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獨子周海嬰:按照父親要求,盡力低調,一生做個實在的普通人

文|張建星

魯迅獨子周海嬰:按照父親要求,盡力低調,一生做個實在的普通人

1930 年 9 月 25 日,魯迅 50 歲生辰全家照,攝於上海春陽照相館

周海嬰是文學巨匠、世紀偉人魯迅先生的獨子。7歲那年魯迅先生逝世,翌日天津《大公報》刊登了先生的遺囑,其中留給了周海嬰一句話:“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同在這個時間,周海嬰遵母親許廣平先生之命,為父親的墓地題字“魯迅先生之墓”。這兩件事連同後來陸續公開的周海嬰先生和父母充滿深情的合照,讓周海嬰直到去世都不可抗拒地進入了人們關注的視線。

作為魯迅先生的獨子,這既是一種至高榮耀,也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巨大壓力。憑著魯迅偉大的思想力量,以及文學、藝術上的天才造詣,父親若能長壽,再加上“憐子如何不丈夫”的濃情父愛,周海嬰的未來或許應該是無限光明的。但人生的全部殘酷就在於有時你根本無法選擇。誰也不會真正體會到兒時喪父對周海嬰人生體驗的重創和打擊,還有父親嚴厲的遺命,周海嬰只能選擇一種儘可能普通的人生,選擇一種總要刻意迴避光環的生活。其實他完全可以憑藉父親的巨大影響,憑藉毛澤東對魯迅的高度評價,或者憑藉建國後仍然活躍在政治和藝術舞臺上父親的朋友們,在文學藝術方面謀得一席之地。但周海嬰沒有,他按照父親的要求,盡力低調,一生都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普通人。這其實很難,也很難得。

魯迅獨子周海嬰:按照父親要求,盡力低調,一生做個實在的普通人

周海嬰自拍照,1948 年 7 月攝於上海

當然,也有例外。在周海嬰的一生至少有兩件事還是“高調”的。一是1975年10月,周海嬰給毛主席寫信,報告現存魯迅書信出版情況和母親的去世,訴說對其餘書信未予出版的不滿,在信中他還對197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根據1938年版重排的《魯迅全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三天後毛主席批示:我贊成周海嬰同志的意見,請將周信印發政治局,並討論一次,作出決定,立即實行。這既說明毛主席對魯迅家人的真切關懷,對魯迅研究的高度重視,也說明了周海嬰的膽識和性格。二是20世紀80年代周海嬰向法院提起訴訟,後又多次訴諸法律,堅決維護魯迅的版權。這在當時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且非議不少。三十年後,當我們進入法治的時代再重新評價此事,周海嬰是對的,他夠得上依法維權的先行者。

魯迅獨子周海嬰:按照父親要求,盡力低調,一生做個實在的普通人

周海嬰在攝影,1953

記得大學期間讀到上海1981年《文匯月刊》刊登胡風的文章,那是胡風出獄後第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題目是《向朋友們、讀者們致意》,版面中配發了胡風還有他和夫人梅志的照片,一臉病容,滿目蒼涼,看了讓人悲喜交加。文章和照片都很有穿透力,令人震撼。照片是周海嬰所拍,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周海嬰的攝影,印象很深。十幾年前,我作為天津新聞攝影學會會長,接待了曾做過攝影記者的周海嬰長子周令飛先生。這之後,由令飛和關鴻先生陪同,在上海老錦江飯店拜見了周海嬰先生。老人謙和平實,風度儒雅,交談之中,發現在他溫暖的笑容下,在他沒有慾望的目光中,有一種神似魯迅的深邃而堅決的眼神。這讓我想起周建人先生對周海嬰的評價:性格很像魯迅。聯想到那兩個“例外”事件,確實感到周建人對周海嬰的評價還是入木三分、心有感應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