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黃帝內經》

中醫 漢朝 雕塑 呼吸道疾病 文物 徐文兵 2019-02-26

《我與<黃帝內經>》徵文分享。作者:粉百合

引言

大家聽說過三子養親湯嗎?是三子養親湯促成了這篇文章!

關注徐老師公眾號已近兩年。買了徐老師的兩本書《飲食滋味》和《字裡藏醫》。約三個月前,在喜馬拉雅斷續聽樑冬和徐文兵兩位老師解讀《黃帝內經》。至今,聽完了《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論》和《金匱真言論》的1至14期,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又重新聽了一遍,並就契合我的內容做了筆記。

2018年12月初,就看到了徐老師公眾號裡的《我與<黃帝內經>》有獎徵文,很想借此機會抒發一下自己對中醫的感慨:“中醫太美”!但是,因為拖延症,一直沒有訴諸筆端。在講述《黃帝內經》對我的影響時,先來說說三子養親湯吧!

前幾天的某個中午,我女兒放學回家,說她嗓子疼、開始咳嗽了。女兒的咳嗽,以往都是這樣斷續咳嗽打頭,之後就來勢洶洶,綿延不絕,最長的一次,斷續咳嗽了兩個月。每次聽到她咳嗽,我都如臨大敵,膽戰心驚!一下午都在考慮怎麼把咳嗽扼殺在搖籃中。忽然想起徐老師的《字裡藏醫》裡有《咳嗽》篇,翻出這部分,仔細讀起來。看完了,還是分不清女兒是咳還是嗽,但是看到:“治療嗽的關鍵在於節飲食,消積滯。另外,消化寒痰食積最好的方子,就是三子養親湯,歷來被用於治療老年人的寒嗽,裡面用了白芥子、蘇子、萊菔子”。蘇子,我知道是紫蘇的種子。小時候,媽媽常讓我把長成的蘇葉用針串在細線上,掛在太陽下晒乾,揉碎了,摻在雞蛋麵糊裡攤煎餅吃,或者摻在麵糊裡用豬油炸面魚吃,口齒生香。萊菔子,我也認識,是蘿蔔種子。只有白芥子不認識,在喜馬拉雅聽徐老師講《金匱真言論》第7期時,知道了白芥子和拌涼菜的芥末有關,芥末我是吃過的。但徐老師在書裡說,這是治療老年人寒嗽的,能不能給女兒喝呢?喝了有效果嗎?仔細分析:網上分辨寒咳和熱咳的症狀是熱咳伴有嗓子疼。女兒雖然嗓子疼,但是,咳嗽是因為晚上在學校禮堂裡聽報告,可能暖氣有故障,晚上回家就說受涼了。熱開水泡腳,又喝了藿香正氣丸,我以為應該把受的寒氣去掉了。誰知,第二天開始斷續咳嗽,食慾不好。據受寒咳和食慾不好這兩點,決定試一試。百度了三子養親湯的詳細信息。第二天買了三幅,三子各5克,炒熟,搗碎,又加了一片乾薑,煮好,中午喝一次,晚上喝了兩次。女兒第二天早上說,嗓子不疼了。喝了三天咳嗽就好了!說完了三子養親湯,現在來講《黃帝內經》對我的影響。

1.《上古天真論》讓我心念迴轉。

“心念迴轉”是我在李辛老師的書裡看到的。在聽《黃帝內經》之《上古天真論》篇之前的那段時間,心裡非常糾結。同事們都在議論評審高一級職稱的事,按年齡、按業績,大部分人都具有資格了。但是,名額少之又少,只有個別人能晉級,很多人都不開心,議論紛紛,我也受到了影響。另外,辦公室有個別人自以為聰明,把別人當成腦殘,背後使壞,還要當你面邀功請賞,把小鞋說成是賞給你的豐功偉績。心情更加灰暗。

每天晚飯後,躺著休息,聽著徐老師從容嫻熟地講解《上古天真論》,自己的心結也慢慢融化了。“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上古聖人教導我們,要“恬淡虛無”,要避開“虛邪賊風”。雖然徐老師講解的虛邪賊風,是自然界的實物之像,但是,我覺得那些帶給我們負能量或者不良信息的人,發出的“虛邪賊風”,也要“避之有時”。閒暇時,常常琢磨這些話,領會包含的哲理。想起小時候居家的日子,媽媽每次做美食,妹妹和哥哥都去爭搶第一鍋,而我總是等他倆搶夠了才從容地去吃屬於我的那份。忽然明白,自己本性是屬於恬淡之人,卻如徐老師在《字裡藏醫》中所說的,因為社會環境的鼓譟、煽動,為了所謂的名利、地位攀比競爭,陷入強迫、紛爭之中。我要學習“精神內守”,要學習“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

李厚澤在《美的歷程》中對比唐三彩馬和漢代雕塑馬時認為,漢代馬簡約、色彩單調,但是充滿著力量和飛速前進的動感。漢馬的代表雕塑是出土於甘肅的銅奔馬,有幸,我工作單位就在出土銅奔馬的漢墓發掘地附近,現在建了一個公園,讀過《美的歷程》後,常常去那個公園感受飛馬的力量,去敬仰漢代雕塑的樸拙之美。李厚澤說,漢代人較唐代的人距自然界近的多,受自然力量的感染,比唐代的人積極樂觀、淳樸,他用“樸拙”兩字概括漢雕塑。大約,李厚澤眼裡的“樸拙”正是“恬淡虛無”。寫到這裡,喜馬拉雅徐老師講解《黃帝內經》的開篇女音傳入耳內:“親近自然,迴歸傳統,學習中國人古老的生命智慧”。這不正是我以後在工作之餘專心要做的事嗎?為什麼要“以妄為常”,去空耗自己呢?

2.《四氣調神論》指導我順應天地開闔。

《四氣調神論》認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自從聽了這部分講解之後,我認識到人也要順應自然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做事要在合適的時間、挑合適的機會,讓自己與自然和社會和諧統一。生活要“起居有常”。晚上督促家人早睡。現在是冬天,勸解家人不在戶外劇烈運動。飲食上,結合《飲食滋味》,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順應四季的流變來選擇適合我家人體質的飲食營養(下文還有論及),“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因為是北方人,以麥食為主;以順應季節的本地肉類牛羊肉為主,少吃魚蝦或其它海鮮;蔬菜以應季的、代表封藏的南瓜、土豆、蘿蔔、胡蘿蔔、大白菜為主,少吃或不吃大棚菜。從而“治未病”。

3.《金匱真言論》引導我讀懂身體信號。

自從接觸真正的中醫知識之後,開始培養覺知自己、學會觀察家人及周邊人的意識。沒事的時候會留意身邊或路上遇到的人。首先發現的就是頭髮的問題。有的人看起來身體狀況還可以,也似乎性格活潑開朗,可是不到50歲就頭髮幾乎全白了。正值三十多歲的壯年男子,自上鬢角至耳邊脫落了好幾塊頭髮,有的男子四十歲出頭,頭頂就快禿了。十幾歲的孩子也早生華髮,有的白髮在頭頂,有的在耳後,有的在後腦勺。這些各種性狀的頭髮到底告訴我們身體哪裡的不適呢?越學習真正的中醫知識,越發現其實我們的身體在通過各種表徵來告訴我們哪裡出現了問題,但是因為我們的無知,無法準確解讀它們的語言。在聽徐老師娓娓解讀《金匱真言論》的過程中,明白了許多身體的問題。

首先是我自己的問題。

我的主要問題是從小飽受蕁麻疹之苦。只要被大風吹一陣,就全身癢,撓哪裡哪裡長出紅色的風團,越撓越癢。成年後的某一次,因為工作原因,在室外被風吹了半天,回到家後,頭部以下全身都出來風團,喝了大夫開的防風通聖丸和一種西藥,昏睡一天,但是風團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癢到極點,熱敷或者在太陽底下暴晒之後會好受一點,熱敷後,皮膚變成青紫色,觸目驚心,以為皮膚這下子算是毀了,結果後來青紫逐步褪色,皮膚顏色正常了。自那次之後,再沒有出現過大面積風團,依然時不時會癢。

徐老師在講解《金匱真言論》第2期時說,“病在肺,俞在肩背。”肩胛骨是保護肺的屏障,貼著肩胛骨有風門和肺俞這兩個穴位,被風吹到,就會咳嗽、發燒、皮膚癢,其中,蕁麻疹就是這個原因引起的。聽了《金匱真言論》第8期,知道以後要護住人體三防線——頭項連接處:風府穴,風池穴,翳風穴;肩胛骨:風門穴,秉風穴,肺俞穴。以防風邪再進入體內,但是怎麼去除體內已有的風邪,就繼續聽徐老師以後的講解了。

在徐老師講解《金匱真言論》第7期時說,我們要恢復覺,還說,有的人身體兩邊的感覺不一樣,聽到這些話,我倏然一驚。近來我兩條腿好像感覺不一樣了,左腿比右腿似乎彎了一些,以前沒有覺的意識,也不能確定。而且,左小腿部分從去年冬天開始隱隱地痛。在《字裡藏醫》這本書裡,徐老師辨析了痛疼,我據此斷定自己的腿屬於痛的範疇。在徐老師公眾號看到過艾灸的文章,也聽到徐老師在這部分音頻中說,北方人適合艾灸。買了艾盒和艾條,給自己試著灸了兩次,左小腿痛明顯減輕了,艾灸時還發現,我腰兩側和小腹都是冰涼的,還有後腿彎和風市穴比較痛。打算,過年放假了,繼續艾灸試一試。

其次,是我女兒的問題。

《金匱真言論》第1、2期中,徐老師講,“病在肝,俞在頸項”。頸椎不適要從肝和脾胃找原因,頸椎不適的人,有鬱怒、偏瘦。把後脖子揉軟了,鬱結在體內的肝氣得以緩解,進而通過調身達到調心。我女兒從小學二年級起就時不時喊肩頸疼,叫疼的時候就幫她揉一揉,不喊了就不管了。一直到她上高一,我學習了點筋絡的皮毛知識,偶爾在後頸給她按揉,有幾個點痛不可觸,百度才發現疼的位置是風池穴、肩井穴、風府穴,風府穴的位置有一個大拇指頭大的筋團,稍微用點力,就疼的齜牙咧嘴。於是,有空的時候,這幾個穴位都依次按揉兩三分鐘。大約按摩了小半年時間,肩頸疼痛大大減輕。感冒的時候去看老中醫,說從脈像上看,心性大有好轉。平日在生活中發脾氣也減少很多。聽了徐老師的講解,豁然明白,原來揉後脖子還有使脾氣變好的作用,神奇的中醫!

喜馬拉雅《金匱真言》第14期,“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我女兒2018年夏天時不時會有吃飯時咬疼口腔裡肉甚至咬破的情況,睡覺會流口水,原來根本原因都在於脾溼氣太多。《金匱真言》第4期,徐老師說,前額反應胃,我女兒這幾年前額一直出小痘痘,原來根源在於胃。我女兒幾年以前感冒時,找民間老中醫號脈,說天生脾胃虛寒。

徐老師說,養脾要慎吃藥,是藥三分毒,可以捏脊促進消化,女兒有時候感冒覺得胃不舒服,我就給她捏脊,果然有效,捏一陣子就說舒服多了。五穀為養,吃五穀耗能量最少,有利於養脾胃。徐老師建議多吃小米,但是,我女兒說喝了小米粥,胃不舒服,查書發現,小米微寒。“中央黃色,入通於脾,藏精於脾”。使我想起另一個方法,做米飯時加入糯玉米碎和南瓜小塊,玉米和南瓜都是黃色的,另外吃菜多吃胡蘿蔔,都是這裡土生土長的。也可以試一試小米粥裡多放些生薑和桂圓紅棗。

徐老師講《金匱真言》第7期,我學到驅寒外治小方子:塊鹽在鍋裡炒熱,放在肚子上熱敷;把蔥白放在鐵鍋裡煸炒,炒出香味,炒至變黃,包在紗布裡放在肚臍上熱敷。暫時找不到塊鹽,就用第二個小方子給女兒試了試。總共試了兩次,第一次是晚飯後過了一陣,熱敷肚臍約五六次,擔心燙著,隔著貼身背心敷,被敷的背心那一塊溼了,但是包蔥的紗布幹著,肚子裡咕嚕響了幾次。第二天去逛街,期間肚子響的厲害。第三天午睡後,又熱敷了幾次。敷後不久,說頭暈、渾身無力,寫作業手發抖。吃了食物之後好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打算過兩天再敷一次觀察一下。

因為我女兒體質虛寒、以前脾氣大,擔心以後體內有瘀滯,年紀輕輕就出現身邊二三十歲同事就得的什麼卵巢囊腫之類的病。聽徐老師講《金匱真言》第7期,學到治未病的小方子,以後家裡可以多些清炒絲瓜,絲瓜絡搓澡(以前從河南鄰居學到絲瓜絡洗碗),吃蘿蔔皮,吃炒熟的南瓜子(家裡因為做米飯南瓜,正好積了好多南瓜子)。徐老師說橘絡和絲瓜絡是最好的去痰去溼的藥,可以適當煮一些,當茶喝。

我女兒2018年後半年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吃肉吃雞蛋很容易積食,大便總是不盡,前幾年喜歡吃的燉豬排骨什麼的,這一段時間明顯吃了不舒服。是因為高三學習任務重導致脾胃消化能力變弱呢?還是因為,夏天那段時間每天吃雞蛋陰寒滯留在脾胃、黏住脾胃了呢?女兒這幾天放寒假在家休息,就只好觀察她日常變化和繼續聽徐老師講解《黃帝內經》的後面部分去尋找答案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