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周汝昌的紅學世界——讀《師友襟期》

文/陳均

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師友襟期》是周汝昌先生晚年撰述的“人物誌”。據編訂者周倫玲女士的《後記》,其書原名應是《鴻儒72家》。周先生隨性而寫,寫畢便塞入牛皮紙袋,最後寫成的至少108將。除少數文章字跡難以辨認,因而未能整理收入,其他文章皆由周女士整理,編入此書。此種寫作方式,類似元人陶宗儀撰《南村輟耕錄》,在樹葉上書寫,置於盎中,再埋於樹根下。

個人親歷的紅學史

大約在前年,我因緣際會參加河北師大紀念顧隨先生誕辰120週年研討會,在會議的尾聲,周倫玲女士取出一篇剛整理出來的周先生追憶其師顧隨先生的文章,便是書中《苦水詞人號倦駝》一文,雲周汝昌先生晚年目障,字寫得又大又斜,勉強辨識整理,才得此文。讀畢,周女士與顧隨先生之女顧之京教授相擁而泣,也令與座諸君別有一番感慨在焉。

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顧隨致周汝昌的書信。周汝昌是顧隨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兩人曾在二十年間通過書信進行交流。

今番讀到此書,又念起彼時彼景,便知曉雖是紙上文章,而竟澆灌了周先生晚年心血,字字讀來,皆不尋常。其中,最深的印象便是周先生行文的風格,雖不能說是戛戛獨造,但確乎是一種浸透著濃郁的周氏風格。初讀此集,周先生的性情言談便撲面,甚乃是逼人而來。因周先生寫文,全憑個人之神行意會,以個人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為據,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頗近於顧隨先生解讀古詩文之風格。

書中所敘,並非史書式的紀傳體,對人物行狀予以記錄,而是敘述傳主與自己的因緣。而其中大多數人都是因紅樓夢研究而與周先生結緣。因此,此書的基本敘述模式便是:周先生回憶紅學之路上的人與事,以自己的見聞、理解與評判敘述之、臧否之。

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周汝昌先生同女周倫玲(左),子周建臨(右)與南京學者(右二)合影

這些人與事,無論他們的身份、事蹟、志業、聲名如何,皆是周先生紅樓宇宙裡或明或暗的“滿天星斗”。而這個宇宙顯然是以周先生於紅樓夢的思與寫為中心而旋轉的。

周先生還專門為這批文章設置了詩讚體,即每篇文章後都自撰詩一首,作為對這些人與事的評贊。這種形式又接近於《史記》的“太史公曰”,也和戲曲裡定場詩有些類同,周先生採用這種形式,當然是受這些典籍的浸染而仿效之,但也有為他的紅學世界建立標準的用意,如同給水滸之108將排座次。或者說,以他的視角,來建構一種鬆散的個人親歷的紅學史。

此書的三種讀法

此書大略可以有三種讀法:

其一,此書可視作周先生的紅學自傳。此書雖是寫一個個的人物,但皆是周先生紅學之路上有關涉者,譬如,有為大眾所瞭解的,如顧隨推薦周先生的第一篇紅學文章,此是周先生走上紅學之路的起始。

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胡適是新紅學的開山祖師,1921年他以《紅樓夢考證》一文開創了紅學研究的新時代。

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而胡適對周先生的欣賞與提攜,則是周先生紅學之路的基礎。也有一些較少為人知,但對周先生尤為重要者,如周先生的四哥周祜昌。在《世間曾有這麼一個人——悼亡兄祜昌》一文裡,周先生就一再提及兄弟情誼與紅學情緣相交織,令人動容。如“拙著《紅樓夢新證》的出版,四十萬言的鉅著,稿如山積,是祜兄一筆一畫工楷抄清的”,“他的後半生,可說就是為了《石頭記會真》一書而奮鬥到底的”,等等。

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周汝昌(右)和四哥周祜昌

其二,此書又是一部紅學公案錄。在《何其芳》一文的結穴處,周先生寫道:“世間事,曲折複雜,時出人‘智’外,‘五百年後’考證家考證‘紅學公案史’,會涉及我所遇到的人和事。‘考證’是‘神通’有限的,常常弄得真實與幼稚顛倒起來。草草記之,以備來哲審判”。

由此可見,周先生一氣將諸多人物寫來,其實是常常惦記著圍繞著紅學的紛爭與公案。《紅樓夢》之學,圍繞作者、版本之說,聚訟紛紛。周先生以恭王府為大觀園之原型,尊庚辰本貶程乙本,是影響了數十年紅學及《紅樓夢》文化的大關節,亦引發了更多的爭議,直至身後。周先生自然深知此事,因此在寫人寫事之時,往往也當作紅學公案之檔案,以備後世評判。

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何其芳,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在他的學術遺產中屬於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以《論〈紅樓夢〉》為代表。

其三,此書更可作為紅樓遺珍錄。周先生寫及人與事,有一大類是紅學史上的失蹤者,也即周先生有所見聞與接觸,但此後消失不見的與《紅樓夢》及研究有關的人物。

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沈從文,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大家。

如《沈從文詳註〈紅樓夢〉》裡,談到沈從文曾寫有“一部質、量俱不尋常的紅樓注稿”,而且沈從文彼時在故宮博物院工作,因之特別注意且主張對書中的實物予以解釋。可惜的是,在現今所知的沈從文著作裡,這本特別的《紅樓夢》註解卻是很少有人提起。

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吳則虞,著名文獻學家,詞學家。

又如《千秋疑案悼吳公》一文裡,提及吳則虞談到並獲得某部《石頭記》異本,但因為機緣不巧,周先生始終並未親見。隨著吳氏的去世,異本之事也就消失在歷史的迷霧中了。

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張次溪(右),著名文史學家、方誌學家。

再如文史學家張次溪所見過的“一部最巨大的《石頭記》抄本,其冊之巨大,必須放在‘八仙桌’上方能展閱”。凡此種種,周先生在紅學之路上所見所遇,種種趣聞及遺憾,於書中隨處可見,周先生在文中常為之嘆息。

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吳宓,中國現代著名西洋文學家、國學大師、詩人。

是書祕聞甚多,我最珍惜亦最感動的一則是寫吳宓先生。吳先生以妙玉自況,仿《世難容》撰同題曲,周先生舉“行真人愈妒,守禮世同嫌”,來嘆息吳宓先生之命運。然我獨賞“只贏得花落無果空枝戀,又何須高人名士嘆無緣”。此語應是吳先生回答這一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時代與人生”之問了。

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吳宓《新紅樓夢曲》(部分)

本文首發於《光明日報》2019年4月20日12版,作者陳均,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師友襟期》

周汝昌 著 周倫玲 整理

北京出版社

薦讀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