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周杰倫唱《學貓叫》,褻瀆了一代人的青春?

提起周杰倫,你先想到的是什麼?也許是“快使用雙截棍,哼哼哈兮”,也可能是“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然而,可能大家做夢都不會想到,有朝一日,周杰倫會在自己的演唱會上,唱起“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在最近的巴黎演唱會上,周杰倫在點歌環節抽中了一對異國夫婦,並問他們要不要來一首像《簡單愛》這樣甜甜的歌。誰曾想,這對夫妻嬉笑著說:“我們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聽你唱《學貓叫》。”

讓周杰倫唱《學貓叫》,褻瀆了一代人的青春?

按照常識,歌星在演唱會上一定唱的是自己的歌曲,粉絲在點歌環節也基本上不會點別人的歌。在自己的演唱會上唱別人的歌曲,還有可能涉及到版權問題。周杰倫也表示:“這是我第一次在演唱會上唱不是自己的歌”。

縱橫華語流行樂壇20年,周杰倫的歌曲陪伴著一代人,走過了青蔥歲月。對眾多80後、90後來說,騎著單車,載著喜歡的女孩,連接MP3的耳機中單曲循環著《七里香》《牛仔很忙》《稻香》,幾乎是整個青春最正確的打開方式。曾有一段經典的問答,“你什麼時候開始感覺自己不再年輕了?”——“當我發現周杰倫都40歲了的時候”。當曾經的少男少女不再年輕,周杰倫就成了他們青春記憶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

此事一出,立刻引爆了眾多周杰倫粉絲的強烈不滿。不少網友怒懟道:“我們的青春難道就這麼輸給了一首口水歌”“這是對周董的不尊敬,也是對我們逝去的青春的褻瀆”;當然,不同意見也隨之而來:“我也是杰倫粉絲,我覺得他唱起來很可愛呀”“正是因為喜歡他才會讓他唱啊”。

讓周杰倫唱《學貓叫》,褻瀆了一代人的青春?

這對夫婦的舉動是否欠妥姑且不說,在網絡文化興起的時代,傳統的流行文化還有多少人願意堅守並銘記,流行音樂寄託的情懷,還有容身之地嗎?熱鬧的爭吵背後,折射的是娛樂產業轉型期,網絡文化與傳統流行文化之間的碰撞。

在網絡社交媒體還不夠發達的時代,音樂的傳播渠道遠不如現在廣泛,人們聽音樂的方式無非是電視裡的音樂頻道、現場聽演唱會、MP3、收音機,歌手也大多是耳熟能詳的明星。周杰倫、王力宏等偶像歌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火遍了大江南北。

隨著網絡逐漸填滿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傳播方式不斷變遷,悄無聲息地對人們的娛樂基因重新編碼。尤其在網絡直播和短視頻平臺崛起以後,普羅大眾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方面受眾,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可以是“歌唱家”,催生了一眾網絡歌手。數不清的網絡歌曲席捲而至,每天都把人淹沒於“洗腦循環”之中。“愛的魔力轉圈圈”“我跨上沙漠之舟,背上菸斗和沙漏,手裡還握著一壺烈酒”,走大街上就算有人不知道這些歌叫什麼,甚至對演唱者的名字完全陌生,一聽旋律男女老少都能哼上一兩句。傳統流行文化好像不再那麼受重視了,偶像的力量似乎也開始削減。

讓周杰倫唱《學貓叫》,褻瀆了一代人的青春?

網絡歌曲絕非僅僅存在於商業街的背景音樂中,“你說嘴巴嘟嘟,嘟嘟嘟嘟嘟”成了2019年央視春晚岳雲鵬相聲中的包袱。此次周杰倫被點唱的《學貓叫》,也在元宵晚會中孫濤的相聲中佔了很大戲份。

不能否認的是,傳統流行音樂仍有其強大的生命力與不可替代性。

一方面,現在的不少網絡歌曲具有很強的同質性,有形式大於內容之嫌。娛樂有餘,內涵不足,難以成為經典;另一方面,傳統流行文化其實標註了一個特定時期的粉絲文化,從心理上說,偶像在很大程度上為粉絲提供了情感的安置與寄託,也見證了他們成長與蛻變的歲月,絕非輕易能夠割捨。

由於其自身朗朗上口的弦律與歌詞,作為網絡文化的重要力量,網絡音樂似乎已經“勢不可擋”,也確實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樂趣和更多的可能。網絡音樂和傳統流行音樂應該是朋友,而不是敵人。傳統流行音樂及其寄託的情感也會一直存在,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青春。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