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中醫 黃帝內經 老子 養生 中醫出版 中醫出版 2017-11-01

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導讀:損有餘、補不足,是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靈樞·寒熱病》說:“視有過者取之,損有餘,益不足。”這是正治。人們應依據邪正盛衰的具體情況,正確使用補瀉二法。虛補實瀉,是虛實治療的總的原則。可以說大凡學過中醫的人,沒有不知道補虛瀉實這一最高治則與治病大法的。但要問一問此語出自何處,能答得上來的就不多了。

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損有餘、補不足,是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所謂有餘,指的是實證,“邪氣盛則實”;所謂不足,指的是虛證,“精氣奪則虛”。而且還須指出,邪氣是危害健康、造成疾病的致病因素和病理損害,必須祛除,邪氣無所謂不足。正氣是人體維持生命、戰勝疾病的根本保證,必須充足,正氣無所謂有餘。但是後世醫家又發現,“氣有餘便是火”,正氣太過就轉化為邪氣了。

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靈樞·寒熱病》說:“視有過者取之,損有餘,益不足。”這是正治。如果該損的反益,該益的反損,就會加重病情,甚者造成嚴重後果。所以《靈樞·九針十二原》特別指出,“損不足而益有餘,是謂重(據《甲乙經》改)病,病益甚”。

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同樣的看法,又見於其他篇章,並有進一步的發揮。

《素問·厥論》說:“盛則瀉之,虛則補之。”如上所述,“盛”,指邪氣亢盛,就是有餘,為實證。“虛”,指正氣不足,就是不足,為虛證。“瀉”,指瀉法,就是損,是針對邪氣而言的,損有餘。“補”,指補法,就是益,是針對正虛而言的,益不足。“則”,指治療原則,實證的治療原則是瀉,虛證的治療原則是補,虛實補瀉的論治原則就建立起來了。

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素問·五常政大論》說:“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夭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所謂“盛盛”,前一“盛”字指補法,後一“盛”字指實證。所謂“虛虛”,前一“虛”字指瀉法,後一“虛”字指虛證。“致邪”,即助長邪氣。“失正”,即損傷正氣。“盛盛”可以“致邪”,“虛虛”可以“失正”。所以“無致邪”“無失正”,是告誡人們應依據邪正盛衰的具體情況,正確使用補瀉二法。虛補實瀉,是虛實治療的總的原則。如果違反這一論治總則,用補法治療實證,就會助長邪氣,使邪氣益甚;用瀉法治療虛證,正氣已虛再予傷正,會使正氣消亡。這就是著名的後世稱之為虛虛實實之誡。

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爾後《難經》提出“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先補之,然後瀉之”,“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進一步闡發《黃帝內經》虛實補瀉的精義,以適應臨床病證虛實夾雜的複雜情況,並引入五行生剋承製規律,以求完善這一治療原則。

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到了張仲景時代,對“上工治未病”進行更深入地討論。仲景明確提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並分肝虛肝實而有不同治法。最後強調指出,“經曰:虛虛實實,補不足,損有餘,是其義也。餘髒准此”(《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補虛瀉實無可爭議地成了治則中的最高準則。

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就此,明代醫家張介賓說:“人之疾病,無過表裡寒熱虛實,只此六字業已盡之。然六者之中又惟虛實二字為最要。蓋凡以表證、裡證、寒證、熱證無不皆有虛實,既能知表裡寒熱而復能以虛實二字決之,則千病萬病可以一貫矣。且治病之法,無逾攻補,用攻用補,無逾虛實。”張介賓指出虛實為總綱,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補瀉二者實為一切治法之要領。以虛實為綱,可以概括一切內傷雜病。

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可以說大凡學過中醫的人,沒有不知道補虛瀉實這一最高治則與治病大法的。但要問一問此語出自何處,能答得上來的就不多了。如果說中醫這一治則思想居然源出道家,恐怕更要引人驚愕,但事實是,“損有餘、補不足”正是道家思想的精華。

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老子認為“有無相生”“有生於無”,主張“無為”。無為之法,必須講損益之道。他說,學道應天天進益,行道應天天減損,損之又損,一直到無為,無為才能無不為。想取天下,一定要無為,如果有為,就不能取天下。相對於戰國時期社會劇烈動盪,人民迫切希望和平安靜,老子所說的無為、清靜,確是當時取天下的好方法。取天下如此,治理天下也要這樣。不過,這時的損益就不是學道行道,而是要求其平,在老子看來這是符合天道的。所以他說:“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道德經·七十七章》)

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只有不斷地損有餘補不足,才能保持天道的正常運行。社會的動盪,兩極的分化,正與天道相反,是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結果,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這是不正常的,也是一切災難禍害的根由。唯有以有餘奉天下,等貴賤,均貧富,方能符合天道。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治國平天下的大道,調節的要妙就在於平。

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治國如此,治病又何嘗不然。《黃帝內經》很自然地接受了老子之說,把損有餘補不足的平治思想引入醫學之中,甚至連詞句都相同或十分相似。如《素問·氣交變大論》載:“夫五運之政,猶權衡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又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說:“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折之,不足補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不僅其平治思想出自道經,而且抑、舉、折、補也與《老子》的“抑、舉、損、補”幾無二致。可以確信,中醫治病療疾的根本大法——升降補瀉、補虛瀉實、以平為期的確是出自道經。由此可見道家學說於中醫之魅力。

主要編著者簡介

宋天彬,教授,主任醫師,中醫氣功養生專家。1937年出生於遼寧桓仁中醫世家。1963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並留校,歷任內經教研室助教、中醫基礎理論講師、中醫診斷教研室副主任、氣功研究所副所長兼氣功教研室主任。入選《世界優秀醫學專家人才名典》《世界名人錄》等。代表作有《中醫舌苔圖譜》(六種文字版獲優秀圖書獎)。現重點研究氣功綜合療法解決癌症和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現代生活方式相關疾病的防治問題。2015年獲“全國科學養生事業終生成就獎”。

本文來源於《道家文化與中醫學(中華文化與中醫學叢書/貳)》。

知識就是力量

願明天的你依然會相信

點擊「寫留言」參與討論

猜你喜歡

  • 分清寒熱虛實,為哮喘“量體裁衣”

  • 脈診首辨虛實,從升降出入理論來看脈診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道家文化與中醫學(中醫文化與中醫學叢書/貳)》,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中醫治病的最高治則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內容推薦

本書以充足的史料和嚴密的邏輯,證明了道家思想是中醫理論的基石,回顧了中華文明發展史,概括了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等中醫基礎理論和道家學說。本書介紹了許多道、醫共用的治療保健技術和方法,如祝由術、煉丹術、導引術、房中術、內丹術、服餌辟穀養生術等。總之,本書從道家文化和中醫藥學的關係方面,考證一些重要的歷史文獻,介紹一些著名醫家和道家及其代表著作,重點闡明一些經過實踐檢驗的、符合科學原理的實用醫療養生方法,以滿足人們養生保健的需求。

END

本文由中醫出版公眾號原創發表,最終解釋權歸本文原作者所有。本文來源於《道家文化與中醫學(中華文化與中醫學叢書/貳)》。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如有內容合作,請後臺留言,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投稿及諮詢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