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溼,溼熱,痰溼有啥區別?看看這6點有你嗎

中醫 薏米 赤小豆 腹瀉 陳皮 茯苓 梔子花 山水間的中醫感悟 2019-04-30

古人這樣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溼氣,可謂是現代人健康的頭號大敵,在我們身邊,10個人當中估計有7、8個體內都有溼邪潛伏。 中醫認為,“溼邪”是“六淫”之一。當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溼氣就容易入侵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寒溼,溼熱,痰溼有啥區別?看看這6點有你嗎

溼氣是因為環境溼度大,外感溼邪,或者因為飲食不節,溼氣內生而產生的,溼氣的特點是“溼氣黏著,如油入面”,所以中醫有“千寒易去,一溼難除”之語。而且溼氣入體不會單兵作戰,遇到“熱邪”,就成為“溼熱”;遇到”寒邪“,就成為“寒溼”;溼氣凝聚而生痰,就成了“痰溼”,這幾種最常見的溼氣其症狀各有不同,調理的方法也完全不同,今天就為大家一一解說:

寒溼,溼熱,痰溼有啥區別?看看這6點有你嗎

寒溼、溼熱、痰溼的區分

1、看面色

寒溼:面色發白、發青、發暗,沒有光澤神采

溼熱:面紅目赤,油脂分泌多,容易長痘生瘡,並且紅腫痛癢

痰溼:面色淡黃而且發暗,眼泡浮腫,重者整個面部浮腫

2、看四肢軀體

寒溼:手腳冰涼,畏寒怕冷,小腹感覺寒涼,出汗為涼汗

溼熱:肢體沉重,午後會有明顯發熱、潮熱的感覺,汗味、體味重

痰溼:容易出汗,頭重身困,關節疼痛,肌膚麻木,體形肥胖,腹部肥滿。

3、看消化

寒溼:胃寒、胃脹,胃功能弱,消化吸收不良。

溼熱:食慾不佳,討厭油膩,上腹脹滿,口乾、口苦、口臭

痰溼:痰多,口中粘膩,不想喝水,喜食肥甘甜黏

4、看大便

寒溼:大便溏稀或乾結,不成形,經常腹痛腹瀉

溼熱:大便粘膩,感覺排不乾淨,粘在馬桶上很難沖掉

痰溼:大便次數多,不成形,有其早晨大便急,一瀉為快

5、看小便及二陰

寒溼:小便清長,女性宮寒經痛,量少色深

溼熱:小便短赤(顏色深),嚴重者小便不暢,私處潮溼瘙癢

痰溼:小便一夜三四次,尿量多且清如水

6、看精神

寒溼:精神萎靡,喜暖怕冷,不喜說活,或說話聲音低弱

溼熱:頭痛身重,早上起床有溼布裹頭的感覺,心情煩躁

痰溼:懶動、嗜睡、身重如被溼被子裹住,夏天好過,冬天難過。

寒溼,溼熱,痰溼有啥區別?看看這6點有你嗎

寒溼、溼熱、痰溼的調理方法

寒溼:

重在驅寒除溼,溫陽利水,治陽虛水泛證。

健脾除溼,補脾止瀉,如赤小豆、薏米、茯苓、芡實

溼熱:

重在清熱除溼,中醫根據溼熱侵犯的部位不同,分為脾胃溼熱、肝膽溼熱、膀胱溼熱等。

健脾祛溼,清熱,解毒利尿,如赤小豆、薏米、梔子。

痰溼:

重在祛溼化痰。

燥溼化痰,理氣和中,如赤小豆、薏米、陳皮。

寒溼,溼熱,痰溼有啥區別?看看這6點有你嗎

中醫講究因人而異,對症下藥,藥理也是隨機應變,千變萬化。在面對病症時一定要諮詢醫生意見,謹遵醫囑,切忌盲目用藥,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傷害。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精髓所在,切不可盲目用藥。

經方中,祕訣何在?還是《傷寒論》上的那句話: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關鍵是那個“證”。

寒溼,溼熱,痰溼有啥區別?看看這6點有你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