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苛”病機及經方治療

中醫 黃芪 中藥 當歸 絲瓜絡 中醫家 2018-12-13
“肉苛”病機及經方治療

肉苛是《內經》中用以表述感覺與運動障礙病證的名稱。《素問·逆調論篇》曰:“帝曰:人之肉苛者,雖近衣絮,猶尚苛也,是謂何疾?”苛,楊上善曰:“皆不仁之甚也。”吳昆提出:“苛,麻木不仁也。”張介賓曰:“苛者,頑木沉重之謂。”以今之語,頑木是謂感覺異常;沉重則是運動困難。也就是說,肉苛是以感覺與運動障礙為特徵,這與臨床常見的脊髓病變、周圍神經病變之表現頗為吻合。

肉苛的病因病機

《素問·逆調論篇》認為肉苛病機與營衛失常密切相關,“榮氣虛衛氣實也。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闡明營衛失常是肉苛的病機核心。營衛具有滋養溫煦功能,營衛失常,不能溫煦滋養,因而表現出感覺異常、運動障礙。

《靈樞·刺節真邪篇》曰:“衛氣不行則為不仁。”張介賓曰:“不仁,不知痛癢寒熱也;不用,不能舉動也。”不仁是感覺異常,不用則是運動異常,不仁且不用表明感覺與運動同時障礙。就臨床所見,感覺運動障礙是周圍神經病變的常見症狀,它如中樞神經,特別是脊髓病變,也可出現上述症狀,唯其臨床表現同中有別。其次,提出營衛功能有別,營衛損傷其臨床表現不同。

肉苛病因多端,諸如外感、內傷、久病、勞損、外傷、中毒等,皆可導致損傷臟腑經脈、營衛氣血,導致營衛失常,引發肉苛。

營衛失常,肌膚失養,使道不通為肉苛的基本病機。《內經》以營衛來闡述神經系統的運動、感覺與自主神經功能。因此,可以依據營衛理論來認識運動、感覺與自主神經功能及其病變。

肉苛病機有虛實之異,正虛邪結是導致營衛失常的基礎。正虛則臟腑百骸失養,邪結則經脈不通,營衛不能循行,故病機有虛實之分。

正虛主要責之氣虛絡痺。氣虛不運,推動無力,營血循行遲滯;營血虧虛,四肢肌膚失養;陽虛不溫,或陽虛寒溼凝滯,氣脈不通,營衛氣血痺滯瘀塞。邪結主要責之邪氣痺阻,經脈不通,營衛不行。外感常見溼熱、寒溼邪氣閉塞經脈,壅滯營衛;內傷責之痰濁、痰熱、瘀血、穢濁阻滯,或有形之癌病固結,以致脈絡閉阻,營衛氣血鬱阻不暢。正虛邪結常互為影響,虛因邪甚,邪因虛結。虛處易留邪,正虛之處,便是留邪之所。氣虛血瘀、氣虛痰溼困阻、陽虛寒凝,營衛氣血運行為之不利。

肉苛病變與脾胃關係最為密切。營衛主持人體感覺與運動。清陽實四肢,清陽發腠理,衛氣“溫分肉,肥腠理”,故營衛滋養是脾主肌肉四肢的生理基礎。四肢與脾胃、營衛密切相關,肉苛以人體感覺、運動障礙為基本臨床表現,故肉苛發病責在營衛失調。

肉苛治則治法

扶正祛邪,疏通經脈,通調營衛為本病治則。正虛要在扶正補虛,調養臟腑,化生營衛氣血,滋養臟腑百骸,正氣充盈,其病或可向安。邪結臟腑,阻滯經脈,妨礙營衛氣血循行輸布,治宜祛邪為要。祛邪之法,當分外感內傷,外邪侵襲,治當祛風活血、溫經散寒、清熱燥溼等;內傷需辨痰濁瘀血等邪氣,痰濁阻滯,治宜行氣化痰通絡;痰熱阻絡,則宜清熱化痰通絡;瘀血阻絡,治宜活血化瘀通絡;病久入絡,又當辛潤通絡。正虛邪結,則需扶正祛邪兼顧,而和營衛,通經絡、充肌膚,應該貫穿治療之始終。

肉苛經方應用

衛乏營虛證 衛氣虛則不溫,營氣虛則不榮。症見手足麻木不仁,或疼痛,四肢無力,或手足肌肉萎縮,皮膚菲薄,手足不溫,汗出異常,甚則精神疲憊,氣短懶言,心悸頭昏,舌質淡暗,苔薄白,脈細無力。治法:益氣養營,溫潤通絡。黃芪桂枝五物湯合當歸補血湯加減。

衛鬱營澀證 衛氣鬱閉,不得宣通,不溫則冷,不榮則痛。症見四肢不仁,手足不溫,或脹或痛,甚則痛如錐刺,按之則舒,面晦無華,舌質暗或紫暗,或見瘀斑、舌苔薄偏幹,或脈細澀。治宜溫通衛陽,和營通絡。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常用黃芪、當歸、桂枝、炙甘草、細辛、炮附子、麻黃、絲瓜絡、橘絡、人蔘等。重用黃芪,取其宣通之力,亦為溫通衛氣治用;重用當歸,取其養血益營之功;稍佐麻黃,調暢營衛之滯澀。

衛鬱絡痺證 衛鬱日久,血脈不暢,瘀血阻絡,症見手足或肢體麻木疼痛,入夜尤甚,舌質紫暗或暗淡,苔薄白,脈細澀。治宜活血通絡,通調營衛。常用桂枝茯苓丸加絲瓜絡、橘絡、烏梢蛇、黃芪等;肌膚甲錯宜大黃蟄蟲丸加當歸、熟地、芍藥;便祕用桃核承氣湯加當歸、白芍、葛根、桑枝、牛膝等。病程日久,仍當補虛和中,振奮營衛,暢利經脈氣血。

氣陰虧虛證 久病勞傷,或年老體虛,正氣不足,氣陰虧虛,營衛生化不足。症見足趾麻木發涼,或單側手足麻木、發涼怕冷;或皮膚蟻行感,行走如踩棉花,漸及於肘、膝。或肢體疼痛,若針刺或電灼,甚或掣痛,或如撕裂,下肢遠端無汗,皮膚乾燥,肌肉萎縮,肢體無力,神疲自汗,口乾便難,舌質紅,邊有齒痕,苔薄少津,或有剝裂,脈細弦數。治宜益氣助衛,養陰和營,疏通脈絡。常用炙甘草湯加黃芪、丹蔘、天麻、絲瓜絡等。

溼滯熱蘊證 溼邪內蘊,熱邪壅滯,困遏營衛。症見手足麻木,肢體無力,患肢捫之發熱,兩足喜涼怕熱,或沉重疼痛,若伴見灼熱疼痛,舌質暗紅,舌苔黃厚膩或淡黃膩,脈數。治法:清利熱溼,暢利氣機,和營通絡。用《傷寒論》葛根芩連湯合自擬土茯苓湯(土茯苓、川牛膝、當歸、地龍)加減。

痰溼阻絡證 痰結溼滯,困阻氣機,壅遏營衛。症見肢體麻木不仁,沉重疼痛,困憊無力,舌質暗淡,苔白厚膩,脈細滑。治宜和中健脾,理氣化痰,通調營衛,用桂枝茯苓丸加天南星、天麻、蒼朮、白芥子、白朮、半夏等。(丁元慶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注: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