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雖小,功效挺大

小米小米雖小,功效挺大

【性味】性涼,味甘鹹。

【功效】益氣,補脾,和胃,安眠。[宜食]適宜脾胃虛弱、反胃、嘔吐、洩瀉,或傷食腹脹之人食用;適宜失眠,或體虛低熱者食用。宜煮粥食用。

明·李時珍稱:“粟米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粟米煮飯,《食醫心鏡》中說:“治消渴口乾,粟米炊飯,食之良。”《本草綱目》:“粟米味鹹淡,氣寒下滲,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虛熱消渴洩痢,皆腎病也,滲利小便,所以洩腎邪也,降冒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隨息居飲食譜》:“粟米功用與秈、粳二米略同,而性較涼,病人食之為宜。”

【忌食】根據前人經驗,粟米忌與杏仁同食。

《日用本草》:“與杏仁同食,令人吐瀉。”《飲食須知》:“胃冷者不宜多食。”

【按語】粟米的營養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質(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多類)、灰分、澱粉、還原糖等。

【性能】[參考]含蛋白質、澱粉、糖類、脂肪、鈣、磷、鐵和煙酸等成分。蛋白質中含多量穀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

【用法】煎湯,煮粥,蒸飯,或作丸服。

【附方】1,粟米丸:粟米適量,研磨成細粉,水泛為丸,大如梧桐子。每次用10~15克,以水煮熟,加食鹽少許,空腹連湯服下。

源於《食醫心鏡》。本方用粟米益脾補中,除胃熱。用於脾胃虛熱,食不消化,反胃逆嘔等。

2,粟米飯:陳粟米或粟米適量,煮熟作飯,常食之。亦可煮粥食。

源於《食醫心鏡》。本方以粟米益胃、清熱以除煩渴。用於胃熱消渴口乾,常食有益。

3,粟米粥:粟米適量,煮成稀粥食。

《本草綱目》說:“按羅天益《寶鑑》雲:粳粟米粥,氣薄味淡……所以淡滲下行,利小便。《醫通》雲,一人病淋,素不服藥,予教以專啖粟米粥,絕他味,旬餘減,月餘痊。”說明粟米粥是有作用的。

粟米能供給人體豐富的營養,它的粟粒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粟米胚中脂肪含量約佔52%,在糧食作物中,其含量僅次於大豆。其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含量亦高於大米。不過,粟米缺少一些必需氨基酸,所以若與豆類、大米、麵條等混合吃,可以彌補它的不足。

據有關資料顯示,粟米脂肪中的維生素E含量較高,有益於促進人體內分泌活動;粟米中含有的穀氨酸都有健腦作用;玉米鬚有很好的利尿、降壓、止血、止瀉和健胃等功效,對治療腎炎、浮腫、膽囊炎、膽結石、黃膽性肝炎、糖尿病、高血壓、血尿、消化不良性腹瀉等都有良好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粟米油,長期食用粟米油,可降低血中膽固醇並軟化動脈血管,是動脈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壓、脂肪肝、肥胖症患者和老人理想的食用油。

粟米能補養腎氣,去脾胃中熱,益氣。陳者味苦。能治胃熱、消渴,利小便,止洩痢,解丹石及小麥毒。煮粥食性暖。餵養初生小兒,可研細煮粥,如乳汁,每天少量餵食,可以幫助消化,通調腸胃。不能與杏仁同食,否則會引起嘔吐、洩瀉。

】: 粟米洗淨,加水煮粥食用。有養腸胃、止渴作用。治脾虛食少,口渴。若加紅糖食用,對產後有補益作用,可治產後體弱。

【粟米丸子】: 粟米250克、杵如粉,水和丸子如梧子大,煮至熟,點少鹽,空腹和汁吞下。治脾胃氣弱,食不消化,嘔逆反胃。

【粟米山藥大棗粥】: 粟米30克、淮山藥15克、大棗5枚。煮粥食用。治脾胃虛弱所致的瀉洩及氣血不足的體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