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金世元對“地黃丸”系列(中成藥)的獨到見解二

中醫 肉桂 茯苓 澤瀉 神黃中醫說 2017-06-08

國醫大師金世元對“地黃丸”系列(中成藥)的獨到見解二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請點右上角關注!

翟華強, 張小娟, 王燕平, 張華敏, 金世元

國醫大師金世元從事中醫藥工作75年,本文接上文,系統整理了金老對金匱腎氣丸、濟生腎氣丸、六味地黃丸、麥味地黃丸、歸芍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肉桂地黃丸、七味都氣丸和耳聾左慈丸系列中成藥的獨到見解和認識。從本草源流、性狀鑑別、炮製發展、功能主治、使用注意等方面提出了地黃丸系列中成藥具體的問題和對策,以指導中成藥合理使用。

地黃丸系列中成藥

6.杞菊地黃丸

國醫大師金世元對“地黃丸”系列(中成藥)的獨到見解二

【出處與變遷】此方出自明代眼科醫家傅仁宇的《審視瑤函》,是由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

【藥物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

【功能主治】治療肝腎陰虧的眩暈、耳鳴、目澀畏光、視物昏花。

7.知柏地黃丸

國醫大師金世元對“地黃丸”系列(中成藥)的獨到見解二

【出處與變遷】此方出自清代吳謙的《醫宗金鑑》,是由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而成。

【藥物組成】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

【功能主治】治療腎陰虛所致的骨蒸潮熱、虛汗。

第七問:知柏地黃丸與桂附地黃丸的異同

《醫宗金鑑》根據本方加附子、肉桂,名桂附地黃丸,治兩尺脈弱、相火不足、虛羸少氣,王冰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者是也”。加黃柏、知母,名知柏地黃丸,治兩尺脈旺、陰虛火動、午熱骨痿,王冰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者是也”。故於腎藥中加桂附壯陽勝陰,使陽無所畏、而自歸原矣,加知柏補陰祕陽,使陽有所貯、而自歸藏矣。世人但知以桂附引火歸原,不知以知柏平陰祕陽,舉世皆蒙其誤也。

8.肉桂地黃丸

國醫大師金世元對“地黃丸”系列(中成藥)的獨到見解二

【出處與變遷】此方出自清代顧世澄的《瘍醫大全》,是由六味地黃丸加肉桂而成。

【藥物組成】肉桂、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

【功能主治】肉桂主要引火歸元,本方主要治療腎陰虛引起的虛火上炎。

9.七味都氣丸

國醫大師金世元對“地黃丸”系列(中成藥)的獨到見解二

【出處與變遷】此方出自清代楊乘六的《醫宗己任編》,是由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而成。

【藥物組成】五味子、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

【功能主治】補腎納氣,澀精止遺。用於腎虛不能納氣,呼多吸少,喘促胸悶,久咳、咽乾、氣短,遺精盜汗,小便頻數。

第八問: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之異

李時珍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入滋補藥必用北產者乃良”。

北五味子:粒大,質重,表面紅色或紫紅色,褶皺狀,顯油性,果肉柔軟,有光澤,白霜多,種皮硬而脆較易破碎。

南五味子:粒小,乾癟肉薄,表面粽色或暗粽色,皺縮,無油性,乾燥後如花椒粒,白霜少,且果皮常緊貼於種子上。

而用藥時,北產者為佳。北五味子個大,酸性強,小青龍湯和射干麻黃湯中用五味子平喘,天王補心丹和柏子養心丸中則用五味子安神。

10.耳聾左慈丸

國醫大師金世元對“地黃丸”系列(中成藥)的獨到見解二

【出處與變遷】此方出自清代醫家凌奐的《飼鶴亭集方》,是由六味地黃丸加柴胡、煅磁石而成。

【藥物組成】南柴胡、煅磁石、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

【功能主治】治療肝腎陰虛之耳鳴耳聾、頭暈目眩。

第九問:南柴胡與北柴胡之性狀鑑別

南柴胡和北柴胡雖同屬傘形科柴胡屬,但其性狀完全不同。

南柴胡:別名軟柴胡、紅柴胡、竹葉柴胡。表面紅棕色,根較細,上下粗細一致,質稍軟,易折斷,折斷面淡黃色,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近皮部散在紅色油室。

北柴胡:別名硬柴胡。表面黑褐色,上粗下細,呈掃帚狀,呈長圓錐形,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片狀纖維性,折斷面黃白色。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

請點關注,獲得更多專業中醫健康內容。

友情提示: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