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之高效學習

中醫 傷寒 中風 十三經 青醫說 2017-05-20

《傷寒論》 是我國第一部融理法方藥於一體的辨證論治專書,既是對前人理論與經驗的總結,也是對中醫學術理論的再創造。

然而許多人說,讀了《傷寒論》很久,最後卻覺得無用,認為其臨床效果並沒有書中描述的那麼明顯。這主要是部分人對《傷寒論》的認識不夠透徹,曲解了其中道理而致。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高效地學習《傷寒論》,才不會誤入歧途呢?

01

正其名——何謂“傷寒”

《傷寒論》以傷寒命名,而傷寒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傷寒是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正如《素問•熱論》所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在漢代“寒”指一切致病邪氣,傷寒是當時上層社會及知識分子對外感熱病的總稱,而民間則稱為天行,瘟疫,時行等。

狹義的傷寒是指外感風寒,感而觸發的疾病。《傷寒論•傷寒例》雲:“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即是指狹義的傷寒。

《難經•五十八難》說:“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溼溫,有熱病,有溫病。”其中“傷寒有五”之傷寒為廣義傷寒,五種之中的傷寒為狹義傷寒。

02

知其法——六經辨證與八綱辨證

八綱辨證是對一切疾病的病位和證候性質的總概括。六經辨證是《傷寒論》主要用於外感病辨證補論治的一種辨證方法。八綱辨證的內容貫穿於六經辨證之中,六經辨證的內容包容於八綱辨證之下。學習《傷寒論》時,跑偏的第一步就是把八綱辨證和六經辨證割裂開,只用六經辨證,這種錯誤思維一旦造成,就像脫了韁的馬,鬆了繩的哈士奇,再也回不到正軌。

八綱陰陽為總綱,六經病中的太陽,陽明,少陽稱為三陽病,表示正氣盛,抗病力強,邪氣實。太陰,少陰,厥陰稱為三陰病,表示正氣衰,抗病力弱。八綱表裡定病位,六經中太陽屬表,其餘為裡,但表裡是相對的,如三陽病和三陰病對比而言,三陽屬表,三陰屬裡。八綱寒熱辨病性,三陽病多屬熱,三陰病多數寒。八綱虛實辨邪氣盛衰,三陽多實證,三陰多虛證。八綱辨證與六經辨證是相輔相成,有互補之妙,而無對峙之處,二者協調應用才能正確辨證用藥。

03

善其“辨”——辨證對待與勤奮思考

《傷寒論》的條文大多簡潔精煉,乍一看有些條文會簡練到“孤立”的狀態,這就要求我們除了縱向的學習每一個條文,更要橫向的把握同知識的聯繫性。如太陽病,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僵痛而惡寒。其中“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脈緩為鬆弛之象,傷寒中風的特點。而“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三部脈均見浮緊之象,為傷寒之標誌脈證。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有無口渴即是溫病的辨證的重要鑑別點。同一經病,同種求異,不同經病,異中求同,觀其脈證,知犯何逆,辨證時思慮要想周全,平時就要勤總結,區別記憶更有效。

人生的路,只要大方向是對的,暫時的摔跟頭影響不了軌跡的變移,而且,摔倒總是無法避免的。

讀書也像做人,方向對了,暫時的不理解,總有一天會豁然開朗,如果方向錯了,卻是進入了一個死衚衕之中。就像喜歡了一個不該喜歡的人,明知沒有結果卻還在執著等待,做再多也是錯,深情不是折磨,所以讀不下去的書,放不下的人,夜深人靜的時候,想想是不是方向錯了,在你認為改正太晚的時候,恰恰也是最早的時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