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李可為何說“春夏養陽,秋冬固陽”?

中醫 黃帝內經 食療 養生 醫壽延年 醫壽延年 2017-09-27

《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李可為何說“春夏養陽,秋冬固陽”?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黃帝內經》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被歷代醫家奉為養生重要原則。而對這一重要原則的理解,卻出現了不少歧義。王冰認為,“春食涼,夏食寒,以養於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於陰”,提出“養即制也”,因春夏陽盛,故宜食寒涼以制其亢陽;秋冬陰盛,故宜食溫熱以抑其盛陰。但只是這種理解並沒有文辭釋義上的依據。而不少人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即是“春夏用辛熱藥食養陽,秋冬用寒涼藥食養陰”,如張志聰即提出“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所以養陽;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所以養陰”。因此,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之說。張介賓則從陰陽互根、陽中求陰、陰中求陽的原理,提出“夫陰根於陽,陽根於陰,陰以陽生,陽以陰長。所以聖人春夏則養陽,以為秋冬之地,秋冬則養陰,以為春夏之地。皆所以從其根也。”春夏養陽是為了養秋冬之陰,秋冬養陰是為了養春夏之陽。這幾種解釋皆似是而非。

《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李可為何說“春夏養陽,秋冬固陽”?

實際上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已對此做了詳盡解釋:“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提示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疾病的發生是由於違背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自然規律,也即是春夏不生長,秋冬不收藏;而聖人養生則注意“春夏生長,秋冬收藏”,此即“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意。最重要的是,“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揭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實質是與自然界萬物共同遵循四時的降沉升浮之氣。

而春夏如何養陽,關鍵並不在於進食溫補藥物,實則是順應春生夏長之氣而讓人體陽氣有序生髮;秋冬應如何養陰?關鍵亦不在於進食滋陰補品,而是要順應秋冬自然之氣的降沉規律,讓人體陽氣斂降深藏,而這恰恰就是“固陽”理念。

“古中醫學派”對這一觀點的闡述尤其透徹。《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反覆強調了自然界之氣隨四時而降沉升浮,是地球上的萬物共同規律。並以植物為例,指出經秋而葉落,是陽氣下降的表現;經冬而添根,是陽氣內沉的結果;經春而生髮,陽氣上升也;經夏而茂長,陽氣外浮也。因此,植物個體的陽氣的降、沉、升、浮,即體現宇宙大氣的降沉升浮,而人身的陽氣也同樣遵循這種降沉升浮的規律。春夏隨著萬物生長而陽氣升發、外浮,此時人體陽氣消耗最多,故應“春夏養陽”,注意補充和養護;秋冬萬物陽氣降沉,此時人體陽氣亦應順時而斂藏,此即“秋冬固陽”。

《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李可為何說“春夏養陽,秋冬固陽”?

因此,李可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固陽”養生原則,與《黃帝內經》所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實則一致。兩個觀點並不相違背,只是著眼點不同,李老的觀點立足於“陽氣”,更是對“秋冬養陰”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揭示“養陰”的實質在於“固陽”。養生原則如此,對於“陽虛者十之八九”的現代人,尤應以“扶陽、祕陽”作為重要養生法則。現代不良生活方式是導致陽氣耗散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從情志、起居、飲食、房室等多方面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即是保陽、固陽的途徑。

《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李可為何說“春夏養陽,秋冬固陽”?

李可認為,保養陽氣、固密陽氣,首先要從養神做起,最重要的養神方法是“恬淡虛無”,慎忌五志過激,因五志過激最耗人體陽氣。應謹記《黃帝內經》教誨:“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因此,恬淡是最重要的修心方法,是防病的第一要旨。

起居方面,李可尤其強調“避風寒”。現代人過用空調,影響了人體與自然界的和諧統一,導致陽氣的升浮降沉紊亂,造成無端的耗散,同時將寒氣壓入體內深層,長此以往則易形成多種疾病。因此,少用空調是疾病預防的重要途徑之一。而熬夜與晚起的生活規律則違反了自然界的節奏,也即是違反一日裡陽氣升浮降沉的規律,這也是造成陽氣耗損、寒溼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避免熬夜、規律合理的作息也是養護陽氣的有效方法。此外,居處宜儘量選用向陽、冬暖夏涼的房子,衣物注重保暖。平時多晒太陽(炎夏除外),多接納自然界之陽氣亦是較好的保陽方法。

《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李可為何說“春夏養陽,秋冬固陽”?

飲食方面,應注意避免寒涼冷凍飲食,忌辛辣肥甘厚味飲食。養生食物李可首推核桃與木耳。核桃仁為食療妙品,味甘性溫,入腎、肺、大腸經,補腎固精,溫肺定喘,養血潤燥。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藥、可補;白木耳又名銀耳,既是營養滋補佳品,又是扶正強壯之補藥。木耳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止血、澀腸、活血、強志、養容等功效。核桃與木耳這兩種食物性味溫和、溫固肺腎、補益氣血、又營養豐富。而根據“圓運動”理論,木耳屬胃、大腸經,即為“陽明燥金”;核桃入腎、肺、大腸經,屬金屬水,皆具有“右降”之力,也即具有斂藏之性。因此李可認為常食令人容光煥發,是養生固陽佳品。

此外,在房事養生方面,主張應注意節慾。《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不知持滿,不時御神”。縱慾過度,就會過度消耗精力,進而真元耗竭,導致臟腑經絡虛損,影響壽命。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也提到“六十者閉精勿洩”。所以李可認為房事應該適度限制,節慾是保存陽氣陰精的養生措施之一。

《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李可為何說“春夏養陽,秋冬固陽”?

在藥養方面,對於陽虛體質之人的養生保健方法,尤其中老年人多陽虛寒溼瘀血體質,李可贊成藥物養生,建議常服扶陽、固陽中藥丸散,如培元固本散、附桂理中丸等。培元固本散符合“脾胃為後大之本,萬物生化之母;補中土以灌溉四旁,健後天以助先天”之理。從健脾養胃、補氣生血、補肺定喘、養心安神、添精益髓、強筋壯骨,而使先天腎氣旺盛,從而有改善體質、重建人體免疫力、促進生長髮育、健腦益智、延緩衰老、卻病延年之效。建議體虛者選用。

陽氣是人生立命的根本,是生存的根本,更是健康的根本。根據李可老中醫“春夏養陽,秋冬固陽”的原則,一年四時,春夏秋冬,養生終不離固護陽氣,因此,“養生之要,固陽為先”是李可養生的核心觀點,也是他對《黃帝內經》養生精髓深刻理解後的凝鍊。

點擊“瞭解更多”,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