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指南」“上火”的中醫原理

【中醫指南】

“上火”的中醫原理

「中醫指南」“上火”的中醫原理

徐駿 作

錢 琦

生活中,幾乎每個中國人都很熟悉:“少吃點辣!吃多了上火!”的說法。其實,上火分為多種,有心火、肺火、肝火和胃火等,上火也分虛實,虛火的關鍵在於調補,而實火則要對症滅火。盲目清火,症狀不但不能緩解,還可能誤傷了脾胃。

“上火”是中醫術語。中醫認為,身體健康者陰陽平衡,如果一方缺少,另一方相對就會有餘。人體上火的根本原因還是人體內的陰陽平衡失調。生活中,很多人長期熬夜使體內的陰氣不足,最終無法壓制體內的陽氣而滋生虛火。主要表現為手腳發熱、心煩失眠、頭暈易累等。

虛火的根子在陰虛,對付它,首先要做的是,讓體內的陰陽再度平衡。陰虛體質的人宜多吃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魚類等清淡食物。瀉火的同時更要調補,吃些涼性且平補的食材,比如芹菜、冬瓜、山藥、蓮藕等,少吃蔥、姜、蒜、韭等辛味之品。另外,杭白菊清虛火明目效果也比較好。

另外,上火還與季節有關。比如春季與肝相應,容易肝火旺,夏季心火旺常見,秋季多肺熱等。例如肝氣鬱結的人群,在春季特別容易出現肝火。

肝火旺,吃些苦味食物。春夏季肝氣升發,容易導致肝火旺盛,典型症狀為:眼睛腫痛發澀、煩躁易怒、口苦咽乾,有些人還會有耳鳴等症狀。肝火旺的人,建議適當吃些苦味食品,以祛火瀉熱、刺激胃液分泌、增加食慾,少吃辛辣、煎炸類食品。龍膽草、蘆薈、夏枯草也是常用的清肝火藥物,但建議在中醫指導下服用。

我們經常會說“心裡有火”,指的就是心火。心火旺盛的人,容易出現口舌生瘡、尿黃灼熱、心悸失眠、心情煩躁,兒童表現為多動、不安等。對付心火,常見的清熱食物有冬瓜、綠豆、海帶、苦瓜、黃瓜、菌類、胡蘿蔔、西瓜等。還可以用一些常見的中藥煮水當茶喝,例如金銀花、蓮葉等。心火旺盛的人不能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

滅肺火,適當運動 中醫把肺火也叫肺熱,淋雨或受風寒後最容易上這種火。主要表現症狀為:咽乾疼痛、咳嗽胸痛、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口鼻乾燥、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中醫認為肺主皮毛,不妨適當吃一點屬性偏涼的食物,如芹菜、菠菜、香蕉、白蘿蔔、白木耳、大白菜、梨、蘋果、百合,同時多飲水,少吃肉類及巧克力等熱量高的食品。此外,適當運動鍛鍊對降肺火也有好處。

胃火旺,喝點綠豆湯 牙齦腫痛是春夏愛出現的小毛病。除了牙齦腫痛外,一些人還有口乾便幹、口臭嚴重等症狀,可能是胃火所致。現代人壓力增大、情緒波動、生活不規律,喜食煎炸辛辣食物,易導致體內瘀滯生熱,易出現胃熱胃燥的症狀。滅胃火,飲食方面要以清淡為主,多吃一些銀耳或者木瓜,也可以選擇一些寒性的食物,比如獼猴桃或者香蕉等。可以喝一些綠豆粥或綠豆湯,但脾胃虛寒的人不建議飲用。中藥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生黃連、大黃等。

敗肝火,可以從腳上的太沖穴和行間穴下手 臨睡前,或者閒暇時交替按揉太沖穴和行間穴,用力以適度微痛為宜,循序漸進。如果口腔上火很嚴重,伴有牙痛、咽喉痛、頭痛等諸多不適,除了按壓腳上兩個清火穴以外,還可以配合按壓手上的合谷穴,也可以起到清火祛疾的功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