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邏輯學角度研究張仲景醫學

中醫 張仲景 蘇格拉底 動物 首都中醫 2017-05-21

本公眾號為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首都中醫”進行關注。

《張仲景方證理論體系研究》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北京中醫藥大學賈春華教授編寫的,在中醫、中西醫結合學界的三位“領軍人物”——黃啟福教授、王永炎院士、魯兆麟教授的指導下,賈春華從邏輯學的角度來研究《傷寒論》中的臨床診療思維。今日此書的原型便是當時研究的成果。

從邏輯學角度研究張仲景醫學

張仲景的《傷寒論》一直被後世學者奉為中醫界的經典之作,觀古今中醫大家,未嘗有不熟稔《傷寒論》者。據《傷寒論大辭典》統計,歷代關於《傷寒論》的書目達457種之多;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其新論者更不計其數,現在研究的熱點集中於對方證關係的探討。目前方證關係的研究主要從實驗、臨床、文獻三個方面進行。實驗研究與臨床研究通過動物模型或者臨床實驗直接檢測方劑對於症狀的有效性,其結果較為客觀。然而關於《傷寒論》的文獻研究自古以來就莫衷一是,一千個注家心中有一千個張仲景。造成這種百家爭鳴現象的原因在於注家們將《傷寒論》提供的臨床事實──方證,置於自己的醫學理論下去解讀,這樣一來《傷寒論》已然不是仲景的《傷寒論》,而是“諸家”的《傷寒論》。此外,對《傷寒論》的註釋工作也多是對原文文字的考據。而對《傷寒論》方證有效性的證明,文獻研究少有涉獵。此書則從文獻研究的角度為方證關係的有效性做出了標誌性的示例。

此書從邏輯學的角度切入,通過對三陰三陽的源流考證,構建了《傷寒論》的“實質公理”集;又對《傷寒論》中涉及方證的條文進行分析,重新解構為“如果……證,則……方”的邏輯命題形式,並以此形式,提取《傷寒論》核心方劑的“證-方”命題群,通過此種命題的推理規則來判定方證論治系統邏輯上的有效性。《傷寒論》方證推理有效性的證明是“前無古人”的創舉。我們應該有這樣一個概念:一個為真的論證過程,除了其各個命題(包括結論)為真之外,其推理形式亦是有效的。可以這樣說,臨床研究與動物研究所涉及的實證研究就是在證明命題的真或假,可以歸結為“什麼是真”,而對於判定邏輯推理有效性則可以上升為“怎麼為真”。舉一個經典的例子“人都有一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這是一個好的論證,其前提結論及推理形式都是正確的。下面這種論證“人都有一死,蘇格拉底不是動物,所以蘇格拉底會死。”乍一看雖然前提和結論都為真,但它們之間沒有聯繫,因此這一論證也不是正確的。將上述有效推理的整體映射到當今《傷寒論》方證體系的研究上可知,現今的實證研究僅能驗證其命題的真假,無法說明一個論證的合理性,還需要推理有效性的補充,而《張仲景方證理論體系研究》一書恰好彌補了現今方證研究領域的這一空白。餘認為這是此書的最大優點。

此書得出的另一個重要結論是:中醫學是一種基於隱喻認知的語言。或者更簡單來說隱喻是構建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手段。隱喻是用已知來認識未知的思維方式,它涉及兩個最基本的概念:始源域與目標域。始源域就是已知的,目標域就是未知的。中醫理論是經驗與人體現象通過類比的方式建構起來的,其始源域就是具身經驗,其目標域則是人體現象,二者之間的邏輯關係是通過類比推理建立起來的。從邏輯層面上來看,隱喻背後的邏輯形式大多是類比推理。有關此方面更為詳盡的論述,見於已經付梓的《中醫學:一個隱喻的世界》一書。

《張仲景方證理論體系研究》一書從邏輯學的角度研究方證關係,從新的視角和立場研究仲景醫學,無疑具有重大意義,從邏輯語言學的立場為中醫的科學性做出了強有力的辯護,再次論證了中醫學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結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