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裡藏醫》——津液(下)

中醫 藏醫 藥品 胃癌 徐文兵 徐文兵 2017-09-13

與喝冰水的人不同,有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就是習慣喝滾燙的水。現代醫學發現這種人的口腔癌、食道癌和胃癌的發病率遠遠高出普通人。這一論斷也嚇壞了很多人,因此不敢再去喝開水。

其實這一論斷是典型的顛倒因果,不是習慣喝開水的人容易得癌症,而是容易得食道癌胃癌的人喜歡喝滾燙的的水。

《字裡藏醫》——津液(下)

中醫診療超越了物質層面,而進入到能量和信息的高度,因此虛、實、寒、熱的概念貫穿始終。人的體質不同對寒熱溫涼的感覺體會也不同,有的人皮糙肉厚,有的人弱不禁風。臨床上看到很多陰寒內盛的患者,自述無論多熱而飯菜湯水喝到嘴裡就能變涼。這些人經過治療,吐出很多冰涼的粘痰濁涎以後,這種陰寒的狀態和感覺才會消失。而這個問題不解決,就會為滋生腫瘤提供合適的條件。

津液不同於飲進去的水的第二個特點是,水飲必須經過胃腸粘膜過濾以後才能初步變成人的體液,這也是人體主動消化和吸收的一個過程。

胃腸粘膜本身就是一道防線,如同國門的邊防檢查和海關一樣,過濾吸收自己需要的,排斥對自己不利的東西。同時這道防線也管控著體內的津液,禁止或有限度地分泌或滲出。可以想見,如果這道防線失靈,相當於沒有邊防,國門洞開,精英流失,外邪亂入,相當於國家的身體神明就危在旦夕了。

《字裡藏醫》——津液(下)

人身六腑中的三個腑:胃、小腸和大腸承擔了主要消化和吸收的功能。《黃帝內經》說胃是“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小腸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能夠“泌別清濁。”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大腸是“傳導之官,變化出焉。”

水飲入口,口腔和咽喉,乃至食道黏膜都會被滋潤,會少量吸收。水飲入胃,被胃溫暖柔化,送到小腸。胃主要是分泌粘液和胃酸,付出多吸收少,胃壁偏厚並不直接吸收水飲。很多人飲水過多或單位時間喝水太多,會將大量水液存儲在胃中。稍微一動,就能聽見肚子裡咣咣水響。這樣做會把胃壁平滑肌拉長,時間長了會造成胃壁弛緩或胃下垂,有些人被診斷為瀑布型胃,大多是飲食不節造成的。

《字裡藏醫》——津液(下)

更大的痛苦是,這些人喝了一肚子水,但是不被消化吸收,口中還是焦渴難耐,這就是水氣病,發展嚴重了,先傷胃後傷心。舌頭胖大出現齒痕,患者還會出現很多心臟病症狀,比如心慌心悸、胸悶胸痛,甚至有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等等。

除了提醒患者本人必須要改變不良的飲水習慣,中醫治療水氣病,主要用溫陽利水的方法,代表方劑有苓桂術甘湯、五苓散和真武湯,也可以艾灸或點按針刺水分穴,具體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有意思的是,古人發現了能促進水飲被消化吸收代謝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人工製造甘瀾水,在《湯液經法》乃至後世的傷寒論中有詳細的論述。具體作甘瀾水法是:“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從精氣的角度來講,這是將人氣注入到了水中,使水的能量更豐富更靈動,從物質層面上講,這樣做打破了水的分子團和長分子鏈,使得水分子更容易滲透進入到人體。

《字裡藏醫》——津液(下)

小腸是真正吸收水飲的器官,小腸壁薄,血管淋巴管豐富,小腸又容納了豐富的消化液和消化酶,這些活力元素溶解在飲食中,再被小腸溫化吸收,水飲就脫胎換骨變成了真正的津液。

大腸是吸收挽留水飲的最後一道防線,殘渣餘孽、濁水汙物在大腸中被腐蝕發酵,化腐朽為神奇,是製造精氣的主要場所。很多人視大腸為汙穢場所,每天和大便較勁,恨不得天天洗腸清腸,殊不知道在屎尿中,沒有糞便的發酵滋生,人會少了一大半精血來源,連好漢經不住三泡稀。

利用結腸和直腸粘膜吸收水分和藥物,這就是現代醫學用的肛門栓劑和灌腸療法的基本原理。水液和藥物通過直腸上靜脈經門靜脈進入肝臟進行代謝後再循環至全身;也可以通過直腸中靜脈和直腸下靜脈及肛管靜脈繞過肝臟直接進入血液大循環;還有就是是通過直腸淋巴系統吸收後,通過乳池,胸導管進入血液循環。直腸給藥的好處是:防止或減少藥物對肝臟的毒性及副作用。

《字裡藏醫》——津液(下)

我喜歡看《荒野求生》,其中有一集講的是貝爾來到海上鳥島,沒有乾淨的淡水,只有和鳥糞混雜在一起的雨水。這種水如果喝,那隻能引起強烈的嘔吐,別說補充體液,恐怕會流失更多的體液。貝爾是個老司機,他用飲料瓶灌上收集來的鳥糞水,然後接上膠皮管,插到自己的肛門裡面做灌腸,這同樣能利用直腸粘膜過濾吸收水液。而且大家都是糞,誰也不嫌棄誰,沒有噁心痛苦的反應。這個方法值得在應急的狀態下借鑑使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