的另類潤滑劑功能。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周星馳最愛玩的醜女招式也起了質變。

星迷們絕對忘不了《食神》裡的莫文蔚、《少林足球》裡的趙薇,不管是暴牙或麻臉,那種初見就“驚豔”的感覺,一旦你預期黃聖依也要在《功夫》裡裝醜做怪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後來才知道,醜變成了缺,黃聖依的賣冰淇淋啞女戲路,簡直就是卓別林經典之作《城市之光》裡的那位賣花女了

當然,我最想不到的場景自然要算火雲邪神詐輸,耍陰卻又打不贏,終於在面對著佛光罩頂的星爺陰影前,俯首認輸的那短短的一個畫面,這不就是《俠女》裡面韓英傑終於跪拜在喬宏大師腳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經典畫面嗎。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配樂的講究

星爺功夫拼貼得不俗,音樂的拼貼也饒富興味。

天馬行空,策馬疾行,卻總能在無厘頭處急轉彎,一直是周星馳最拿手的本事,年少氣盛的他玩什麼都漫無節制,就像飆車少年,讓人直冒冷汗。

邁入成熟高峰後,開始懂得收斂,他自己愛玩的舊把戲,老招式,他一點都不少,唯一的不同是他發覺只要點到為止,笑料就會不時湧爆,不需要一味加油添醋。

例如,拳打腳踢打人打到爛,臉蛋一定打到腫包瘀青不像樣的招牌戲路,也只剩星爺和金絲眼鏡的四眼一場公車恩怨而已;無片不“gay”的傳統,更是收斂到只有裁縫這樣的武林高手,也是不時會扭捏作態的被人罵“老屁眼”。

在另闢天地的心緒下去創作,而音樂就扮演起非常重要的另類潤滑劑功能。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擂鼓鳴鐘,絲竹齊奏,其實是傳統武俠電影的傳統,香港拍過百部黃飛鴻故事,音樂始終就是一闕《將軍令》,即使黃霑有意創新,也只能在舊樑柱裡起新厝,來個改良版的《男兒當自強》。

至於橫跨50、60年代的粵語電影以及後來的廣播劇,更都偏愛《十面埋伏》等傳統國樂來表現俠客風情及騰騰殺機。

既編又導還主演,同時還兼任音樂總監的周星馳,除了忙著擷取國樂英華來呼應傳統,還不時摻雜類似《將軍令》起首四小節的旋律音符來撩撥觀眾似曾相識的耳朵,甚至還有近似《駭客任務》的風魔搖滾節奏,昆亂不擋地大玩拼盤遊戲。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周星馳最愛玩的醜女招式也起了質變。

星迷們絕對忘不了《食神》裡的莫文蔚、《少林足球》裡的趙薇,不管是暴牙或麻臉,那種初見就“驚豔”的感覺,一旦你預期黃聖依也要在《功夫》裡裝醜做怪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後來才知道,醜變成了缺,黃聖依的賣冰淇淋啞女戲路,簡直就是卓別林經典之作《城市之光》裡的那位賣花女了

當然,我最想不到的場景自然要算火雲邪神詐輸,耍陰卻又打不贏,終於在面對著佛光罩頂的星爺陰影前,俯首認輸的那短短的一個畫面,這不就是《俠女》裡面韓英傑終於跪拜在喬宏大師腳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經典畫面嗎。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配樂的講究

星爺功夫拼貼得不俗,音樂的拼貼也饒富興味。

天馬行空,策馬疾行,卻總能在無厘頭處急轉彎,一直是周星馳最拿手的本事,年少氣盛的他玩什麼都漫無節制,就像飆車少年,讓人直冒冷汗。

邁入成熟高峰後,開始懂得收斂,他自己愛玩的舊把戲,老招式,他一點都不少,唯一的不同是他發覺只要點到為止,笑料就會不時湧爆,不需要一味加油添醋。

例如,拳打腳踢打人打到爛,臉蛋一定打到腫包瘀青不像樣的招牌戲路,也只剩星爺和金絲眼鏡的四眼一場公車恩怨而已;無片不“gay”的傳統,更是收斂到只有裁縫這樣的武林高手,也是不時會扭捏作態的被人罵“老屁眼”。

在另闢天地的心緒下去創作,而音樂就扮演起非常重要的另類潤滑劑功能。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擂鼓鳴鐘,絲竹齊奏,其實是傳統武俠電影的傳統,香港拍過百部黃飛鴻故事,音樂始終就是一闕《將軍令》,即使黃霑有意創新,也只能在舊樑柱裡起新厝,來個改良版的《男兒當自強》。

至於橫跨50、60年代的粵語電影以及後來的廣播劇,更都偏愛《十面埋伏》等傳統國樂來表現俠客風情及騰騰殺機。

既編又導還主演,同時還兼任音樂總監的周星馳,除了忙著擷取國樂英華來呼應傳統,還不時摻雜類似《將軍令》起首四小節的旋律音符來撩撥觀眾似曾相識的耳朵,甚至還有近似《駭客任務》的風魔搖滾節奏,昆亂不擋地大玩拼盤遊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周星馳一會用西洋古典音樂名曲來搭配武打動作,一會兒則是把已經淪落在老歌市場裡乏人聞問的老骨頭添加新血肉。

古典音樂的世界裡,從《流浪者之歌》到哈察都量的《劍舞》這些熟到不能再熟的音樂旋律,用在完全想不到的場景時,原本即是驚喜,用得活靈活現,強烈彰顯武打動作的律動時,更是帶動了娛樂電影夢寐以求的視聽歡樂。

至於流行音樂的殿堂裡,《只要為你活一天》和《Kung Fu Fighting》的再次出現在星爺電影裡,更是呼應了他不再想困陷在清末民初,以在華租界為背景的功夫電影框架中,刻意挪移到40年代,創造那種在古典和現代夾縫間雜抄百家,又老調新彈的新風味,使得每一段音樂場景浮現時,都讓人有驚豔又歎服的狂喜。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周星馳最愛玩的醜女招式也起了質變。

星迷們絕對忘不了《食神》裡的莫文蔚、《少林足球》裡的趙薇,不管是暴牙或麻臉,那種初見就“驚豔”的感覺,一旦你預期黃聖依也要在《功夫》裡裝醜做怪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後來才知道,醜變成了缺,黃聖依的賣冰淇淋啞女戲路,簡直就是卓別林經典之作《城市之光》裡的那位賣花女了

當然,我最想不到的場景自然要算火雲邪神詐輸,耍陰卻又打不贏,終於在面對著佛光罩頂的星爺陰影前,俯首認輸的那短短的一個畫面,這不就是《俠女》裡面韓英傑終於跪拜在喬宏大師腳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經典畫面嗎。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配樂的講究

星爺功夫拼貼得不俗,音樂的拼貼也饒富興味。

天馬行空,策馬疾行,卻總能在無厘頭處急轉彎,一直是周星馳最拿手的本事,年少氣盛的他玩什麼都漫無節制,就像飆車少年,讓人直冒冷汗。

邁入成熟高峰後,開始懂得收斂,他自己愛玩的舊把戲,老招式,他一點都不少,唯一的不同是他發覺只要點到為止,笑料就會不時湧爆,不需要一味加油添醋。

例如,拳打腳踢打人打到爛,臉蛋一定打到腫包瘀青不像樣的招牌戲路,也只剩星爺和金絲眼鏡的四眼一場公車恩怨而已;無片不“gay”的傳統,更是收斂到只有裁縫這樣的武林高手,也是不時會扭捏作態的被人罵“老屁眼”。

在另闢天地的心緒下去創作,而音樂就扮演起非常重要的另類潤滑劑功能。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擂鼓鳴鐘,絲竹齊奏,其實是傳統武俠電影的傳統,香港拍過百部黃飛鴻故事,音樂始終就是一闕《將軍令》,即使黃霑有意創新,也只能在舊樑柱裡起新厝,來個改良版的《男兒當自強》。

至於橫跨50、60年代的粵語電影以及後來的廣播劇,更都偏愛《十面埋伏》等傳統國樂來表現俠客風情及騰騰殺機。

既編又導還主演,同時還兼任音樂總監的周星馳,除了忙著擷取國樂英華來呼應傳統,還不時摻雜類似《將軍令》起首四小節的旋律音符來撩撥觀眾似曾相識的耳朵,甚至還有近似《駭客任務》的風魔搖滾節奏,昆亂不擋地大玩拼盤遊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周星馳一會用西洋古典音樂名曲來搭配武打動作,一會兒則是把已經淪落在老歌市場裡乏人聞問的老骨頭添加新血肉。

古典音樂的世界裡,從《流浪者之歌》到哈察都量的《劍舞》這些熟到不能再熟的音樂旋律,用在完全想不到的場景時,原本即是驚喜,用得活靈活現,強烈彰顯武打動作的律動時,更是帶動了娛樂電影夢寐以求的視聽歡樂。

至於流行音樂的殿堂裡,《只要為你活一天》和《Kung Fu Fighting》的再次出現在星爺電影裡,更是呼應了他不再想困陷在清末民初,以在華租界為背景的功夫電影框架中,刻意挪移到40年代,創造那種在古典和現代夾縫間雜抄百家,又老調新彈的新風味,使得每一段音樂場景浮現時,都讓人有驚豔又歎服的狂喜。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你會發現,星爺的每部作品中對於配樂都是十分考究的。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周星馳最愛玩的醜女招式也起了質變。

星迷們絕對忘不了《食神》裡的莫文蔚、《少林足球》裡的趙薇,不管是暴牙或麻臉,那種初見就“驚豔”的感覺,一旦你預期黃聖依也要在《功夫》裡裝醜做怪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後來才知道,醜變成了缺,黃聖依的賣冰淇淋啞女戲路,簡直就是卓別林經典之作《城市之光》裡的那位賣花女了

當然,我最想不到的場景自然要算火雲邪神詐輸,耍陰卻又打不贏,終於在面對著佛光罩頂的星爺陰影前,俯首認輸的那短短的一個畫面,這不就是《俠女》裡面韓英傑終於跪拜在喬宏大師腳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經典畫面嗎。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配樂的講究

星爺功夫拼貼得不俗,音樂的拼貼也饒富興味。

天馬行空,策馬疾行,卻總能在無厘頭處急轉彎,一直是周星馳最拿手的本事,年少氣盛的他玩什麼都漫無節制,就像飆車少年,讓人直冒冷汗。

邁入成熟高峰後,開始懂得收斂,他自己愛玩的舊把戲,老招式,他一點都不少,唯一的不同是他發覺只要點到為止,笑料就會不時湧爆,不需要一味加油添醋。

例如,拳打腳踢打人打到爛,臉蛋一定打到腫包瘀青不像樣的招牌戲路,也只剩星爺和金絲眼鏡的四眼一場公車恩怨而已;無片不“gay”的傳統,更是收斂到只有裁縫這樣的武林高手,也是不時會扭捏作態的被人罵“老屁眼”。

在另闢天地的心緒下去創作,而音樂就扮演起非常重要的另類潤滑劑功能。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擂鼓鳴鐘,絲竹齊奏,其實是傳統武俠電影的傳統,香港拍過百部黃飛鴻故事,音樂始終就是一闕《將軍令》,即使黃霑有意創新,也只能在舊樑柱裡起新厝,來個改良版的《男兒當自強》。

至於橫跨50、60年代的粵語電影以及後來的廣播劇,更都偏愛《十面埋伏》等傳統國樂來表現俠客風情及騰騰殺機。

既編又導還主演,同時還兼任音樂總監的周星馳,除了忙著擷取國樂英華來呼應傳統,還不時摻雜類似《將軍令》起首四小節的旋律音符來撩撥觀眾似曾相識的耳朵,甚至還有近似《駭客任務》的風魔搖滾節奏,昆亂不擋地大玩拼盤遊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周星馳一會用西洋古典音樂名曲來搭配武打動作,一會兒則是把已經淪落在老歌市場裡乏人聞問的老骨頭添加新血肉。

古典音樂的世界裡,從《流浪者之歌》到哈察都量的《劍舞》這些熟到不能再熟的音樂旋律,用在完全想不到的場景時,原本即是驚喜,用得活靈活現,強烈彰顯武打動作的律動時,更是帶動了娛樂電影夢寐以求的視聽歡樂。

至於流行音樂的殿堂裡,《只要為你活一天》和《Kung Fu Fighting》的再次出現在星爺電影裡,更是呼應了他不再想困陷在清末民初,以在華租界為背景的功夫電影框架中,刻意挪移到40年代,創造那種在古典和現代夾縫間雜抄百家,又老調新彈的新風味,使得每一段音樂場景浮現時,都讓人有驚豔又歎服的狂喜。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你會發現,星爺的每部作品中對於配樂都是十分考究的。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男性自我認同之路

其實星爺的電影特色有三:一、無厘頭的認知轉彎;二、市井小民臥虎藏龍;三、男性對愛情的想像。

其中最大的特色是,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如何面對從他們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喜劇之王》,人怎麼可以在那樣受傷下還可以那樣笑得出來?《功夫》也讓我哭,每次看每次哭,我又驚訝又搞不懂,好像被擊中什麼,說不出來的東西被影像化故事化了。

好多年過去,人生到了中場,看的事情多了,才逐漸理解其中的意義。星爺也是,他的電影跟人生價值、歷練意義劃上等號,只是每次關心的議題不同、故事不同罷了。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周星馳最愛玩的醜女招式也起了質變。

星迷們絕對忘不了《食神》裡的莫文蔚、《少林足球》裡的趙薇,不管是暴牙或麻臉,那種初見就“驚豔”的感覺,一旦你預期黃聖依也要在《功夫》裡裝醜做怪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後來才知道,醜變成了缺,黃聖依的賣冰淇淋啞女戲路,簡直就是卓別林經典之作《城市之光》裡的那位賣花女了

當然,我最想不到的場景自然要算火雲邪神詐輸,耍陰卻又打不贏,終於在面對著佛光罩頂的星爺陰影前,俯首認輸的那短短的一個畫面,這不就是《俠女》裡面韓英傑終於跪拜在喬宏大師腳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經典畫面嗎。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配樂的講究

星爺功夫拼貼得不俗,音樂的拼貼也饒富興味。

天馬行空,策馬疾行,卻總能在無厘頭處急轉彎,一直是周星馳最拿手的本事,年少氣盛的他玩什麼都漫無節制,就像飆車少年,讓人直冒冷汗。

邁入成熟高峰後,開始懂得收斂,他自己愛玩的舊把戲,老招式,他一點都不少,唯一的不同是他發覺只要點到為止,笑料就會不時湧爆,不需要一味加油添醋。

例如,拳打腳踢打人打到爛,臉蛋一定打到腫包瘀青不像樣的招牌戲路,也只剩星爺和金絲眼鏡的四眼一場公車恩怨而已;無片不“gay”的傳統,更是收斂到只有裁縫這樣的武林高手,也是不時會扭捏作態的被人罵“老屁眼”。

在另闢天地的心緒下去創作,而音樂就扮演起非常重要的另類潤滑劑功能。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擂鼓鳴鐘,絲竹齊奏,其實是傳統武俠電影的傳統,香港拍過百部黃飛鴻故事,音樂始終就是一闕《將軍令》,即使黃霑有意創新,也只能在舊樑柱裡起新厝,來個改良版的《男兒當自強》。

至於橫跨50、60年代的粵語電影以及後來的廣播劇,更都偏愛《十面埋伏》等傳統國樂來表現俠客風情及騰騰殺機。

既編又導還主演,同時還兼任音樂總監的周星馳,除了忙著擷取國樂英華來呼應傳統,還不時摻雜類似《將軍令》起首四小節的旋律音符來撩撥觀眾似曾相識的耳朵,甚至還有近似《駭客任務》的風魔搖滾節奏,昆亂不擋地大玩拼盤遊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周星馳一會用西洋古典音樂名曲來搭配武打動作,一會兒則是把已經淪落在老歌市場裡乏人聞問的老骨頭添加新血肉。

古典音樂的世界裡,從《流浪者之歌》到哈察都量的《劍舞》這些熟到不能再熟的音樂旋律,用在完全想不到的場景時,原本即是驚喜,用得活靈活現,強烈彰顯武打動作的律動時,更是帶動了娛樂電影夢寐以求的視聽歡樂。

至於流行音樂的殿堂裡,《只要為你活一天》和《Kung Fu Fighting》的再次出現在星爺電影裡,更是呼應了他不再想困陷在清末民初,以在華租界為背景的功夫電影框架中,刻意挪移到40年代,創造那種在古典和現代夾縫間雜抄百家,又老調新彈的新風味,使得每一段音樂場景浮現時,都讓人有驚豔又歎服的狂喜。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你會發現,星爺的每部作品中對於配樂都是十分考究的。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男性自我認同之路

其實星爺的電影特色有三:一、無厘頭的認知轉彎;二、市井小民臥虎藏龍;三、男性對愛情的想像。

其中最大的特色是,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如何面對從他們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喜劇之王》,人怎麼可以在那樣受傷下還可以那樣笑得出來?《功夫》也讓我哭,每次看每次哭,我又驚訝又搞不懂,好像被擊中什麼,說不出來的東西被影像化故事化了。

好多年過去,人生到了中場,看的事情多了,才逐漸理解其中的意義。星爺也是,他的電影跟人生價值、歷練意義劃上等號,只是每次關心的議題不同、故事不同罷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從這方面看,《功夫》其實就是個南柯一夢。

一個卑微、沒本事的男人學人家耍流氓、想被人崇拜、想出人頭地,結果發現市井小民根本都臥虎藏龍,他最後選擇走歪路,協助黑幫讓更大的敵人出來。然而男主角並非真心想傷人,只是想讓大家注意他罷了,後來才知道他曾被霸凌,相信正義的價值瓦解了。

自卑讓他忽視真正的模樣,忘了他是會照顧人的:他收的小弟、他救過的女孩...男主角後來醒覺自己鑄成大錯不可收拾,捨身取義替包租公包租婆爭取時間逃走,結果自己重傷。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周星馳最愛玩的醜女招式也起了質變。

星迷們絕對忘不了《食神》裡的莫文蔚、《少林足球》裡的趙薇,不管是暴牙或麻臉,那種初見就“驚豔”的感覺,一旦你預期黃聖依也要在《功夫》裡裝醜做怪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後來才知道,醜變成了缺,黃聖依的賣冰淇淋啞女戲路,簡直就是卓別林經典之作《城市之光》裡的那位賣花女了

當然,我最想不到的場景自然要算火雲邪神詐輸,耍陰卻又打不贏,終於在面對著佛光罩頂的星爺陰影前,俯首認輸的那短短的一個畫面,這不就是《俠女》裡面韓英傑終於跪拜在喬宏大師腳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經典畫面嗎。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配樂的講究

星爺功夫拼貼得不俗,音樂的拼貼也饒富興味。

天馬行空,策馬疾行,卻總能在無厘頭處急轉彎,一直是周星馳最拿手的本事,年少氣盛的他玩什麼都漫無節制,就像飆車少年,讓人直冒冷汗。

邁入成熟高峰後,開始懂得收斂,他自己愛玩的舊把戲,老招式,他一點都不少,唯一的不同是他發覺只要點到為止,笑料就會不時湧爆,不需要一味加油添醋。

例如,拳打腳踢打人打到爛,臉蛋一定打到腫包瘀青不像樣的招牌戲路,也只剩星爺和金絲眼鏡的四眼一場公車恩怨而已;無片不“gay”的傳統,更是收斂到只有裁縫這樣的武林高手,也是不時會扭捏作態的被人罵“老屁眼”。

在另闢天地的心緒下去創作,而音樂就扮演起非常重要的另類潤滑劑功能。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擂鼓鳴鐘,絲竹齊奏,其實是傳統武俠電影的傳統,香港拍過百部黃飛鴻故事,音樂始終就是一闕《將軍令》,即使黃霑有意創新,也只能在舊樑柱裡起新厝,來個改良版的《男兒當自強》。

至於橫跨50、60年代的粵語電影以及後來的廣播劇,更都偏愛《十面埋伏》等傳統國樂來表現俠客風情及騰騰殺機。

既編又導還主演,同時還兼任音樂總監的周星馳,除了忙著擷取國樂英華來呼應傳統,還不時摻雜類似《將軍令》起首四小節的旋律音符來撩撥觀眾似曾相識的耳朵,甚至還有近似《駭客任務》的風魔搖滾節奏,昆亂不擋地大玩拼盤遊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周星馳一會用西洋古典音樂名曲來搭配武打動作,一會兒則是把已經淪落在老歌市場裡乏人聞問的老骨頭添加新血肉。

古典音樂的世界裡,從《流浪者之歌》到哈察都量的《劍舞》這些熟到不能再熟的音樂旋律,用在完全想不到的場景時,原本即是驚喜,用得活靈活現,強烈彰顯武打動作的律動時,更是帶動了娛樂電影夢寐以求的視聽歡樂。

至於流行音樂的殿堂裡,《只要為你活一天》和《Kung Fu Fighting》的再次出現在星爺電影裡,更是呼應了他不再想困陷在清末民初,以在華租界為背景的功夫電影框架中,刻意挪移到40年代,創造那種在古典和現代夾縫間雜抄百家,又老調新彈的新風味,使得每一段音樂場景浮現時,都讓人有驚豔又歎服的狂喜。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你會發現,星爺的每部作品中對於配樂都是十分考究的。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男性自我認同之路

其實星爺的電影特色有三:一、無厘頭的認知轉彎;二、市井小民臥虎藏龍;三、男性對愛情的想像。

其中最大的特色是,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如何面對從他們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喜劇之王》,人怎麼可以在那樣受傷下還可以那樣笑得出來?《功夫》也讓我哭,每次看每次哭,我又驚訝又搞不懂,好像被擊中什麼,說不出來的東西被影像化故事化了。

好多年過去,人生到了中場,看的事情多了,才逐漸理解其中的意義。星爺也是,他的電影跟人生價值、歷練意義劃上等號,只是每次關心的議題不同、故事不同罷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從這方面看,《功夫》其實就是個南柯一夢。

一個卑微、沒本事的男人學人家耍流氓、想被人崇拜、想出人頭地,結果發現市井小民根本都臥虎藏龍,他最後選擇走歪路,協助黑幫讓更大的敵人出來。然而男主角並非真心想傷人,只是想讓大家注意他罷了,後來才知道他曾被霸凌,相信正義的價值瓦解了。

自卑讓他忽視真正的模樣,忘了他是會照顧人的:他收的小弟、他救過的女孩...男主角後來醒覺自己鑄成大錯不可收拾,捨身取義替包租公包租婆爭取時間逃走,結果自己重傷。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這隱喻了男性的追尋之路,當一無所有又不知該往哪去時,為了獲得肯定、得到地位,結果愈走愈偏,那其實是一種很卑微的心理狀態。悲劇是,男人把自己搞到一團亂,又無能收拾殘局,他捨身補救包租公包租婆,就像在跟父母道歉悔改一樣。

重傷的隱喻是置死地而後生,終於放下自尊,窩在繭內修復重生,這是男人面對自己及關係的方式。

破繭後男主角不再汲汲營營表面,他找到平靜,把敵人打飛,而不是致死。即使敵人想學如來神掌也都可以。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且不吝分享,“想學啊?我教你啊”,頗有得道升級的佛家味道。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周星馳最愛玩的醜女招式也起了質變。

星迷們絕對忘不了《食神》裡的莫文蔚、《少林足球》裡的趙薇,不管是暴牙或麻臉,那種初見就“驚豔”的感覺,一旦你預期黃聖依也要在《功夫》裡裝醜做怪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後來才知道,醜變成了缺,黃聖依的賣冰淇淋啞女戲路,簡直就是卓別林經典之作《城市之光》裡的那位賣花女了

當然,我最想不到的場景自然要算火雲邪神詐輸,耍陰卻又打不贏,終於在面對著佛光罩頂的星爺陰影前,俯首認輸的那短短的一個畫面,這不就是《俠女》裡面韓英傑終於跪拜在喬宏大師腳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經典畫面嗎。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配樂的講究

星爺功夫拼貼得不俗,音樂的拼貼也饒富興味。

天馬行空,策馬疾行,卻總能在無厘頭處急轉彎,一直是周星馳最拿手的本事,年少氣盛的他玩什麼都漫無節制,就像飆車少年,讓人直冒冷汗。

邁入成熟高峰後,開始懂得收斂,他自己愛玩的舊把戲,老招式,他一點都不少,唯一的不同是他發覺只要點到為止,笑料就會不時湧爆,不需要一味加油添醋。

例如,拳打腳踢打人打到爛,臉蛋一定打到腫包瘀青不像樣的招牌戲路,也只剩星爺和金絲眼鏡的四眼一場公車恩怨而已;無片不“gay”的傳統,更是收斂到只有裁縫這樣的武林高手,也是不時會扭捏作態的被人罵“老屁眼”。

在另闢天地的心緒下去創作,而音樂就扮演起非常重要的另類潤滑劑功能。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擂鼓鳴鐘,絲竹齊奏,其實是傳統武俠電影的傳統,香港拍過百部黃飛鴻故事,音樂始終就是一闕《將軍令》,即使黃霑有意創新,也只能在舊樑柱裡起新厝,來個改良版的《男兒當自強》。

至於橫跨50、60年代的粵語電影以及後來的廣播劇,更都偏愛《十面埋伏》等傳統國樂來表現俠客風情及騰騰殺機。

既編又導還主演,同時還兼任音樂總監的周星馳,除了忙著擷取國樂英華來呼應傳統,還不時摻雜類似《將軍令》起首四小節的旋律音符來撩撥觀眾似曾相識的耳朵,甚至還有近似《駭客任務》的風魔搖滾節奏,昆亂不擋地大玩拼盤遊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周星馳一會用西洋古典音樂名曲來搭配武打動作,一會兒則是把已經淪落在老歌市場裡乏人聞問的老骨頭添加新血肉。

古典音樂的世界裡,從《流浪者之歌》到哈察都量的《劍舞》這些熟到不能再熟的音樂旋律,用在完全想不到的場景時,原本即是驚喜,用得活靈活現,強烈彰顯武打動作的律動時,更是帶動了娛樂電影夢寐以求的視聽歡樂。

至於流行音樂的殿堂裡,《只要為你活一天》和《Kung Fu Fighting》的再次出現在星爺電影裡,更是呼應了他不再想困陷在清末民初,以在華租界為背景的功夫電影框架中,刻意挪移到40年代,創造那種在古典和現代夾縫間雜抄百家,又老調新彈的新風味,使得每一段音樂場景浮現時,都讓人有驚豔又歎服的狂喜。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你會發現,星爺的每部作品中對於配樂都是十分考究的。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男性自我認同之路

其實星爺的電影特色有三:一、無厘頭的認知轉彎;二、市井小民臥虎藏龍;三、男性對愛情的想像。

其中最大的特色是,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如何面對從他們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喜劇之王》,人怎麼可以在那樣受傷下還可以那樣笑得出來?《功夫》也讓我哭,每次看每次哭,我又驚訝又搞不懂,好像被擊中什麼,說不出來的東西被影像化故事化了。

好多年過去,人生到了中場,看的事情多了,才逐漸理解其中的意義。星爺也是,他的電影跟人生價值、歷練意義劃上等號,只是每次關心的議題不同、故事不同罷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從這方面看,《功夫》其實就是個南柯一夢。

一個卑微、沒本事的男人學人家耍流氓、想被人崇拜、想出人頭地,結果發現市井小民根本都臥虎藏龍,他最後選擇走歪路,協助黑幫讓更大的敵人出來。然而男主角並非真心想傷人,只是想讓大家注意他罷了,後來才知道他曾被霸凌,相信正義的價值瓦解了。

自卑讓他忽視真正的模樣,忘了他是會照顧人的:他收的小弟、他救過的女孩...男主角後來醒覺自己鑄成大錯不可收拾,捨身取義替包租公包租婆爭取時間逃走,結果自己重傷。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這隱喻了男性的追尋之路,當一無所有又不知該往哪去時,為了獲得肯定、得到地位,結果愈走愈偏,那其實是一種很卑微的心理狀態。悲劇是,男人把自己搞到一團亂,又無能收拾殘局,他捨身補救包租公包租婆,就像在跟父母道歉悔改一樣。

重傷的隱喻是置死地而後生,終於放下自尊,窩在繭內修復重生,這是男人面對自己及關係的方式。

破繭後男主角不再汲汲營營表面,他找到平靜,把敵人打飛,而不是致死。即使敵人想學如來神掌也都可以。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且不吝分享,“想學啊?我教你啊”,頗有得道升級的佛家味道。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要怎麼定位《功夫》

引經據典說了這麼多,周星馳的《功夫》到底要怎麼定位呢?

《功夫》中的阿星,如果要用一個經典角色比擬的話,其實不過是色厲內荏的當代韋小寶,周星馳套用了《鹿鼎記》的模式,把一位只想有飯吃能活命,只想效忠黑幫的混小子調教成一代大俠。

但是武俠小說裡的韋小寶總是神功不護體,只能靠神奇機緣和厚臉皮神功來救命,所以才會有類似“不怕死的就往前一步啊!”的豪情,然後眼看純樸百姓都圍上前時,立刻就要見風轉舵地接著說:“照江湖的規矩,來單挑,一個打一個,不準作弊哦!”

類似這種小奸小詐的無賴嘴臉,以及他和四眼的嘴皮恩仇,還有飛刀反彈傷己,拔刀再插回去的搞笑驚奇,甚至打架先踩扁腳,讓你動彈不得的賤招,都是周星馳專屬又專利的特色商標。

所以你會看到,這些特徵在新作《新喜劇之王》身上還在延續。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周星馳最愛玩的醜女招式也起了質變。

星迷們絕對忘不了《食神》裡的莫文蔚、《少林足球》裡的趙薇,不管是暴牙或麻臉,那種初見就“驚豔”的感覺,一旦你預期黃聖依也要在《功夫》裡裝醜做怪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後來才知道,醜變成了缺,黃聖依的賣冰淇淋啞女戲路,簡直就是卓別林經典之作《城市之光》裡的那位賣花女了

當然,我最想不到的場景自然要算火雲邪神詐輸,耍陰卻又打不贏,終於在面對著佛光罩頂的星爺陰影前,俯首認輸的那短短的一個畫面,這不就是《俠女》裡面韓英傑終於跪拜在喬宏大師腳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經典畫面嗎。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配樂的講究

星爺功夫拼貼得不俗,音樂的拼貼也饒富興味。

天馬行空,策馬疾行,卻總能在無厘頭處急轉彎,一直是周星馳最拿手的本事,年少氣盛的他玩什麼都漫無節制,就像飆車少年,讓人直冒冷汗。

邁入成熟高峰後,開始懂得收斂,他自己愛玩的舊把戲,老招式,他一點都不少,唯一的不同是他發覺只要點到為止,笑料就會不時湧爆,不需要一味加油添醋。

例如,拳打腳踢打人打到爛,臉蛋一定打到腫包瘀青不像樣的招牌戲路,也只剩星爺和金絲眼鏡的四眼一場公車恩怨而已;無片不“gay”的傳統,更是收斂到只有裁縫這樣的武林高手,也是不時會扭捏作態的被人罵“老屁眼”。

在另闢天地的心緒下去創作,而音樂就扮演起非常重要的另類潤滑劑功能。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擂鼓鳴鐘,絲竹齊奏,其實是傳統武俠電影的傳統,香港拍過百部黃飛鴻故事,音樂始終就是一闕《將軍令》,即使黃霑有意創新,也只能在舊樑柱裡起新厝,來個改良版的《男兒當自強》。

至於橫跨50、60年代的粵語電影以及後來的廣播劇,更都偏愛《十面埋伏》等傳統國樂來表現俠客風情及騰騰殺機。

既編又導還主演,同時還兼任音樂總監的周星馳,除了忙著擷取國樂英華來呼應傳統,還不時摻雜類似《將軍令》起首四小節的旋律音符來撩撥觀眾似曾相識的耳朵,甚至還有近似《駭客任務》的風魔搖滾節奏,昆亂不擋地大玩拼盤遊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周星馳一會用西洋古典音樂名曲來搭配武打動作,一會兒則是把已經淪落在老歌市場裡乏人聞問的老骨頭添加新血肉。

古典音樂的世界裡,從《流浪者之歌》到哈察都量的《劍舞》這些熟到不能再熟的音樂旋律,用在完全想不到的場景時,原本即是驚喜,用得活靈活現,強烈彰顯武打動作的律動時,更是帶動了娛樂電影夢寐以求的視聽歡樂。

至於流行音樂的殿堂裡,《只要為你活一天》和《Kung Fu Fighting》的再次出現在星爺電影裡,更是呼應了他不再想困陷在清末民初,以在華租界為背景的功夫電影框架中,刻意挪移到40年代,創造那種在古典和現代夾縫間雜抄百家,又老調新彈的新風味,使得每一段音樂場景浮現時,都讓人有驚豔又歎服的狂喜。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你會發現,星爺的每部作品中對於配樂都是十分考究的。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男性自我認同之路

其實星爺的電影特色有三:一、無厘頭的認知轉彎;二、市井小民臥虎藏龍;三、男性對愛情的想像。

其中最大的特色是,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如何面對從他們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喜劇之王》,人怎麼可以在那樣受傷下還可以那樣笑得出來?《功夫》也讓我哭,每次看每次哭,我又驚訝又搞不懂,好像被擊中什麼,說不出來的東西被影像化故事化了。

好多年過去,人生到了中場,看的事情多了,才逐漸理解其中的意義。星爺也是,他的電影跟人生價值、歷練意義劃上等號,只是每次關心的議題不同、故事不同罷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從這方面看,《功夫》其實就是個南柯一夢。

一個卑微、沒本事的男人學人家耍流氓、想被人崇拜、想出人頭地,結果發現市井小民根本都臥虎藏龍,他最後選擇走歪路,協助黑幫讓更大的敵人出來。然而男主角並非真心想傷人,只是想讓大家注意他罷了,後來才知道他曾被霸凌,相信正義的價值瓦解了。

自卑讓他忽視真正的模樣,忘了他是會照顧人的:他收的小弟、他救過的女孩...男主角後來醒覺自己鑄成大錯不可收拾,捨身取義替包租公包租婆爭取時間逃走,結果自己重傷。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這隱喻了男性的追尋之路,當一無所有又不知該往哪去時,為了獲得肯定、得到地位,結果愈走愈偏,那其實是一種很卑微的心理狀態。悲劇是,男人把自己搞到一團亂,又無能收拾殘局,他捨身補救包租公包租婆,就像在跟父母道歉悔改一樣。

重傷的隱喻是置死地而後生,終於放下自尊,窩在繭內修復重生,這是男人面對自己及關係的方式。

破繭後男主角不再汲汲營營表面,他找到平靜,把敵人打飛,而不是致死。即使敵人想學如來神掌也都可以。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且不吝分享,“想學啊?我教你啊”,頗有得道升級的佛家味道。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要怎麼定位《功夫》

引經據典說了這麼多,周星馳的《功夫》到底要怎麼定位呢?

《功夫》中的阿星,如果要用一個經典角色比擬的話,其實不過是色厲內荏的當代韋小寶,周星馳套用了《鹿鼎記》的模式,把一位只想有飯吃能活命,只想效忠黑幫的混小子調教成一代大俠。

但是武俠小說裡的韋小寶總是神功不護體,只能靠神奇機緣和厚臉皮神功來救命,所以才會有類似“不怕死的就往前一步啊!”的豪情,然後眼看純樸百姓都圍上前時,立刻就要見風轉舵地接著說:“照江湖的規矩,來單挑,一個打一個,不準作弊哦!”

類似這種小奸小詐的無賴嘴臉,以及他和四眼的嘴皮恩仇,還有飛刀反彈傷己,拔刀再插回去的搞笑驚奇,甚至打架先踩扁腳,讓你動彈不得的賤招,都是周星馳專屬又專利的特色商標。

所以你會看到,這些特徵在新作《新喜劇之王》身上還在延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不想再玩《少林足球》的星爺,這回倒是把大部分的真功夫留給了一身好功夫,卻已息影多年的樑小龍、元秋和元華等硬裡子演員身上,讓傳統武學之美,有更利落的揮灑空間

就連董志華、趙志凌和釋行宇等二線演員都有絕對的空間一顯身手,不再是《少林足球》那種靠鋼絲和特效來唬人的數位舊招。

甚至他自己都要練好了背部肌肉,才要脫卻上衣,露點現身手,而且結結實實地打一場,不但讓小鬼屁滾尿流,飛若流星,更讓老賊也只得變身蝦蟆,瞎打活纏,讓60年代的粵語電影中風行一時的人扮怪獸再度復活。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周星馳最愛玩的醜女招式也起了質變。

星迷們絕對忘不了《食神》裡的莫文蔚、《少林足球》裡的趙薇,不管是暴牙或麻臉,那種初見就“驚豔”的感覺,一旦你預期黃聖依也要在《功夫》裡裝醜做怪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後來才知道,醜變成了缺,黃聖依的賣冰淇淋啞女戲路,簡直就是卓別林經典之作《城市之光》裡的那位賣花女了

當然,我最想不到的場景自然要算火雲邪神詐輸,耍陰卻又打不贏,終於在面對著佛光罩頂的星爺陰影前,俯首認輸的那短短的一個畫面,這不就是《俠女》裡面韓英傑終於跪拜在喬宏大師腳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經典畫面嗎。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配樂的講究

星爺功夫拼貼得不俗,音樂的拼貼也饒富興味。

天馬行空,策馬疾行,卻總能在無厘頭處急轉彎,一直是周星馳最拿手的本事,年少氣盛的他玩什麼都漫無節制,就像飆車少年,讓人直冒冷汗。

邁入成熟高峰後,開始懂得收斂,他自己愛玩的舊把戲,老招式,他一點都不少,唯一的不同是他發覺只要點到為止,笑料就會不時湧爆,不需要一味加油添醋。

例如,拳打腳踢打人打到爛,臉蛋一定打到腫包瘀青不像樣的招牌戲路,也只剩星爺和金絲眼鏡的四眼一場公車恩怨而已;無片不“gay”的傳統,更是收斂到只有裁縫這樣的武林高手,也是不時會扭捏作態的被人罵“老屁眼”。

在另闢天地的心緒下去創作,而音樂就扮演起非常重要的另類潤滑劑功能。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擂鼓鳴鐘,絲竹齊奏,其實是傳統武俠電影的傳統,香港拍過百部黃飛鴻故事,音樂始終就是一闕《將軍令》,即使黃霑有意創新,也只能在舊樑柱裡起新厝,來個改良版的《男兒當自強》。

至於橫跨50、60年代的粵語電影以及後來的廣播劇,更都偏愛《十面埋伏》等傳統國樂來表現俠客風情及騰騰殺機。

既編又導還主演,同時還兼任音樂總監的周星馳,除了忙著擷取國樂英華來呼應傳統,還不時摻雜類似《將軍令》起首四小節的旋律音符來撩撥觀眾似曾相識的耳朵,甚至還有近似《駭客任務》的風魔搖滾節奏,昆亂不擋地大玩拼盤遊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周星馳一會用西洋古典音樂名曲來搭配武打動作,一會兒則是把已經淪落在老歌市場裡乏人聞問的老骨頭添加新血肉。

古典音樂的世界裡,從《流浪者之歌》到哈察都量的《劍舞》這些熟到不能再熟的音樂旋律,用在完全想不到的場景時,原本即是驚喜,用得活靈活現,強烈彰顯武打動作的律動時,更是帶動了娛樂電影夢寐以求的視聽歡樂。

至於流行音樂的殿堂裡,《只要為你活一天》和《Kung Fu Fighting》的再次出現在星爺電影裡,更是呼應了他不再想困陷在清末民初,以在華租界為背景的功夫電影框架中,刻意挪移到40年代,創造那種在古典和現代夾縫間雜抄百家,又老調新彈的新風味,使得每一段音樂場景浮現時,都讓人有驚豔又歎服的狂喜。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你會發現,星爺的每部作品中對於配樂都是十分考究的。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男性自我認同之路

其實星爺的電影特色有三:一、無厘頭的認知轉彎;二、市井小民臥虎藏龍;三、男性對愛情的想像。

其中最大的特色是,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如何面對從他們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喜劇之王》,人怎麼可以在那樣受傷下還可以那樣笑得出來?《功夫》也讓我哭,每次看每次哭,我又驚訝又搞不懂,好像被擊中什麼,說不出來的東西被影像化故事化了。

好多年過去,人生到了中場,看的事情多了,才逐漸理解其中的意義。星爺也是,他的電影跟人生價值、歷練意義劃上等號,只是每次關心的議題不同、故事不同罷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從這方面看,《功夫》其實就是個南柯一夢。

一個卑微、沒本事的男人學人家耍流氓、想被人崇拜、想出人頭地,結果發現市井小民根本都臥虎藏龍,他最後選擇走歪路,協助黑幫讓更大的敵人出來。然而男主角並非真心想傷人,只是想讓大家注意他罷了,後來才知道他曾被霸凌,相信正義的價值瓦解了。

自卑讓他忽視真正的模樣,忘了他是會照顧人的:他收的小弟、他救過的女孩...男主角後來醒覺自己鑄成大錯不可收拾,捨身取義替包租公包租婆爭取時間逃走,結果自己重傷。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這隱喻了男性的追尋之路,當一無所有又不知該往哪去時,為了獲得肯定、得到地位,結果愈走愈偏,那其實是一種很卑微的心理狀態。悲劇是,男人把自己搞到一團亂,又無能收拾殘局,他捨身補救包租公包租婆,就像在跟父母道歉悔改一樣。

重傷的隱喻是置死地而後生,終於放下自尊,窩在繭內修復重生,這是男人面對自己及關係的方式。

破繭後男主角不再汲汲營營表面,他找到平靜,把敵人打飛,而不是致死。即使敵人想學如來神掌也都可以。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且不吝分享,“想學啊?我教你啊”,頗有得道升級的佛家味道。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要怎麼定位《功夫》

引經據典說了這麼多,周星馳的《功夫》到底要怎麼定位呢?

《功夫》中的阿星,如果要用一個經典角色比擬的話,其實不過是色厲內荏的當代韋小寶,周星馳套用了《鹿鼎記》的模式,把一位只想有飯吃能活命,只想效忠黑幫的混小子調教成一代大俠。

但是武俠小說裡的韋小寶總是神功不護體,只能靠神奇機緣和厚臉皮神功來救命,所以才會有類似“不怕死的就往前一步啊!”的豪情,然後眼看純樸百姓都圍上前時,立刻就要見風轉舵地接著說:“照江湖的規矩,來單挑,一個打一個,不準作弊哦!”

類似這種小奸小詐的無賴嘴臉,以及他和四眼的嘴皮恩仇,還有飛刀反彈傷己,拔刀再插回去的搞笑驚奇,甚至打架先踩扁腳,讓你動彈不得的賤招,都是周星馳專屬又專利的特色商標。

所以你會看到,這些特徵在新作《新喜劇之王》身上還在延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不想再玩《少林足球》的星爺,這回倒是把大部分的真功夫留給了一身好功夫,卻已息影多年的樑小龍、元秋和元華等硬裡子演員身上,讓傳統武學之美,有更利落的揮灑空間

就連董志華、趙志凌和釋行宇等二線演員都有絕對的空間一顯身手,不再是《少林足球》那種靠鋼絲和特效來唬人的數位舊招。

甚至他自己都要練好了背部肌肉,才要脫卻上衣,露點現身手,而且結結實實地打一場,不但讓小鬼屁滾尿流,飛若流星,更讓老賊也只得變身蝦蟆,瞎打活纏,讓60年代的粵語電影中風行一時的人扮怪獸再度復活。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五郎八卦棍、洪家鐵線拳、十二路譚腿...

所以《功夫》到底是不是小男孩的南柯一夢?答案很明顯了

我們都聽過一個老師用來激勵學生的故事:

兩個博士給一所中學學生進行IQ測試,然後告訴其中高IQ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將會越來越好,後來這些學生來年的成績確實突飛猛進。但其實,這些高IQ的學生不過是隨機點的。

這個實驗是在說明「自我應驗預言」,一種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金莫頓提出的心理學現象,係指人們先入為主的判斷無論正確與否都將多少影響到人們的行為,進而導致此判斷逐步實現。

簡單說,自證預言就是我們無意間讓自己的預言成真,原因在於信念與行為之間的正反饋。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周星馳最愛玩的醜女招式也起了質變。

星迷們絕對忘不了《食神》裡的莫文蔚、《少林足球》裡的趙薇,不管是暴牙或麻臉,那種初見就“驚豔”的感覺,一旦你預期黃聖依也要在《功夫》裡裝醜做怪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後來才知道,醜變成了缺,黃聖依的賣冰淇淋啞女戲路,簡直就是卓別林經典之作《城市之光》裡的那位賣花女了

當然,我最想不到的場景自然要算火雲邪神詐輸,耍陰卻又打不贏,終於在面對著佛光罩頂的星爺陰影前,俯首認輸的那短短的一個畫面,這不就是《俠女》裡面韓英傑終於跪拜在喬宏大師腳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經典畫面嗎。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配樂的講究

星爺功夫拼貼得不俗,音樂的拼貼也饒富興味。

天馬行空,策馬疾行,卻總能在無厘頭處急轉彎,一直是周星馳最拿手的本事,年少氣盛的他玩什麼都漫無節制,就像飆車少年,讓人直冒冷汗。

邁入成熟高峰後,開始懂得收斂,他自己愛玩的舊把戲,老招式,他一點都不少,唯一的不同是他發覺只要點到為止,笑料就會不時湧爆,不需要一味加油添醋。

例如,拳打腳踢打人打到爛,臉蛋一定打到腫包瘀青不像樣的招牌戲路,也只剩星爺和金絲眼鏡的四眼一場公車恩怨而已;無片不“gay”的傳統,更是收斂到只有裁縫這樣的武林高手,也是不時會扭捏作態的被人罵“老屁眼”。

在另闢天地的心緒下去創作,而音樂就扮演起非常重要的另類潤滑劑功能。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擂鼓鳴鐘,絲竹齊奏,其實是傳統武俠電影的傳統,香港拍過百部黃飛鴻故事,音樂始終就是一闕《將軍令》,即使黃霑有意創新,也只能在舊樑柱裡起新厝,來個改良版的《男兒當自強》。

至於橫跨50、60年代的粵語電影以及後來的廣播劇,更都偏愛《十面埋伏》等傳統國樂來表現俠客風情及騰騰殺機。

既編又導還主演,同時還兼任音樂總監的周星馳,除了忙著擷取國樂英華來呼應傳統,還不時摻雜類似《將軍令》起首四小節的旋律音符來撩撥觀眾似曾相識的耳朵,甚至還有近似《駭客任務》的風魔搖滾節奏,昆亂不擋地大玩拼盤遊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周星馳一會用西洋古典音樂名曲來搭配武打動作,一會兒則是把已經淪落在老歌市場裡乏人聞問的老骨頭添加新血肉。

古典音樂的世界裡,從《流浪者之歌》到哈察都量的《劍舞》這些熟到不能再熟的音樂旋律,用在完全想不到的場景時,原本即是驚喜,用得活靈活現,強烈彰顯武打動作的律動時,更是帶動了娛樂電影夢寐以求的視聽歡樂。

至於流行音樂的殿堂裡,《只要為你活一天》和《Kung Fu Fighting》的再次出現在星爺電影裡,更是呼應了他不再想困陷在清末民初,以在華租界為背景的功夫電影框架中,刻意挪移到40年代,創造那種在古典和現代夾縫間雜抄百家,又老調新彈的新風味,使得每一段音樂場景浮現時,都讓人有驚豔又歎服的狂喜。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你會發現,星爺的每部作品中對於配樂都是十分考究的。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男性自我認同之路

其實星爺的電影特色有三:一、無厘頭的認知轉彎;二、市井小民臥虎藏龍;三、男性對愛情的想像。

其中最大的特色是,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如何面對從他們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喜劇之王》,人怎麼可以在那樣受傷下還可以那樣笑得出來?《功夫》也讓我哭,每次看每次哭,我又驚訝又搞不懂,好像被擊中什麼,說不出來的東西被影像化故事化了。

好多年過去,人生到了中場,看的事情多了,才逐漸理解其中的意義。星爺也是,他的電影跟人生價值、歷練意義劃上等號,只是每次關心的議題不同、故事不同罷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從這方面看,《功夫》其實就是個南柯一夢。

一個卑微、沒本事的男人學人家耍流氓、想被人崇拜、想出人頭地,結果發現市井小民根本都臥虎藏龍,他最後選擇走歪路,協助黑幫讓更大的敵人出來。然而男主角並非真心想傷人,只是想讓大家注意他罷了,後來才知道他曾被霸凌,相信正義的價值瓦解了。

自卑讓他忽視真正的模樣,忘了他是會照顧人的:他收的小弟、他救過的女孩...男主角後來醒覺自己鑄成大錯不可收拾,捨身取義替包租公包租婆爭取時間逃走,結果自己重傷。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這隱喻了男性的追尋之路,當一無所有又不知該往哪去時,為了獲得肯定、得到地位,結果愈走愈偏,那其實是一種很卑微的心理狀態。悲劇是,男人把自己搞到一團亂,又無能收拾殘局,他捨身補救包租公包租婆,就像在跟父母道歉悔改一樣。

重傷的隱喻是置死地而後生,終於放下自尊,窩在繭內修復重生,這是男人面對自己及關係的方式。

破繭後男主角不再汲汲營營表面,他找到平靜,把敵人打飛,而不是致死。即使敵人想學如來神掌也都可以。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且不吝分享,“想學啊?我教你啊”,頗有得道升級的佛家味道。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要怎麼定位《功夫》

引經據典說了這麼多,周星馳的《功夫》到底要怎麼定位呢?

《功夫》中的阿星,如果要用一個經典角色比擬的話,其實不過是色厲內荏的當代韋小寶,周星馳套用了《鹿鼎記》的模式,把一位只想有飯吃能活命,只想效忠黑幫的混小子調教成一代大俠。

但是武俠小說裡的韋小寶總是神功不護體,只能靠神奇機緣和厚臉皮神功來救命,所以才會有類似“不怕死的就往前一步啊!”的豪情,然後眼看純樸百姓都圍上前時,立刻就要見風轉舵地接著說:“照江湖的規矩,來單挑,一個打一個,不準作弊哦!”

類似這種小奸小詐的無賴嘴臉,以及他和四眼的嘴皮恩仇,還有飛刀反彈傷己,拔刀再插回去的搞笑驚奇,甚至打架先踩扁腳,讓你動彈不得的賤招,都是周星馳專屬又專利的特色商標。

所以你會看到,這些特徵在新作《新喜劇之王》身上還在延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不想再玩《少林足球》的星爺,這回倒是把大部分的真功夫留給了一身好功夫,卻已息影多年的樑小龍、元秋和元華等硬裡子演員身上,讓傳統武學之美,有更利落的揮灑空間

就連董志華、趙志凌和釋行宇等二線演員都有絕對的空間一顯身手,不再是《少林足球》那種靠鋼絲和特效來唬人的數位舊招。

甚至他自己都要練好了背部肌肉,才要脫卻上衣,露點現身手,而且結結實實地打一場,不但讓小鬼屁滾尿流,飛若流星,更讓老賊也只得變身蝦蟆,瞎打活纏,讓60年代的粵語電影中風行一時的人扮怪獸再度復活。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五郎八卦棍、洪家鐵線拳、十二路譚腿...

所以《功夫》到底是不是小男孩的南柯一夢?答案很明顯了

我們都聽過一個老師用來激勵學生的故事:

兩個博士給一所中學學生進行IQ測試,然後告訴其中高IQ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將會越來越好,後來這些學生來年的成績確實突飛猛進。但其實,這些高IQ的學生不過是隨機點的。

這個實驗是在說明「自我應驗預言」,一種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金莫頓提出的心理學現象,係指人們先入為主的判斷無論正確與否都將多少影響到人們的行為,進而導致此判斷逐步實現。

簡單說,自證預言就是我們無意間讓自己的預言成真,原因在於信念與行為之間的正反饋。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中,周星馳的如來神掌究竟是從那本乞丐的祕笈學來的?還是象徵擁有信念的每個人都能成為絕世高手?...

差別在於,周星馳的角色是唯一,還是隨機,是機運還是命運?試想,周星馳在《食神》中不也有那麼一個逢人都說同一套恭維話的神棍嗎?

所以說《功夫》究竟是小男孩的南科一夢還是真實發生的故事直接反映了周星馳的想法,他是相信自我應驗預言還是戲謔地反諷絕世高手不過是看似兒戲卻屬一的命定?而芸芸大眾不過都只能活在自我催眠的夢想之中不想醒。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周星馳最愛玩的醜女招式也起了質變。

星迷們絕對忘不了《食神》裡的莫文蔚、《少林足球》裡的趙薇,不管是暴牙或麻臉,那種初見就“驚豔”的感覺,一旦你預期黃聖依也要在《功夫》裡裝醜做怪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後來才知道,醜變成了缺,黃聖依的賣冰淇淋啞女戲路,簡直就是卓別林經典之作《城市之光》裡的那位賣花女了

當然,我最想不到的場景自然要算火雲邪神詐輸,耍陰卻又打不贏,終於在面對著佛光罩頂的星爺陰影前,俯首認輸的那短短的一個畫面,這不就是《俠女》裡面韓英傑終於跪拜在喬宏大師腳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經典畫面嗎。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配樂的講究

星爺功夫拼貼得不俗,音樂的拼貼也饒富興味。

天馬行空,策馬疾行,卻總能在無厘頭處急轉彎,一直是周星馳最拿手的本事,年少氣盛的他玩什麼都漫無節制,就像飆車少年,讓人直冒冷汗。

邁入成熟高峰後,開始懂得收斂,他自己愛玩的舊把戲,老招式,他一點都不少,唯一的不同是他發覺只要點到為止,笑料就會不時湧爆,不需要一味加油添醋。

例如,拳打腳踢打人打到爛,臉蛋一定打到腫包瘀青不像樣的招牌戲路,也只剩星爺和金絲眼鏡的四眼一場公車恩怨而已;無片不“gay”的傳統,更是收斂到只有裁縫這樣的武林高手,也是不時會扭捏作態的被人罵“老屁眼”。

在另闢天地的心緒下去創作,而音樂就扮演起非常重要的另類潤滑劑功能。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擂鼓鳴鐘,絲竹齊奏,其實是傳統武俠電影的傳統,香港拍過百部黃飛鴻故事,音樂始終就是一闕《將軍令》,即使黃霑有意創新,也只能在舊樑柱裡起新厝,來個改良版的《男兒當自強》。

至於橫跨50、60年代的粵語電影以及後來的廣播劇,更都偏愛《十面埋伏》等傳統國樂來表現俠客風情及騰騰殺機。

既編又導還主演,同時還兼任音樂總監的周星馳,除了忙著擷取國樂英華來呼應傳統,還不時摻雜類似《將軍令》起首四小節的旋律音符來撩撥觀眾似曾相識的耳朵,甚至還有近似《駭客任務》的風魔搖滾節奏,昆亂不擋地大玩拼盤遊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周星馳一會用西洋古典音樂名曲來搭配武打動作,一會兒則是把已經淪落在老歌市場裡乏人聞問的老骨頭添加新血肉。

古典音樂的世界裡,從《流浪者之歌》到哈察都量的《劍舞》這些熟到不能再熟的音樂旋律,用在完全想不到的場景時,原本即是驚喜,用得活靈活現,強烈彰顯武打動作的律動時,更是帶動了娛樂電影夢寐以求的視聽歡樂。

至於流行音樂的殿堂裡,《只要為你活一天》和《Kung Fu Fighting》的再次出現在星爺電影裡,更是呼應了他不再想困陷在清末民初,以在華租界為背景的功夫電影框架中,刻意挪移到40年代,創造那種在古典和現代夾縫間雜抄百家,又老調新彈的新風味,使得每一段音樂場景浮現時,都讓人有驚豔又歎服的狂喜。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你會發現,星爺的每部作品中對於配樂都是十分考究的。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男性自我認同之路

其實星爺的電影特色有三:一、無厘頭的認知轉彎;二、市井小民臥虎藏龍;三、男性對愛情的想像。

其中最大的特色是,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如何面對從他們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喜劇之王》,人怎麼可以在那樣受傷下還可以那樣笑得出來?《功夫》也讓我哭,每次看每次哭,我又驚訝又搞不懂,好像被擊中什麼,說不出來的東西被影像化故事化了。

好多年過去,人生到了中場,看的事情多了,才逐漸理解其中的意義。星爺也是,他的電影跟人生價值、歷練意義劃上等號,只是每次關心的議題不同、故事不同罷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從這方面看,《功夫》其實就是個南柯一夢。

一個卑微、沒本事的男人學人家耍流氓、想被人崇拜、想出人頭地,結果發現市井小民根本都臥虎藏龍,他最後選擇走歪路,協助黑幫讓更大的敵人出來。然而男主角並非真心想傷人,只是想讓大家注意他罷了,後來才知道他曾被霸凌,相信正義的價值瓦解了。

自卑讓他忽視真正的模樣,忘了他是會照顧人的:他收的小弟、他救過的女孩...男主角後來醒覺自己鑄成大錯不可收拾,捨身取義替包租公包租婆爭取時間逃走,結果自己重傷。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這隱喻了男性的追尋之路,當一無所有又不知該往哪去時,為了獲得肯定、得到地位,結果愈走愈偏,那其實是一種很卑微的心理狀態。悲劇是,男人把自己搞到一團亂,又無能收拾殘局,他捨身補救包租公包租婆,就像在跟父母道歉悔改一樣。

重傷的隱喻是置死地而後生,終於放下自尊,窩在繭內修復重生,這是男人面對自己及關係的方式。

破繭後男主角不再汲汲營營表面,他找到平靜,把敵人打飛,而不是致死。即使敵人想學如來神掌也都可以。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且不吝分享,“想學啊?我教你啊”,頗有得道升級的佛家味道。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要怎麼定位《功夫》

引經據典說了這麼多,周星馳的《功夫》到底要怎麼定位呢?

《功夫》中的阿星,如果要用一個經典角色比擬的話,其實不過是色厲內荏的當代韋小寶,周星馳套用了《鹿鼎記》的模式,把一位只想有飯吃能活命,只想效忠黑幫的混小子調教成一代大俠。

但是武俠小說裡的韋小寶總是神功不護體,只能靠神奇機緣和厚臉皮神功來救命,所以才會有類似“不怕死的就往前一步啊!”的豪情,然後眼看純樸百姓都圍上前時,立刻就要見風轉舵地接著說:“照江湖的規矩,來單挑,一個打一個,不準作弊哦!”

類似這種小奸小詐的無賴嘴臉,以及他和四眼的嘴皮恩仇,還有飛刀反彈傷己,拔刀再插回去的搞笑驚奇,甚至打架先踩扁腳,讓你動彈不得的賤招,都是周星馳專屬又專利的特色商標。

所以你會看到,這些特徵在新作《新喜劇之王》身上還在延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不想再玩《少林足球》的星爺,這回倒是把大部分的真功夫留給了一身好功夫,卻已息影多年的樑小龍、元秋和元華等硬裡子演員身上,讓傳統武學之美,有更利落的揮灑空間

就連董志華、趙志凌和釋行宇等二線演員都有絕對的空間一顯身手,不再是《少林足球》那種靠鋼絲和特效來唬人的數位舊招。

甚至他自己都要練好了背部肌肉,才要脫卻上衣,露點現身手,而且結結實實地打一場,不但讓小鬼屁滾尿流,飛若流星,更讓老賊也只得變身蝦蟆,瞎打活纏,讓60年代的粵語電影中風行一時的人扮怪獸再度復活。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五郎八卦棍、洪家鐵線拳、十二路譚腿...

所以《功夫》到底是不是小男孩的南柯一夢?答案很明顯了

我們都聽過一個老師用來激勵學生的故事:

兩個博士給一所中學學生進行IQ測試,然後告訴其中高IQ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將會越來越好,後來這些學生來年的成績確實突飛猛進。但其實,這些高IQ的學生不過是隨機點的。

這個實驗是在說明「自我應驗預言」,一種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金莫頓提出的心理學現象,係指人們先入為主的判斷無論正確與否都將多少影響到人們的行為,進而導致此判斷逐步實現。

簡單說,自證預言就是我們無意間讓自己的預言成真,原因在於信念與行為之間的正反饋。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中,周星馳的如來神掌究竟是從那本乞丐的祕笈學來的?還是象徵擁有信念的每個人都能成為絕世高手?...

差別在於,周星馳的角色是唯一,還是隨機,是機運還是命運?試想,周星馳在《食神》中不也有那麼一個逢人都說同一套恭維話的神棍嗎?

所以說《功夫》究竟是小男孩的南科一夢還是真實發生的故事直接反映了周星馳的想法,他是相信自我應驗預言還是戲謔地反諷絕世高手不過是看似兒戲卻屬一的命定?而芸芸大眾不過都只能活在自我催眠的夢想之中不想醒。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那麼,星爺的《功夫》究竟是在鼓勵,還是在嘲弄?或者說《食神》和《少林足球》究竟是在鼓勵你,還是嘲弄你?

其實沒什麼好揣測的,正如那句:殺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

"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喜劇之王》就是如此,即使用喜劇作標題,滿眼看去,也都是悲劇的味道。”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所以在這裡,藉著星爺的《功夫》先來聊一聊星爺作品裡的市井小民形象以及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出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高級拼貼藝術合理化運用

周星馳的《功夫》多數人都覺得好看、過癮,但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似曾相識。

舊把戲在周星馳的重新組合下,呈現了完全不同情貌的新風采。

舉個例子,電影《紅磨坊》的澳洲導演巴茲魯赫曼就說過:“現代藝術其實就是拼貼藝術!”

他在《紅磨坊》中就將知名的流行歌曲《Up where we belong》、《All you need is love》、《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拼貼成一首《Sparkling Diamonds》的組曲,將19世紀末的浪漫悲情,唱出一闕古典又時髦的新潮情歌。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更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其實星爺也是這樣的“拼貼藝術”運用者。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就是他拼貼歷史神功的武林密笈大集合。

周星馳玩拼貼遊戲的歷史淵源深長,早在《威龍闖天關》裡,你就可以看到他調侃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那種全身綁捆,鐵罩封口的惡魔模樣;

在《國產凌凌漆》中又顛覆硬漢007的型與神,承襲港片習慣從好萊塢取經翻版的諧仿傳統,再闖出了一番新視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但是《功夫》的拼貼工程,規模更勝以往,而且更進一步從音樂和影像上雙線進行

同時,周星馳也積極開創新意,不願意重炒、複製冷飯,一切就像《功夫》中他首度亮相的第一個鏡頭:

一群小孩子正在豬籠城寨外的空地上踢足球,球滾著滾著就滾到了周星馳的腳下,其實那只是一個背影,光看那雙腳,以及他用鞋尖頂球,輕輕鬆鬆地就玩起球的神采,你就知道這是周星馳來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又舉個很鮮明的例子。

《功夫》其中一段:“叔叔,你教我們踢少林足球好嗎?”小朋友興奮地叫著。就在你正以為周星馳要重施故技,帶領影迷重溫《少林足球》的舊把戲時,“踢你個頭啦?”...

把西裝披在肩上的周星馳,造型活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荒野大鏢客》中披著斗篷的浪子游俠神采,卻一腳就足球往地上猛踩下去。球扁了,攤成一張皮在他的腳下,小孩子們開始痛哭失聲。

是的,就在你以為周星馳一定會如何如何時,周星馳偏偏就要走出另一條新路。就算你真的能看出他拼貼的脈絡,也一定要截頭去尾混血又雜交地拼貼出另外的神采,這樣的拼貼方法,不論是影像或聲音工程都饒富趣味。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武林外史大拼盤

要說《功夫》的大背景,基本上卻是中國武俠電影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來,一路從《劍光武俠》、《肉搏功夫》到《數位光影》吶喊廝殺了75年的武林外史大拼盤。

改編自小說《江湖奇俠傳》的《火燒紅蓮寺》當年就是以具像化的劍光、輕功和掌風傳奇,開創續集系列電影江山,早期的武俠電影技法雖然簡陋,多數是利用底片塗畫的簡單技巧畫出各式兵器,或是靠著剪接和底片逆轉的手法來創造奇觀,但卻已經足夠風靡無數青年學生和販夫走卒,引發了上山拜師學武術的風潮

這當然也是一種影響力。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集錦拼盤性格一直是香港影視文化的特色,59年金庸開始創作《神鵰俠侶》,8年後張徹拍出了轟動臺港的《獨臂刀》...

武俠電影中原本有好玩的輕功與掌風傳統,但在70年代功夫、武俠片興起後,這些傳統趣味就式微了,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飛出了新俠蹤

至於那種炫酷的“掌風”特效,則是到了徐克的《笑傲江湖》才透過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才又重現江湖。

但是周星馳玩輕功,早就不理地心引力,直追《七龍珠》和《駭客任務》自由飄飛的格局,“掌風”到處更是手痕嵌石,信手拈來向來都是風流瀟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而這類劍光武俠的神奇功效到了50、60年代的港片到達巔峰,黑白的粵語武俠電影《如來神掌》一拍就是五集,電影中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老實拙笨得可以,卻因為心地善良,就他可以獲得火雲邪神的青睞,練就“如來九式”神功。

電影裡的掌風、劍光和天殘腳特效為年輕影迷提供了非常神祕的幻想基礎。

年逾不惑,臉蛋卻還青青的周星馳絕對是當年的標準影迷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功夫》中,讓火雲邪神復活,重振《如來神掌》的60年代風采,向這部武俠經典致敬

而且,明明“萬佛朝宗”是火雲邪神最厲害的如來神掌第九式,周星馳竟然要靠這招來挑戰火雲邪神,而且還能縱身上雲端,向雲彩上如來老祖像借力發功,類似既顛覆又搞怪的天馬行空怪招,果然就將觀眾逗得一陣狂笑,徹底實踐了周星馳東挪西移,渾然天成的拼貼高技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或者這樣說,數得出周星馳的武功脈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看他怎麼玩出新花樣其實才更有趣

周星馳的拼貼技法其實是混血又雜交後的新面貌:

豬籠城居民在回擊周星馳時的那句:「打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無疑就是《精武門》和《馬永貞》之流功夫電影的混血版

隱姓埋名的油炸鬼、裁縫、咕哩強三人各顯神通五郎八卦棍、十二路堂腿和及洪家鐵線拳的三俠會師及慘死,都有《十三太保》及《洪拳小子》的影子。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包租公的太極功和包租婆的獅吼功,更是失傳多年,久己不曾重現銀幕的絕技;

至於能夠自體療傷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得七葷八素之餘,卻陰錯陽差地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神功的劇情,不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被關在布袋大師太極袋裡的張無忌的故事縮影嗎;

天殘地殘仿《六指琴魔》的魔音穿腦和魔音殺人本事,不但有武俠小說的形影,更是把張藝謀想要在《英雄》中想要表現,卻只會說,完全看不到神采與奧妙的琴音殺機,融進了《魔戒》中的陰魂兵團特效,做了最徹底的高明藝術拼貼。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樑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更是神奇。

從長廊監獄、扭捏作態、手指夾子彈、從天而降的長跪姿態,處處都看得到《鬼店》、《第六感追緝令》、《駭客任務》、《沉默的羔羊》和《七龍珠》的手痕,最扯的是基努李維戴墨鏡穿皮衣一味耍帥,樑小龍卻是亂髮禿頂,一襲汗衫,內褲不時還露餡穿幫...

這其實也是周星馳從影十五年來不曾改變的對於草根梟雄的偏愛特質。

周氏美學就這麼隨意拼貼,卻在舊格局上找到了新出路。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至於,周星馳拳打腳踢斧頭幫眾的群戲,更是《駭客任務》的電玩改良版。

不過,《功夫》裡另外還有經典默片及華納卡通的夢幻神采,包租婆追拿周星馳的那場戲根本就是巴斯特基頓《少年福爾摩斯》摩托車追逐戲的再版,只是處理手法更卡通,更匪夷所思的高潮落在包租婆撞飛上天卡進街頭看板的卡通夢境。

例如,如花是觀眾早就習慣的星爺口味,少了醜女戲,觀眾會失望的,於是,星爺安排的是包租公最想把臉湊上去,求得紅脣一吻的醜女齙牙珍。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周星馳最愛玩的醜女招式也起了質變。

星迷們絕對忘不了《食神》裡的莫文蔚、《少林足球》裡的趙薇,不管是暴牙或麻臉,那種初見就“驚豔”的感覺,一旦你預期黃聖依也要在《功夫》裡裝醜做怪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後來才知道,醜變成了缺,黃聖依的賣冰淇淋啞女戲路,簡直就是卓別林經典之作《城市之光》裡的那位賣花女了

當然,我最想不到的場景自然要算火雲邪神詐輸,耍陰卻又打不贏,終於在面對著佛光罩頂的星爺陰影前,俯首認輸的那短短的一個畫面,這不就是《俠女》裡面韓英傑終於跪拜在喬宏大師腳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經典畫面嗎。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配樂的講究

星爺功夫拼貼得不俗,音樂的拼貼也饒富興味。

天馬行空,策馬疾行,卻總能在無厘頭處急轉彎,一直是周星馳最拿手的本事,年少氣盛的他玩什麼都漫無節制,就像飆車少年,讓人直冒冷汗。

邁入成熟高峰後,開始懂得收斂,他自己愛玩的舊把戲,老招式,他一點都不少,唯一的不同是他發覺只要點到為止,笑料就會不時湧爆,不需要一味加油添醋。

例如,拳打腳踢打人打到爛,臉蛋一定打到腫包瘀青不像樣的招牌戲路,也只剩星爺和金絲眼鏡的四眼一場公車恩怨而已;無片不“gay”的傳統,更是收斂到只有裁縫這樣的武林高手,也是不時會扭捏作態的被人罵“老屁眼”。

在另闢天地的心緒下去創作,而音樂就扮演起非常重要的另類潤滑劑功能。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擂鼓鳴鐘,絲竹齊奏,其實是傳統武俠電影的傳統,香港拍過百部黃飛鴻故事,音樂始終就是一闕《將軍令》,即使黃霑有意創新,也只能在舊樑柱裡起新厝,來個改良版的《男兒當自強》。

至於橫跨50、60年代的粵語電影以及後來的廣播劇,更都偏愛《十面埋伏》等傳統國樂來表現俠客風情及騰騰殺機。

既編又導還主演,同時還兼任音樂總監的周星馳,除了忙著擷取國樂英華來呼應傳統,還不時摻雜類似《將軍令》起首四小節的旋律音符來撩撥觀眾似曾相識的耳朵,甚至還有近似《駭客任務》的風魔搖滾節奏,昆亂不擋地大玩拼盤遊戲。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周星馳一會用西洋古典音樂名曲來搭配武打動作,一會兒則是把已經淪落在老歌市場裡乏人聞問的老骨頭添加新血肉。

古典音樂的世界裡,從《流浪者之歌》到哈察都量的《劍舞》這些熟到不能再熟的音樂旋律,用在完全想不到的場景時,原本即是驚喜,用得活靈活現,強烈彰顯武打動作的律動時,更是帶動了娛樂電影夢寐以求的視聽歡樂。

至於流行音樂的殿堂裡,《只要為你活一天》和《Kung Fu Fighting》的再次出現在星爺電影裡,更是呼應了他不再想困陷在清末民初,以在華租界為背景的功夫電影框架中,刻意挪移到40年代,創造那種在古典和現代夾縫間雜抄百家,又老調新彈的新風味,使得每一段音樂場景浮現時,都讓人有驚豔又歎服的狂喜。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甚至你會發現,星爺的每部作品中對於配樂都是十分考究的。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男性自我認同之路

其實星爺的電影特色有三:一、無厘頭的認知轉彎;二、市井小民臥虎藏龍;三、男性對愛情的想像。

其中最大的特色是,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

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出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如何面對從他們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喜劇之王》,人怎麼可以在那樣受傷下還可以那樣笑得出來?《功夫》也讓我哭,每次看每次哭,我又驚訝又搞不懂,好像被擊中什麼,說不出來的東西被影像化故事化了。

好多年過去,人生到了中場,看的事情多了,才逐漸理解其中的意義。星爺也是,他的電影跟人生價值、歷練意義劃上等號,只是每次關心的議題不同、故事不同罷了。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從這方面看,《功夫》其實就是個南柯一夢。

一個卑微、沒本事的男人學人家耍流氓、想被人崇拜、想出人頭地,結果發現市井小民根本都臥虎藏龍,他最後選擇走歪路,協助黑幫讓更大的敵人出來。然而男主角並非真心想傷人,只是想讓大家注意他罷了,後來才知道他曾被霸凌,相信正義的價值瓦解了。

自卑讓他忽視真正的模樣,忘了他是會照顧人的:他收的小弟、他救過的女孩...男主角後來醒覺自己鑄成大錯不可收拾,捨身取義替包租公包租婆爭取時間逃走,結果自己重傷。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這隱喻了男性的追尋之路,當一無所有又不知該往哪去時,為了獲得肯定、得到地位,結果愈走愈偏,那其實是一種很卑微的心理狀態。悲劇是,男人把自己搞到一團亂,又無能收拾殘局,他捨身補救包租公包租婆,就像在跟父母道歉悔改一樣。

重傷的隱喻是置死地而後生,終於放下自尊,窩在繭內修復重生,這是男人面對自己及關係的方式。

破繭後男主角不再汲汲營營表面,他找到平靜,把敵人打飛,而不是致死。即使敵人想學如來神掌也都可以。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且不吝分享,“想學啊?我教你啊”,頗有得道升級的佛家味道。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要怎麼定位《功夫》

引經據典說了這麼多,周星馳的《功夫》到底要怎麼定位呢?

《功夫》中的阿星,如果要用一個經典角色比擬的話,其實不過是色厲內荏的當代韋小寶,周星馳套用了《鹿鼎記》的模式,把一位只想有飯吃能活命,只想效忠黑幫的混小子調教成一代大俠。

但是武俠小說裡的韋小寶總是神功不護體,只能靠神奇機緣和厚臉皮神功來救命,所以才會有類似“不怕死的就往前一步啊!”的豪情,然後眼看純樸百姓都圍上前時,立刻就要見風轉舵地接著說:“照江湖的規矩,來單挑,一個打一個,不準作弊哦!”

類似這種小奸小詐的無賴嘴臉,以及他和四眼的嘴皮恩仇,還有飛刀反彈傷己,拔刀再插回去的搞笑驚奇,甚至打架先踩扁腳,讓你動彈不得的賤招,都是周星馳專屬又專利的特色商標。

所以你會看到,這些特徵在新作《新喜劇之王》身上還在延續。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不想再玩《少林足球》的星爺,這回倒是把大部分的真功夫留給了一身好功夫,卻已息影多年的樑小龍、元秋和元華等硬裡子演員身上,讓傳統武學之美,有更利落的揮灑空間

就連董志華、趙志凌和釋行宇等二線演員都有絕對的空間一顯身手,不再是《少林足球》那種靠鋼絲和特效來唬人的數位舊招。

甚至他自己都要練好了背部肌肉,才要脫卻上衣,露點現身手,而且結結實實地打一場,不但讓小鬼屁滾尿流,飛若流星,更讓老賊也只得變身蝦蟆,瞎打活纏,讓60年代的粵語電影中風行一時的人扮怪獸再度復活。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五郎八卦棍、洪家鐵線拳、十二路譚腿...

所以《功夫》到底是不是小男孩的南柯一夢?答案很明顯了

我們都聽過一個老師用來激勵學生的故事:

兩個博士給一所中學學生進行IQ測試,然後告訴其中高IQ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將會越來越好,後來這些學生來年的成績確實突飛猛進。但其實,這些高IQ的學生不過是隨機點的。

這個實驗是在說明「自我應驗預言」,一種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金莫頓提出的心理學現象,係指人們先入為主的判斷無論正確與否都將多少影響到人們的行為,進而導致此判斷逐步實現。

簡單說,自證預言就是我們無意間讓自己的預言成真,原因在於信念與行為之間的正反饋。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功夫》中,周星馳的如來神掌究竟是從那本乞丐的祕笈學來的?還是象徵擁有信念的每個人都能成為絕世高手?...

差別在於,周星馳的角色是唯一,還是隨機,是機運還是命運?試想,周星馳在《食神》中不也有那麼一個逢人都說同一套恭維話的神棍嗎?

所以說《功夫》究竟是小男孩的南科一夢還是真實發生的故事直接反映了周星馳的想法,他是相信自我應驗預言還是戲謔地反諷絕世高手不過是看似兒戲卻屬一的命定?而芸芸大眾不過都只能活在自我催眠的夢想之中不想醒。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那麼,星爺的《功夫》究竟是在鼓勵,還是在嘲弄?或者說《食神》和《少林足球》究竟是在鼓勵你,還是嘲弄你?

其實沒什麼好揣測的,正如那句:殺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

為什麼說周星馳的《功夫》是他喜劇之路的巔峰之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