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

桐葉封弟的由來

周成王的同母弟叔虞,被封於唐地,後其子遷都於晉水之畔,故又被稱為晉國始祖。

當初,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懷孕的時候,晚上夢見上帝對周武王說道:“我給你的兒子起名虞,將來在唐地興國立業。”等到胎兒出生,手掌之中果有“虞”字,因而就起名為虞。

一日,周成王與叔虞在宮苑之中嬉戲,周成王順手摘下一片桐葉,削成珪狀,遞給叔虞,說道:“孤要把此分封你。”

史官史佚恰好看到,便稽首道:“請王擇一吉日,為叔虞封國。”

成王笑著辯道:“孤與叔虞嬉戲罷了,史官不必當真!”

史佚肅然,再稽首道:“天子無戲言。言必行,史官如實加載,按禮節完成,並奏樂歌詠。”適逢周公平定古唐國,於是成王就將它封給叔虞,故稱其為唐叔虞。

"

桐葉封弟的由來

周成王的同母弟叔虞,被封於唐地,後其子遷都於晉水之畔,故又被稱為晉國始祖。

當初,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懷孕的時候,晚上夢見上帝對周武王說道:“我給你的兒子起名虞,將來在唐地興國立業。”等到胎兒出生,手掌之中果有“虞”字,因而就起名為虞。

一日,周成王與叔虞在宮苑之中嬉戲,周成王順手摘下一片桐葉,削成珪狀,遞給叔虞,說道:“孤要把此分封你。”

史官史佚恰好看到,便稽首道:“請王擇一吉日,為叔虞封國。”

成王笑著辯道:“孤與叔虞嬉戲罷了,史官不必當真!”

史佚肅然,再稽首道:“天子無戲言。言必行,史官如實加載,按禮節完成,並奏樂歌詠。”適逢周公平定古唐國,於是成王就將它封給叔虞,故稱其為唐叔虞。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桐葉封弟

當然“桐葉封弟”有兩個版本,一個源自於《呂氏春秋》,另一個則來自於《史記·晉世家》。

故事內容大同小異,只不過勸諫者不同,《呂氏春秋》認為是周公旦,而《史記》則認為是史官史佚。

且不管是誰勸諫的,周成王果真是因為一句戲言就將唐地封賞給了叔虞嗎?

其實,事情未必真如此兒戲,那為何叔虞會被封於唐地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叔虞勇猛異常
《晉語·叔向諫殺豎襄》
平公射鴳,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拘將殺之。叔向聞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殺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於徒林,殪,以為大甲,以封於晉。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揚吾君之恥者也。君其必速殺之,勿令遠聞。”君忸怩,乃趣赦之。

晉平公射殺鵪鶉不成,遷怒於豎襄,想殺他洩憤。叔向聽到後,勸諫晉平公說:“從前先君唐叔在徒林裡射犀牛,一箭就將其射死,用其皮製成大鎧甲一副,故被封於晉國。現在您繼承了先君唐叔的王位,射鵪鶉沒有射死,派人去捉也沒有捉到,這是張揚我們君王的恥辱啊。”

從叔向的言語之中,不難看出叔虞受封唐地並非如《史記》或《呂氏春秋》所載,只因周成王的一句戲言。

眾所周知,犀牛是第二大陸生動物,皮厚毛少,在短距離內能達45公里的時速,也即12.5米的秒速。而一般弓箭的最大射程一般在200米左右,有效射程在120米以內。所以,如果一箭不能將其射死,且是徒步過去的,那麼犀牛將在20秒之內追上射手,結果當然是一命嗚呼。

"

桐葉封弟的由來

周成王的同母弟叔虞,被封於唐地,後其子遷都於晉水之畔,故又被稱為晉國始祖。

當初,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懷孕的時候,晚上夢見上帝對周武王說道:“我給你的兒子起名虞,將來在唐地興國立業。”等到胎兒出生,手掌之中果有“虞”字,因而就起名為虞。

一日,周成王與叔虞在宮苑之中嬉戲,周成王順手摘下一片桐葉,削成珪狀,遞給叔虞,說道:“孤要把此分封你。”

史官史佚恰好看到,便稽首道:“請王擇一吉日,為叔虞封國。”

成王笑著辯道:“孤與叔虞嬉戲罷了,史官不必當真!”

史佚肅然,再稽首道:“天子無戲言。言必行,史官如實加載,按禮節完成,並奏樂歌詠。”適逢周公平定古唐國,於是成王就將它封給叔虞,故稱其為唐叔虞。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桐葉封弟

當然“桐葉封弟”有兩個版本,一個源自於《呂氏春秋》,另一個則來自於《史記·晉世家》。

故事內容大同小異,只不過勸諫者不同,《呂氏春秋》認為是周公旦,而《史記》則認為是史官史佚。

且不管是誰勸諫的,周成王果真是因為一句戲言就將唐地封賞給了叔虞嗎?

其實,事情未必真如此兒戲,那為何叔虞會被封於唐地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叔虞勇猛異常
《晉語·叔向諫殺豎襄》
平公射鴳,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拘將殺之。叔向聞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殺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於徒林,殪,以為大甲,以封於晉。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揚吾君之恥者也。君其必速殺之,勿令遠聞。”君忸怩,乃趣赦之。

晉平公射殺鵪鶉不成,遷怒於豎襄,想殺他洩憤。叔向聽到後,勸諫晉平公說:“從前先君唐叔在徒林裡射犀牛,一箭就將其射死,用其皮製成大鎧甲一副,故被封於晉國。現在您繼承了先君唐叔的王位,射鵪鶉沒有射死,派人去捉也沒有捉到,這是張揚我們君王的恥辱啊。”

從叔向的言語之中,不難看出叔虞受封唐地並非如《史記》或《呂氏春秋》所載,只因周成王的一句戲言。

眾所周知,犀牛是第二大陸生動物,皮厚毛少,在短距離內能達45公里的時速,也即12.5米的秒速。而一般弓箭的最大射程一般在200米左右,有效射程在120米以內。所以,如果一箭不能將其射死,且是徒步過去的,那麼犀牛將在20秒之內追上射手,結果當然是一命嗚呼。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犀牛

再者,犀牛的皮厚肉多,它的皮往往被用來製成鎧甲,也即是刀箭難入之物。要將其一箭致死,也就意味著箭頭要麼擊中其頭部要害處,要麼至少要入皮二十幾公分才有可能擊中其身體要害處。如此難度,不僅要求射者百步穿楊,更要求擁有千鈞臂力,恐怕春秋第一射手養由基也未必能做到。

如此說來,用武功蓋世來形容叔虞應該是實至名歸。

2. 周朝分封制度

《左傳·定公四年》
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猶多,而不獲是分也,唯不尚年也。
  • 周成王優先分封賢者,將他們作為保衛周朝的藩籬屏障。

周成王年幼,周朝初定天下,周公擔憂諸侯背叛,便面北朝南,攝政當國。原本三弟管叔鮮、五弟蔡叔度被武王寄予厚望,而封於管國、蔡國,行監督殷商後裔之責,然而他們因懷疑周公意欲篡權,竟勾結紂王之子武庚作亂。周公奉成王之命,率軍討伐,三年終平定叛亂。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自此,年齡便不再成為人才選拔的首要條件

其實,從周文王宵衣旰食,到周武王問道於前朝箕子,再到周公吐哺,周朝從建國伊始就秉持任人唯賢的準則,才能使得天下賢士紛紛前來歸附。而魯公、康叔及叔虞皆才華出眾,德行廣袤,才能在文王、武王及成王的一眾兄弟及後裔中脫穎而出。

  • 周朝的“嫡長子繼承製”與“分封制”使得魯公、康叔、叔虞成為核心諸侯國的不二人選。
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周人作《棠棣》來歌唱兄弟親情:遭死喪則兄弟相收,遇急難則兄弟相救,御外侮則兄弟相助。可見周人將血緣關係的兄弟之情置於首位,這一點在分封制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

"

桐葉封弟的由來

周成王的同母弟叔虞,被封於唐地,後其子遷都於晉水之畔,故又被稱為晉國始祖。

當初,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懷孕的時候,晚上夢見上帝對周武王說道:“我給你的兒子起名虞,將來在唐地興國立業。”等到胎兒出生,手掌之中果有“虞”字,因而就起名為虞。

一日,周成王與叔虞在宮苑之中嬉戲,周成王順手摘下一片桐葉,削成珪狀,遞給叔虞,說道:“孤要把此分封你。”

史官史佚恰好看到,便稽首道:“請王擇一吉日,為叔虞封國。”

成王笑著辯道:“孤與叔虞嬉戲罷了,史官不必當真!”

史佚肅然,再稽首道:“天子無戲言。言必行,史官如實加載,按禮節完成,並奏樂歌詠。”適逢周公平定古唐國,於是成王就將它封給叔虞,故稱其為唐叔虞。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桐葉封弟

當然“桐葉封弟”有兩個版本,一個源自於《呂氏春秋》,另一個則來自於《史記·晉世家》。

故事內容大同小異,只不過勸諫者不同,《呂氏春秋》認為是周公旦,而《史記》則認為是史官史佚。

且不管是誰勸諫的,周成王果真是因為一句戲言就將唐地封賞給了叔虞嗎?

其實,事情未必真如此兒戲,那為何叔虞會被封於唐地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叔虞勇猛異常
《晉語·叔向諫殺豎襄》
平公射鴳,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拘將殺之。叔向聞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殺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於徒林,殪,以為大甲,以封於晉。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揚吾君之恥者也。君其必速殺之,勿令遠聞。”君忸怩,乃趣赦之。

晉平公射殺鵪鶉不成,遷怒於豎襄,想殺他洩憤。叔向聽到後,勸諫晉平公說:“從前先君唐叔在徒林裡射犀牛,一箭就將其射死,用其皮製成大鎧甲一副,故被封於晉國。現在您繼承了先君唐叔的王位,射鵪鶉沒有射死,派人去捉也沒有捉到,這是張揚我們君王的恥辱啊。”

從叔向的言語之中,不難看出叔虞受封唐地並非如《史記》或《呂氏春秋》所載,只因周成王的一句戲言。

眾所周知,犀牛是第二大陸生動物,皮厚毛少,在短距離內能達45公里的時速,也即12.5米的秒速。而一般弓箭的最大射程一般在200米左右,有效射程在120米以內。所以,如果一箭不能將其射死,且是徒步過去的,那麼犀牛將在20秒之內追上射手,結果當然是一命嗚呼。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犀牛

再者,犀牛的皮厚肉多,它的皮往往被用來製成鎧甲,也即是刀箭難入之物。要將其一箭致死,也就意味著箭頭要麼擊中其頭部要害處,要麼至少要入皮二十幾公分才有可能擊中其身體要害處。如此難度,不僅要求射者百步穿楊,更要求擁有千鈞臂力,恐怕春秋第一射手養由基也未必能做到。

如此說來,用武功蓋世來形容叔虞應該是實至名歸。

2. 周朝分封制度

《左傳·定公四年》
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猶多,而不獲是分也,唯不尚年也。
  • 周成王優先分封賢者,將他們作為保衛周朝的藩籬屏障。

周成王年幼,周朝初定天下,周公擔憂諸侯背叛,便面北朝南,攝政當國。原本三弟管叔鮮、五弟蔡叔度被武王寄予厚望,而封於管國、蔡國,行監督殷商後裔之責,然而他們因懷疑周公意欲篡權,竟勾結紂王之子武庚作亂。周公奉成王之命,率軍討伐,三年終平定叛亂。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自此,年齡便不再成為人才選拔的首要條件

其實,從周文王宵衣旰食,到周武王問道於前朝箕子,再到周公吐哺,周朝從建國伊始就秉持任人唯賢的準則,才能使得天下賢士紛紛前來歸附。而魯公、康叔及叔虞皆才華出眾,德行廣袤,才能在文王、武王及成王的一眾兄弟及後裔中脫穎而出。

  • 周朝的“嫡長子繼承製”與“分封制”使得魯公、康叔、叔虞成為核心諸侯國的不二人選。
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周人作《棠棣》來歌唱兄弟親情:遭死喪則兄弟相收,遇急難則兄弟相救,御外侮則兄弟相助。可見周人將血緣關係的兄弟之情置於首位,這一點在分封制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周朝分封諸侯圖

上圖為周朝分封諸侯的地圖,打紅勾的為姬姓諸侯國,標註紫色十字星的為姜姓諸侯國,而打藍色叉的則為殷商子姓諸侯國。不難看出,姬姓諸侯國基本位於黃河的南北兩側(參見圖中兩處紫色帶),處於中原的第一核心圈;姜姓諸侯國,作為周武王的外戚,緊挨著第一核心圈的旁邊(參見圖中兩處藍色帶),形成第二核心圈。

而魯、衛、晉則處於第一核心圈的核心,緊挨著周武王營建的第二個行政中心洛邑,也即是後來東周的京都,同時將殷商後裔宋國和邶國隔開,並形成包圍之勢。

魯公、衛康叔為周武王的同母弟,而唐叔虞為周成王的同母弟,按照周朝的“嫡長宗法繼承製”與“分封制”,在遭受管叔、蔡叔之亂後,他們成為最合適的人選。

3. 古唐國特殊的地理文化背景

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
  • 古唐國的歷史

古唐國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本是唐堯後裔的封地。到了夏帝孔甲時期,帝堯子孫中有個叫劉累的,善於飼養龍而有寵於夏帝孔甲。後來,劉累子孫又被封候於大夏故墟。殷商之時,古唐國便成為殷商的附屬國。後來武庚叛亂,古唐國亦隨之揭竿響應。武庚滅亡,古唐國也跟著覆滅。

  • 古唐國的地理及現狀

古唐國,位於今山西省南部的翼城、曲沃和絳縣之間。它地處夏朝故墟,西面、背面皆為戎狄部落,時局動盪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銳。戎狄擅長騎術與箭術,沒點真本事顯然很難抵禦他們的攻擊,而叔虞身懷絕技,既然能一箭射死犀牛,當然也可制服彪悍的戎狄。所以,叔虞被冊封在唐地,應是周公及周成王深思熟慮後的決策。

"

桐葉封弟的由來

周成王的同母弟叔虞,被封於唐地,後其子遷都於晉水之畔,故又被稱為晉國始祖。

當初,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懷孕的時候,晚上夢見上帝對周武王說道:“我給你的兒子起名虞,將來在唐地興國立業。”等到胎兒出生,手掌之中果有“虞”字,因而就起名為虞。

一日,周成王與叔虞在宮苑之中嬉戲,周成王順手摘下一片桐葉,削成珪狀,遞給叔虞,說道:“孤要把此分封你。”

史官史佚恰好看到,便稽首道:“請王擇一吉日,為叔虞封國。”

成王笑著辯道:“孤與叔虞嬉戲罷了,史官不必當真!”

史佚肅然,再稽首道:“天子無戲言。言必行,史官如實加載,按禮節完成,並奏樂歌詠。”適逢周公平定古唐國,於是成王就將它封給叔虞,故稱其為唐叔虞。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桐葉封弟

當然“桐葉封弟”有兩個版本,一個源自於《呂氏春秋》,另一個則來自於《史記·晉世家》。

故事內容大同小異,只不過勸諫者不同,《呂氏春秋》認為是周公旦,而《史記》則認為是史官史佚。

且不管是誰勸諫的,周成王果真是因為一句戲言就將唐地封賞給了叔虞嗎?

其實,事情未必真如此兒戲,那為何叔虞會被封於唐地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叔虞勇猛異常
《晉語·叔向諫殺豎襄》
平公射鴳,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拘將殺之。叔向聞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殺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於徒林,殪,以為大甲,以封於晉。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揚吾君之恥者也。君其必速殺之,勿令遠聞。”君忸怩,乃趣赦之。

晉平公射殺鵪鶉不成,遷怒於豎襄,想殺他洩憤。叔向聽到後,勸諫晉平公說:“從前先君唐叔在徒林裡射犀牛,一箭就將其射死,用其皮製成大鎧甲一副,故被封於晉國。現在您繼承了先君唐叔的王位,射鵪鶉沒有射死,派人去捉也沒有捉到,這是張揚我們君王的恥辱啊。”

從叔向的言語之中,不難看出叔虞受封唐地並非如《史記》或《呂氏春秋》所載,只因周成王的一句戲言。

眾所周知,犀牛是第二大陸生動物,皮厚毛少,在短距離內能達45公里的時速,也即12.5米的秒速。而一般弓箭的最大射程一般在200米左右,有效射程在120米以內。所以,如果一箭不能將其射死,且是徒步過去的,那麼犀牛將在20秒之內追上射手,結果當然是一命嗚呼。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犀牛

再者,犀牛的皮厚肉多,它的皮往往被用來製成鎧甲,也即是刀箭難入之物。要將其一箭致死,也就意味著箭頭要麼擊中其頭部要害處,要麼至少要入皮二十幾公分才有可能擊中其身體要害處。如此難度,不僅要求射者百步穿楊,更要求擁有千鈞臂力,恐怕春秋第一射手養由基也未必能做到。

如此說來,用武功蓋世來形容叔虞應該是實至名歸。

2. 周朝分封制度

《左傳·定公四年》
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猶多,而不獲是分也,唯不尚年也。
  • 周成王優先分封賢者,將他們作為保衛周朝的藩籬屏障。

周成王年幼,周朝初定天下,周公擔憂諸侯背叛,便面北朝南,攝政當國。原本三弟管叔鮮、五弟蔡叔度被武王寄予厚望,而封於管國、蔡國,行監督殷商後裔之責,然而他們因懷疑周公意欲篡權,竟勾結紂王之子武庚作亂。周公奉成王之命,率軍討伐,三年終平定叛亂。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自此,年齡便不再成為人才選拔的首要條件

其實,從周文王宵衣旰食,到周武王問道於前朝箕子,再到周公吐哺,周朝從建國伊始就秉持任人唯賢的準則,才能使得天下賢士紛紛前來歸附。而魯公、康叔及叔虞皆才華出眾,德行廣袤,才能在文王、武王及成王的一眾兄弟及後裔中脫穎而出。

  • 周朝的“嫡長子繼承製”與“分封制”使得魯公、康叔、叔虞成為核心諸侯國的不二人選。
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周人作《棠棣》來歌唱兄弟親情:遭死喪則兄弟相收,遇急難則兄弟相救,御外侮則兄弟相助。可見周人將血緣關係的兄弟之情置於首位,這一點在分封制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周朝分封諸侯圖

上圖為周朝分封諸侯的地圖,打紅勾的為姬姓諸侯國,標註紫色十字星的為姜姓諸侯國,而打藍色叉的則為殷商子姓諸侯國。不難看出,姬姓諸侯國基本位於黃河的南北兩側(參見圖中兩處紫色帶),處於中原的第一核心圈;姜姓諸侯國,作為周武王的外戚,緊挨著第一核心圈的旁邊(參見圖中兩處藍色帶),形成第二核心圈。

而魯、衛、晉則處於第一核心圈的核心,緊挨著周武王營建的第二個行政中心洛邑,也即是後來東周的京都,同時將殷商後裔宋國和邶國隔開,並形成包圍之勢。

魯公、衛康叔為周武王的同母弟,而唐叔虞為周成王的同母弟,按照周朝的“嫡長宗法繼承製”與“分封制”,在遭受管叔、蔡叔之亂後,他們成為最合適的人選。

3. 古唐國特殊的地理文化背景

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
  • 古唐國的歷史

古唐國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本是唐堯後裔的封地。到了夏帝孔甲時期,帝堯子孫中有個叫劉累的,善於飼養龍而有寵於夏帝孔甲。後來,劉累子孫又被封候於大夏故墟。殷商之時,古唐國便成為殷商的附屬國。後來武庚叛亂,古唐國亦隨之揭竿響應。武庚滅亡,古唐國也跟著覆滅。

  • 古唐國的地理及現狀

古唐國,位於今山西省南部的翼城、曲沃和絳縣之間。它地處夏朝故墟,西面、背面皆為戎狄部落,時局動盪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銳。戎狄擅長騎術與箭術,沒點真本事顯然很難抵禦他們的攻擊,而叔虞身懷絕技,既然能一箭射死犀牛,當然也可制服彪悍的戎狄。所以,叔虞被冊封在唐地,應是周公及周成王深思熟慮後的決策。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古唐國

  • 唐地的治國之策異於他地

周成王命其“啟以夏政,疆以戎索”,即用夏政去教導夏民,以戎人的制度來劃定疆土。此制度有別於魯、衛等國,他們按照周朝制度來管理自己的封國。而叔虞則可以因地制宜,從本國國情出發,維持夏代的傳統制度,暫不實行周公制定的禮樂制度,同時按照戎狄習俗分配牧地,暫不實行周朝的井田制。

一年之後,逐見成效。農牧業得到顯著發展,唐叔虞政績斐然可觀。後來,天降福瑞,叔虞得到嘉禾,異莖同穗,周成王命叔虞將嘉禾送往東土饋贈周公旦。

歷史證明,“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國方針後來成為晉國的傳統國策,形成獨特的尚公、尚法、尚賢的三晉文化體系,對後來晉國乃至韓、趙、魏三國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唐叔虞作為晉國立國創業的始祖,作為三晉文化的創世人,其歷史功績不可磨滅。

"

桐葉封弟的由來

周成王的同母弟叔虞,被封於唐地,後其子遷都於晉水之畔,故又被稱為晉國始祖。

當初,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懷孕的時候,晚上夢見上帝對周武王說道:“我給你的兒子起名虞,將來在唐地興國立業。”等到胎兒出生,手掌之中果有“虞”字,因而就起名為虞。

一日,周成王與叔虞在宮苑之中嬉戲,周成王順手摘下一片桐葉,削成珪狀,遞給叔虞,說道:“孤要把此分封你。”

史官史佚恰好看到,便稽首道:“請王擇一吉日,為叔虞封國。”

成王笑著辯道:“孤與叔虞嬉戲罷了,史官不必當真!”

史佚肅然,再稽首道:“天子無戲言。言必行,史官如實加載,按禮節完成,並奏樂歌詠。”適逢周公平定古唐國,於是成王就將它封給叔虞,故稱其為唐叔虞。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桐葉封弟

當然“桐葉封弟”有兩個版本,一個源自於《呂氏春秋》,另一個則來自於《史記·晉世家》。

故事內容大同小異,只不過勸諫者不同,《呂氏春秋》認為是周公旦,而《史記》則認為是史官史佚。

且不管是誰勸諫的,周成王果真是因為一句戲言就將唐地封賞給了叔虞嗎?

其實,事情未必真如此兒戲,那為何叔虞會被封於唐地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叔虞勇猛異常
《晉語·叔向諫殺豎襄》
平公射鴳,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拘將殺之。叔向聞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殺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於徒林,殪,以為大甲,以封於晉。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揚吾君之恥者也。君其必速殺之,勿令遠聞。”君忸怩,乃趣赦之。

晉平公射殺鵪鶉不成,遷怒於豎襄,想殺他洩憤。叔向聽到後,勸諫晉平公說:“從前先君唐叔在徒林裡射犀牛,一箭就將其射死,用其皮製成大鎧甲一副,故被封於晉國。現在您繼承了先君唐叔的王位,射鵪鶉沒有射死,派人去捉也沒有捉到,這是張揚我們君王的恥辱啊。”

從叔向的言語之中,不難看出叔虞受封唐地並非如《史記》或《呂氏春秋》所載,只因周成王的一句戲言。

眾所周知,犀牛是第二大陸生動物,皮厚毛少,在短距離內能達45公里的時速,也即12.5米的秒速。而一般弓箭的最大射程一般在200米左右,有效射程在120米以內。所以,如果一箭不能將其射死,且是徒步過去的,那麼犀牛將在20秒之內追上射手,結果當然是一命嗚呼。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犀牛

再者,犀牛的皮厚肉多,它的皮往往被用來製成鎧甲,也即是刀箭難入之物。要將其一箭致死,也就意味著箭頭要麼擊中其頭部要害處,要麼至少要入皮二十幾公分才有可能擊中其身體要害處。如此難度,不僅要求射者百步穿楊,更要求擁有千鈞臂力,恐怕春秋第一射手養由基也未必能做到。

如此說來,用武功蓋世來形容叔虞應該是實至名歸。

2. 周朝分封制度

《左傳·定公四年》
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猶多,而不獲是分也,唯不尚年也。
  • 周成王優先分封賢者,將他們作為保衛周朝的藩籬屏障。

周成王年幼,周朝初定天下,周公擔憂諸侯背叛,便面北朝南,攝政當國。原本三弟管叔鮮、五弟蔡叔度被武王寄予厚望,而封於管國、蔡國,行監督殷商後裔之責,然而他們因懷疑周公意欲篡權,竟勾結紂王之子武庚作亂。周公奉成王之命,率軍討伐,三年終平定叛亂。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自此,年齡便不再成為人才選拔的首要條件

其實,從周文王宵衣旰食,到周武王問道於前朝箕子,再到周公吐哺,周朝從建國伊始就秉持任人唯賢的準則,才能使得天下賢士紛紛前來歸附。而魯公、康叔及叔虞皆才華出眾,德行廣袤,才能在文王、武王及成王的一眾兄弟及後裔中脫穎而出。

  • 周朝的“嫡長子繼承製”與“分封制”使得魯公、康叔、叔虞成為核心諸侯國的不二人選。
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周人作《棠棣》來歌唱兄弟親情:遭死喪則兄弟相收,遇急難則兄弟相救,御外侮則兄弟相助。可見周人將血緣關係的兄弟之情置於首位,這一點在分封制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周朝分封諸侯圖

上圖為周朝分封諸侯的地圖,打紅勾的為姬姓諸侯國,標註紫色十字星的為姜姓諸侯國,而打藍色叉的則為殷商子姓諸侯國。不難看出,姬姓諸侯國基本位於黃河的南北兩側(參見圖中兩處紫色帶),處於中原的第一核心圈;姜姓諸侯國,作為周武王的外戚,緊挨著第一核心圈的旁邊(參見圖中兩處藍色帶),形成第二核心圈。

而魯、衛、晉則處於第一核心圈的核心,緊挨著周武王營建的第二個行政中心洛邑,也即是後來東周的京都,同時將殷商後裔宋國和邶國隔開,並形成包圍之勢。

魯公、衛康叔為周武王的同母弟,而唐叔虞為周成王的同母弟,按照周朝的“嫡長宗法繼承製”與“分封制”,在遭受管叔、蔡叔之亂後,他們成為最合適的人選。

3. 古唐國特殊的地理文化背景

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
  • 古唐國的歷史

古唐國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本是唐堯後裔的封地。到了夏帝孔甲時期,帝堯子孫中有個叫劉累的,善於飼養龍而有寵於夏帝孔甲。後來,劉累子孫又被封候於大夏故墟。殷商之時,古唐國便成為殷商的附屬國。後來武庚叛亂,古唐國亦隨之揭竿響應。武庚滅亡,古唐國也跟著覆滅。

  • 古唐國的地理及現狀

古唐國,位於今山西省南部的翼城、曲沃和絳縣之間。它地處夏朝故墟,西面、背面皆為戎狄部落,時局動盪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銳。戎狄擅長騎術與箭術,沒點真本事顯然很難抵禦他們的攻擊,而叔虞身懷絕技,既然能一箭射死犀牛,當然也可制服彪悍的戎狄。所以,叔虞被冊封在唐地,應是周公及周成王深思熟慮後的決策。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古唐國

  • 唐地的治國之策異於他地

周成王命其“啟以夏政,疆以戎索”,即用夏政去教導夏民,以戎人的制度來劃定疆土。此制度有別於魯、衛等國,他們按照周朝制度來管理自己的封國。而叔虞則可以因地制宜,從本國國情出發,維持夏代的傳統制度,暫不實行周公制定的禮樂制度,同時按照戎狄習俗分配牧地,暫不實行周朝的井田制。

一年之後,逐見成效。農牧業得到顯著發展,唐叔虞政績斐然可觀。後來,天降福瑞,叔虞得到嘉禾,異莖同穗,周成王命叔虞將嘉禾送往東土饋贈周公旦。

歷史證明,“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國方針後來成為晉國的傳統國策,形成獨特的尚公、尚法、尚賢的三晉文化體系,對後來晉國乃至韓、趙、魏三國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唐叔虞作為晉國立國創業的始祖,作為三晉文化的創世人,其歷史功績不可磨滅。

唐叔虞成為晉國始祖,是因為周成王桐葉封弟,其實並非如此

晉祠

結語:桐葉封弟未必為真,即使確有其事,也只不過是一種掩人耳目的手段,目的是為了古唐國的平穩過渡,使其成為周朝北部的重要屏障,也成為周文化與古夏文明及犬戎文化的緩衝之地、過渡之地及實驗之地,為西周其他諸侯國與四周少數民族的文化融合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