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的這些地名與“天子”有關,有的傳承數千年,有的還沒一百年

中國地名本身就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蘊含著地理方位學、風水學、歷史學等眾多文化知識。在這其中,最高統治者的"金口玉言"、"一舉一動",都可能導致一個新地名的誕生!在河南焦作,下轄的縣、鎮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修武:最早叫"寧邑",後來因周武王而得名。相傳,周武王從孟津會盟八百諸侯北上伐紂,途徑此次,遇到暴雨而不能行,於是停下來修整武備,故改名為"修武"。

當然,周王朝時,"修武"屬於某個大夫的領地,成為"修武邑",隸屬於周武王的十三弟所封的雍國。等秦始皇一統天下時,才開始叫"修武縣"。不過,從此之後,修武作為一個縣名,一直保留下來,延續至今,屬於中國最古老的縣治之一。

焦作的這些地名與“天子”有關,有的傳承數千年,有的還沒一百年

待王:即今焦作市馬王區待王鎮,同樣來源於"武王伐紂"。故老相傳,待王之前名為"孝邑",武王伐紂時,有探馬來報:"前方孝邑當地百姓驚聞王上親率大軍伐紂不勝歡喜,現已為王上搭造了一座臨時行宮,希望王上能前往下榻指揮三軍。"武王驚喜之下,遂率領軍隊駐紮此地,而當地百姓則"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分別之時,周武王親賜其地名,曰"待王"。

武陟:傳說"周武王牧野之師,興茲土,故名。"不過,武陟縣得名卻很晚,隋開唐十六年(596年),分修武縣南部置武陟縣。而此前的縣名,有懷縣、武德縣等名字,其後也廢立不定,時而獨立,時而歸併到修武縣中。從飲食、民俗、語言等方面看,武陟與修武兩者之間也有極大的相似之處。

焦作的這些地名與“天子”有關,有的傳承數千年,有的還沒一百年

博愛:地名與孫中山先生有關,孫先生曾有"國父"之稱,可以與古時候的"天子"並列。孫中山先生倡導"自由、民主、平等、博愛",馮玉祥在1927年擔任擔任河南督軍時,奉行孫中山先生的理念。他不僅頒佈了《治豫大綱》,懲辦貪官,提倡節儉,改良社會風尚、重視教育、發展交通事業,還應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將沁陽縣東北之地劃出,增設博愛縣,並直接歸河南省管轄。

焦作的這些地名與“天子”有關,有的傳承數千年,有的還沒一百年

由此來看,焦作的地名有故舊,在歷史沿革中能夠保持數千年不變,生命力旺盛;當然,也有迎合新時代步伐的地名,雖時間不長但寓意深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