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腎處得好 身體才健康'

中醫 蓮子 食療 便祕 梔子花 薏苡 光明網 2019-09-15
"

水和火都是自然界中十分常見和重要的物質,如《尚書》所言:“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水與火各具特點,水主靜,性寒涼,趨下滋潤而閉藏;火主動,性溫熱,升騰炎上而溫煦。中醫水火學說中所說的“水”和“火”,就是用自然界中水和火的特點來打比方,以說明人體的生命活動和病理現象,並指導臨床辨證施治。

自然界中,水火是生命之源,所謂“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但有時也可以帶來水災、火災等災害。人體之中,水與火也有生理與病理之分。

生理之水是組成人體的重要物質基礎,表現為人體的津液、陰精、血液等;生理之火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陽氣,它溫煦、推動人體的臟腑功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成為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在生理狀態下,水與火維持著相互的統一與平衡,“不露聲色”地維持著人體的生命活動,這就是中醫常說的“水火既濟”“水火平衡”的狀態。人們俗話所說的“水火不相容”則是強調了水火之間相互對立的一面,也就是“水火平衡”關係遭到了破壞,出現了“水火不調”的情況,此時人體會表現為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癰腫瘡癤等“心火旺盛”之證,也可能會出現陽虛水腫等“水溼氾濫”之證。

五臟各具水火,最常見的“水火平衡”或“水火不調”往往是指心與腎的水火關係。中醫認為,心主一身之陽,位居於上,其性屬火;腎主一身之陰,位居於下,其性屬水。這種火上水下、水火相交的關係在中醫理論中叫“水火既濟”“心腎相交”,是人體健康的一種表現。如果心陽不振,則水寒不化,就會導致“水氣凌心”之證;若腎水不足,則會出現“心陽獨亢”之證,均屬於“水火失調”“心腎不交”。

心陽獨亢者常見口乾口苦、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小便短赤、大便祕結、舌紅苔黃少津、脈滑細數等症狀,我們常常把這些症狀統稱為“上火”。中醫調治應當以“清心火、滋腎水”為原則。為避免“上火”,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起居習慣,早睡早起,調暢情志,飲食清淡,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少吃荔枝、榴蓮、芒果、桂圓、狗肉、羊肉等熱性食物以及辛辣油炸食品等。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食療方蓮子湯:蓮子30克(保留蓮子心),梔子15克(裝在紗布包裡),冰糖適量。加水煎煮後吃蓮子喝湯,具有清心瀉火的功效。

水氣凌心者可見心悸氣短、眩暈、嘔吐痰涎、形寒肢冷、胸脘痞滿、渴不欲飲、小便不利、胸悶而痛、神倦無力、面浮肢腫、舌淡胖苔白潤或白膩、脈沉弦或細滑、或細結代、或遲細等症。中醫治療常以“溫陽、化痰、利水”為主,臨床常用苓桂術甘湯或真武湯加減,但需要有執業資格的中醫師開具處方進行治療。

我們平時如果有上述症狀,且屬於水氣凌心證,可以將白茯苓磨成細粉,每次取茯苓粉15克左右,與粳米100克共同煮粥,能夠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作為水氣凌心有水腫症狀病人的輔助治療。或者用花生米(不去皮)、生薏仁、赤小豆、紅棗各適量,一起熬煮,每天早晚各服一碗,對於痰溼水腫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中醫的水火學說是比較複雜的一個概念,除了心腎水火關係,還有陰陽水火、五行水火、腎中水火、氣血水火、三焦水火等多種水火關係,維持水火平衡是機體健康的基礎。一個總的原則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精神狀態,還要及時找醫生通過用藥來糾正和調理失衡的水火關係,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趙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