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中醫 中藥 十三經 健康 吳江通 2017-07-30

眼前,密密麻麻的《新醫案》筆記,工工整整的經方病案記錄,一劑劑的中草藥,都從這裡書寫,累積,起效……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潘永年

“2005秋,某妙齡女患兩顴溼疹2年餘,多方就醫未愈而苦。見舌淡紅薄白潤苔脈浮緩,憶傷寒論23條有……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宜桂麻各半湯,於原方10劑皮損褪盡,兩週後皮損稍起再守方半月愈,兩年來未求醫。”

“2007仲夏同事甲患左環跳穴陰疽,如大餅狀,痛甚難以端坐,輸抗生素多日不解…果斷處麻杏石甘二劑而褪…本案雖病在胃經,初起卻現表證,應驗了山東中醫藥大學李克紹先生的六經皆有表證非獨太陽一經的理論,很受用。”

——這是吳江中醫院皮膚科醫生潘永年在《我的經方故事雜憶》中摘錄的文字。

【皮膚科】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皮膚科候診區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皮膚科診室

“時光匆匆,吾業醫近13年矣,捫心自問道德學問一無是處,胸無大志,臨證中或有印證經典者或有遺憾者謹記之以自勵爾。”——這是潘永年2008年的雜記。

正是這種如痴如醉、精勤不倦的鑽研精神,才讓潘永年的醫術日益提升。談起自己的從醫經歷,潘永年十分淡然。他說,我真的還不夠努力,但我對中醫的信心,是發自內心的,是骨子裡的喜歡。

22年的潛心鑽研與持之以恆,使他成為了吳江中醫院皮膚科的“領頭雁”,成為了百姓口中的“好郎中”。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潘永年看診中

22年來,潘永年對中醫的這份熱愛與痴迷,從未改變;對中醫的信心,從未動搖過。他的行醫方向非常明確:充滿信心,吸取中醫精華,盡力做好,造福普通百姓。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潘永年寫病歷

“無論遇到何種阻力與困難,我始終相信中醫,相信中醫治療是能起作用的。不是中醫藥不行是我沒學好”這些年中,所做的是儘可能繼承中醫,將自己學到的中醫知識技能多解決些實際問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病例一

一位木工,每到半夜就全身發風團癢,苦不堪言。詳細問了病情,理解到這是人體陰陽交替過程引發的陽氣鬱滯而成,開了幾貼小柴胡湯加味後,立馬見效。

病例二

醫院的一位同事,卯時常常會腹脹胸痛,以為自己得了什麼大病,做了全身檢查,沒發現病情,但疼痛並沒消除。潘永年聽了他的病情後,開了幾貼厚朴七物湯後,症狀消除,恢復正常。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潘永年撰寫的醫案

“面對無法治癒的患者,我覺得是自己沒學到位,但從沒失去信心。”潘永年說,每個醫生都不可能治療所有的病患,但如果能把自己的特長髮揮到極致,那就是對患者的一種責任和擔當。

他注重經典的閱讀與體會,他說,浩瀚的古文獻是個海,個人只能抓住經典,在潘永年的辦公室桌旁,上下編的《張仲景全書》被夾著了很多書籤,紙頁也十分熟舊,表明這是潘永年時常翻閱的書籍。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潘永年愛看的書籍

病例三

2個月前,一位老師找潘永年求助,說每天下午起,他的手指和手背開始烏青發黑,到傍晚時發作更嚴重,但不痛不癢,精神狀態也很好。聽了患者的陳述,潘永年詳細問了起病時間,是在立春過後20天,正是少陽氣漸旺盛期,反而現烏青的陰證像,而且午後加深,傍晚尤重,時像特點說明少陽陽氣不旺受克,引發病症。潘永年開了處方小柴胡湯加桂枝地黃六劑後,痊癒。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潘永年耐心與患者交流

“劉渡舟教授說《傷寒論》是中醫之魂,也是我的必讀書籍,是中醫臨床的基石”潘永年說。這些年來,他邊學習經典,邊作些筆記。在中,可以略窺他多年來的行醫心路。

“雖然中醫博大精深,但也有不少糟粕,所以要始終不離經典,將經典活用到臨床就是經驗。只有理論聯繫實踐、再思考,再實踐,才能得教訓,有收穫。”潘永年感慨道。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潘永年跟師手記和發表論文

在他書寫的《新醫案》中,不難看出,潘永年孜孜不倦的“行走”線路:一個又一個的案例,被剖析、記錄、思考、體會。分門別類的中藥治驗經驗,明白,清晰,有據可查。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科室中的潘永年

有一天,走在街上,一位婦女親切地迎上去:“潘醫生好,10年前你幫我兒子治好溼疹,至今沒復發過,當年你開的方子,我還保存著。”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潘永年將自費購買的《劉有生演講錄》隨緣贈送患者

病例四

一青年女工人,患銀屑病,13歲起發病,長期外用強效皮質激素,停用後進入紅皮狀態,全身水腫紅斑脫屑發熱,2012年收治,潘永年仔細詢問病情後,處方十天補益脾腎方發熱水腫不退,查閱劉渡舟教授的書籍,明白是紅皮狀態導致肺的宣發水液功能受限而不是脾腎虛弱的陰水,於是開了一劑“越婢湯”,次日腫發熱明顯消退,五天之內腫熱全退,這種經歷的箇中滋味是醫生成長路程的營養。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潘永年筆記

2014年,潘永年皮膚與性病科名中醫工作室正式成立後,潘永年耐心指導科室青年醫生跟診學習中醫。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潘永年名中醫工作室牌子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潘永年名中醫工作室工作彙報會

面對患者的感謝,和獲得的榮譽,潘永年看的很淡,他說,我也只是剛入了中醫的門,未來的路還很遠。看病是我的工作,就應該做,並儘可能去做好。

吳江中醫歷史沿革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吳江縣有醫戶43戶。乾隆二十五年、三十六年,鬆陵徐大椿(字靈胎),兩次應詔入都診病。徐靈胎被後世稱為清代醫學家,吳江中醫為吳中醫派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清兩代,載入地方誌書的吳江醫人有上百人,其中被徵入太醫院任御醫、院使的有9人。

❖❖民國11年(1922)前後,震澤、盛澤、鬆陵等地成立的中醫團隊有盛澤區中醫協會、吳江中醫聯合會、震澤醫藥公會、震澤中醫學會等。

吳江近代中醫人物代表

秦東園(1885~1953),平望鎮人,出身中醫世家,從小耳濡目染長輩行醫治病,有志繼承家學。及長,懸壺行醫,專攻婦科。民國23年(1934年),任吳江縣中醫公會平望分事務所主任,縣中醫師婦科鑑定委員及平望鎮夏令施診所負責醫師。秦東園除應承門診外,還出診鄉里,遇貧困病家則不計報酬。解放初期,組織平望醫聯會,並積極參加下鄉巡迴醫療。1951年11月,與黃德亨、金儲之、王二仁等創建平望聯合醫院,還在平望區建立梅堰、秋石、平南、溪港和勝墩5個婦嬰保健站。1953年積勞成疾,病逝平望。

宋霖若(1897-1961)名柏生,字霖若,震澤鎮人。15歲師從浙江德清金子久,三年滿師即在震澤懸壺行醫。因醫術精湛,至抗日戰爭前已培養門生約40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一度赴滬行醫,旋又返回。解放後,參加吳江縣防治吸血蟲病工作。他深入農村取得防治吸血蟲病的第一手資料,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吸血蟲病取得顯著成果,著有《中醫治療吸血蟲病》。1960年,受邀參加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教衛生群英大會。

宋愛人(1898~1963),同里人,出身中醫世家,師承蘇州顧允若,1925年開業行醫,曾任南京中醫學院傷寒溫病教研組組長。

許半龍(1899~1938),蘆墟人,是上海中國醫學院創辦人之一,並任中國醫學院教授,上海廣益中醫院外科主任,又為中央國醫館成立發起人之一。

黃文東(1902~1981),震澤人,1921年以首屆名列第一的成績畢業於丁甘仁創辦的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先後任上海市中醫學院中醫科教研組組長、院長,並是上海市中醫學會理事長、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副會長。

袁鴻壽(1908~1989),蘆墟人,早年留學西歐,獲文學博士學位。歸國後,曾在北京中醫學院等院校執教,曾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理事等職。著有《醫林論文集》。

金儲之(1919--2004 )主任醫師。江蘇吳江人。1937年上海新中國醫學院畢業。畢業後在吳江中醫醫院歷任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等職,曾擔任吳江市中醫醫院首任院長。享受國務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貼。長期致力於中醫醫學研究,特別是對診治疑難雜症有創新,尤擅血液病診療。首創中醫治癒兩例“勒--薛氏症”,緩解了白血病;“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曾獲國家科技成果獎。發表學術性論文數十篇,曾獲優秀獎多次。擔任《江蘇醫 藥》、《江蘇中醫》雜誌編委,出版學術專著《鶯湖醫集》。

孫寧銓(1923~1991),震澤人,1947年畢業於上海同德醫學院,解放後首批“西學中”,師從蘇州吳懷棠、鄭樂山,成為全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婦科專家,曾任江蘇省中醫學會理事兼婦科主任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婦科籌委會主任委員。

周醒華(1924~),震澤人,從師浙江東南灣夏墨農弟子烏鎮鍾澤民,後就讀於上海新中國醫學院,1941年畢業回震澤開業,1952年參加震澤聯合診所,旋即去蘇州博習醫院(蘇州第一人民醫院前身)自費學習,經人介紹到杭州鐵路中心醫院工作,曾任該院副院長和全國中醫學會肛腸學會理事。

徐景藩(1927~2015),盛澤人,出身中醫世家,13歲從師學醫,1947年在家鄉盛澤和南麻行醫。1957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中醫研究班,現為江蘇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歷任江蘇省中醫院院長、專家委員會成員,江蘇省中醫藥研究所所長。曾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理事、內科脾胃病學組副組長、專業委員會顧問,江蘇省中醫醫學會理事、副會長。

宋立人(1927~),同里人,原是劉伯民(中醫兒科醫生)之子,過繼給舅父宋愛人。曾任南京中醫學院中醫藥文獻研究所所長、傷寒教研組副組長。

作者:談燕

(照片由談燕、吳韻華攝)

一號難掛,預約也要等一個多月,百姓口中的 “好郎中”是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