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熱下寒,中醫怎麼調?《金匱要略》告訴你答案!

在如今這個時代,十個人有九個人都會有有一個病,那就是上熱下寒,並且還越來越流行。

為什麼會出現上熱下寒?

因為上面動得太多。眼睛老在動,看手機;嘴巴老在動,吃各種各樣的垃圾食品,喝各種各樣的冰鎮飲料,服用各種各樣的抗生素;腦子老在動,各種念頭潮水一樣襲來,操心完國家大事又操心自個小事……

上熱下寒,中醫怎麼調?《金匱要略》告訴你答案!

唯獨不動的就是下半身,老坐著。

上面動的太多,血不足,氣有餘便是火,這火本來可以引到下面,溫暖我們的手腳,但由於久坐與飲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擋了,咋辦?只好反彈上去唄,於是出現了上熱下寒。

那麼,上熱下寒一般都會有哪些症狀呢?

具體來說,上熱的症狀是:動不動就上火,臉上長痘痘、口腔潰瘍、喉嚨痛、眼乾眼澀是常有的事,有時還牙齦出血,流鼻血……

下寒的症狀是: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腳冰涼,尿頻,還有宮寒痛經……

簡單來說,上熱下寒就是由於中焦不通、陰盛於下、虛陽上浮導致的一系列症狀。

上熱下寒,中醫怎麼調?《金匱要略》告訴你答案!

總之,一定要記住一點:上熱下寒並不是你真的陽虛得厲害,而是身體裡的火沒有被利用起來。真正陽虛的人全身都會是一片寒涼的跡象,而不僅僅是下半身。

那麼中醫上是如何調理上熱下寒?

張仲景在他的《金匱要略》裡面,不僅給了我們思路,還給了我們方子。

這個思路是:打通我們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這樣上下對流,自然就上不熱下不寒了。打通中焦脾胃是扶正,正氣內存邪不可幹,引火下行是祛邪,扶正祛邪雙管齊下,既治標又治本。

這個方子是:甘草瀉心湯。

要想打通中焦,首先要建中,要固住脾胃的正氣,《金匱要略》用了炙甘草、乾薑、大棗。如果食慾不振,脾胃非常虛寒,又不缺銀子的可以加入人蔘6克。

中焦有邪氣怎麼辦?比如溼氣比如積食比如有痞塊,這時候半夏就派上用場了,半夏的作用就是降逆的,比如嘔吐,比如打嗝,它都可以搞定。胃氣以降為主嘛。

上面有虛火又怎麼辦呢?不怕,咱有干將黃連、黃芩呢,這兩味藥可以把上焦的火清掉,還可以把阻塞中焦的痞塊啊結節啊等一切絆腳石掃除。

上熱下寒,中醫怎麼調?《金匱要略》告訴你答案!

這個方子有升有降,有守有攻,有溫藥也有涼藥。不像有的大夫一看見上火就只用涼藥,結果火暫時去掉了,很快就反攻,而且比上次更猛,頻率也越來越多,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讓患者苦不堪言啊。

甘草瀉心湯的神奇之處在哪裡?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裡說這個方子治狐惑病。

什麼是狐惑病?這麼說吧,凡是粘膜系統的病它都可以治療,尤其對頭面部反反覆覆遷延不愈的各種炎症有奇效。

比如很多人都有的口腔潰瘍,比如扁桃體炎,比如咽喉炎,比如口角炎,比如牙齦炎,比如結膜炎,比如慢性胃炎胃潰瘍,比如腸炎痔瘡,生殖粘膜的病也可以治療,比如陰道炎等等,甚至對胃癌、腸癌都有一定效果。

上熱下寒,中醫怎麼調?《金匱要略》告訴你答案!

雖然在當今社會,上熱下寒的症狀越來越多,但是隻要大家用對了方法,辯對了症,調理起來也會是事半功倍。

相關推薦

推薦中...