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海南油茶

種植業 油茶 農業 中國林業網 2017-04-28

油茶,在海南被稱為“山柚”,多栽種於荒山野嶺。這是一種古老的木本油料植物,大山深處,高高的嶺上,那是油茶生長的地方。它低矮的樹形,並不起眼,更無魁偉高大,傘狀的枝枝丫丫伸展開來,葉片碧綠油亮,尖尖的,綴滿在細長的枝條上。

早在2300多年前我國就開始栽種油茶,從秦漢年間走來,一路領略過漢武盛世、貞觀之治等中原王朝的輝煌,也經歷了兩晉南北朝與五代十國的人間風雨滄桑。直到明朝年間,隨著海南進入大開發時代,油茶才從大陸地區傳入這個海島。如今,由於熱帶地區海島氣候與土壤的滋潤,海南山柚已經成為享譽國內的神奇油料作物。

細說海南油茶

油茶記載多見古籍

我國種植油茶歷史悠久,一顆飽含香油的油茶籽曾經多次出現在古代的文籍中。

早在先秦年間的書籍中就有“貞木”或者“禎木”的記載。《山海經·東山經》中有“東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禎木”。對此,清代農學家張宗法在《三農紀》中,稱其為“南方油實也”,也就是油茶。為何稱為“貞木”呢?原來,油茶“冬夏常青,未嘗凋落,若有節操的女貞樹”。

地處油茶重要產地的宜春學院老師楊抑曾深入研究過中國油茶史。他撰文介紹,在經濟性能上全面揭示油茶的要算明代農書。最早的是成書於明初的俞宗本《種樹書》,其中寫到“九月移山茶”“十月收茶子”。

能較全面反映油茶的是明末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書中把油茶定名為“植”:“植木生閩廣、江右山谷間,橡慄之屬也……實如橡斗,鬥中函子,或一二(顆)、或三四(顆),甚似慄而殼甚薄。殼中仁皮色如榧,瓤肉亦如慄,味甚苦,而多膏油,江右、閩廣人用此油,燃燈甚明,勝於諸油,亦可食。”這說明當時在兩廣、福建、江西等省,人們已廣泛採用油茶榨油。

細說海南油茶

之後半個世紀的宋應星在鉅著《天工開物》中,把油茶擺在植物油料中的第7位,即:芝麻、蘿蔔子、黃豆、白菜子、蘇麻、油菜子、搽子(油茶籽)。楊抑認為,這是因為茶葉也有可以作為油料的茶葉籽,由於都有“茶”字,容易混淆,因此宋應星不願稱油茶為“茶”。而當時油茶產區的人慣稱油茶為茶子樹,遂將油茶改為“搽子”。至今湖南、江西一帶人們依然稱油茶為“茶子樹”。

油茶花美麗動人,又稱為“山茶花”,自古就有很多詩文名家為之傾倒。晚唐詩人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稱:“山茶葉似茶樹,高者丈餘,花大盈寸,色如緋,十二月開。”北宋大文學家黃庭堅在《白山茶賦》詠歎道:“麗紫妖紅,爭春 而取寵,然後知白山茶之韻勝也。”明代文學家王世懋在《閩部疏·花疏》中寫道:“黃山茶、白山茶、紅白茶、紅白茶梅,皆九月開。山茶花大而韻,亦茶中之貴品”。

細說海南油茶

海南山柚種植始於明代

近日,記者來到瓊海市會山鎮中酒村採訪,這裡有棵據稱樹齡達500多年的“山柚樹王”。

車進村莊,順著一條水泥道拐到村後向西100米處,一下車便赫然看見綠瓦紅牆環抱中,幾棵枝椏挺拔的油茶樹綠葉繁茂、鬱郁蒼蒼。門口右側豎立著一個直條大石,勒刻著“油茶樹王”4個大字,還有一行紅色行體小字:“中酒油茶樹王,樹齡590年。”

據茶樹主人陳家輝介紹,這棵老樹果大、籽多,油質優良。油茶王結的山柚果大如拳頭,最多能有12個籽粒。一般山柚仁1斤籽粒只打2.8兩油,而山柚樹王能打3.2兩油,且油色朗黃透明,濃香撲鼻。

這株老油茶樹或許正是當年油茶隨移民入瓊的最好見證,也是海南油茶史的“活化石”。

細說海南油茶

“海南油茶又稱為‘山柚’,其種植始於明代。”海南大學副校長鬍新文率領一個團隊,專門從事海南油茶及其產業的研究。該團隊迄今已編制了《海南省油茶產業調查報告》《海南省油茶產業發展規劃》等海南油茶產業的重要文件。

據他介紹,早在明代唐胄編撰的《瓊臺志》中就記載:“山柚,文昌多。花白,即閩中茶油。”據此推斷,至少在500年前海南就有了油茶的種植。為什麼我國油茶的歷史有2300多年,而海南可查的油茶歷史僅有500年呢?

這是因為海南真正的大開發始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將海南島稱為“南溟奇甸”,揭開了海南島大開發的序幕。許多福建、兩廣百姓在政府的鼓勵下,大量移民海南島,帶來了很多先進生產技術和農業物種。也許正是這個階段,移民將油茶引入到了海南島。在海南島得天獨厚的熱帶氣候和肥沃豐厚的土壤資源的滋潤下,經過數百年的演化,最終形成獨特的海南山柚。

由於山柚是難得的食用油,而且用途廣泛,因此這種作物不僅深受漢族地區喜愛,也傳到了黎族地區。清代《崖州志》記載:“山柚,黎人每種,取其子打油,香氣襲人。又名木油。”

細說海南油茶

海南油茶種植螺旋式前進

每天早上,臨高皇桐鎮博德村村民陳明理就會到油茶林地裡澆水、拔草,精心呵護他種植的“搖錢樹”。

“3年就能產果榨油,一斤油能賣200到300元。”說起種植油茶樹,陳明理信心十足,“一株成熟期的油茶樹,一年所產果可榨油1到2斤。”單靠這一項,陳明理種植油茶樹一畝地保守估計能收入1萬元以上。

早在1960年代,皇桐鎮就種植了不少油茶樹,多生長在田邊路邊,本地村民也有用果實榨油的傳統。但在改革開放以後,由於價格上不去,很多油茶樹被砍掉。2010年前後,在該鎮只有零星種植的油茶樹。為此,皇桐鎮引導農民開展規模種植,大受歡迎,農民種植積極性很高。

“皇桐鎮是個好例子,大致說明了新中國成立後海南油茶種植主要經歷的三個階段,從波峰到波谷,又重新興盛。”胡新文團隊重要成員、海南大學教授吳友根說。

細說海南油茶

第一階段在改革開放前。1960年代,油茶作為主要經濟作物由當地政府主導,在海南島中部以及北部的山區大量種植。當時,油茶作為海南島橡膠園地的防護林,與木麻黃、母生、臺灣相思、火力楠等樹林形成緊密型結構,以提高防風效果。例如,1960年代,原瓊山縣舊州曾制定了全境種植萬畝油茶的目標。

第二階段在改革開放後。由於海南島油茶產量低、效益差,因而油茶樹又遭到大量砍伐,使得海南島油茶種植面積迅速減少,油茶資源受到嚴重破壞。原有的油茶林,大部分被砍伐而用於種植橡膠、檳榔等其他經濟效益相對高的作物,或有個別植株倖存於檳榔橡膠園邊或林下。

第三階段是2000年至今,由於油茶價格不斷攀升,在政府支持和農民自發的雙重效應下,出現新一輪的油茶種植熱潮。

細說海南油茶

海南山柚油品價俱高

“目前,我省處於豐產期的油茶多為1950-1970年代引進種植的。”吳友根曾率隊對全省的油茶種質資源進行了深入調查,發現全省有5株油茶王,其中瓊海會山有3株樹齡不低於300年的油茶樹王,定安龍湖和瓊海陽江等地有上百年的油茶古樹。

省農科院鄭道君博士等人也曾對海南油茶資源進行了調查。他們走訪了9個市縣的38個鄉鎮、農場,重點調查了34個油茶林。他認為,油茶在海南主要分佈在瓊海的石壁、中原、陽江、會山、龍江和大路、東紅農場,定安的嶺口、中瑞農場、翰林和龍湖,文昌的錦山、潭牛和蓬萊,海口的三江、甲子、石山和永興,臨高的皇桐、和舍、南寶和多文,澄邁的文儒、加樂、中興和仁興,屯昌的黃嶺、坡心、新興和烏坡,瓊中的灣嶺、長征和黎母山鎮,五指山的通什、南聖、暢好和水滿。

細說海南油茶

在這些分佈點中,定安、澄邁、屯昌和瓊海的個別地方保存有林齡或樹齡較長的林分或植株,其中澄邁現有老的油茶林或油茶樹最多。澄邁年代較長遠的油茶林有約106.6公頃。調查發現,海南油茶最大直徑的植株位於澄邁中興鎮,有150釐米粗細,而成片面積最大的老油茶林在澄邁文儒鎮岸嶺村。

根據各地油茶的形態特徵,經初步鑑定,海南油茶資源為越南油茶、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其中栽培最為廣泛的是普通油茶。調查還發現,海南油茶果實均是在寒露前後成熟,均屬“寒露籽”型品種。

“海南油茶具有獨特性。”吳友根說,海南油茶的特異性主要表現在口感與品質方面,海南油茶所產茶籽油異香撲鼻,無苦味,其品質高於大陸其它油茶的茶油。

他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原因:

一是物種不同。大陸主要是廣佈的普通油茶物種,海南山柚為特異地理小種。

二是產地環境不一樣。海南土壤富硒,是鬱結凝萃之地,故造就了與眾不同的山柚油。

三是茶油風味成分不一樣,尤其是香氣成分不同。海南山柚香氣主要成分為吡嗪類雜環化合物,大陸其他茶油風味主要成分為醛類和酸類。

因為品質上的差異,普通油茶茶籽油目前市場均價100-160元/千克(毛油),而海南山柚油的市場價則高達400-600元/千克,成為中國茶油系列中的“王中之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