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周文王是被姜子牙活生生“嚇”死的?

周文王 帝辛 周武王 儒家 歷史大學堂 歷史大學堂 2017-08-02

前言: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利用商王朝開疆擴土的間隙,於牧野一戰而亡商,佔領了中原地區,約2600年後,明代小說家將這一段歷史,巧妙地融合到小說中,將一場政治鬥爭,演變成神仙鬥法,表面上以武王為有道,紂王為無道,實則各有褒貶。神仙未見得超脫磊落,儒家之道也被打得面目全非,哪管什麼忠孝仁義,為了目的不擇手段,說到底,還是神仙做局凡人入,哪管你智愚善惡?

到達西岐之後的姜子牙,開始想辦法上位,從之前他對馬氏所說,他去西岐之前就已經知道要身居一品,位列公卿,那麼子牙的自信是哪來的呢?必然是源於元始天尊所說的“人間富貴”,而姜子牙要達到這個目的,他一沒文憑,二沒推薦,只有自己想辦法,首要一點就是營造輿論優勢,從這開始,到拜為亞父,活脫脫就是《三國》中的諸葛亮。

為什麼說周文王是被姜子牙活生生“嚇”死的?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

姜子牙首先要做的是要和當地人打好交道,這就需要一箇中間人,於是乎就挑中了武吉,藉著武吉打死人,子牙開始趁人之危(姜子牙之前要挾五個精怪為他工作,現在又拿“天數”要挾武吉當徒弟,之後又利用龍鬚虎的智力缺陷把龍鬚虎收服,如此種種,可見《封神》並沒有想把他塑造成一個多麼高大的形象)。

子牙曰:“‘數定難移’。你打死了人,宜當償命。我怎麼救得你?”武吉哀哭拜求曰:“老爺恩施,昆蟲草木,無處不發慈悲,倘救得母子之命,沒齒難忘!”子牙見武吉來意虔誠,亦且此人後必有貴,子牙曰:“你要我救你,你拜吾為師,我方救你。”

為什麼說周文王是被姜子牙活生生“嚇”死的?

有了武吉這個宣傳工具,很快他就佈置好了輿論氛圍,於是乎文王就可以夢到飛熊了,姜子牙雖然道術不高,但是通過幫武吉脫罪,瞞過文王先天數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子牙對付文王還是可以的,再加上封神是“大勢所趨”,不管是誰做的手腳,文王這一夢是必然的。

等到文王出遊,先是遇到漁人唱歌,引出子牙隱居之地磻溪,又遇到樵夫,再遇武吉,宿齋三日,南宮适的進言,分明是一出劉皇叔三顧茅廬,由司馬徽、崔州平等人引出諸葛孔明。

而子牙除了輿論,另一個手段就是針對文王的強項,或者說是弱點,做出的佈置,這一點和諸葛亮看穿了劉備的需求是一樣的。

為什麼說周文王是被姜子牙活生生“嚇”死的?

▲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

《封神》中文王最為倚重的是什麼?自然是先天易數,吉凶禍福乃至西岐城的治安管理(畫地為牢)都是靠它,所以姜子牙針對這個,以武吉為局,破了文王的易數,文王自以為他的先天易數是China No.1的,結果發現姜子牙居然能改命騙“天”,子牙的形象一下在文王心中高大了起來,就更是堅定了要求賢的決心。

文王悄悄的行至跟前,立於子牙之後,子牙明知駕臨。故作歌曰:

“西風起兮自雲飛,歲已暮兮將焉為?五鳳鳴兮真主現,垂竿釣兮知我稀。”

子牙作歌畢。文王曰:“賢士快樂否?”子牙回頭,看見文王,忙棄竿一傍,俯伏叩地。

這一段分明又是諸葛孔明裝睡,諸葛亮種種出世都是裝出來的(從他拿出西川地形圖就可看出),那麼姜子牙呢?他曾和武吉談及,武吉說他每日“別無營運,守株而待兔”,連釣鉤都是直的,等於是天天除了乾坐著等文王,其他什麼都不幹!他對於出仕的執著,恐怕孔明拍馬不及啊。

子牙那一句“吾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實在是君子之說,可是他做的事?

在這一段故事中,文王專門給散宜生講了“洗耳不聽亡國音”的典故,大體出自許由洗耳(其實很可能是害怕遭到清算,這段上古之事另說),文王感慨這是高潔之士,但是我們知道,不管是出於元始天尊的授意還是他自己的私心,姜子牙是挖空心思要來做官的,所以並不是什麼“高潔”,“洗耳”這個故事的起因,可是堯要讓位,而文王將這個故事之前,散宜生才剛剛把西岐比作堯天,這姜子牙對於他的“人間富貴”恐怕志不在小。

為什麼說周文王是被姜子牙活生生“嚇”死的?

▲周文王求賢

綜合這些可以看出,姜子牙對文王的算計可謂步步為營,用夢勾起文王的求才之心,用輿論勾起文王的好奇心,用武吉堅定文王的信念,同時讓他更為迫切,再來個以退為進,讓文王求而不得,最後才出仕,真不知道姜子牙在崑崙山上研究的是道家學說,還是鬼谷子。

文王封子牙為右靈臺丞相,子牙謝恩,偏殿設宴,百官相賀對飲。其時君臣有輔,龍虎有依。子牙治國有方,安民有法,件件有條,行行有款。

等到子牙封相之後,好像治國有方,但不要忘了,之前的描述中,西岐本就“勝似堯天”,子牙不過是蕭規曹隨。

且言西岐姜子牙在朝,一日聞邊報······崇侯虎蠱惑聖聰,廣興土木,陷害大臣,荼毒萬姓,潛通費、尤,內外交結,把持朝政,朋比為奸,肆行不道,鉗制諫官。子牙看到切情之處,怒髮衝冠曰:“此賊若不先除,恐為後患!”

為什麼說周文王是被姜子牙活生生“嚇”死的?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

此時的子牙權利日盛,看到邊報,好像壞事又都成了崇侯虎乾的(書中說他主要是監造鹿臺),難不成要為紂王洗白?姜子牙考慮的當然不是這些,崇侯虎作為四大諸侯之一,領土甚廣,兵力雄厚,他想的是如果展開伐商之戰,崇很可能成為紂王外援,那麼怎麼才能有一個合理的理由除掉崇侯虎,吞併其勢力,同時也能趕鴨子上架,讓文王沒有退路呢?於是他開始遊說文王。

子牙次日早朝。文王問曰:“丞相昨閱邊報,朝歌可有甚麼異事?”

子牙出班啟曰:“臣昨見邊報······崇侯虎紊亂朝政,橫恣大臣,簧惑天子,無所不為,害萬民而不敢言,行殺戮而不敢怨,惡孽多端,使朝歌生民日不聊生,貪酷無厭。臣愚不敢請,似這等大惡,假虎張威,毒痡四海,助桀為虐,使居天子左右,將來不知如何結局。今百姓如在水火之中,大王以仁義廣施,若依臣愚意,先伐此亂臣賊子,剪其亂政者,則天子左右見無讒佞之人,庶幾天子有悔過遷善之機,則主公亦不枉天子假以節鉞之意。”

文王曰:“卿言雖是,奈孤與崇侯虎一樣爵位,豈有擅自征伐之理?”

子牙曰:“天下利病,許諸人直言無隱。況主公受天子白旄黃鉞,得專征伐,原為禁暴除奸;似這等權奸蠱國,內外成黨,殘虐生民,以白作黑,屠戮忠賢,為國家大惡。大王今發仁慈之心,救民於水火。倘天子改惡從善,而效法堯、舜之主,大王此功,萬年不朽矣。”

文王聞子牙之言,勸紂王為堯、舜,其心甚悅,便曰:“丞相行師,誰為主將去伐崇侯虎?”

子牙曰:“臣願與大王代勞,以效犬馬。”

文王恐子牙殺伐太重,自思:“我去還有酌量。”

文王曰:“孤同丞相一往。恐有別端,可以共議。”

姜子牙並沒有勸動文王,就開始戴高帽,拿出堯、舜做大旗,以清君側的名義,討伐崇侯虎,表面上好像挺符合道義(書中商朝遵循法家忠君之道,周朝,或者說闡教為代表,推崇孔子忠恕之道,並不相同),但是細想一下呢?

為什麼說周文王是被姜子牙活生生“嚇”死的?

▲崇侯虎,為崇城(今陝西戶縣)國君,侯爵,名虎

此時的崇侯虎在朝歌,清君側可以去朝歌啊,帶著大隊人馬去殺將奪城,劃為屬地是幾個意思?還有為什麼文王要隨軍,說是害怕子牙殺伐太重,四大諸侯中的兩個火併,文王居然會怕殺伐太重,恐怕多半是對子牙“不放心”,此時的子牙已經封相,如果再掌握軍權,西岐不都成他的了?

更可笑的是,姜子牙嘴上說讓文王幫助紂王變成堯、舜一樣,其實他心裡卻不希望文王“德同堯、舜”。

子牙得勝回營,欲傳令攻城。文王曰:“崇家父子作惡,與眾百姓無干;今丞相欲要攻城,恐城破玉石俱焚,可憐無辜遭枉。況孤此來,不過救民,豈有反加之以不仁哉。切為不可!”子牙見文王以仁義為重,不敢抗違,自思:“主公德同堯、舜,一時如何取得崇城!”只得暗修一書

為了更快的攻破城池,姜子牙怎麼會管百姓死活,可是無奈,文王還是頭,手裡剛有點權力的姜子牙,漸漸感到了文王的掣肘。

為什麼說周文王是被姜子牙活生生“嚇”死的?

▲智取崇侯虎

於是用了一條反間計,要黑虎、侯虎兄弟相殘。文王認為“一胞兄弟,反陷家庭,亦是不義。”姜子牙卻說“崇侯不仁,黑虎奉詔討逆,不避骨肉,真忠賢君子,慷慨丈夫!······天下恨侯虎恨不得生啖其肉,三尺之童,聞而切齒;今共知黑虎之賢名,人人悅而心歡。”

這“三尺童兒”本是成語,說的是年幼無知的孩童,試問侯虎要罪大惡極到什麼程度,能讓無知的小孩都“聞而切齒”,分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進行誇大歪曲,這種輿論攻勢日後在討伐紂王的過程中不斷上演。

崇黑虎這個文王眼中的“不義”之人,在姜子牙嘴裡已經成了道德模範,這種價值觀上的巨大差異(姜口是心非也有很大的可能),以及姜子牙自身的使命、野心(元始天尊可是都給他規劃好時間了),再加上文王的掣肘,成了子牙要除掉文王的決定性因素。

子牙曰:“崇侯虎惡貫滿盈,今日自犯天誅,有何理說?”文王在傍,有意不忍加誅。子牙下令:速斬首回報!”不一時,推將出去,寶纛旛一展,侯虎父子二人首級斬了,來獻中軍。文王自不曾見人之首級,猛見獻上來,嚇得魂不附體,忙將袍袖掩面曰:“駭殺孤家!”子牙傳令:“將首級號令轅門!”

為什麼說周文王是被姜子牙活生生“嚇”死的?

▲崇黑虎在《封神榜》中,為殷商北方侯崇侯虎的弟弟

文王有意不殺,子牙卻說速殺,那還有半分將文王放在眼裡?緊接著還要獻到文王面前(書中言道文王亡年九十七歲),再掛到轅門上,難不成進進出出都要參觀一下?分明是怕文王不死,自此文王“神魂不定,身心不安,鬱鬱不樂,茶飯懶餐,睡臥不寧。”可惜文王羑里七年,紂王都沒害死他,卻被姜子牙嚇死。

文王曰:“我死之後,吾兒年幼,恐妄聽他人之言,肆行征伐。縱天子不德,亦不得造次妄為,以成臣弒君之名。你過來,拜子牙為亞父,早晚聽訓指教。今聽丞相,即聽孤也。可請丞相坐而拜之。”姬發請子牙轉上,即拜為亞父。

再則就是一出白帝城託孤,列位看官可還記得汗流遍體,手足失措的孔明,不過這子牙的地位要高於孔明,文王也要謹慎的多,所謂“恐妄聽他人之言”,那是要囑咐武王要聽姜子牙的,可是這一句不要弒君,也為武王日後留下了不小的麻煩,姜子牙也在日後的博弈中受了不少苦頭。

最終,文王在慨嘆“孤蒙紂王不世之恩,臣再不能睹天顏直諫,再不能演八卦羑里化民也!”之後離世,而姜子牙,也開始了真正的大權獨掌。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 : 朔雪漁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