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常見的藏醫外治療法

中醫 藏醫 艾灸 養生 中國西藏新聞網 中國西藏新聞網 2017-08-28

自治區藏醫院傳統療法中心主治醫師次旦朗傑介紹:“藏醫外治療法是利用藥物、物理及外科手術等手段從體外實施治療,通過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排除膿血、剔除腐肌等以達到內病外治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以下幾種比較少用,還需很好地傳承下去。

那些不常見的藏醫外治療法

艾灸療法。(資料圖)

艾灸療法

艾灸療法是將艾絨根據病症不同,做成大小不一的艾條,直接或間接置於穴位上施灸。該療法是藏醫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吸收中醫和外來醫學的精華,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經驗,使之日臻完善。《四部醫典》有專門介紹火灸法的篇章。

艾在青藏高原很常見,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因此艾灸法應用廣泛,大部分病症適合灸療,可以說在以前,每位藏醫都會隨身攜帶艾絨。藏醫灸療的精華則是化膿灸。“藏醫艾灸療法是以藏醫藥理論為基礎,在選穴、適應症、禁忌症、方法上和中醫有不同之處,對某些疾病有非常顯著的療效。”自治區藏醫院傳統療法中心醫生旦增介紹。

艾灸講究的是艾條製作,相關醫學典籍記載,要在秋季擇吉日採集艾葉,然後反覆捶打,使之莖斷而葉不斷,揉搓成圓錐狀。如果是用於關節,大小如拇指;用於頭部和四肢,大如小指尖;用於脈竅,大小如羊糞粒或製成條形;用於瘰癧或痞塊,大小如訶子;用於小孩胃部,大小如豌豆。

根據不同的病種和火力的大小,艾灸的操作方法可分煮法、燒法、烤法、擬法4種。其中煮法適用於癤癰、痞瘤等;燒法適用於黃水病、心風等;烤法適用於隆病、蟲病及大小便閉塞不通;擬法則適用於兒童。據悉,艾灸時先將艾條置於選定的穴位上,用火點燃,病人不可隨意動,醫生還要不斷去吹,目的是讓燃燒相繼不斷,增強熱力。同時還要在穴位周圍用手輕輕拍打按摩,以減輕患者局部的疼痛。灸完1壯後,用消毒棉球蘸生理鹽水擦淨所灸穴位處,再行下1壯灸,經一定壯數的艾灸後,即可產生灸感,灸感可沿一定方向傳導,如灸後背而前身略感疼痛,灸前身而後背略感疼痛,當天不得進冷食,飲涼茶,以免散失熱力。

藏醫艾灸穴位可分為二大類,即根據病人自訴疼痛部位選穴,也就是阿是穴;第二類是醫生根據五臟六腑所特定的穴位選取。《四部醫典》中關於艾灸穴位的記載有71個。

那些不常見的藏醫外治療法

角吸。

角吸療法是用白牛角或專制的器材(真空板),在疼痛或疼痛位置上吸取空氣的治療方法。對痛風及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等引起的關節疼痛伴腫脹有明顯的效果。

那些不常見的藏醫外治療法

頭浴工具。

頭浴療法 擁有養生功效

頭浴療法是根據不同病症採用不同藏藥材配製後塗擦於頭部並進行加熱而達到內病外治以及養生功效的一種方法。

此療法主要對脫髮、頭暈、腦梗、失眠及神經性頭痛等具有顯著的療效。“在頭部進行塗擦後,為了讓藥效發揮得更好,這時醫生要藉助器具。記者在自治區藏醫院頭浴療法室看到頭浴工具類似於髮廊所用的焗油機。

那些不常見的藏醫外治療法

霍爾麥療法。

霍爾麥療法 藥材煮熱後溫敷於穴位

霍爾麥療法是將幾種不同的藏藥材弄碎後包於紗布中,並將其在酥油中煮熱後溫敷於不同穴位而進行治療的一種外治方法。該療法對治療心神不寧、精神恍惚、失眠、頭暈、耳鳴、心慌、昏倒、身體虛弱等以及各種隆病引起的症狀有顯著療效的同時對需要火灸療法的患者可以進行試療。(記者 李海霞 實習生 黃磊)

圖由自治區藏醫院提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