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視如草芥,如今被看成大豆替代品,油莎豆真的這麼牛

種植業 大豆 農業 花生 農資 農通社 2018-12-10

大豆對外依存過高牽掛人心,各方面都在為端牢“油瓶子”出謀劃策、展開行動。現在大豆替代品名單上又出現了一個新成員——油莎豆。

上月,科學技術部農村司先後組織召開油莎豆科技創新講座、油莎豆產業科技創新座談會。科學技術部相關負責人指出,要充分認識油莎豆作為大豆的重要替代性原料和產品的重要作用,凝聚共識,增強責任,加快推進油莎豆產業規模化高效健康發展。

名副其實的“油莎豆”

隨著曝光的增多,油莎豆——這個小小的豆子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油莎豆,為油莎草之根莖,又名虎堅果、糖根果、鐵荸薺、油渣子、人蔘果、地下核桃等。事實上,相對名目繁多的別稱,“油莎豆”的名字對其來講可謂更名副其實:首字“油”表示了它的含油性,油脂含量高達20%~36%,是目前所有植物中畝產植物油最高的品種;第二個字“莎”體現了它的屬性,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第三個字“豆”呈現了它的形態,其如土豆,為塊莖結構,大小與山藥果相似。

曾視如草芥,如今被看成大豆替代品,油莎豆真的這麼牛

油莎豆大有來頭,原產於非洲及地中海沿岸的它,在古埃及時代,即是一種深受歡迎的野生食用植物。從2000多年前的埃及法老古墓裡,考古專家就發現作為供品陪葬的油莎豆,這樣表明當時階層對油莎豆的割愛不捨。油莎豆後來被引入西班牙,在歐美逐漸發跡。

油莎豆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漂洋過海來的我國,由於其適應性強,無論是荒地、灘塗地、鹽鹼地,還是林下、套作,對其來說統統無妨,很快在東北、華北等地繁殖開來。但國人似乎還沒有認識到它的價值,由於其生長很快,常常能壓制住旁邊作物生長,很多地方將其視為雜草,總想法設法斬草除根。

好東西終會有出頭之日。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國外大量種植與產品開發,近些年,油莎豆的優點被重新審視,並被定義為:集糧、油、牧、飼於一體的優質、高產的經濟作物。產量高,一般畝產鮮豆為1000公斤,幹豆500公斤,種1畝幹油莎豆產油相當於種3畝油菜或2畝花生;抗旱抗澇,易種好管,春播秋熟,全生長期僅120天左右,且種植過程無需打藥,可有效利用邊際土地資源,綠色環保。其渾身是寶,可一舉多得:葉為軟莖劍葉草,柔軟而又堅韌,是營養豐富的飼草和編制工藝的好原料;其鬚根及根莖,具有中草藥的藥香及鎮靜安眠等功效;其塊根可用於加工食用油、酒品、生物能源,又可製作休閒食品。

曾視如草芥,如今被看成大豆替代品,油莎豆真的這麼牛

更重要的是,油莎豆果非常好吃,有食者這麼形容“其味既如花生,又似核桃,吃起來滿嘴油香,但比花生多一些甜味,比核桃又多一些水分。”有人將其稱為“濃縮食品”“全能產品”,還有人稱它為“油料之王”“生命之果”。總之油莎豆渾身是寶,對它用盡了溢美之辭。而在營養方面,油莎豆也不負眾望,科研顯示,油莎豆富含脂肪、澱粉、蛋白質、糖分、纖維素、樹脂等,特別是在不飽和脂肪酸指標方面,數據優美,品質可與橄欖油相媲美。

迎來發展高光時刻

在國外,油莎豆目前主要加工成各種糕點、 糖果、 酒類和飲料等。西班牙用油莎豆製成一種乳汁清涼飲料,作為全脂牛奶的代用品,供斷乳嬰兒食用。油莎豆開發的食品,也開始在美國全食超市上架,甚至大有代替杏仁和堅果成為麥片“最佳拍檔”的趨勢。油莎豆作為生物柴油的優質作物原料之一,也受到一些國家的關注。

曾視如草芥,如今被看成大豆替代品,油莎豆真的這麼牛

對於我國來說,油莎豆油料價值更具實用性和迫切性。正是基於油莎豆的功能價值、營養價值、生態價值等,在農業部制定的《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中,油莎豆赫然入列,成為我國重點推薦種植的油料作物。今年2月,我國農業科學家還育成首個高油高產油莎豆品種“中油莎1號”。該品種產量高、含油量高、品質好,塊莖種子含油量31.3%,是長江流域含油量最高的油莎豆品種。

更讓人欣喜的是來自種植方面的實踐。今年,東營援疆引來種子,在新疆疏勒縣英阿瓦提鄉比納木村裡的棗樹林、核桃樹試驗套種了2200畝油莎豆。據報道,11月收穫時,每畝產油莎豆500公斤,油莎草還帶來摺合500元的收益,平均畝創收3000元,遠高於種植棉花、小麥、玉米的畝收益。

曾視如草芥,如今被看成大豆替代品,油莎豆真的這麼牛

阿瓦提鄉比納木村首次套作試種成功

既然油莎豆渾身是寶這麼牛,為何前些年其籍籍無名、飽受歧視呢?主要原因為我國研究不夠深入全面,產業鏈發展不足,宣傳普及不多,現有規模種植主要來自於一些先知先覺的企業、大戶和科研人士,民眾對其認識也不充分、有誤解。同時,品種退化問題、收穫機械缺乏、加工設備落後、市場培育緩慢等因素也制約了油莎豆產業的快速發展。

隨著科技部、農業部等介入研究扶持推廣和大豆替代品的亟待補充,天時地利,一身本領的油莎豆可望“鹹魚翻身”改變窘境,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和廣闊舞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