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女學生6年前跌傷頭部,此後經常突發癲癇,中醫從痰、瘀入手,使患者恢復健康!

中醫 醫壽延年 醫壽延年 2017-08-03

15歲女學生6年前跌傷頭部,此後經常突發癲癇,中醫從痰、瘀入手,使患者恢復健康!

頭條怎麼發私信?關注本號--點擊本號的頭像--右上角有“私信”功能。

劉x,女,15歲,學生。1992年9月20日初診。

6年前因跌傷頭部,頭昏脹而痛,以後經常出現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輕度抽搐,約七八分鐘漸蘇,自覺疲乏頭昏,需睡半日始復。初則一二月發作1次,近年來發作較頻,1-2周即發作1次,甚至1周2次,影響學習,甚感苦悶,因之鬱鬱寡歡,懶於參加各種活動。曾先後服用多種鎮靜劑,有一定控制作用,但頭昏困乏,神情呆滯,其父母殊為焦慮,而來求治於朱師。

診見面色晦滯,雙目乏神,寡言少語,口中粘膩,精神有壓抑感,月經尚正常,眠食一般。舌苔薄膩、質襯紫,脈細弦。此係頭部外傷,氣血不利,久則痰瘀互結,上蒙清竅,引動肝風而致之癲癇。治宜滌痰化瘀,熄風定癇。

15歲女學生6年前跌傷頭部,此後經常突發癲癇,中醫從痰、瘀入手,使患者恢復健康!

湯劑:天麻10克,鉤藤(後下)、地龍各15克,參三七末2克(另吞),鍛礞石8克,炙全蠍3克(研末分吞),炙殭蠶10克,陳膽星、炙遠志各8克,生龍牡各15克,廣鬱金10克,甘草6克。每日服1劑,共15劑。

滌痰定癇散:炙全蠍、炙蜈蚣、炙殭蠶、廣地龍各60克,陳京膽、川石解、天麻、青礞石各45克,白芥子、化橘紅、石菖蒲各30克。共研極細末,每服3-5克,開水調服,1日2次。

10月6日二診:藥後自覺頭目較爽,昏厥發作1次,其勢較輕,僅2~3分鐘即蘇,此佳象也。舌苔膩稍化,質襯紫亦減,脈細。藥既奏效,毋庸更張,原湯劑方中去龍、牡,加杞、菊各10克,再服15劑。散劑繼服之。

15歲女學生6年前跌傷頭部,此後經常突發癲癇,中醫從痰、瘀入手,使患者恢復健康!

10月25日,三診:藥後昏厥末再作,舌苔薄、質紫漸消,脈細。可停服湯藥,續予滌痰定癇散1料鞏固之。

12月5日四診:近日頗安,精神亦佳,學習成績上升,恙情已趨穩定,囑散劑每日服1次,繼服3個月進一步觀察。

1993年6月隨訪,患者昏厥未作,精神狀態良好,能正常在校學習。

15歲女學生6年前跌傷頭部,此後經常突發癲癇,中醫從痰、瘀入手,使患者恢復健康!

按:癲癇是一種短暫性發作性腦系疾病。朱師治療本病強調從“痰”、“瘀”著手。嘗雲:“痰為百病之源”、“怪病多痰”,而癲、狂、癇等腦系疾病更與“痰”有密切之關係。正如《丹溪心法·癇》中所指出:“癇證有五……無非痰涎壅塞,迷悶孔竅”。凡痰在外有形可見者,甚易診斷;而痰在內無形可見者,則較難辨識。朱師通過長期臨床實踐,認為“痰”有其明顯的特徵,在臨床上可表現為眩暈、頭脹重,咽窒胸悶,噯噫或喉中痰鳴,或口粘而膩,泛惡呃逆,嘔吐痰涎,嗜睡或煩躁不眠。“痰”的體徵還可見形體豐腆,掌厚指短,手足作脹,眼神呆滯,面色黯晦。或眼眶周圍明顯青暗。面部油垢異常,或光亮如塗油,手足心及前陰、腋下等處常見潤溼,神志恍惚或抑鬱或煩躁不寧,甚至昏厥、抽搐、口吐白沫,神志失常,舌體胖大、苔白膩如積粉,或灰膩而厚,脈沉或弦或滑或濡緩。以上辨痰的要點,不必悉具,只要見其一二,即可採用治痰之法。

本案患者6年前頭部外傷,其後發生癲,此乃瘀血阻於腦竅,痰瘀互結,氣血逆亂,竅閉神昏,故兼從瘀血治療亦很重要。

湯方中礞石、殭蠶、膽星、遠志祛風痰,熄風止痙;天麻、鉤藤平肝熄風定痙;參三七通脈行價血;全蠍、地龍熄風解痙,且化瘀通絡;鬱金行氣活血,輔化痰藥以開竅.助活血藥以解瘀;龍、牡鎮心安神,平肝潛陽。全方著眼於滌痰化瘀,熄風定痙,鎮心平肝。同時兼服滌痰定癇散,以增強療效。該方中以大隊蟲類藥為主.化痰瘀,熄肝風,定痙搐,其中蜈蚣一藥“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同時伍以陳京膽、礞石、白芥子、化橘紅、石菖蒲豁痰開竅,且菖蒲亦能理氣活血;復入天麻息風定驚。《日華子本草》謂其“補五勞七傷,通血脈,開竅”;川石斛更直得玩味,《綱目拾遺》雲其“定驚療風,能鎮涎痰”。《本草再新》雲其:“安神定驚”,且能養陰益腎,可防上藥性燥,久服損傷胃陰之弊。全方研為細末,服用方便,有利於鞏固療效。用本方治療癲癰,臨床驗案甚多。今僅舉以上一例,見其療效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