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病友上熱下寒是常態,說清道明再調養!

#清風計劃#

中醫的八綱辨證,是總綱,分表裡、寒熱、虛實、陰陽。風溼病自然已經不是表證了。類風溼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都是風寒溼邪侵襲後深入骨骱了,所以治療起來無論中藥西藥都是很困難的,自古至今沒有哪位中醫大師說可以把這些病的“根”給拔了,所以風溼病友要注意,但凡是說可以根治的中醫和西醫,基本都是不靠譜的,守緊您的錢袋子。

類風溼關節炎病友上熱下寒是常態,說清道明再調養!

所以對與風溼病大抵都是要首先辨別寒熱的了,這是國醫大師李濟仁老先生的思想,閏月隨之、折之、從之。但是強直性脊柱炎和痛風除了辨明寒熱,最重要的是辨明陰陽,這點與類風溼不同,因為強直性脊柱炎和痛風相對類風溼關節炎來說,病機比較簡單,不像類風溼關節炎除了表裡,八綱辨證其他六綱全用上了。

不管如何,風溼病首辨寒熱。今天講的是類風溼關節炎的上熱下寒。病機就跟下圖的這位小姐姐的穿著一樣。

類風溼關節炎病友上熱下寒是常態,說清道明再調養!

類風溼關節炎寒證多。最近讓研究生做了一項廣東省中醫院住院類風溼關節炎病人資料分析,一共納入類風溼關節炎患者1644例,其中女性1312例,男性332例,女性類風溼將近男性的4倍!這些類友裡面熱證的僅僅佔到6.19%。也就是說,這些類風溼病友90%以上屬於寒證。足見“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的論述十分貼切。

所以,寒證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我們稱之為”寒痺“,一般都會用羌活、獨活、炙黃芪、桂枝等,甚至會用制附子、乾薑等。我們在臨床上就根據國醫大師李濟仁老先生和朱良春老先生治療痺證的一些思路組了一個協定方,就是用了上面類似的藥物。但是,患者服用後雖有改善,但是改善並不明顯,而且有的還出現了燥熱、難以入眠、口乾等表現,但是下肢又怕冷,這就是”上熱下寒”的表現。

類風溼關節炎病友上熱下寒是常態,說清道明再調養!

為什麼會有上熱下寒呢?

我們先說普通人常見的吧,健康的狀態是"心腎相交,水火既濟”,但是很多亞健康的人,比如長期熬夜的人,心陰不足,心火不能主動下乘腎水,這就是“心腎不交“,心火上炎就會上火,比如咬舌頭、長口腔潰瘍、額頭長痘等等。這個時候就要“欲補心者須實腎,使腎得升;欲補腎者須寧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腎之法也。”(《慎齋遺書》)。著名方劑交泰丸由黃連和肉桂組成,黃連清心熱,肉桂溫腎陽,可以幫助恢復"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的健康狀態。

但是類風溼關節炎病人不是這樣。類風溼病人多是氣鬱體質。活血調肝治風溼,身心愉悅祛病魔!

春季宜養肝,風溼病友益氣祛風正當時!

肝藏血、主疏洩,女子以肝為先天。肝經鬱滯是類風溼病人的常態,而且影響脾胃運化,脾胃是非常虛弱的。類風溼關節炎本身就是脾腎本虛,要不然也不會那麼容易受風寒溼邪氣的侵襲了。肝鬱會導致脾腎更虛,脾虛日久也會導致肝鬱。不管如何,類風溼人的上熱下寒是常態,經常主訴怕風怕冷、乏力,卻又煩躁,嚴重時失眠、長口腔潰瘍等等,這就是肝氣鬱滯導致的。而祛寒除溼的藥不但比較燥,還會損脾胃,尤其是加上西藥後,對脾胃的損傷更甚。這個時候《傷寒論》裡面的梔子乾薑湯正好可以清上溫下、清熱除煩、溫中暖脾。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全部,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今天就寫到這裡了,黃閏月大夫剛剛網絡看病,又是開網絡會議,今天晚上又沒時間陪家人了,無奈興趣在此,以後有機會再接著說,歡迎大家關注@黃教授談風溼,一起用中醫藥為我們的健康服務吧。

類風溼關節炎病友上熱下寒是常態,說清道明再調養!

大家早上看到的文,正是黃閏月大夫昨晚熬夜完成的,望各自珍重,健康為上!需要門診就診的,請戳上圖。

#春季養生正當時##春天一起變美吧#

@頭條健康@頭條養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