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
"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為了弘揚祖國中醫文化,提高臨床實戰技術,培養更多的中醫技術人才。

我中心隆重推出:名師授課+北京三甲醫院實習實戰班。

全國中醫鍼灸臨床實習班


"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為了弘揚祖國中醫文化,提高臨床實戰技術,培養更多的中醫技術人才。

我中心隆重推出:名師授課+北京三甲醫院實習實戰班。

全國中醫鍼灸臨床實習班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臨床型中醫人才成長的三階段

目前,院校教育是國家培養臨床型中醫人才的主要和重要途徑。然而,剛進入臨床工作的中醫生,臨證水平往往一般;而西醫相對中醫好掌握、見效快,每天面對患者,往往會不自覺地選擇西醫的方法,對中醫的興趣就逐漸冷下來,甚或忘卻。

等到三五年後,發現西醫也不是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尤其是面對一些慢性難治性疾病,感覺更是如此。此時,再回過來學習中醫,因為精力和時間的問題,總感覺力不從心,學不到位,有的人乾脆就不再學習中醫。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大多變成了不中不西或西醫醫生,嚴重脫離了中醫隊伍。這就是中醫院校畢業的醫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後的現狀。

以自己從醫經歷來看,我認為這種現狀是可以改變的。這種改變需要三個階段:衷中參西;能中不西;只中不西。當然,要完成這三個階段,需要知識、閱歷和時間。


"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為了弘揚祖國中醫文化,提高臨床實戰技術,培養更多的中醫技術人才。

我中心隆重推出:名師授課+北京三甲醫院實習實戰班。

全國中醫鍼灸臨床實習班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臨床型中醫人才成長的三階段

目前,院校教育是國家培養臨床型中醫人才的主要和重要途徑。然而,剛進入臨床工作的中醫生,臨證水平往往一般;而西醫相對中醫好掌握、見效快,每天面對患者,往往會不自覺地選擇西醫的方法,對中醫的興趣就逐漸冷下來,甚或忘卻。

等到三五年後,發現西醫也不是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尤其是面對一些慢性難治性疾病,感覺更是如此。此時,再回過來學習中醫,因為精力和時間的問題,總感覺力不從心,學不到位,有的人乾脆就不再學習中醫。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大多變成了不中不西或西醫醫生,嚴重脫離了中醫隊伍。這就是中醫院校畢業的醫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後的現狀。

以自己從醫經歷來看,我認為這種現狀是可以改變的。這種改變需要三個階段:衷中參西;能中不西;只中不西。當然,要完成這三個階段,需要知識、閱歷和時間。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衷中參西

第一階段:衷中參西。這一階段是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剛進入臨床的醫生,直到任住院醫師期間,衷中參西非常重要。衷中就是要有牢固的中醫專業思想,形成中醫的臨床思維;參西,就是要有很好的西醫臨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更好地運用中醫藥解決臨床問題服務。

怎麼就能做到“衷中”呢?四個方面的學習非常重要。

一是熟讀經典,在經典學習中把握中醫方向。大學時,我不看註解,通讀《黃帝內經》兩遍,後來體會到對掌握中醫的整體思想很有用,尤其後面的運氣七篇,對理解中醫天人合一的概念與內涵、自然環境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等,幫助很大。

內經的文字古奧,言簡意深,有些需要多年以後才會體會或理解,比如“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上學時我的理解是得燥病,當甘寒養陰才對,怎麼會用辛味之藥,辛味怎麼會潤呢?後來臨床上我接觸一例腎陽虛極患者,因長期失眠、便祕,服用大量大黃、黃連、黃柏、石膏等寒涼之品,致多年來腰以下畏寒怕冷,足後跟痛皮膚粗糙。雖夏日,亦需厚衣加身。惡涼食,舌淡白、有齒痕,脈沉細。予當歸四逆湯合附子理中丸和四逆湯,大劑姜、桂、附,調理2個月後諸症消失,尤其足後跟痛消失,皮膚光滑,不再起皮屑。

回過頭來,再看《內經》中的《素問·髒氣法時論》“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所苦的“燥”為腎陽虛弱,鼓動無力,氣化不及,津液內凝,失去正常的濡養作用,而並非津液不足所致。此等燥象,非大辛大熱之品,辛以散之,熱以行之,不足以起沉寒,破痼疾,行氣化水,佈散津液,破陰回陽,散寒通脈。理解內經深意,已是我工作20餘年之後。

"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為了弘揚祖國中醫文化,提高臨床實戰技術,培養更多的中醫技術人才。

我中心隆重推出:名師授課+北京三甲醫院實習實戰班。

全國中醫鍼灸臨床實習班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臨床型中醫人才成長的三階段

目前,院校教育是國家培養臨床型中醫人才的主要和重要途徑。然而,剛進入臨床工作的中醫生,臨證水平往往一般;而西醫相對中醫好掌握、見效快,每天面對患者,往往會不自覺地選擇西醫的方法,對中醫的興趣就逐漸冷下來,甚或忘卻。

等到三五年後,發現西醫也不是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尤其是面對一些慢性難治性疾病,感覺更是如此。此時,再回過來學習中醫,因為精力和時間的問題,總感覺力不從心,學不到位,有的人乾脆就不再學習中醫。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大多變成了不中不西或西醫醫生,嚴重脫離了中醫隊伍。這就是中醫院校畢業的醫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後的現狀。

以自己從醫經歷來看,我認為這種現狀是可以改變的。這種改變需要三個階段:衷中參西;能中不西;只中不西。當然,要完成這三個階段,需要知識、閱歷和時間。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衷中參西

第一階段:衷中參西。這一階段是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剛進入臨床的醫生,直到任住院醫師期間,衷中參西非常重要。衷中就是要有牢固的中醫專業思想,形成中醫的臨床思維;參西,就是要有很好的西醫臨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更好地運用中醫藥解決臨床問題服務。

怎麼就能做到“衷中”呢?四個方面的學習非常重要。

一是熟讀經典,在經典學習中把握中醫方向。大學時,我不看註解,通讀《黃帝內經》兩遍,後來體會到對掌握中醫的整體思想很有用,尤其後面的運氣七篇,對理解中醫天人合一的概念與內涵、自然環境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等,幫助很大。

內經的文字古奧,言簡意深,有些需要多年以後才會體會或理解,比如“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上學時我的理解是得燥病,當甘寒養陰才對,怎麼會用辛味之藥,辛味怎麼會潤呢?後來臨床上我接觸一例腎陽虛極患者,因長期失眠、便祕,服用大量大黃、黃連、黃柏、石膏等寒涼之品,致多年來腰以下畏寒怕冷,足後跟痛皮膚粗糙。雖夏日,亦需厚衣加身。惡涼食,舌淡白、有齒痕,脈沉細。予當歸四逆湯合附子理中丸和四逆湯,大劑姜、桂、附,調理2個月後諸症消失,尤其足後跟痛消失,皮膚光滑,不再起皮屑。

回過頭來,再看《內經》中的《素問·髒氣法時論》“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所苦的“燥”為腎陽虛弱,鼓動無力,氣化不及,津液內凝,失去正常的濡養作用,而並非津液不足所致。此等燥象,非大辛大熱之品,辛以散之,熱以行之,不足以起沉寒,破痼疾,行氣化水,佈散津液,破陰回陽,散寒通脈。理解內經深意,已是我工作20餘年之後。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二是跟師學習,在跟師過程中體會中醫魅力。大學時,我有幸跟師傷寒大家劉渡舟教授;在北京協和醫院畢業實習時,跟師中醫學家祝諶予先生每週二、四上午出門診。這兩位教授理論功底深厚,醫術精湛,善用方藥,活人無數。在老師身邊抄方數年,我常能感受到中醫的魅力。

三是大量閱讀,在文獻閱讀中感悟中醫思想。古人說,讀萬卷書,走萬里路;心有靈犀一點通。讀書,就是積累靈犀的量變過程。只有這樣,我們在臨床面對患者運用中醫時方能夠左右逢緣。讀書的過程是我們理解經典的過程,也是我們掌握前人經驗的過程,更是我們提高辨證論治水平的過程。尤其是剛剛步入臨床的年輕中醫師,多讀醫案類書籍,對於儘快進入臨床狀態,取得療效,增強運用中醫治病的自信大有裨益。

四是勤於臨床,在臨床探索中收穫中醫療效。做醫生,只知讀書不行,要多上臨床。中醫的書籍,大致分三類:

一類書是由非臨床一線的人寫的,這類作者不看病,或臨床機會少,但善於文字整理或書籍整理。這類書籍的特點是文字優美,但錯誤的觀點和經驗較多,很多地方不足取,不上臨床,但讀其書,易走偏路;

第二類書是勤於臨床、但又不擅長寫書的人寫的,這類書讀起來較艱澀,但較實用;

第三類書是由既長期臨床又有文字功底的人寫的,好讀又實用。如《傅青主女科》《張景嶽全書》《陳士鐸的石室祕錄》等。不臨床,無以知醫書所載之真假;不臨床,無以將書中所記轉化為自己經驗;不臨床,永遠對藥物無以體會。不臨床,永遠都是紙上談兵。

再談“參西”。“參西”很重要,但怎麼“參西”,“參西”哪些知識?

我從醫20餘年,從事過10餘年中醫、西醫大內科,從住院醫師到主任醫師,從科室副主任到科主任,對此有一些心得體會。對於一個年輕臨床醫生,三個方面的西醫知識很重要。一是疾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對就診的每一位患者,疾病的西醫診斷必須明確。

比如面對水腫患者,從事腎病專業的醫生,不能只知道腎病可以引起水腫,心病、肝病、內分泌紊亂亦可以引起,這些病的臨床特點是什麼,診斷必須明確。即便是腎病引起,也需弄清是腎小球疾病,還是非腎小球疾病引起的;是腎小球疾病引起的,還需弄清是原發性腎小球腎病,還是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引起的。其病理類型又是什麼?

二是急危重患者的處置。剛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上臨床後對急危重患者的診斷和處置能力不強,這是必然的。對此應知難而上,多學習,多臨床。多看、多想、多動腦、多動手,爭取3~5年內能夠掌握,而且,必須掌握。如果掌握不了,管理病房將會吃力,管理科室更是力不從心,不能服眾。腎病專業的醫生,不管是門診,還是在病房,遇到心梗的患者就診,或者是在病房患者心梗病發作了,假如診斷不清,前期的搶救和治療措施跟不上,會耽擱病情。任何一個臟器疾病到後期都會影響到全身多個臟器功能的損傷。

所以,急危重症的處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急危重症的處置過關了,將對後面的工作和專業上的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西醫的特效治療方案。內科疾病的西醫治療措施大致有三類:特效治療、對症治療、支持治療。後兩種大家比較熟悉。特效治療,如結核病,中醫認為是頑症,治療效果不好。但西藥抗結核桿菌的治療效果非常好。這就是西醫的特效治療方法。類似的治療消化疾病的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感染化膿性疾病的抗菌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抗甲亢藥物,腎病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治療等都是非常特效的。但這些方案的具體應用時,是單用還是聯用,是標準用法還是衝擊療法,各種療法的適應症、藥物的副作用等,都需要醫生非常熟悉。

"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為了弘揚祖國中醫文化,提高臨床實戰技術,培養更多的中醫技術人才。

我中心隆重推出:名師授課+北京三甲醫院實習實戰班。

全國中醫鍼灸臨床實習班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臨床型中醫人才成長的三階段

目前,院校教育是國家培養臨床型中醫人才的主要和重要途徑。然而,剛進入臨床工作的中醫生,臨證水平往往一般;而西醫相對中醫好掌握、見效快,每天面對患者,往往會不自覺地選擇西醫的方法,對中醫的興趣就逐漸冷下來,甚或忘卻。

等到三五年後,發現西醫也不是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尤其是面對一些慢性難治性疾病,感覺更是如此。此時,再回過來學習中醫,因為精力和時間的問題,總感覺力不從心,學不到位,有的人乾脆就不再學習中醫。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大多變成了不中不西或西醫醫生,嚴重脫離了中醫隊伍。這就是中醫院校畢業的醫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後的現狀。

以自己從醫經歷來看,我認為這種現狀是可以改變的。這種改變需要三個階段:衷中參西;能中不西;只中不西。當然,要完成這三個階段,需要知識、閱歷和時間。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衷中參西

第一階段:衷中參西。這一階段是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剛進入臨床的醫生,直到任住院醫師期間,衷中參西非常重要。衷中就是要有牢固的中醫專業思想,形成中醫的臨床思維;參西,就是要有很好的西醫臨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更好地運用中醫藥解決臨床問題服務。

怎麼就能做到“衷中”呢?四個方面的學習非常重要。

一是熟讀經典,在經典學習中把握中醫方向。大學時,我不看註解,通讀《黃帝內經》兩遍,後來體會到對掌握中醫的整體思想很有用,尤其後面的運氣七篇,對理解中醫天人合一的概念與內涵、自然環境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等,幫助很大。

內經的文字古奧,言簡意深,有些需要多年以後才會體會或理解,比如“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上學時我的理解是得燥病,當甘寒養陰才對,怎麼會用辛味之藥,辛味怎麼會潤呢?後來臨床上我接觸一例腎陽虛極患者,因長期失眠、便祕,服用大量大黃、黃連、黃柏、石膏等寒涼之品,致多年來腰以下畏寒怕冷,足後跟痛皮膚粗糙。雖夏日,亦需厚衣加身。惡涼食,舌淡白、有齒痕,脈沉細。予當歸四逆湯合附子理中丸和四逆湯,大劑姜、桂、附,調理2個月後諸症消失,尤其足後跟痛消失,皮膚光滑,不再起皮屑。

回過頭來,再看《內經》中的《素問·髒氣法時論》“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所苦的“燥”為腎陽虛弱,鼓動無力,氣化不及,津液內凝,失去正常的濡養作用,而並非津液不足所致。此等燥象,非大辛大熱之品,辛以散之,熱以行之,不足以起沉寒,破痼疾,行氣化水,佈散津液,破陰回陽,散寒通脈。理解內經深意,已是我工作20餘年之後。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二是跟師學習,在跟師過程中體會中醫魅力。大學時,我有幸跟師傷寒大家劉渡舟教授;在北京協和醫院畢業實習時,跟師中醫學家祝諶予先生每週二、四上午出門診。這兩位教授理論功底深厚,醫術精湛,善用方藥,活人無數。在老師身邊抄方數年,我常能感受到中醫的魅力。

三是大量閱讀,在文獻閱讀中感悟中醫思想。古人說,讀萬卷書,走萬里路;心有靈犀一點通。讀書,就是積累靈犀的量變過程。只有這樣,我們在臨床面對患者運用中醫時方能夠左右逢緣。讀書的過程是我們理解經典的過程,也是我們掌握前人經驗的過程,更是我們提高辨證論治水平的過程。尤其是剛剛步入臨床的年輕中醫師,多讀醫案類書籍,對於儘快進入臨床狀態,取得療效,增強運用中醫治病的自信大有裨益。

四是勤於臨床,在臨床探索中收穫中醫療效。做醫生,只知讀書不行,要多上臨床。中醫的書籍,大致分三類:

一類書是由非臨床一線的人寫的,這類作者不看病,或臨床機會少,但善於文字整理或書籍整理。這類書籍的特點是文字優美,但錯誤的觀點和經驗較多,很多地方不足取,不上臨床,但讀其書,易走偏路;

第二類書是勤於臨床、但又不擅長寫書的人寫的,這類書讀起來較艱澀,但較實用;

第三類書是由既長期臨床又有文字功底的人寫的,好讀又實用。如《傅青主女科》《張景嶽全書》《陳士鐸的石室祕錄》等。不臨床,無以知醫書所載之真假;不臨床,無以將書中所記轉化為自己經驗;不臨床,永遠對藥物無以體會。不臨床,永遠都是紙上談兵。

再談“參西”。“參西”很重要,但怎麼“參西”,“參西”哪些知識?

我從醫20餘年,從事過10餘年中醫、西醫大內科,從住院醫師到主任醫師,從科室副主任到科主任,對此有一些心得體會。對於一個年輕臨床醫生,三個方面的西醫知識很重要。一是疾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對就診的每一位患者,疾病的西醫診斷必須明確。

比如面對水腫患者,從事腎病專業的醫生,不能只知道腎病可以引起水腫,心病、肝病、內分泌紊亂亦可以引起,這些病的臨床特點是什麼,診斷必須明確。即便是腎病引起,也需弄清是腎小球疾病,還是非腎小球疾病引起的;是腎小球疾病引起的,還需弄清是原發性腎小球腎病,還是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引起的。其病理類型又是什麼?

二是急危重患者的處置。剛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上臨床後對急危重患者的診斷和處置能力不強,這是必然的。對此應知難而上,多學習,多臨床。多看、多想、多動腦、多動手,爭取3~5年內能夠掌握,而且,必須掌握。如果掌握不了,管理病房將會吃力,管理科室更是力不從心,不能服眾。腎病專業的醫生,不管是門診,還是在病房,遇到心梗的患者就診,或者是在病房患者心梗病發作了,假如診斷不清,前期的搶救和治療措施跟不上,會耽擱病情。任何一個臟器疾病到後期都會影響到全身多個臟器功能的損傷。

所以,急危重症的處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急危重症的處置過關了,將對後面的工作和專業上的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西醫的特效治療方案。內科疾病的西醫治療措施大致有三類:特效治療、對症治療、支持治療。後兩種大家比較熟悉。特效治療,如結核病,中醫認為是頑症,治療效果不好。但西藥抗結核桿菌的治療效果非常好。這就是西醫的特效治療方法。類似的治療消化疾病的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感染化膿性疾病的抗菌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抗甲亢藥物,腎病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治療等都是非常特效的。但這些方案的具體應用時,是單用還是聯用,是標準用法還是衝擊療法,各種療法的適應症、藥物的副作用等,都需要醫生非常熟悉。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能中不西

第二階段:能中不西。這一階段是指工作3~5年以後,具備一定的西醫知識,對所在的領域能夠應對臨床的問題,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能保證臨床的安全。大概就是主治醫師到副主任醫師階段。這個時候開始要堅持能中不西,也就是儘量用中醫藥解決臨床問題。這一階段處於臨床摸索階段。治病有時有效,有時沒效。經驗很零散。但一定要堅持,不斷積累經驗。堅持能用中醫藥解決的問題不用西醫解決,用中醫藥治不了的,用西醫藥保底,以不耽擱患者病情為最重要。


"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為了弘揚祖國中醫文化,提高臨床實戰技術,培養更多的中醫技術人才。

我中心隆重推出:名師授課+北京三甲醫院實習實戰班。

全國中醫鍼灸臨床實習班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臨床型中醫人才成長的三階段

目前,院校教育是國家培養臨床型中醫人才的主要和重要途徑。然而,剛進入臨床工作的中醫生,臨證水平往往一般;而西醫相對中醫好掌握、見效快,每天面對患者,往往會不自覺地選擇西醫的方法,對中醫的興趣就逐漸冷下來,甚或忘卻。

等到三五年後,發現西醫也不是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尤其是面對一些慢性難治性疾病,感覺更是如此。此時,再回過來學習中醫,因為精力和時間的問題,總感覺力不從心,學不到位,有的人乾脆就不再學習中醫。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大多變成了不中不西或西醫醫生,嚴重脫離了中醫隊伍。這就是中醫院校畢業的醫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後的現狀。

以自己從醫經歷來看,我認為這種現狀是可以改變的。這種改變需要三個階段:衷中參西;能中不西;只中不西。當然,要完成這三個階段,需要知識、閱歷和時間。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衷中參西

第一階段:衷中參西。這一階段是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剛進入臨床的醫生,直到任住院醫師期間,衷中參西非常重要。衷中就是要有牢固的中醫專業思想,形成中醫的臨床思維;參西,就是要有很好的西醫臨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更好地運用中醫藥解決臨床問題服務。

怎麼就能做到“衷中”呢?四個方面的學習非常重要。

一是熟讀經典,在經典學習中把握中醫方向。大學時,我不看註解,通讀《黃帝內經》兩遍,後來體會到對掌握中醫的整體思想很有用,尤其後面的運氣七篇,對理解中醫天人合一的概念與內涵、自然環境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等,幫助很大。

內經的文字古奧,言簡意深,有些需要多年以後才會體會或理解,比如“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上學時我的理解是得燥病,當甘寒養陰才對,怎麼會用辛味之藥,辛味怎麼會潤呢?後來臨床上我接觸一例腎陽虛極患者,因長期失眠、便祕,服用大量大黃、黃連、黃柏、石膏等寒涼之品,致多年來腰以下畏寒怕冷,足後跟痛皮膚粗糙。雖夏日,亦需厚衣加身。惡涼食,舌淡白、有齒痕,脈沉細。予當歸四逆湯合附子理中丸和四逆湯,大劑姜、桂、附,調理2個月後諸症消失,尤其足後跟痛消失,皮膚光滑,不再起皮屑。

回過頭來,再看《內經》中的《素問·髒氣法時論》“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所苦的“燥”為腎陽虛弱,鼓動無力,氣化不及,津液內凝,失去正常的濡養作用,而並非津液不足所致。此等燥象,非大辛大熱之品,辛以散之,熱以行之,不足以起沉寒,破痼疾,行氣化水,佈散津液,破陰回陽,散寒通脈。理解內經深意,已是我工作20餘年之後。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二是跟師學習,在跟師過程中體會中醫魅力。大學時,我有幸跟師傷寒大家劉渡舟教授;在北京協和醫院畢業實習時,跟師中醫學家祝諶予先生每週二、四上午出門診。這兩位教授理論功底深厚,醫術精湛,善用方藥,活人無數。在老師身邊抄方數年,我常能感受到中醫的魅力。

三是大量閱讀,在文獻閱讀中感悟中醫思想。古人說,讀萬卷書,走萬里路;心有靈犀一點通。讀書,就是積累靈犀的量變過程。只有這樣,我們在臨床面對患者運用中醫時方能夠左右逢緣。讀書的過程是我們理解經典的過程,也是我們掌握前人經驗的過程,更是我們提高辨證論治水平的過程。尤其是剛剛步入臨床的年輕中醫師,多讀醫案類書籍,對於儘快進入臨床狀態,取得療效,增強運用中醫治病的自信大有裨益。

四是勤於臨床,在臨床探索中收穫中醫療效。做醫生,只知讀書不行,要多上臨床。中醫的書籍,大致分三類:

一類書是由非臨床一線的人寫的,這類作者不看病,或臨床機會少,但善於文字整理或書籍整理。這類書籍的特點是文字優美,但錯誤的觀點和經驗較多,很多地方不足取,不上臨床,但讀其書,易走偏路;

第二類書是勤於臨床、但又不擅長寫書的人寫的,這類書讀起來較艱澀,但較實用;

第三類書是由既長期臨床又有文字功底的人寫的,好讀又實用。如《傅青主女科》《張景嶽全書》《陳士鐸的石室祕錄》等。不臨床,無以知醫書所載之真假;不臨床,無以將書中所記轉化為自己經驗;不臨床,永遠對藥物無以體會。不臨床,永遠都是紙上談兵。

再談“參西”。“參西”很重要,但怎麼“參西”,“參西”哪些知識?

我從醫20餘年,從事過10餘年中醫、西醫大內科,從住院醫師到主任醫師,從科室副主任到科主任,對此有一些心得體會。對於一個年輕臨床醫生,三個方面的西醫知識很重要。一是疾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對就診的每一位患者,疾病的西醫診斷必須明確。

比如面對水腫患者,從事腎病專業的醫生,不能只知道腎病可以引起水腫,心病、肝病、內分泌紊亂亦可以引起,這些病的臨床特點是什麼,診斷必須明確。即便是腎病引起,也需弄清是腎小球疾病,還是非腎小球疾病引起的;是腎小球疾病引起的,還需弄清是原發性腎小球腎病,還是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引起的。其病理類型又是什麼?

二是急危重患者的處置。剛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上臨床後對急危重患者的診斷和處置能力不強,這是必然的。對此應知難而上,多學習,多臨床。多看、多想、多動腦、多動手,爭取3~5年內能夠掌握,而且,必須掌握。如果掌握不了,管理病房將會吃力,管理科室更是力不從心,不能服眾。腎病專業的醫生,不管是門診,還是在病房,遇到心梗的患者就診,或者是在病房患者心梗病發作了,假如診斷不清,前期的搶救和治療措施跟不上,會耽擱病情。任何一個臟器疾病到後期都會影響到全身多個臟器功能的損傷。

所以,急危重症的處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急危重症的處置過關了,將對後面的工作和專業上的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西醫的特效治療方案。內科疾病的西醫治療措施大致有三類:特效治療、對症治療、支持治療。後兩種大家比較熟悉。特效治療,如結核病,中醫認為是頑症,治療效果不好。但西藥抗結核桿菌的治療效果非常好。這就是西醫的特效治療方法。類似的治療消化疾病的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感染化膿性疾病的抗菌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抗甲亢藥物,腎病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治療等都是非常特效的。但這些方案的具體應用時,是單用還是聯用,是標準用法還是衝擊療法,各種療法的適應症、藥物的副作用等,都需要醫生非常熟悉。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能中不西

第二階段:能中不西。這一階段是指工作3~5年以後,具備一定的西醫知識,對所在的領域能夠應對臨床的問題,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能保證臨床的安全。大概就是主治醫師到副主任醫師階段。這個時候開始要堅持能中不西,也就是儘量用中醫藥解決臨床問題。這一階段處於臨床摸索階段。治病有時有效,有時沒效。經驗很零散。但一定要堅持,不斷積累經驗。堅持能用中醫藥解決的問題不用西醫解決,用中醫藥治不了的,用西醫藥保底,以不耽擱患者病情為最重要。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怎樣才能做到能中不西?

首先,堅持中醫思維。這一階段,因為西醫知識掌握和了解的比較多,滿腦子都是西醫思維,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常常根據中藥的現代研究開處方。比如遇到支氣管炎的病人,咳嗽、咯痰,不去辨證,而是隻記住了金銀花、連翹抗病毒,甘草、半夏化痰,黨蔘、黃芪提高免疫力,開出一方自覺不錯,然而患者吃了沒效,就說中藥效果不好。這個病人是外感風寒而表現為支氣管炎,應該用祛風散寒的中藥,結果用金銀花、連翹等寒藥,豈由能治好之理。更有甚者,用黃連、蒲公英等苦寒之品,外感沒治好,又增他疾。有的醫生還對患者唸叨:“我用了這麼多抗病毒的中藥還不見好,看來你的病很難治,得用高檔抗生素。”這種現象在臨床上很常見,醫生要有辨證意識,要回復中醫的臨床思維: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三因制宜。

其次,善於思考創新。剛參加工作時,我用中藥治療過敏性紫癜總是無效,不得不使用西藥治療。西藥最大的問題是減停藥物時反覆。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患兒的母親對我說:“孩子很奇怪,每遇天陰下雨下肢紫癜就出現了。“這句話讓我想到了內經所言:“溼邪為病,下先受之。”一改原來紫癜血熱病機的認識,我從溼邪入手,用三仁湯治療,患兒得以痊癒。後以此法,治療很多雙下肢為首發病變的過敏性紫癜及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並總結出過敏性紫癜溼毒證,創制抗敏除溼湯,臨床獲得極好療效。

我認為,堅持能中不西,總能找到治療疾病的辦法。面對普遍治療效果不好的疾病,如腎病蛋白尿、腫瘤等疾病,要去思考為什麼,怎麼辦?蛋白尿,在過去中醫書中無記載,多見於中醫水腫、腰痛等病證。我就去收集有蛋白尿的腎病的臨床表現,探尋其病機規律。後來我總結蛋白尿的病機以氣陰兩虛、溼熱瘀血為主要病機,予益氣養陰、利溼活血為法治療。在具體選方用藥時,結合自己的經驗,反覆實踐,總結出治療蛋白尿的芪地固腎方,效果非常顯著,對難治性腎病蛋白尿有很好的作用。這就是在傳承中的創新。基於臨床療效的中醫科研創新才有生命力。對於一些慢性難治性疾病如腫瘤性疾病,不僅要去思考治療思路、具體的解決辦法,還要正確評判藥物的療效。現在提倡腫瘤患者治療目標:1.帶瘤生存;2.相對延長壽命;3.提高生存質量。給我們正確評判中醫藥治療腫瘤性疾病有了很好的指導意義。

第三,做到膽大心細。常讀書、多讀書是好事。同時要勤於臨床,不在臨床上大膽使用。比如大劑量黃芪利尿消腫,到底有沒有效果,劑量大到什麼程度。到底有沒有副作用?為什麼別人能用到200~300克,有沒有必要,有沒有危險?清代鮑相璈《驗方新編》記載:四神煎:生黃芪半斤,遠志肉、牛膝各三兩,石斛四兩,金銀花一兩。主治:鶴膝風(兩膝疼痛,膝腫粗大)。一劑藥量一斤半,能這樣服嗎?這方子能用嗎?不能用,為什麼有人記載呢?這些問題只能自己用後才能回答。大多醫生都知道細辛不過錢的說法,為什麼河北唐山的劉沛然教授在《細辛與臨床》中使用大劑量細辛,能起沉痾、治頑疾?在臨床上大膽嘗試非常重要,只有嘗試,書上的經驗才會變成自己的經驗,才會真正解決臨床問題。但絕不能盲目的大膽。很多藥物可從小劑量開始,下一次可直接用大劑量的半量,漸加至大劑量。例如,當歸、白芍可先用各45克,二診時用90克。當積累一定經驗後逐漸過渡到直接用到90克。就像我臨床用附子一樣,喜歡漸加法: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劑量,中病為止。

第四,勤於總結提高。這一階段應勤於觀察,善於總結,提出新觀點,創新中醫科研思路。發表學術論文,基於臨床申報各類課題,取得各級各類成果,為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我通過大量病例的觀察總結,於2003年提出糖尿病的溼熱病機,一反過去糖尿病陰虛燥熱病機觀點,後來被同道廣泛認可。

"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為了弘揚祖國中醫文化,提高臨床實戰技術,培養更多的中醫技術人才。

我中心隆重推出:名師授課+北京三甲醫院實習實戰班。

全國中醫鍼灸臨床實習班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臨床型中醫人才成長的三階段

目前,院校教育是國家培養臨床型中醫人才的主要和重要途徑。然而,剛進入臨床工作的中醫生,臨證水平往往一般;而西醫相對中醫好掌握、見效快,每天面對患者,往往會不自覺地選擇西醫的方法,對中醫的興趣就逐漸冷下來,甚或忘卻。

等到三五年後,發現西醫也不是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尤其是面對一些慢性難治性疾病,感覺更是如此。此時,再回過來學習中醫,因為精力和時間的問題,總感覺力不從心,學不到位,有的人乾脆就不再學習中醫。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大多變成了不中不西或西醫醫生,嚴重脫離了中醫隊伍。這就是中醫院校畢業的醫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後的現狀。

以自己從醫經歷來看,我認為這種現狀是可以改變的。這種改變需要三個階段:衷中參西;能中不西;只中不西。當然,要完成這三個階段,需要知識、閱歷和時間。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衷中參西

第一階段:衷中參西。這一階段是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剛進入臨床的醫生,直到任住院醫師期間,衷中參西非常重要。衷中就是要有牢固的中醫專業思想,形成中醫的臨床思維;參西,就是要有很好的西醫臨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更好地運用中醫藥解決臨床問題服務。

怎麼就能做到“衷中”呢?四個方面的學習非常重要。

一是熟讀經典,在經典學習中把握中醫方向。大學時,我不看註解,通讀《黃帝內經》兩遍,後來體會到對掌握中醫的整體思想很有用,尤其後面的運氣七篇,對理解中醫天人合一的概念與內涵、自然環境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等,幫助很大。

內經的文字古奧,言簡意深,有些需要多年以後才會體會或理解,比如“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上學時我的理解是得燥病,當甘寒養陰才對,怎麼會用辛味之藥,辛味怎麼會潤呢?後來臨床上我接觸一例腎陽虛極患者,因長期失眠、便祕,服用大量大黃、黃連、黃柏、石膏等寒涼之品,致多年來腰以下畏寒怕冷,足後跟痛皮膚粗糙。雖夏日,亦需厚衣加身。惡涼食,舌淡白、有齒痕,脈沉細。予當歸四逆湯合附子理中丸和四逆湯,大劑姜、桂、附,調理2個月後諸症消失,尤其足後跟痛消失,皮膚光滑,不再起皮屑。

回過頭來,再看《內經》中的《素問·髒氣法時論》“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所苦的“燥”為腎陽虛弱,鼓動無力,氣化不及,津液內凝,失去正常的濡養作用,而並非津液不足所致。此等燥象,非大辛大熱之品,辛以散之,熱以行之,不足以起沉寒,破痼疾,行氣化水,佈散津液,破陰回陽,散寒通脈。理解內經深意,已是我工作20餘年之後。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二是跟師學習,在跟師過程中體會中醫魅力。大學時,我有幸跟師傷寒大家劉渡舟教授;在北京協和醫院畢業實習時,跟師中醫學家祝諶予先生每週二、四上午出門診。這兩位教授理論功底深厚,醫術精湛,善用方藥,活人無數。在老師身邊抄方數年,我常能感受到中醫的魅力。

三是大量閱讀,在文獻閱讀中感悟中醫思想。古人說,讀萬卷書,走萬里路;心有靈犀一點通。讀書,就是積累靈犀的量變過程。只有這樣,我們在臨床面對患者運用中醫時方能夠左右逢緣。讀書的過程是我們理解經典的過程,也是我們掌握前人經驗的過程,更是我們提高辨證論治水平的過程。尤其是剛剛步入臨床的年輕中醫師,多讀醫案類書籍,對於儘快進入臨床狀態,取得療效,增強運用中醫治病的自信大有裨益。

四是勤於臨床,在臨床探索中收穫中醫療效。做醫生,只知讀書不行,要多上臨床。中醫的書籍,大致分三類:

一類書是由非臨床一線的人寫的,這類作者不看病,或臨床機會少,但善於文字整理或書籍整理。這類書籍的特點是文字優美,但錯誤的觀點和經驗較多,很多地方不足取,不上臨床,但讀其書,易走偏路;

第二類書是勤於臨床、但又不擅長寫書的人寫的,這類書讀起來較艱澀,但較實用;

第三類書是由既長期臨床又有文字功底的人寫的,好讀又實用。如《傅青主女科》《張景嶽全書》《陳士鐸的石室祕錄》等。不臨床,無以知醫書所載之真假;不臨床,無以將書中所記轉化為自己經驗;不臨床,永遠對藥物無以體會。不臨床,永遠都是紙上談兵。

再談“參西”。“參西”很重要,但怎麼“參西”,“參西”哪些知識?

我從醫20餘年,從事過10餘年中醫、西醫大內科,從住院醫師到主任醫師,從科室副主任到科主任,對此有一些心得體會。對於一個年輕臨床醫生,三個方面的西醫知識很重要。一是疾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對就診的每一位患者,疾病的西醫診斷必須明確。

比如面對水腫患者,從事腎病專業的醫生,不能只知道腎病可以引起水腫,心病、肝病、內分泌紊亂亦可以引起,這些病的臨床特點是什麼,診斷必須明確。即便是腎病引起,也需弄清是腎小球疾病,還是非腎小球疾病引起的;是腎小球疾病引起的,還需弄清是原發性腎小球腎病,還是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引起的。其病理類型又是什麼?

二是急危重患者的處置。剛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上臨床後對急危重患者的診斷和處置能力不強,這是必然的。對此應知難而上,多學習,多臨床。多看、多想、多動腦、多動手,爭取3~5年內能夠掌握,而且,必須掌握。如果掌握不了,管理病房將會吃力,管理科室更是力不從心,不能服眾。腎病專業的醫生,不管是門診,還是在病房,遇到心梗的患者就診,或者是在病房患者心梗病發作了,假如診斷不清,前期的搶救和治療措施跟不上,會耽擱病情。任何一個臟器疾病到後期都會影響到全身多個臟器功能的損傷。

所以,急危重症的處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急危重症的處置過關了,將對後面的工作和專業上的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西醫的特效治療方案。內科疾病的西醫治療措施大致有三類:特效治療、對症治療、支持治療。後兩種大家比較熟悉。特效治療,如結核病,中醫認為是頑症,治療效果不好。但西藥抗結核桿菌的治療效果非常好。這就是西醫的特效治療方法。類似的治療消化疾病的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感染化膿性疾病的抗菌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抗甲亢藥物,腎病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治療等都是非常特效的。但這些方案的具體應用時,是單用還是聯用,是標準用法還是衝擊療法,各種療法的適應症、藥物的副作用等,都需要醫生非常熟悉。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能中不西

第二階段:能中不西。這一階段是指工作3~5年以後,具備一定的西醫知識,對所在的領域能夠應對臨床的問題,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能保證臨床的安全。大概就是主治醫師到副主任醫師階段。這個時候開始要堅持能中不西,也就是儘量用中醫藥解決臨床問題。這一階段處於臨床摸索階段。治病有時有效,有時沒效。經驗很零散。但一定要堅持,不斷積累經驗。堅持能用中醫藥解決的問題不用西醫解決,用中醫藥治不了的,用西醫藥保底,以不耽擱患者病情為最重要。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怎樣才能做到能中不西?

首先,堅持中醫思維。這一階段,因為西醫知識掌握和了解的比較多,滿腦子都是西醫思維,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常常根據中藥的現代研究開處方。比如遇到支氣管炎的病人,咳嗽、咯痰,不去辨證,而是隻記住了金銀花、連翹抗病毒,甘草、半夏化痰,黨蔘、黃芪提高免疫力,開出一方自覺不錯,然而患者吃了沒效,就說中藥效果不好。這個病人是外感風寒而表現為支氣管炎,應該用祛風散寒的中藥,結果用金銀花、連翹等寒藥,豈由能治好之理。更有甚者,用黃連、蒲公英等苦寒之品,外感沒治好,又增他疾。有的醫生還對患者唸叨:“我用了這麼多抗病毒的中藥還不見好,看來你的病很難治,得用高檔抗生素。”這種現象在臨床上很常見,醫生要有辨證意識,要回復中醫的臨床思維: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三因制宜。

其次,善於思考創新。剛參加工作時,我用中藥治療過敏性紫癜總是無效,不得不使用西藥治療。西藥最大的問題是減停藥物時反覆。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患兒的母親對我說:“孩子很奇怪,每遇天陰下雨下肢紫癜就出現了。“這句話讓我想到了內經所言:“溼邪為病,下先受之。”一改原來紫癜血熱病機的認識,我從溼邪入手,用三仁湯治療,患兒得以痊癒。後以此法,治療很多雙下肢為首發病變的過敏性紫癜及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並總結出過敏性紫癜溼毒證,創制抗敏除溼湯,臨床獲得極好療效。

我認為,堅持能中不西,總能找到治療疾病的辦法。面對普遍治療效果不好的疾病,如腎病蛋白尿、腫瘤等疾病,要去思考為什麼,怎麼辦?蛋白尿,在過去中醫書中無記載,多見於中醫水腫、腰痛等病證。我就去收集有蛋白尿的腎病的臨床表現,探尋其病機規律。後來我總結蛋白尿的病機以氣陰兩虛、溼熱瘀血為主要病機,予益氣養陰、利溼活血為法治療。在具體選方用藥時,結合自己的經驗,反覆實踐,總結出治療蛋白尿的芪地固腎方,效果非常顯著,對難治性腎病蛋白尿有很好的作用。這就是在傳承中的創新。基於臨床療效的中醫科研創新才有生命力。對於一些慢性難治性疾病如腫瘤性疾病,不僅要去思考治療思路、具體的解決辦法,還要正確評判藥物的療效。現在提倡腫瘤患者治療目標:1.帶瘤生存;2.相對延長壽命;3.提高生存質量。給我們正確評判中醫藥治療腫瘤性疾病有了很好的指導意義。

第三,做到膽大心細。常讀書、多讀書是好事。同時要勤於臨床,不在臨床上大膽使用。比如大劑量黃芪利尿消腫,到底有沒有效果,劑量大到什麼程度。到底有沒有副作用?為什麼別人能用到200~300克,有沒有必要,有沒有危險?清代鮑相璈《驗方新編》記載:四神煎:生黃芪半斤,遠志肉、牛膝各三兩,石斛四兩,金銀花一兩。主治:鶴膝風(兩膝疼痛,膝腫粗大)。一劑藥量一斤半,能這樣服嗎?這方子能用嗎?不能用,為什麼有人記載呢?這些問題只能自己用後才能回答。大多醫生都知道細辛不過錢的說法,為什麼河北唐山的劉沛然教授在《細辛與臨床》中使用大劑量細辛,能起沉痾、治頑疾?在臨床上大膽嘗試非常重要,只有嘗試,書上的經驗才會變成自己的經驗,才會真正解決臨床問題。但絕不能盲目的大膽。很多藥物可從小劑量開始,下一次可直接用大劑量的半量,漸加至大劑量。例如,當歸、白芍可先用各45克,二診時用90克。當積累一定經驗後逐漸過渡到直接用到90克。就像我臨床用附子一樣,喜歡漸加法: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劑量,中病為止。

第四,勤於總結提高。這一階段應勤於觀察,善於總結,提出新觀點,創新中醫科研思路。發表學術論文,基於臨床申報各類課題,取得各級各類成果,為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我通過大量病例的觀察總結,於2003年提出糖尿病的溼熱病機,一反過去糖尿病陰虛燥熱病機觀點,後來被同道廣泛認可。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只中不西

第三階段:只中不西。這一階段大概到了主任醫師以後,有些人可能擔任科主任。經過長時間的探索與積累,有了較豐富的經驗,能夠達到運用中醫藥治療大多數疾病的水平,而且療效可靠。

這一階段:

1.梳理臨床經驗。

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已經有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但大多比較零散。總結臨床經驗非常必要,並使之系統化。比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我經過長期觀察和臨床實踐,發現其發病由於病因病機的不同,在運用抗敏除溼湯治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溼毒證的基礎上提出三部六法治療本病,對臨床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三部:指病分三個部位,病見咽喉、病見下肢、病見全身三個部位。病見咽喉,以血毒為主要病機,予清熱解毒法,用仲景甘草桔梗湯加金蕎麥。病見下肢,以溼毒為主要病機,予抗敏除溼法,用自擬抗敏除溼湯。病見全身,病機分虛實,實證以血熱和營衛不和多見,血熱用清熱涼血法,方選犀角地黃湯;營衛不和用調和營衛法,方選桂枝湯。虛證以脾虛和腎虛多見。脾虛健脾益氣,方選香砂六君子湯或薯蕷丸;腎虛養陰補腎,方選六味地黃丸或自擬芪地固腎方。

2.凝練學術思想。

臨床經驗要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去認識,凝練學術思想就顯得非常重要。在慢性難治性疾病治療中,許多醫家已經注意到同時存在虛實病機,但虛實病機的關係是什麼?以往的研究提出虛實兼雜、虛實相兼等,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思考,我、發現虛實病機存在互為因果的關係。提出虛實同治的治療原則,運用張仲景的薯蕷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並以虛實相因的病機理論指導腫瘤性疾病,及一些難治性疾病的治療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虛實相因病機的提出就把一個臨床問題提高到了理論的高度,成功地凝練了學術思想。

"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為了弘揚祖國中醫文化,提高臨床實戰技術,培養更多的中醫技術人才。

我中心隆重推出:名師授課+北京三甲醫院實習實戰班。

全國中醫鍼灸臨床實習班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臨床型中醫人才成長的三階段

目前,院校教育是國家培養臨床型中醫人才的主要和重要途徑。然而,剛進入臨床工作的中醫生,臨證水平往往一般;而西醫相對中醫好掌握、見效快,每天面對患者,往往會不自覺地選擇西醫的方法,對中醫的興趣就逐漸冷下來,甚或忘卻。

等到三五年後,發現西醫也不是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尤其是面對一些慢性難治性疾病,感覺更是如此。此時,再回過來學習中醫,因為精力和時間的問題,總感覺力不從心,學不到位,有的人乾脆就不再學習中醫。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大多變成了不中不西或西醫醫生,嚴重脫離了中醫隊伍。這就是中醫院校畢業的醫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後的現狀。

以自己從醫經歷來看,我認為這種現狀是可以改變的。這種改變需要三個階段:衷中參西;能中不西;只中不西。當然,要完成這三個階段,需要知識、閱歷和時間。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衷中參西

第一階段:衷中參西。這一階段是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剛進入臨床的醫生,直到任住院醫師期間,衷中參西非常重要。衷中就是要有牢固的中醫專業思想,形成中醫的臨床思維;參西,就是要有很好的西醫臨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更好地運用中醫藥解決臨床問題服務。

怎麼就能做到“衷中”呢?四個方面的學習非常重要。

一是熟讀經典,在經典學習中把握中醫方向。大學時,我不看註解,通讀《黃帝內經》兩遍,後來體會到對掌握中醫的整體思想很有用,尤其後面的運氣七篇,對理解中醫天人合一的概念與內涵、自然環境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等,幫助很大。

內經的文字古奧,言簡意深,有些需要多年以後才會體會或理解,比如“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上學時我的理解是得燥病,當甘寒養陰才對,怎麼會用辛味之藥,辛味怎麼會潤呢?後來臨床上我接觸一例腎陽虛極患者,因長期失眠、便祕,服用大量大黃、黃連、黃柏、石膏等寒涼之品,致多年來腰以下畏寒怕冷,足後跟痛皮膚粗糙。雖夏日,亦需厚衣加身。惡涼食,舌淡白、有齒痕,脈沉細。予當歸四逆湯合附子理中丸和四逆湯,大劑姜、桂、附,調理2個月後諸症消失,尤其足後跟痛消失,皮膚光滑,不再起皮屑。

回過頭來,再看《內經》中的《素問·髒氣法時論》“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所苦的“燥”為腎陽虛弱,鼓動無力,氣化不及,津液內凝,失去正常的濡養作用,而並非津液不足所致。此等燥象,非大辛大熱之品,辛以散之,熱以行之,不足以起沉寒,破痼疾,行氣化水,佈散津液,破陰回陽,散寒通脈。理解內經深意,已是我工作20餘年之後。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二是跟師學習,在跟師過程中體會中醫魅力。大學時,我有幸跟師傷寒大家劉渡舟教授;在北京協和醫院畢業實習時,跟師中醫學家祝諶予先生每週二、四上午出門診。這兩位教授理論功底深厚,醫術精湛,善用方藥,活人無數。在老師身邊抄方數年,我常能感受到中醫的魅力。

三是大量閱讀,在文獻閱讀中感悟中醫思想。古人說,讀萬卷書,走萬里路;心有靈犀一點通。讀書,就是積累靈犀的量變過程。只有這樣,我們在臨床面對患者運用中醫時方能夠左右逢緣。讀書的過程是我們理解經典的過程,也是我們掌握前人經驗的過程,更是我們提高辨證論治水平的過程。尤其是剛剛步入臨床的年輕中醫師,多讀醫案類書籍,對於儘快進入臨床狀態,取得療效,增強運用中醫治病的自信大有裨益。

四是勤於臨床,在臨床探索中收穫中醫療效。做醫生,只知讀書不行,要多上臨床。中醫的書籍,大致分三類:

一類書是由非臨床一線的人寫的,這類作者不看病,或臨床機會少,但善於文字整理或書籍整理。這類書籍的特點是文字優美,但錯誤的觀點和經驗較多,很多地方不足取,不上臨床,但讀其書,易走偏路;

第二類書是勤於臨床、但又不擅長寫書的人寫的,這類書讀起來較艱澀,但較實用;

第三類書是由既長期臨床又有文字功底的人寫的,好讀又實用。如《傅青主女科》《張景嶽全書》《陳士鐸的石室祕錄》等。不臨床,無以知醫書所載之真假;不臨床,無以將書中所記轉化為自己經驗;不臨床,永遠對藥物無以體會。不臨床,永遠都是紙上談兵。

再談“參西”。“參西”很重要,但怎麼“參西”,“參西”哪些知識?

我從醫20餘年,從事過10餘年中醫、西醫大內科,從住院醫師到主任醫師,從科室副主任到科主任,對此有一些心得體會。對於一個年輕臨床醫生,三個方面的西醫知識很重要。一是疾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對就診的每一位患者,疾病的西醫診斷必須明確。

比如面對水腫患者,從事腎病專業的醫生,不能只知道腎病可以引起水腫,心病、肝病、內分泌紊亂亦可以引起,這些病的臨床特點是什麼,診斷必須明確。即便是腎病引起,也需弄清是腎小球疾病,還是非腎小球疾病引起的;是腎小球疾病引起的,還需弄清是原發性腎小球腎病,還是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引起的。其病理類型又是什麼?

二是急危重患者的處置。剛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上臨床後對急危重患者的診斷和處置能力不強,這是必然的。對此應知難而上,多學習,多臨床。多看、多想、多動腦、多動手,爭取3~5年內能夠掌握,而且,必須掌握。如果掌握不了,管理病房將會吃力,管理科室更是力不從心,不能服眾。腎病專業的醫生,不管是門診,還是在病房,遇到心梗的患者就診,或者是在病房患者心梗病發作了,假如診斷不清,前期的搶救和治療措施跟不上,會耽擱病情。任何一個臟器疾病到後期都會影響到全身多個臟器功能的損傷。

所以,急危重症的處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急危重症的處置過關了,將對後面的工作和專業上的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西醫的特效治療方案。內科疾病的西醫治療措施大致有三類:特效治療、對症治療、支持治療。後兩種大家比較熟悉。特效治療,如結核病,中醫認為是頑症,治療效果不好。但西藥抗結核桿菌的治療效果非常好。這就是西醫的特效治療方法。類似的治療消化疾病的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感染化膿性疾病的抗菌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抗甲亢藥物,腎病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治療等都是非常特效的。但這些方案的具體應用時,是單用還是聯用,是標準用法還是衝擊療法,各種療法的適應症、藥物的副作用等,都需要醫生非常熟悉。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能中不西

第二階段:能中不西。這一階段是指工作3~5年以後,具備一定的西醫知識,對所在的領域能夠應對臨床的問題,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能保證臨床的安全。大概就是主治醫師到副主任醫師階段。這個時候開始要堅持能中不西,也就是儘量用中醫藥解決臨床問題。這一階段處於臨床摸索階段。治病有時有效,有時沒效。經驗很零散。但一定要堅持,不斷積累經驗。堅持能用中醫藥解決的問題不用西醫解決,用中醫藥治不了的,用西醫藥保底,以不耽擱患者病情為最重要。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怎樣才能做到能中不西?

首先,堅持中醫思維。這一階段,因為西醫知識掌握和了解的比較多,滿腦子都是西醫思維,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常常根據中藥的現代研究開處方。比如遇到支氣管炎的病人,咳嗽、咯痰,不去辨證,而是隻記住了金銀花、連翹抗病毒,甘草、半夏化痰,黨蔘、黃芪提高免疫力,開出一方自覺不錯,然而患者吃了沒效,就說中藥效果不好。這個病人是外感風寒而表現為支氣管炎,應該用祛風散寒的中藥,結果用金銀花、連翹等寒藥,豈由能治好之理。更有甚者,用黃連、蒲公英等苦寒之品,外感沒治好,又增他疾。有的醫生還對患者唸叨:“我用了這麼多抗病毒的中藥還不見好,看來你的病很難治,得用高檔抗生素。”這種現象在臨床上很常見,醫生要有辨證意識,要回復中醫的臨床思維: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三因制宜。

其次,善於思考創新。剛參加工作時,我用中藥治療過敏性紫癜總是無效,不得不使用西藥治療。西藥最大的問題是減停藥物時反覆。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患兒的母親對我說:“孩子很奇怪,每遇天陰下雨下肢紫癜就出現了。“這句話讓我想到了內經所言:“溼邪為病,下先受之。”一改原來紫癜血熱病機的認識,我從溼邪入手,用三仁湯治療,患兒得以痊癒。後以此法,治療很多雙下肢為首發病變的過敏性紫癜及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並總結出過敏性紫癜溼毒證,創制抗敏除溼湯,臨床獲得極好療效。

我認為,堅持能中不西,總能找到治療疾病的辦法。面對普遍治療效果不好的疾病,如腎病蛋白尿、腫瘤等疾病,要去思考為什麼,怎麼辦?蛋白尿,在過去中醫書中無記載,多見於中醫水腫、腰痛等病證。我就去收集有蛋白尿的腎病的臨床表現,探尋其病機規律。後來我總結蛋白尿的病機以氣陰兩虛、溼熱瘀血為主要病機,予益氣養陰、利溼活血為法治療。在具體選方用藥時,結合自己的經驗,反覆實踐,總結出治療蛋白尿的芪地固腎方,效果非常顯著,對難治性腎病蛋白尿有很好的作用。這就是在傳承中的創新。基於臨床療效的中醫科研創新才有生命力。對於一些慢性難治性疾病如腫瘤性疾病,不僅要去思考治療思路、具體的解決辦法,還要正確評判藥物的療效。現在提倡腫瘤患者治療目標:1.帶瘤生存;2.相對延長壽命;3.提高生存質量。給我們正確評判中醫藥治療腫瘤性疾病有了很好的指導意義。

第三,做到膽大心細。常讀書、多讀書是好事。同時要勤於臨床,不在臨床上大膽使用。比如大劑量黃芪利尿消腫,到底有沒有效果,劑量大到什麼程度。到底有沒有副作用?為什麼別人能用到200~300克,有沒有必要,有沒有危險?清代鮑相璈《驗方新編》記載:四神煎:生黃芪半斤,遠志肉、牛膝各三兩,石斛四兩,金銀花一兩。主治:鶴膝風(兩膝疼痛,膝腫粗大)。一劑藥量一斤半,能這樣服嗎?這方子能用嗎?不能用,為什麼有人記載呢?這些問題只能自己用後才能回答。大多醫生都知道細辛不過錢的說法,為什麼河北唐山的劉沛然教授在《細辛與臨床》中使用大劑量細辛,能起沉痾、治頑疾?在臨床上大膽嘗試非常重要,只有嘗試,書上的經驗才會變成自己的經驗,才會真正解決臨床問題。但絕不能盲目的大膽。很多藥物可從小劑量開始,下一次可直接用大劑量的半量,漸加至大劑量。例如,當歸、白芍可先用各45克,二診時用90克。當積累一定經驗後逐漸過渡到直接用到90克。就像我臨床用附子一樣,喜歡漸加法: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劑量,中病為止。

第四,勤於總結提高。這一階段應勤於觀察,善於總結,提出新觀點,創新中醫科研思路。發表學術論文,基於臨床申報各類課題,取得各級各類成果,為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我通過大量病例的觀察總結,於2003年提出糖尿病的溼熱病機,一反過去糖尿病陰虛燥熱病機觀點,後來被同道廣泛認可。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只中不西

第三階段:只中不西。這一階段大概到了主任醫師以後,有些人可能擔任科主任。經過長時間的探索與積累,有了較豐富的經驗,能夠達到運用中醫藥治療大多數疾病的水平,而且療效可靠。

這一階段:

1.梳理臨床經驗。

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已經有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但大多比較零散。總結臨床經驗非常必要,並使之系統化。比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我經過長期觀察和臨床實踐,發現其發病由於病因病機的不同,在運用抗敏除溼湯治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溼毒證的基礎上提出三部六法治療本病,對臨床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三部:指病分三個部位,病見咽喉、病見下肢、病見全身三個部位。病見咽喉,以血毒為主要病機,予清熱解毒法,用仲景甘草桔梗湯加金蕎麥。病見下肢,以溼毒為主要病機,予抗敏除溼法,用自擬抗敏除溼湯。病見全身,病機分虛實,實證以血熱和營衛不和多見,血熱用清熱涼血法,方選犀角地黃湯;營衛不和用調和營衛法,方選桂枝湯。虛證以脾虛和腎虛多見。脾虛健脾益氣,方選香砂六君子湯或薯蕷丸;腎虛養陰補腎,方選六味地黃丸或自擬芪地固腎方。

2.凝練學術思想。

臨床經驗要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去認識,凝練學術思想就顯得非常重要。在慢性難治性疾病治療中,許多醫家已經注意到同時存在虛實病機,但虛實病機的關係是什麼?以往的研究提出虛實兼雜、虛實相兼等,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思考,我、發現虛實病機存在互為因果的關係。提出虛實同治的治療原則,運用張仲景的薯蕷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並以虛實相因的病機理論指導腫瘤性疾病,及一些難治性疾病的治療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虛實相因病機的提出就把一個臨床問題提高到了理論的高度,成功地凝練了學術思想。

臨床中醫人的成長三階段,看看你到哪了?


3.整理臨床醫案。

臨床疾病非常複雜,病人病情常常沒有同一性。醫生的經驗有時也很難系統化,常常需要以醫案的形式予以記載流傳。從醫以來,我每年接診的疑難雜病很多,有些非常有借鑑意義。如用四逆湯和附子理中湯治療婦女頭皮發熱案,用柴胡桂枝湯治療80歲婦女遊走性皮膚髮熱案;用大劑附子細心治療足跟皮膚粗糙案;治療膜性腎病大量蛋白尿案;治療雙膝關節腫脹案等等。

4.探索未知領域。

在學習中創造,在擴展中加深。吸收知識是為了創新知識,作為一名中醫,在當今知識社會裡必須持之以恆地學習,只有把學習和積累知識的過程擴展到一生,才能進入醫學知識的大循環。知識的追求無止境,疾病的治療無窮盡。面對新的疾病,面對慢性難治性疾病,不斷地探索未知,是我們永遠的追求。

春華秋實,只要耕耘必有收穫。從跨出中醫大學校門的學生,到今天成為一名能自如地運用中醫藥救治疾病的一名中醫生,我感到很自豪。通過自己的經歷和努力,回答了中醫院校畢業生是否能夠成長為一名鐵桿中醫,以及怎樣成長為能開出有效處方的中醫醫生。希望對同道,尤其對剛剛踏入中醫寶殿的中醫學子有所借鑑。

專業技能提升,請私信回覆:醫院實習。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中醫養生方法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