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量元素對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巨大影響

種植業 農產品 蔬菜 農資 農化之星 農化之星 2017-09-10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營養元素是農作物的糧食,決定作物的產量和質量,缺一不可。但長期以來,由於大化肥的過量和不合理使用,忽視中微量元素的補充,導致土壤質量遭受破壞、營養元素比例失衡、農產品“隱形飢餓”。

中微量元素對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巨大影響

中微量元素大多是植物體內促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物質轉化作用等的酶或輔酶的組成部分,在植物體內非常活躍。作物缺乏任何一種中微量元素時,生長髮育都會受到抑制,導致減產和品質下降,嚴重的甚至絕收。據調查,我國85%左右的耕地嚴重缺乏中微量元素,向土壤中補充中微量元素刻不容緩。

硅缺乏時,作物莖和稈生長軟弱,容易倒伏和被病菌侵蝕;在生長前期缺硅成穗數減少,生長後期則小穗數減少。硅對禾穀類作物有明顯的增產作用,水稻是喜硅作物,水稻使用硅肥穗粒重,並能提早成熟,還能提高抗病能力。硅可增強作物對病蟲害的抵抗力,減少病蟲危害;可提高作物抗倒伏,可使作物體內通氣性增強,提高作物抗逆性;能減少磷在土壤中的穩定性;有改善農產品品質,並利於貯存和運輸。

鈣缺乏時,植株生長受阻,節間較短,較正常矮小,而且組織柔軟;植株頂芽、側芽、根尖等分生組織容易腐爛死亡,幼葉捲曲畸形,或從葉緣開始變黃壞死;果實生長髮育不良。鈣可以降低果實吸收作用,增加果實硬度,使果實耐貯,減少腐爛,提高Vc含量。一般豆科植物、甜菜、甘藍等需鈣較多,禾穀類作物、馬鈴薯等需鈣少。

鎂缺乏時,植株矮小,生長緩慢,先在葉脈間失綠,而葉片仍保持綠色,以後失綠部分逐步由淡綠色轉變為黃色或白色,還會出現大小不一的褐色、紫紅色斑點、條紋,症狀在老葉,特別是老葉葉尖先出現。鎂可以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改善農產品的品質。大田作物的水稻、花生、芝麻,經濟作物類的柑桔、香蕉、菠蘿,菸草及蔬菜中的馬鈴薯、番茄都是需鎂較多的作物。

硫缺乏時,作物生長受到嚴重阻礙,植株矮小瘦弱,葉片退綠或黃化,莖細、僵直,分櫱分枝少,與缺氮有點相似,但缺硫症狀首先從幼葉出現。硫可以提高蛋白質含量,改善飼料和穀類作物的質量,增加維生素A含量及油類作物的油含量,同時可以改善水果、蔬菜、甜菜等品種的質量,並能增強作物的禦寒和抗旱能力。十字花科、百合科、豆科等作物需硫較多,而禾本科需硫較少。

微量元素缺乏時,植株都要表現出一定的症狀,但元素之間缺素形態有的相似,再加上病蟲害及環境因素的干擾混淆,僅靠外形易造成誤診,因此應掌握和配合多種診斷方法,以作出正確判斷。簡單說來:

(1)硼:豆科、十字花科作物(油菜、花生)及棉花、果樹(蘋果、葡萄、梨)等作物對硼要求較高,根用作物和塊莖作物對硼也很敏感;禾本科作物需硼較少,對缺硼不敏感。

(2)鋅:玉米、水稻、棉花、亞麻、甜菜、大豆等對鋅比較敏感,果樹(柑橘、蘋果、桃等)缺鋅現象普遍。

(3)鉬:豆科作物、油菜、花椰菜、棉花、甜菜、果樹(柑橘)、蔬菜(番茄、菠菜等)等對鉬比較敏感,禾本科作物不敏感。

(4)錳:對錳敏感的農作物非常多,幾乎包括了主要的糧、棉、油和糖用作物及果樹蔬菜,尤其是穀類作物如小麥、玉米等。

(5)鐵:對鐵反應敏感的作物有大豆、花生、高粱、玉米、甜菜、馬鈴薯、菠菜、番茄、蘋果、梨、桃、楊、柳等樹木和某些牧草。

(6)銅:對銅敏感的作物有大麥、小麥、燕麥、萵苣、洋蔥、菠菜、胡蘿蔔及果樹等,尤其是小麥和水稻。

從世界範圍看,歐美髮達國家已走出氮磷鉀大量元素肥料時代,進入精準、平衡施肥階段。而從國內目前的施肥情況來看,氮磷鉀三元複合肥仍是生產和消費的主流,中微量元素肥料使用不足,儼然是配角。作物的產量決定在最小的那部分營養元素上面。降低肥料中大量元素比例,提高中微量元素比例;平衡施肥、合理施肥才是實現作物高產優質以及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有效途徑。

更多關於百科信息,請關注肥料百科:http://www.1988.tv/baike/

文章來源:英露沃普豐國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