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貢獻更大,更有能力,為何周武王卻只讓周公輔佐成王

姜太公是個牛人,他曾出仕商朝。但因為看不慣紂王暴虐無道,辭官隱居在渭水河畔做起了釣翁。

不過,姜太公的賢名遠揚。周文王聽說後,不辭辛勞,親自備了厚禮登門拜訪。在他真誠的請求下,姜太公出山輔佐他。

周文王施行德政,得到了諸侯和百姓的支持。他去世後,他的兒子周武王子承父業,繼續扛起伐紂大旗,最終結束了商紂王朝,建立了周王朝。

可以說,在開國功臣中,姜太公該居首位。他的地位和功績,不光在周王朝得到認可,在後世也是倍受人們的推崇,被尊為百家宗師,肯定了他在政治、軍事、縱橫這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

姜太公貢獻更大,更有能力,為何周武王卻只讓周公輔佐成王

(姜太公劇照)

然而,周武王去世時,卻並沒有把輔佐周成王的重任,交給姜太公,而是交給了周公,這是怎麼回事呢?

說起來,周公是周文王的次子,也是周武王的同胞弟弟。

周公為人忠厚有德,又在諸兄弟中最為孝順友愛,因此賢名在外。

周武王繼位後,便尊姜太公為國師,而周公則被封為輔相。

周公深得周武王信任,無論國事大小,都要和他商議而定。

周公亦不辜負周武王信任,不僅提出“順德謀事”的建議,還在伐紂勝利後,手持大鉞,立於周武王身側,向天下宣佈商朝因紂王無道而滅亡,並擁立周武王為天子。而他也因賢德之名,頗有威望,成為僅次於周武王之下的權臣。

王朝新建,面臨著政權不穩的局面。但周武王卻在這個節骨眼上,一病不起。周公既對周武王的病情非常關心,希望他能恢復健康;同時還代他處理國家政務。

為了能讓周武王恢復健康,周公在求醫問藥都沒有效果後,心急如焚的他,竟將指甲燒成灰溶於水中,並向上天祈禱,希望能代周武王生病。

然而,周公的舉動,並未能挽留住周武王。在建立周王朝第二年,周武王便病逝了。

周武王病逝時,他的兒子周成王才13歲,完全不能應付複雜的政局。因此周武王臨終時,讓周公輔佐周成王。

之所以選擇周公而沒有選擇姜太公,周武王自然有他的想法。

姜太公貢獻更大,更有能力,為何周武王卻只讓周公輔佐成王

(周武王)

一、周武王忌憚姜太公的權勢。

姜太公早年統領軍權,在政事上也很有成就,因此深得人心,勢力也逐漸強大。周武王在建立周王朝後,頗為忌憚姜太公的權勢。擔心他會擁兵自立,但姜太公畢竟是開國功臣,除掉他,勢必落個“卸磨殺驢”的汙名,說不準會引發恐慌,造成國亂。所以,周武王思來想去,決定通過聯姻的方式鞏固皇權。他迎娶了姜太公的女兒邑姜,並把她封為皇后。

如此一來,姜太公成了周武王的岳父,自然不和他爭權奪利了。

周武王還不放心,又把姜太公封在偏遠的齊地,讓他遠離政治中心。

可見,周武王對姜太公的防範,那可不是一點點。

二、姜太公年紀太大。

早在周文王請姜太公出仕時,姜太公就已是70多歲的人了。

雖說他很有治國安邦的才幹,但輔佐了兩代君主,已經到了80多歲的年紀。可以說,在古代這個年紀已經是非常高壽了,說不準哪天就會壽終正寢。

而周公則正值精壯之年,治國經驗豐富,並不亞於姜太公。因此,選擇周公顯然是最明智的舉動。

姜太公貢獻更大,更有能力,為何周武王卻只讓周公輔佐成王

(周公劇照)

​事實證明,周武王的選擇是正確的。

周公在輔佐成王的事情上,極為盡力。他不光推行德政,還廣納賢才。

據說每當聽說有賢德的人才來拜見他,他哪怕是在洗頭吃飯,也要停止下來,親自去見來訪者。

由於他盡心盡力,百姓都對他非常敬佩。

不過,周公的弟弟管叔和蔡叔卻覬覦皇位,四處造謠說周公想篡奪王位。並勾結紂王的兒子武庚發動叛亂。

周公主動找到姜太公和召公,向他們坦誠地表示自己沒有野心。在解除了姜太公和召公的疑慮後,又和他們共同謀劃,並聯合起來,打敗了管叔和蔡叔,同時平定了武庚之亂。

為了避免再次發生叛亂,周公建立了洛邑新城,他又把成為俘虜的殷商貴族遷到那裡,並派兵嚴加看管起來。

由於周公忠心耿耿,他在執政期間,雖獨掌大權,但他並未奪權。而且為開闢周朝盛世,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7年後,周成王20歲,周公按約定將政權還給了周成王。

周成王對周公很器重,再加上週公治理國家有功,因此周成王便將土地肥沃的魯國封給了他。

(參考史料:《史記·魯周公世家》《何尊銘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