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吃的豬大腸還是一味中藥,這類人卻不適合吃

你喜歡吃的豬大腸還是一味中藥,這類人卻不適合吃


要說豬年美食,很多人都知道豬大腸。這種美食吃起來雖好,但是清洗起來卻不容易。也許您還不知道,豬大腸還是一味中藥呢!

你喜歡吃的豬大腸還是一味中藥,這類人卻不適合吃

豬大腸作為中藥歷史悠久,始於唐朝

豬大腸作為中藥歷史悠久,比如,約成書於唐代的《食療本草》開始把它作為一種藥物收錄在藥學著作中。

她的藥用名稱叫做豬髒,宋代醫家王璆於1196年撰寫的醫方著作《是齋百一選方》中把豬大腸這味中藥叫做豬髒。它出處來源為豬科動物豬的大腸。

你喜歡吃的豬大腸還是一味中藥,這類人卻不適合吃

豬大腸微寒無毒,歸經大腸主治大腸類疾患

豬大腸作為中藥的藥性是有點偏寒的,明朝藥學著作《本草綱目》中記載其“甘,微寒,無毒。”經絡上歸屬大腸,清朝藥學著作《得配本草》中記載其“入大腸”。

豬大腸的功能主治為治便血,血痢,痔瘡,脫肛等疾病。宋代藥學著作《本草圖經》中記載豬大腸“主大小腸風熱。”《本草綱目》中記載豬大腸可“潤腸治燥,調血痢髒毒。”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是烹飪,入藥的話一般為煮食或入丸劑。

你喜歡吃的豬大腸還是一味中藥,這類人卻不適合吃

脾虛等三類人不適合吃豬大腸

清代藥膳著作《隨息居飲食譜》中提示以下三類人群不適合吃豬大腸:“外感不清,脾虛滑瀉者均忌。”

脾虛滑瀉比較容易理解,什麼是外感呢?外感者,病邪由外而入內也。外感病因,是指由外而人,或從皮毛,或從口鼻,侵入機體,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外感病是由外感病因而引起的一類疾病,一般發病較急,病初多見寒熱、咽痛、骨節酸楚等。也就是說,這類患者不適合吃豬大腸。

你喜歡吃的豬大腸還是一味中藥,這類人卻不適合吃

豬大腸藥膳舉例

1、治腸風髒毒:豬大腸一條,入芫荽在內煮食。(來源《救急方》)

2、治痔瘻下血:豬髒一條,洗淨,控幹,槐花炒,為末,填入髒內,兩頭扎定,米醋煮爛,搗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當歸酒下。(來源《奇效良方》豬髒丸)

3、治內痔:黃連(酒煮)十兩,枳殼(麩炒)四兩。以大腸臟七寸,入水浸槽米於內,煮爛搗為丸。(來源《本草蒙筌》連殼丸)

你喜歡吃的豬大腸還是一味中藥,這類人卻不適合吃

豬大腸烹飪常見方法:

一、爆炒豬大腸

材料:預煮豬大腸300g,青椒1個,洋蔥半個,砂糖,姜,蔥,蒜,料酒,生抽,胡椒粉,油,麻油,魚露1茶匙,紅椒1個

做法:

1、預煮大腸洗乾淨(反覆用鹽搓洗)後切小塊。

2、青紅椒去籽洗乾淨切塊,洋蔥洗乾淨切塊,蒜、姜切碎,蔥切段。

3、姜蒜爆香油鍋,倒入青紅椒、洋蔥、少許料酒和鹽爆炒片刻後,倒入豬大腸和料酒。

4、再爆炒片刻後倒入適量生抽、1茶匙魚露、少許砂糖翻炒均勻後撒蔥段和麻油翻炒片刻至均勻即可。

二、九轉大腸

材料

主料:豬大腸3條(重約75o克),

輔料:香菜末1.5克,胡椒麵,肉桂面,砂仁面各少許,蔥末,蒜末各5克,薑末2.5克,

調料:紹酒10克,醬油25克,白糖100克,醋54克,熟豬油500克(約耗75克),花椒油15克,清湯,精鹽各適量

做法:

1、將豬大腸洗淨,用50克醋和少許鹽裡外塗抹揉搓,除去粘液汙物,漂洗後放入開水鍋中,加蔥、姜、酒燜燒熟,撈出切成3釐米長的段,再放入沸水鍋中焯過,撈出瀝水。

2、炒鍋上中火,倒入豬油燒至七成熱,下大腸炸至呈紅色時撈出。鍋內留油25克,放人蔥、姜、蒜末炸出香味,烹醋,加醬油、白糖、清湯、精鹽、紹酒,迅速放入腸段炒和,移至微火上,燒至湯汁收緊時,放胡椒麵、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顛翻均勻,盛入盤內,撒上香菜末即成。

三、四季大腸

材料兩份:第一份為四季豆150公克,大腸頭1條,蒜頭2顆,蔥1支,第二份為蔥1支,米酒1大匙,薑片2片,白胡椒粉1大匙,鹽1/2小匙,糖1/2小匙。

做法:

1、大腸放入沸水中,加第二份材料煮約40分鐘至軟化,撈起切段備用。

2、四季豆洗淨瀝乾,去頭尾及兩側粗筋;蒜頭切末;蔥1支切末,備用。

3、熱鍋,倒入六分滿的油,放入作法2的四季豆炸至變皺,撈起瀝油備用。

4、作法3原鍋,放入作法2的大腸頭段炸酥,撈起瀝油備用。

5、作法4鍋中留少許油,爆香蒜末、蔥末,加入作法3的四季豆、作法4的大腸頭拌炒均勻。

6、最後加白胡椒粉、鹽、糖拌均勻即可。

(注:文中方藥僅供參考,使用前請諮詢中醫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